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舞獅子的作文範文
今年元宵節的舞獅子表演真是精彩,希望每年的元宵爸爸還帶我出來看舞獅子。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舞獅子的作文,歡迎閱讀。
元宵節舞獅子的作文篇1
我去年回老家過春節了,記得印象最深的是小年那天的舞獅子。
記得臘月24日過小年那天早晨,我剛剛起床,準備吃早餐,忽然,響起了鞭炮聲,我隨著有聲音的方向跑過去,發現原來是舞獅子的隊伍來到了我們小區拜年來了!院子裡面圍了好多的人,熱鬧非凡,都是來觀看舞獅子的。
他們帶來的不光只有舞獅子,還有打腰鼓的和旱船。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舞獅子了。只見一頭威武的大獅子圍著一張方桌不停的跳動著,那頭獅子做得十分逼真,張著血盆大口,眼睛一眨一眨地好有神采。它晃著腦袋,在方桌上一會兒直立,一會兒倒立,好象一點都不怕摔下來,真驚險呀。舞著舞著只見那頭獅子顯出時分興奮的樣子,我看見舞獅子的叔叔拿來一根竹杆,竹杆上掛著生菜,獅子看見了一下子就跳得很高抓住了生菜,我覺得十分好奇,就問媽媽:“媽媽,獅子為什麼要搶生菜?”媽媽告訴我:“那是利用諧音,把生菜說成“生財”。對啊,人人都希望能生財嘛!我頓時明白了!
舞獅子真是有趣極了!老家的小年真是好玩。
元宵節舞獅子的作文篇2
崇仁舞獅,始於清咸豐年間。它本是一種民間健身運動,經過一百多年的演變,漸漸地成為一種民間藝術。
今年九月廿八,我有幸在崇仁升高廟會上親眼目睹了這難得一見的民間藝術。
那天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我擠進人群中,跪著腳跟兒看熱鬧。原來這裡正在舞獅,舞的是我們崇仁鎮所特有的獅舞南獅。所謂南街,就是不配藝術套路的舞獅活動。只見周圍幾千雙眼睛注視著場地,一種急切而興奮的心理與緊張的氛圍融為一體。
忽然,一陣鼓聲擾如晴天霖靂,只見一演員頭扎白巾,身著白色對襟服,插腰持球,一邊翻筋斗,一邊向各方觀眾示意。這一招是引獅出洞。果然,只見兩隻披著金毛的小獅子甩著尾巴,羌著腦袋出洞了。它們連翻兩個筋斗,似乎沒發現旁人,就高興地跳來跳去。那憨態,那情緒,不正是小獅子所獨有的嗎?周圍觀眾連連鼓掌。但那目光中似乎還略有期待,人們期待大獅子出洞。
正當小獅子們高興地嬉戲玩耍時,又一陣鼓聲似狂獅怒吼,驚天動地。隨壽節奏的加快,兩隻老柳子施著威武龐大的身軀出洞了。比起剛才那憨厚可愛的小獅子,真是大不相同。一隻身披綠毛,眼睛銳利而有力,身體健如鋼鐵;另一隻身披紅毛,眼睛充滿溫情,相對顯得文靜。兩隻獅子大搖大擺地走動著,全然不失威風凜凜的本性。出洞的綠獅子真是身手不凡,一下子來了個半劈江山,身子騰空而起,兩腿分開,似一把利斧直劈下來。那紅獅子則半蹲在一旁,晃著尾巴,把頭轉向後邊,用自己的舌頭梳理著它美麗而柔軟的獅毛。那溫文爾稚的樣子多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啊。正當我看得入神時,綠獅子突然瑞到我面前,那血盆大嘴向我一張一合,嚇得我直髮抖,急忙向後退了幾步。
當我回過神來時,那慈厚可愛的小獅子在老街子的帶領下又從眼前經過。我想這一家子大概在散步吧。鑼鼓聲漸漸地弱下去了,這一家子都育下了腰,翹著屁股,羌著尾巴,好像在飲水。看著這一家子其樂融融的樣子,在場的哪一位不會被感染啊!最後,腳子歸洞了。它們又是翻筋斗,又是跳躍,似乎有點戀戀不捨。
從這場舞獅表演中,我們不難看出崇仁古鎮南御的特點,那就是拙中藏巧,粗中有細。
元宵節舞獅子的作文篇3
正月十五元宵節,聽奶奶說外面會有舞龍、舞獅的表演。我很想去看,就纏著奶奶帶我出去玩。
一出小區,外面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我和奶奶艱難地在人群裡穿行著。這時我隱隱約約聽到有打鼓的聲音,循聲找去,只見曹丞相府外圍了一圈厚實的“人牆”。小孩子們站在車上或騎在大人脖子上看得津津有味,大人則伸長了脖子往裡張望。我更好奇了,一心想去探個究竟,於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鑽進人牆,站到最前排。只見一些老頭老太太在一旁敲鑼打鼓,兩隻獅子在中間跳來跳去。這兩隻獅子長得很好看,眼睛又大又圓,特別精神,血盆大口一張一合,下面掛著柔軟的鬍鬚。兩隻獅子一金一銀,因為頭太大,佔了整個身體的四分之一,看起來有點笨。
我正在打量兩頭獅子,金獅卻大搖大擺地向我跑來,猛地衝我搖晃笨重的頭,大眼睛瞪著我,我嚇了一跳。獅子得意洋洋地走了。“這獅子真淘氣。”我想。一會兒金獅後腳一蹬跳上了高臺,銀獅隨後也跳了上去。金獅躍躍欲試,直起身子縱身跳下來,順勢叼走了紅繡球。臺下爆發出排山倒海般的掌聲,還伴隨著陣陣叫好。金獅落地後搖頭擺尾,叼著紅繡球向銀獅炫耀。銀獅有些害怕,在臺上猶豫,觀眾給予銀獅掌聲鼓勵,銀獅壯著膽子站了起來。“撲通”,銀獅的頭栽了下去。人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誰知銀獅又安然無恙地站了起來。原來它根本沒有跌倒,是在跟觀眾開玩笑呢!金獅也縱身跳了下來,兩隻獅子在地上扭作一團,引得人們捧腹大笑。正當精彩的時候,奶奶來叫我,說該回家吃飯了,我只好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一路上,剛才舞獅的情景一一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實在太精彩了。同時,我不得不感嘆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真希望時間可以倒轉,我真想再看一次舞獅。
元宵節舞獅子的作文篇4
很多地方在元宵節這天都有舞獅子的的習俗。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劉宋的軍隊,後來傳人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
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鬚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鬚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
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裡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樣如意,事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