愛孩子的文章3篇

  愛孩子的文章 多給孩子一點愛

  現在大人們的觀點就是:多掙錢,供孩子唸書。這些不是孩子想要的,還是是想你們多陪伴。請多陪陪孩子吧!多給孩子一點愛!

  有一件事我仍然記憶猶新。那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放學後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車。這時坐在我旁邊的阿姨對她女兒說:“寶貝兒呀!明天就是週末了,你想要什麼玩具呀?媽媽明天下班給你買回來。”可那個小女孩卻不滿意地搖了搖頭,阿姨見了忙說:“你想要什麼吃得嗎?”她還是一再地搖頭,我心裡暗暗為她著急:說呀!這麼好的機會不要錯過!那位阿姨又問:“那你想要什麼呀?”只見小女孩懇求地說:“媽媽,我什麼都不要,我只要你和爸爸一起陪我玩一天。一天,就一天!”阿姨聽了這話立刻楞住了,是焦慮是為難,還是驚訝、我呢也被這短短的出自一個比我小很多的一年級小孩子的話深深地震撼了,這句話像一把利劍深深地刺入了我的心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真想對那些家長說:“孩子也是需要關愛的,掙再多的錢也是沒有用的,只要一家人能快快樂樂,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多陪陪孩子吧!孩子也是需要愛的!

  看著幸福飯一家。請多給孩子一點愛!

  愛孩子的文章 愛孩子,就讓孩子成為自己

  曾經看過一篇小故事。說的是一個村子裡跑來一匹馬。善良的村民想把馬送到原來的主人那裡,可是馬兒不會說話,大家想了很多的方法,也沒有達到目的,這時一個村民說:讓我來試一試。後來馬兒回到了主人的身邊。村民們很驚奇,問那個人用了什麼方法?這個人說:其實很簡單。我鬆開它的韁繩,讓它在前面走,我在後面陪著。當馬兒餓了的時候,停下來讓它吃草,當馬兒渴了的時候,讓它去喝水,當馬兒走到危險的地方時,我輕拉韁繩,把它牽引到大路上來,然後鬆開韁繩,繼續讓它自己前行,就這樣,馬兒自己找到了家。看似很簡單的一個故事,卻折射一些道理。我見過很多形形色色的爸爸媽媽,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一個特性,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把孩子將來的道路全部安排好了。這本身也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可是有的時候,孩子像馬兒一樣,並不會告訴我們,他們真正的需要父母如何去做,他們能做的就是無條件的接受,不管父母給自己的東西合不合適,時間久了,有的孩子就開始對抗家長,造成家庭關係緊張。

  接觸過很多的家長,一開口就是抱怨孩子,如何的不聽話,如何的讓人操心,如何的不愛學習,如何的氣人。教育孩子和種莊稼是一個道理。老百姓說的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給孩子什麼樣的成長環境,用什麼樣的方式教育他,最後他就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家長自身和自己的原生家庭關係就不是很好,那麼不要希望自己能培養出一個孝子。如果家長張嘴閉嘴就是抱怨和指責,不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如果家長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不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樂於分享的人。我們的成長都帶著父母的烙印。到我們長大以後,我們會分成幾個型別。一是我們會基本上走著父輩的生活軌跡去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的時候會難受,但是我們有充足的理由:是我們的父母給我們造成今天的局面,並理直氣壯的對父母指指點點,心懷抱怨,依舊不會改變。二是我們在難受以後,我們會反思,有句話說:人三十歲以後要為自己的長相和思想負責,和他人無關。當我們反思過後,在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後,我們慢慢的發生改變,我們不再帶著別人的東西生活,我們慢慢成為真正的自己。

  如果家長在成長的時候遇到過不公正的待遇,他會對尊重和公平特別敏感,在他有孩子的時候,他會把什麼樣的資訊傳遞給孩子呢?你一定要出人頭地,否則會受別人的欺負,帶著這個莫名的動力孩子在長大,可是這個動力是不是有點狹隘呢?在孩子的心裡認為,人都是壞的,需要防範。當他長大以後走向社會的時候,可以想象他的人際關係會如何。他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琢磨人上,如何實現自己的一些理想和目標呢?你是誰,你就會遇見誰。如果你是一個善良的人,你周圍的人和事情都會簡單和順利,因為你給別人傳達的東西,別人都接受的到,如果你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你會和周圍的人鬥得不亦樂乎。簡單的人,覺察到和你不是一路人之後,會遠離你,最後你身邊吸引的,全是和你一樣的人。就這麼簡單

