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雲雀的飼養技術_雲雀的飼養注意事項

  雲雀是少數能在飛行中歌唱的鳥類之一,那麼雲雀如何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雲雀的飼養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雲雀的飼養技術

  幼鳥的餵養 家庭籠養的雲雀鳥大都是從野外草叢中捕捉幼鳥進行人工餵養。捕捉到的幼鳥自己不會吃食,需經過20多天的人工精細餵養才會自行啄食。主要料食是豆麵和雞蛋,要做細緻加工。做法是:用綠豆或豌豆炒至半熟,磨成細面,每斤面加雞蛋6—8枚,摻拌均勻晾乾儲存,但忌發黴。喂鳥時將適量雞蛋麵摻水搓成條狀,每次1—2大口,每天6—8次。幼鳥啄食時把調好的糊狀飼料放入食料盞盆裡即可。這段時間內不得喂水。3個月後改餵雞蛋米***一般每500克小米拌雞蛋5枚,調勻後陰乾,再搓散***,並要給足水。為適應雲雀鳥的野生習慣,籠子裡要鋪2—3釐米厚的細砂土或幹黃土,並要不斷地喂一些蟲類以調劑飲食。

  鳥籠的選擇和配備

  1、要有足夠的活動場所。養雲雀鳥都用圓形籠,一般為竹製品。底部直徑35—40釐米,高40—50釐米,多采用平頂和饅頭頂。

  2、造型美觀大方,又便於攜提活動。

  3、零部件配備齊全。食罐兒、水罐和盞盆必須配掛合理。籠子中央要安裝一個鳳凰臺,供百靈鳥跳躍活動和上臺起舞歌唱***臺柱一般高10釐米,用河浮石或其他代用品製成***。

  馴養方法 籠養雲雀鳥不僅要精心餵養,而且要肯下功夫,從幼鳥就要開始馴化,要做到三不怕:即不怕各種車輛,不怕各種顏色,不怕人群圍觀。並要經常訓練上下鳳凰臺,一早一晚到室外遛鳥。初學叫口時要有一隻好的成鳥代口,俗稱師傅代徒弟。最好有固定“老師”教口,以免出現髒口、雜口或亂音。調訓學叫時要用布套罩起來,讓“學生”靜聽。經過3—5個月的教學,定能教出好的徒弟。一般的鳥應會叫唱10多種音調,如在臺上邊展翅邊叫則是好鳥。沒有經過專門調叫而自由鳴叫的鳥***,觀賞價值不高。

  雲雀的飼養注意事項

  1、為雲雀製作“鳴叫臺”。由於雲雀喜歡生活在地上,所以食物的碎骨、糞便很容易傷害到腳部,為此在籠子底部最好鋪上乾燥清潔的砂子。此外,在籠子裡,沒有必要像其他的小鳥。樣,架上根歇腳的棍木,可以在籠子的中央部分,製作一個“鳴叫臺”,讓雲雀在歇息的時候,站在這個臺子上鳴叫。

  2、餵養食物切勿脂肪過高 。鳥類食物中,小米、麻類的果實、向日葵子等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讓小鳥食用過多的話,會因鳥類的不同而造成脂肪過多,壽命減短的不良後果。所以在剛開始飼養的時候,不要隨著自己的高興而拿食物給小鳥吃,應該先有正確的常識和不斷地積累經驗,慢慢地尋找到套較為適當飼養方法。

  3、鈣粉可以提高鳥蛋的孵化率。在鳥食中,鈣粉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食物是由火薰燒的牡蠣殼磨成粉狀而製成的,含有鈣質成分,可以增加蛋殼的硬度,預防無法孵化的現象發生。所以這種食物對於產卵期的母鳥或已孵化出來的乳雛,尤其不可缺少。這種食物差不多星期要補給1次,而且中間最好不要間斷。

  4、給小鳥洗澡的方法 把小鳥抓到盥洗臉盆中,讓它自由自在地洗。為讓小鳥充分地洗澡,所以飼主應該多費點心力。最忌諱的是用噴灑式為小鳥洗澡。此外,要注意水深,以達到小鳥足高半為準。最好是在天氣晴朗的早晨為鳥洗澡,避免在黴雨季節、寒冷天氣、妊娠期間洗澡。

  5、脫毛刺的小鳥不可以水浴。所謂小鳥的脫毛期 就是把全身的羽毛更換成新羽毛的時期。時間雖然依照種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大抵都在7月初開始脫毛。在這個階段,鳥的體力特別衰弱,不適於洗澡。這個時期鳥的動作遲鈍,羽毛開始脫落,應特別留意。

  6、 養雲雀不要用竹製的鳥籠。與其他的鳥類比較,雲雀有其顯著不同的特性,它的生活大都是在地上。所以我們若要飼養這種鳥,就需要了解這種特性,並且也不要用竹製的鳥籠。另外,由於雲雀容易受到驚嚇,因而在設計鳥籠時,頂端要用面網罩住,以免雲雀受到驚嚇時,急速地往上飛,造成頭部受傷。

