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隨筆部落格
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希望大家喜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臺,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髮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臺。筆者現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鑑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作文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 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於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讚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篇二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活力,湧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不少老師的課堂“創新”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貌合神離,徒有形式,沒有實效。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篇三
中學文言文教學的著力點主要集中在“語言”上,這一點在課堂教學和檢測上表現得十分鮮明,於是在教學中,往往出現教師板著面孔教,學生板著面孔學的現象。在教學《小石潭記》一文時嘗試著進行了情境教學。
《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淒寒幽邃的氣氛,借景來抒發自己在貶居生活中悲涼悽苦的情感。我認為像這樣語言優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夠激起學生對古典文學的愛好,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於是我決定教學本文時以情感人,重點體會文章的寫景抒情的方法。於是我以導遊的身份,以課後練習一“發現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氣氛”為線索,引導學生和我一同遊覽小石潭。
課前我從網上下載了本文的課件,讓學生分組觀看。課堂上我激情滿懷,聯絡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談樂和憂的心態變化,引導學生從“動與靜”、“音形色”、“景與情”等角度解讀課文,津津樂道作者高超的寫景藝術。講的時候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同學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還精心設計了拓展延伸練習:當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開發成旅遊盛景區,如果請你作為設計師來設計景點,你會怎樣設計?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被點亮了:“幽竹閣”、“玉佩泉”、“翠蔓廊”、“觀魚臺”、“望溪亭”……爭先恐後的發言,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
可是第二天早讀,卻發現同學們斷句不準,朗讀尚成問題,更不用說背誦了。對一些字詞理解也有誤,雖然進行了補救,但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誤在於:
第一、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他們畢竟只是初二的學生,又是普通班,基礎薄弱,且缺乏良好的自學習慣;
第二、忽視了文言文教學誦讀這個基本環節,導致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訓練方面缺失,丟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現代人總會對文言形式的語言感到遙遠而且陌生。這首先從心理上加大了現代人尤其是現代中小學生對文言字、詞、句式和常用語法理解的難度。我們要學習文言文,就必須首先越過這個障礙。這個“越過”絕不是“跨過”,而是“穿過”。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通過認知和理解的方式來實現。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培養語感入手,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義是前提,決不能忽略這個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首先指導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義,讀懂文章內容,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其次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形成誦讀能力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學決不能忽視文言字、詞、句式和常用語法理解,必須重視培養語感,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才能在學習《小石潭記》這樣富有情韻,語言優美的作品時,能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想象,才會在腦海裡呈現山水的本真性靈。才會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活潑的綠色,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空靈、靜謐,甚至有幾分神祕的小石潭景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
篇四
晚自習時間,各班都正在中考百日宣誓。因為受到了班主任老師的邀請,也因為這樣激動人心的時刻想和孩子們一起度過,於是,走進了各班教室,熱情洋溢的表述一番,既有對孩子們的現實要求,也有對他們未來的期盼。自以為說出了心裡話,喜洋洋,推著“坐騎”步出了校門。
不對呀,有我班的一學生在校園外玩耍?按這個時間點,他應該在家寫作業呢。
“你怎麼在這兒?小剛。”興致正濃的孩子一聽是我的聲音,立即停止,“作業做完了嗎?”
“老師好,我在等姐姐,作業做完了。”孩子聲音很小很怯。
“等到姐姐後,就立即回家休息吧。”我囑咐道。
“老師,再見。”孩子的聲音依然很小。
騎行在回家的路上,腦海中顯現的是小剛同學剛才的神情。他是這學期從外地返鄉就讀的學生,填報資訊顯示,是和姐姐一道轉學的,為什麼這麼晚還要在學校等姐姐呢?爸爸媽媽呢,工作那麼忙?
回到家中,越想越感覺有問題,有必要打個電話給家長,既想驗證一下孩子晚上不在家,家長是否知道?又想多瞭解一下這位新生的情況。電話打了過去,可沒人接聽。
第二天早上,剛進教室,我就檢查了小剛的作業,孩子沒說謊話,完成的不錯,英語作業異常工整。
再給家長打個電話吧,終於有了迴應:
“是誰呀?”
“你好,我是小剛的班主任……”
“好,好,班主任好,你看孩子在老家上學,你多操心了,我本來想打電話回去的,可是不識字,撥不好電話。”
一聽這些,我非常詫異。“你的意思是,就孩子姐弟倆在老家,住在哪呢?”
“剛開學時,我回老家給他們租了房子,到你們學校上了學,就回來打工了,我們農村人,不容易呀,尤其是我們……”
……
交流了一番後,我知道,身為班主任,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下午,辦公室內,我和同事們商量:“各位老師,有個事想和大家商議一下,今後每天晚上,我班裡有個學生可以在辦公室看書學習嗎?”
“有什麼事情嗎?說來聽聽。”同事們都非常關心。
“也沒什麼事,就是有個孩子要等他姐姐,讓他在辦公室看會書,可以吧。”
“當然可以,你沈老師說的,不可以也可以。”
“那就謝謝各位了,還有個事,我沒有晚自習的時候,還請大家多照顧一下這孩子。”
“沒說的,放心吧。”
……
晚自習,小剛沒有在校園外自己玩耍,乖乖的坐在辦公室中讀書學習,我異常欣慰。原因有三:一是辦公室內的所有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給了小剛幫助,他們“懂得”;二是小剛很懂事,他也“懂得”;三是姐姐雖然年幼更能擔當,“懂得”幫助家庭和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