  如果你是一個成長的很好的家長,那麼你對孩子的控制就會很合理,不會把自己的擔心和恐懼,用希望的方式捆綁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學習不好,其實家長在心裡就已經認定了,孩子不會學習好的。那麼家長的很多方法,語言,引導方向,都是引導孩子往自己最恐懼的結果前進。老百姓的另一句話就是:怕什麼來什麼。這個結果是如何來的?很多家長至今還沒有搞明白,誰是始作俑者。孩子在剛接觸學習的時候,都是很有興趣的。可是時間不久,孩子就會很討厭學習,為什麼呢?很多家長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而這些標準並沒有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比如家庭作業方面,很多負責任的家長,要求孩子不但要寫的快,還要寫的字跡工整,還要準確率百分之百。如果孩子達不到這些,家長會很生氣。在孩子的心裡會有這樣的一個思維:寫作業=媽媽生氣=我要受懲罰=我不快樂。孩子還小,慢慢的,中間的環節就被孩子忽略了,直接變成寫作業=我不快樂。舉個直觀的例子:在飢餓小狗的上方,吊著一塊美味的肉,可是小狗總是咬不到。在小狗努力了很多次的情況下,還是無法吃到,小狗就放棄了。後來把肉的高度放到小狗可以咬著的地方,小狗還會去吃嗎?實驗證明,小狗會漠然的看著,無動於衷。這塊肉就是我們對孩子學習的要求,小狗就是孩子,每一次孩子的努力都達不到家長的標準時,時間久了,,孩子一定會放棄的。我們在傷害孩子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學習興趣。即便是大人老是做一件沒有成就感的事情,估計這個事情也不會再做下去,更不要談會出什麼成績的。很多家長會問: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其實就是一句話: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這個成就感是家長給的。如果咱們孩子的成績不是很好,咱就表揚孩子的字跡,如果孩子的字跡不好,咱就表揚孩子的成績,如果兩個方面都暫時的差強人意,咱就著重表揚孩子的認真努力。親愛的爸爸媽媽,在我們孩子的身上總有閃光的地方,你去發現,並欣賞,遠比我們去要求孩子這樣,那樣來得省心,而且效果會很好。其實真心欣賞和讚美別人也是一種能力。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的人,是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的。

  世界上很多的愛都是為了相守,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而準備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愛孩子,就讓孩子成長成自己,不帶著父母的未完成的心願,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父母自己的心願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和孩子無關。如果老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圖去成長,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喪失成為自己的機會呢?盆景抵抗風霜雨雪的能力強,還是那些自由生長的樹木強呢?其實心裡還有很多的意思無法用文字表達,大家共勉吧。

  愛孩子的文章 家長應該如何愛孩子

  作為一名一對一的老師,我接觸了不少的孩子和家長,也深深地感受到家長們對孩子深深的愛。“可憐天下父母心。”愛孩子是人的本能和天性,這固然沒有錯,但是值得大家去深思的是什麼樣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如何去愛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現在本人從以下四個方面去談談如何愛孩子:

  一、愛不是害怕孩子犯錯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很多家長總是害怕孩子犯錯了,孩子做任何事父母都要插手,害怕孩子出錯了會受到傷害,殊不知若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孩子受到的傷害將會更大。

  “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經歷過錯誤和失敗,孩子將永遠無法進步。也許近年來社會上出現很多高分低能的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二、愛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蕭雨曾說過:“要想孩子成才,家長絕不能越俎代庖,要順其自然,讓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父母事事事必躬親,都為孩子張羅,孩子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什麼都不會做,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沒有,這樣的孩子也是不完整的。有一天,他們離開了父母將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實踐出真知”,讓孩子“自食其力”的祕訣是給孩子提供選擇的自由。自由選擇導致的結果由自己負責。如果孩子喪失了自由選擇的權利,如果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出於他人強迫與指令,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學會“應付”與“敷衍”,孩子就會缺乏主見。

  愛孩子就讓孩子做其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害怕孩子會太累,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變得更加堅強。

  三、愛不是要求孩子完美

  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所導致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是不完美的,人也是不完美的。既然一切都是不完美的,那請家長不要要求自己的孩子事事都做得十全十美。

  有的孩子他學習好,有的孩子體育好,有的孩子琴彈得好……每個人都是優秀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家長要認清自己孩子的優勢,幫助他把優勢發揮到極致,那孩子就成功了。

  四、愛不是讓孩子成為分數的奴隸

  有個教育家曾說過:“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數,因為決定人生成敗或幸福與痛苦的往往不是學問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為習慣恰恰是影響人格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應試教育的存在,分數成了很多家長評判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其實,分數只是孩子學習過程的一種體現,並不是全部,一次的分數的高低也不能代表孩子學了多少的知識。

  瞭解孩子學習過程遠比分數、名次更重要。因為學習過程才能真正體現孩子是如何學習的,這才是最真實、最有效的。那家長該如何瞭解孩子的學習過程呢?可以通過以下五種方式:第一,看孩子的課本;第二,看課堂筆記本;第三,看課堂練習本;第四,看課後作業本;第五,看作文字。此外,還可採用比較法,叫孩子把本班的學習委員的“五本”***課本、課堂筆記本、課堂練習本、作業本、作文字***拿過來一比,就能比出了高低。因此,培養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永遠比孩子現在的成績是怎樣的更為重要。

  大愛無痕。真正愛孩子就要在孩子的成長中不露聲色地給予指引和鼓勵,讓孩子在不斷實踐中積累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從而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生存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的能力,為孩子長大之後能夠展翅高飛鍛鍊更強壯的羽翼,這樣他才能夠飛得更高、更遠。

  最後,也給親愛的家長們一句提醒:“無論您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敗,整個人生就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