  雲雀的飼養要點

  由於長期甚至一生都在人為的飼養條件下生活,飼料單純,運動量少,抗病能力差,很容易生病,疾病種類也多而複雜,疾病前期症候不明顯,往往不能早期發現,或發現後來不及甚至經不住“折騰”而很快死亡。因此,觀賞鳥的疾病防治,應該包括預防和治療兩個方面,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養鳥實踐中切實抓好“養、防、檢、治”的綜合防治措施的落實,消除或切斷疾病發生和流行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鳥這3個環節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

  養是指平時必須搞好飼養管理,倘若在飼養時照顧不周,諸如飢飽不勻、飼料變質、飲水汙染、天氣驟變等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為了及時瞭解鳥兒的健康狀況,每天早晚都要細心觀察鳥的精神狀態、取食、飲水、糞便等情況是否正常,如發現異常應及時治療。要合理搭配日料,滿足鳥的正常生理需要;做好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科學地進行免疫接種和給予適當的預防藥物。養是防疫工作的基礎,是增強鳥的體質,提高鳥體抗病能力,保證鳥健康地生長髮育和繁殖的基本措施。

  防和檢是指通常所說的防疫和檢疫,是防止引入病原,及早發現和控制,乃至撲滅疫情的兩項密切相關的重要措施。有些鳥類的疾病尚無特效藥可用,在這種情況下,採用給予適當的預防藥物和免疫接種的方法來預防就顯得特別重要。

  治是指疫情發生後,採取必要和恰當的措施對病鳥進行治療,以減少損失和促進病鳥的早日康復,同時對受威脅的健廉鳥也採取必要的措施,或進行疫苗緊急接種,或作藥物預防。

  雲雀的生態和飼養技巧

  1 地理分佈和亞種分化 國內錄得6個亞種:

  1.1 新疆亞種***Alauda arvensis dulcivoxH ume,1873*** 國內繁殖於新疆西部喀什、葉城、天山北部準噶爾盆地、托裡、富蘊和東北部巴里坤;國外分佈於西伯利亞西部葉尼塞河上游,往南到中亞和印度北部。

  1.2 北方亞種***Alauda arvensis kiborti Zalesk,1917*** 國內繁殖於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盟、黑龍江中部和東南部、吉林長白山,越冬於河北、福建等地;國外繁殖於西伯利亞中部,從葉尼塞河東部到勒拿河,往南從阿爾泰,往東到蒙古和朝鮮。

  1.3 東北亞種 ***Alauda arvensis intermedia Swin-hoe,1863***

  國內繁殖於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流域。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及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盟博克圖和東南部赤峰,往西至寧夏、甘肅,往南至陝西秦嶺、長江中下游和福建、廣東北部***旅鳥,冬候鳥***及香港。

  1.4 北京亞種 ***Alauda arvensis pekinensis Swin-hoe,1863***

  分佈於河北、北京、遼寧、吉林及黑龍江大興安嶺根河、齊齊哈爾等地***冬候鳥***;國外分佈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從勒拿河中游往東經印迪吉爾河中游、科累馬河下游到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夏候鳥***;遷徙和越冬時期見於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薩哈林島、日本和朝鮮。

  1.5 日本亞種***Alauda arvensis japonica Temmincket Schlegel,1848***

  繁殖於日本,我國見於江蘇沿海地帶***旅鳥,冬候島***。

  1.6 薩哈林亞種 ***Alauda arvensis Ionnbergi Hachisuka,1926***

  繁殖於薩哈林島和附近的桑塔爾島,越冬於朝鮮和日本,我國偶見於江蘇鎮江。

  2 形態

  上體及翼***翅***上覆羽和尾羽均呈沙褐色,各羽具黑褐色縱紋及淺色羽緣;後頭具一簇冠羽,平時不顯,遇驚時冠羽豎起;具淡棕色眉紋;耳羽棕褐色,兩翼和尾羽褐色,最外側1對尾羽幾乎呈純白色,次1對外翱也呈白色。下體以白色為主;胸部淡棕褐色,具黑褐色縱紋。北方亞種上體灰色、縱紋多;北京亞種黑色縱紋明顯,羽緣棕色濃。雌、雄鳥相似。

  幼鳥羽色與成鳥相似,但上體黑色和褐色均鮮濃,下體的黑褐色斑紋多而密。虹膜暗褐;喙***嘴***鉛黑色;跗踱肉褐色,後爪長而稍直。雲雀雌、雄成鳥各種量度對比,見表1。

  3 生態

  見於草原、沙漠、草甸、丘陵的土坡、茂草荒地、荒山坡、田野、農田邊草地、灌叢中,喜棲在地面乾燥的開闊地帶,種植旱田和沿海沙地漫灘草叢旁等生境,也出現於少許樹木生長的山地和林緣草地,尤喜湖泊、河流、水塘等近水草地。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平均7~10只成群活動,或奔跑於地面,或飛翔於空中。在地面奔跑時,不時站立下來,抬頭張望,遇驚時頭上短的羽冠豎起,潛藏於草叢中,若遇危險,則繼續奔跑一陣,然後再起飛。常驟自地面垂直地衝上天空,俟升至一定高度時,稍稍浮翔於空中,好似停著不動,復而繼續疾飛直上,復又急趨直下,邊飛邊鳴。飛高時,往往只聽見鳴聲而不見其鳥。下降時,兩翼常常突然相褶,從高空垂直落於地面。

