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通過誠信獲得成功的事例

  誠信的最高境界,不是簡單地有信於人,更要有信於己。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小男孩送零錢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篇2:信守諾言的魯肅

  三國時期,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攻打曹操。蜀國的軍師諸葛亮和東吳的都督周瑜經常在一塊兒商量軍情。可是,東吳的都督周瑜心地狹窒窄,不能容忍諸葛亮比自己高明,認為諸葛亮日後一定是東吳的大禍害,就想設計害死他。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前來議事。他請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枝箭,諸葛亮說只需三日。果然,諸葛亮神機妙算,算出三日後必有大霧,不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從曹操那裡得了箭,還估計出一共得箭多少枝。諸葛亮輕搖羽扇瀟灑地對魯肅說:“你有所不知啊,我方才靜聽艙外箭雨之聲,心中默數,算來此次曹賊所贈之箭應有一十二萬五千一百一十一枝!”

  魯肅聽得張口結舌,心中暗想:“這人莫非神仙下凡?”

  不一會兒,小卒進來稟報,共得箭一十二萬五千一百枝。魯肅頓時大驚失色,諸葛亮雖多算了十一枝箭,但預算能精確到百位,卻也非凡人可以企及的。魯肅正要恭維一番,卻見諸葛亮面色凝重,便不敢出聲,想來他是為誤差十一枝箭而懊惱。諸葛亮嚴肅地對小卒說:“你們仔細清點了嗎?”

  在小卒眼裡,諸葛亮就是神仙,見他臉色難看,嚇得撲通跪下:“回稟先生確定細細清點了,不敢有分毫差錯。”

  魯肅嚴厲地對小卒喝道:“再去重新清點,檢查一下船舷等處有沒有查漏之箭。有錯漏者軍法從事!”

  小卒應聲下去了。魯肅誠懇地對諸葛亮說:“十二萬多枝箭,先生只漏數了十一枝,我已經很佩服。偶有一兩枝沒有戳穩的箭落入水中也是難免的。先生何必這麼嚴格地要求自己呢?”

  小卒再次來稟報,經過核實,仍舊只有一十二萬五千一百枝箭。諸葛亮看著小卒的背影,長嘆一聲,坐倒在艙板上,神色很難看,好久沒有說話。快到東吳水寨時,諸葛亮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對著魯肅深深地鞠了一個大躬。魯肅連忙起身還禮,說:“先生為什麼對我行這麼大的禮啊?”

  諸葛亮說:“我有一事相求,聽聲數箭一事,請代為保密,不要外傳,我感激不盡。”

  魯肅說:“先生真是個誠實的人啊!僅數差十一枝箭,在一般人看來已經是神仙一樣高明瞭,您卻為這件事感到慚愧,魯肅佩服先生的為人,替先生保密就是。”

  魯肅果然是誠信君子,聽聲數箭的事從未對任何人講過。因此,歷史上只有“草船借箭”而沒有“聽聲數箭”的記錄。

  篇3:人要有信於已

  畫家李苦禪年輕時師從國畫大師齊白石,不僅畫藝精湛,而且人格質樸。他長於畫鷹、竹、蓮、梅等題材。鷹是陽剛的傾向,竹是剛正不阿的象徵,蓮喻示了出汙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操,梅則表現了堅貞不屈的品格。畫品如人品,這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實寫照。他常說:“人,必先有人格,爾後才有畫格;人無品格,下筆無方。”李苦禪心地寬厚,待人誠摯,尤重信義,言出必行,不計得失。

  有一次,李苦禪在家中正忙著作畫,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來訪,他趕緊放下畫筆,請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倆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舊事,甚是歡娛。末了,老友將要起身告辭,才不好意思地說:“不瞞你說,今天我是來求畫的,不過我看你作畫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實在難以啟齒……”不待老友說完,李苦禪爽朗地笑了起來,“老兄何必這樣客氣呢?憑你我的交情,一幅畫算得了什麼?不日即可奉上,還請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興得連聲道謝,揖手而別。

  可是隨著李苦禪名氣越來越大,他的應酬也越來越多,因為事務纏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有一天,老友的兒子突然登門,臂戴黑紗,淚流滿面地告之其父已於目前病故的噩耗。李苦禪驚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託之事尚未如願,悲傷之中又禁不住滿懷愧疚。應人之事未了,而所應之人已去,如何能讓自己心安呢?

  夜深人靜之時,李苦禪在書房裡神情凝重,他緩緩地鋪展開一張潔白的宣紙,細細地研好墨,然後揮毫作畫,時而運筆如風,時而精雕細琢,整整畫了一百枝卓爾不俗的蓮花。畫罷,他又鄭重地題上了老友慧鑑的跋款,並蓋上了平時自己最喜愛的印章。之後,李苦禪攜畫來到後院中,滿上兩杯水酒,點燃一支高香,灑一杯酒在地,雙手舉畫。對天遙祭道:“吾友見諒,苦禪疏懶,未得一了心願卻驚聞老兄仙去,追悔莫及。今作《百蓮圖》,焚之以追償所願,老兄在天有知,苦禪豈敢無信?”拜完後,划著火柴,將精心製作的畫作,化作了一團鮮紅的火焰。

  李苦禪的奇怪舉止驚動了他的兒子,他跑出來問父親發生了什麼事,李苦禪嘆了口氣,詳述了事情的經過。兒子聽後有些不解地問:“您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給他畫。再說,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畫了畫給他,他也無從知曉了啊?”聽兒子這樣說,李苦禪抬起頭,正色道:“過去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應人之事,豈可食言?老友無知,而我心有知。”

  事後,李苦禪一再囑咐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苦禪大師看來,“誠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誠”字,就是強調對信的遵守關鍵在於自己的內心。這種誠信能夠超越時空與生死的界限,應之於心,遵之於心,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追求自己內心的釋然。

  誠信的最高境界,不是簡單地有信於人,更要有信於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