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關鍵手段提升兒童口才
口語表達是可以學習培養的,透過實際演練與持續練習都有助於提升孩童口語表達的能力。父母、師長可以經常帶領孩子做練習,將有助於孩童提升口語表達能力,說出自信力、表達力與思考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1、從自我介紹開始
在人生旅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許多次自我介紹的機會,有很多人可能到了職場找工作,自我介紹也只說得出:「我的名字叫○○○」一句話,就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展現自己或還可多說那些內容。其實,口語表達和自信心有很大的關聯性,一個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會知道如何將自己的優勢表達出來,許多人無法有很好的自我介紹,原因也可能來自於他對自己的某些面向不甚滿意或沒自信,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從小練習自我介紹,透過問話、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思考與表達,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說,能夠簡短的說出自己的故事,讓聽眾能夠記住名字、特質等等,養成習慣、自然成為本能反應。
企鵝全腦口才訓練孩子個人自我介紹,讓孩子能夠垂直下探自己的情緒本質、瞭解自己內在想法以及多元面向的自己,透過比喻的語法創作,並寫下有別以往制式的自我介紹***例如:開心的我,就像….;難過的我就像……***,從文稿撰寫、實際演練到錄製聲音,讓孩子更加了解自己、並能真誠分享與表達。透過兩兩一組彼此互相介紹的訓練,互相訪談與觀察的練習,將訪問到的內容,透過發表與分享介紹對方。這不但是口語表達的訓練,亦是一種人際溝通的訓練;當孩子越瞭解自己、越喜歡自己,就能越正確表達自己。
2、創造上臺機會
在學校裡,越來越多的課程需求,必須上臺發表、簡報、報告與分享,有些孩童並非說話沒有內容,而是缺乏膽量,也就是臺下一條龍、臺上一條蟲。持續有恆的練習是訓練孩童膽量的不二法門,在臺上說話、發表、分享與報告能夠自在得體,其實不只是說話技巧很重要,面對公眾的膽量、臨場應變能力亦是重要的環節,多練習、多鼓勵,自信是可以逐漸被培養出來的。
從生活有趣的經驗、小事開始,訓練孩子上臺練膽、分享,各種主題都可以成為上臺發表的題目。在學校,老師可以安排每日分享的時間,就算講一則笑話都是很好的練習;在家裡,家長可以多增加孩子生活經驗的體驗,豐富孩子多元的刺激與話題。每天只需花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養成習慣持續練習,時間與經驗的累積會協助孩子逐漸建立自信、不再畏懼上臺。
3、創造孩子分享經驗
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勇於提問、發表意見,年紀越大的孩子反而愈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主要原因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越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講出來可能會被糾正或被取笑,結果就越來越不敢開口。老師或家長要避免在大庭廣眾下糾正孩子的表達方式,這會讓原本害羞或缺乏自信的孩子更怯場,我們要多給予孩子正向的回饋與引導。
在學校裡,老師可以透過小組討論的機會,創造孩子提問、討論的正向經驗,在小組討論練習中,老師要引導孩子聚焦且深入的討論,並提醒過程中不搶話、不插話,而且要能照顧到一些比較弱勢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要顧及小組內的每個孩子有輪流發表意見的機會;在家裡,父母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家庭決策的討論,老師和父母可以多運用邀請話語、多鼓勵孩子發問,孩子會越放心地提出任何問題或不同的觀點。
4、養成正確傾聽方式
口語表達能力好的人,通常也是善於傾聽的人,因為懂得傾聽,才能有正確的迴應與表達,不至於答非所問、不知所云,雙向溝通需要彼此先有好的傾聽,進而能完整論述自己的意見。
有些孩子成績很好、說話也很6、很愛說話,但在人際關係上卻很差、沒什麼朋友,原因可能來自於孩子很會說,但是他從來不知道要停下來聽別人講,因而交不到朋友。這些經歷的體驗,都必須從平常生活中做起,例如:爸爸媽媽經常一邊打電腦、一邊聽孩子說話;或一邊作菜一邊聽孩子說話等,這些現象都可能讓孩子養成一味的說不停,而忽略和別人的互動,儘量讓孩子把話說完,不要打斷他,大人也不要因為孩子表達的速度較慢,而展現不耐煩的態度,會讓孩子感到不被尊重,久而久之就不開口了。
5、控制節奏
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絕非要養成一個辯才無礙卻令人討厭的人,而是要創造良善的溝通、得體的說話禮儀與應對態度。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亦非要訓練孩子很愛說話卻毫無條理與重點,而是要訓練孩子思考、行為、語言平衡一致。節奏調整的訓練,孩子首要學會控制呼吸,因為控制呼吸調節,就能控制說話與肢體的律動與節奏,掌握韻律節奏,說話就會頓點清楚、不吃字,意境表達會更清楚明確。透過邏輯思維訓練,增強孩子擴散思考、聚斂思考到精準重點表達的能力,讓說話有脈絡、有重點,因為說話是思考的延伸,思緒清楚、想法明確的時候,就不易受到其它訊息的干擾,較能顧及思考的全面性與表達的完整性。
身為師長、家長,我們要做的是為孩子營造學習氛圍,提供多元練習的機會,除了掌握關鍵五種手段之外,持續重複的練習是提升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不二法門,有助孩子說出自己的自信力、表達力與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