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牡丹皮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的特有藥物,那麼你知道中藥牡丹皮嗎?是什麼?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1.張元素:牡丹皮,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陰,志不足者足少陰,故仲景八味丸用之,能瀉陰中之火。牡丹皮入手厥陰、足少陰,治無汗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陰、手少陽,治有汗骨蒸也。牡丹皮治無汗之骨蒸,須與青蒿子、天麥門冬、沙蔘、地黃、五味子、牛膝、枸杞之屬同用,始得其力。
2.李杲: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甚,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為君。
3.《本草綱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陰、厥陰四經血分伏火。蓋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腎氣丸用之。後人乃專以黃櫱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別之。
4.《本草經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氣寒而無毒,辛以散結聚,苦寒除血熱,入血分,涼血熱之要藥也。寒熱者,陰虛血熱之候也。中風瘛瘲、痙、驚癇,皆陰虛內熱,營血不足之故。熱去則血涼,涼則新血生、陰氣復,陰氣復則火不炎而無因熱生風之證矣,故悉主之。癰瘡者,熱壅血瘀而成也。涼血行血,故療癰瘡。辛能散血,苦能瀉熱,故能除血分邪氣,及症堅瘀血留舍腸胃。髒屬陰而藏精,喜清而惡熱,熱除則五臟自安矣。《別錄》並主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者,洩熱涼血之功也。甄權又主經脈不通,血瀝腰痛,此皆血因熱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無汗,及小兒天行痘瘡,血熱。東垣謂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甚,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為君,亦此意也。
5.《本草匯言》:沈拜可先生曰:按《深師方》用牡丹皮,同當歸、熟地則補血;同莪術、桃仁則破血;同生地、芩、連則涼血;同肉桂、炮姜則暖血;同川芎、白芍藥則調血;同牛膝、紅花則活血;同枸杞、阿膠則生血;同香附、牛膝、歸、芎,又能調氣而和血。若夫陰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藥不能去;產後諸疾,非配歸、芎、益母不能行。又欲順氣疏肝,和以青皮、柴胡;達痰開鬱,和以貝母、半夏。若用於瘍科排膿、託毒、涼血之際,必協乳香、沒藥、白芷、羌活、連翹、金銀花輩,乃有濟也。牡丹皮,清心,養腎,和肝,利包絡,並治四經血分伏火。血中氣藥也。善治女人經脈不通,及產後惡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撲瘀血,凡一切血氣為病,統能治之。蓋其氣香,香可以調氣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氣而止血;其性涼,涼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陳血,而致新血也。故甄權方治女人血因熱而將枯,腰脊疼痛,夜熱煩渴,用四物重加牡丹皮最驗。又古方用此以治相火攻衝,陰虛發熱。又按《本經》主寒熱,中風瘛瘲、痙、驚癇邪氣諸症,總屬血分為眚。然寒熱,中風,此指傷寒熱入血室之中風,非指老人氣虛痰厥之中風也。其文先之以寒熱二字,繼之以瘛瘲驚癇可知已,況瘛瘲、驚癇,正血得熱而變現,寒熱又屬少陽所主者也。6.《本草正》:丹皮,赤者行性多,白者行性緩,總之,性味和緩,原無補性。但其微涼辛,能和血、涼血、生血,除煩熱,善行血滯。滯去而鬱熱自解,故亦退熱。用此者,用其行血滯而不峻。
7.《得配本草》: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蓋腎惡燥,燥則水不歸元,宜用辛以潤之,涼以清之,丹皮為力;腎欲堅,以火傷之則不堅,宜從其性以補之,川柏為使。
8.《本草求真》:世人專以黃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勝。蓋黃柏苦寒而燥,初則傷胃,久則傷陽,苦燥之性徒存,而補陰之功絕少,丹皮能瀉陰中之火,使火退而陰生,所以入足少陰而佐滋補之用,較之黃柏不啻霄壤矣。
9.《重慶堂隨筆》:丹皮雖非熱藥,而氣香味辛,為血中氣藥,專於行血破瘀,故能墮胎,消癖。所謂能止血者,瘀去則新血自安,非丹皮真能止血也。血虛而感風寒者,可用以發汗,若無瘀而血熱妄行,及血虛而無外感者,皆不可用,惟入於養陰劑中,則陰藥藉以宣行而不滯,並可收其涼血之功,故陰虛熱入血分而患赤痢者,最為妙品。然氣香而濁,極易作嘔,胃弱者服之即吐。諸家《本草》皆未言及,用者審之。
10.《本經疏證》:牡丹皮入心,通血脈中壅滯與桂枝頗同,特桂枝氣溫,故所通者血脈中寒滯,牡丹皮氣寒,故所通者血脈中熱結。
11.《神農本草經》:主寒熱,中風瘛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12.《名醫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13.《藥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14.《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痺,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15.《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16.《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17.《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18.《本草綱目》: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