  雲雀***東北亞種***飛行姿勢可歸納為垂直、波浪和滑翔3種方式。垂直方式兩翼扇動劇烈,飛翔時伴隨嗚叫,鳴聲清脆急促。高至200m左右,一般幾十米或十幾米,懸達5~6分鐘。波浪式飛行時離地面lm之內,速度較慢,兩翼扇動比垂直式緩慢,扇動頻率每秒約1/3次。從雲雀飛行落地後覓食看,是取食和叼蟲育雛。有時雄、雌鳥還成雙追逐,這同交配有關,並具有生理學意義。這種姿勢飛行時也嗚叫。滑翔式展翼不扇動,從高處向低處滑行。在相鄰的山丘從一山丘飛向另一山丘以及在前兩種飛行落地時,也具有這種姿勢。這種姿勢與平衡鳥體安全著陸有關。

  晴天選擇無碎石的幹鬆泥土作沙浴,先頻啄身前之泥,繼蹲伏用喙將身周泥土啄鬆後撥圍身邊,隨之不時張翼合攏使泥沾身播體,抖翊翼尾。日間遊蕩覓食,夜晚在田野伏地露宿,個體之間稀散聚集,並不緊靠。

  3.1食性

  以野生種子植物的種實為主。春、夏季育雛期以食昆蟲綱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的成蟲、幼蟲、蛹以及蛛形綱的蜘蛛等為主。它們主要取食環境是尚未灌水的稻田地、麥地、豆地、禾本科*** Gramineae***植物繁茂的撂荒地及河邊。一般在地面上邊行走邊覓食、邊啄食。覓食時較警覺,稍有驚動便起飛逃走,但也有時人走得很近,它也不飛。冬季常在草堆周圍及柴草垛周圍覓食。

  3.2繁殖

  繁殖期4~7月份***指黑龍江***,1年繁殖1窩。進入繁殖期成對活動。這時,雌鳥時而低空盤繞,或垂直升起,又迅速降落,時而在地面急速行走,或站在田間的大塊土地上不停地嗚叫,招引雄鳥。而雄鳥則緊隨其後不停地嗚叫,聲音更加娓婉動聽,並時時地豎起頭頂的羽冠,繞行於雌鳥的四周作出各種親暱的求偶姿態。此時,雌鳥則鬆散全身羽毛搖頭擺尾,並豎起頭頂的羽冠,不停地向雄鳥點頭嗚叫,隨後雄鳥也鬆散全身羽毛,跳到雌鳥背上,洩殖腔相對進行交配,3--4秒鐘,重複2~3次。營巢在開闊草地、田間地面而隱蔽的凹處或自扒淺凹,巢緣多與地面平齊,也有少數稍突出地面,但不是低窪易積水的地方。巢旁常有植株掩蔽,但不影響它的視線。巢由乾枯的莖、葉、鬚根綴集而成,無內墊物。構成巢的外壁草莖較粗,內壁較纖細,常用禾本科植物柔軟的莖、葉經7~10天築成。巢呈碗狀,近似杯形。外徑9.7***9M1*** cm、內徑7.2 ***6~7.8*** cm、高4***3.0~6.5*** cm、深5.9***4.5~7.0*** cm。每天產卵1枚,產卵後伏在巢中片刻或在巢邊休息。卵橢圓形,灰白或青灰色,綴褐色和暗灰色細小密斑,布有棕褐色不規則斑點,鈍端尤密,或連成雜亂斑紋。同窩卵色有深淺。卵的大小為16 ***15~17***×21.8 ***20~23*** mm、卵重2.7 ***2.5~3.0***g。窩卵3~6枚,4枚為常。雌鳥在產下第1枚卵後,雖有坐巢表現,但在卵全部產完後才正式開始孵卵。雌、雄鳥共孵,但以雌鳥為主。在孵育期間,親鳥離巢常走出,lOm左右起飛,歸巢時在5~30m高處懸飛幾分鐘,在距巢20m左右處直落步入巢位。孵化期10_+1天。雛鳥將要出殼時,先在卵的鈍端不足1/3處突破一小孔,然後卵殼橫裂,雛鳥破殼而出。己破裂的卵殼,由親鳥銜到巢外丟掉。剛孵出的雛鳥,體長41mm,灰黑色,生長著6~lOmm灰褐色而分叉成叢的長絨羽,散生在頭、枕、兩肩、背中心、股溝、四肢和尾部,其餘部分裸露無羽。上喙尖可見叨破卵齒。這時雛鳥不會動、兩眼緊閉,無食物反射,僅有不靈敏的翻滾動作。生長到第4天可見各羽區;第5天睜眼;第7天除初級飛羽外,羽毛亦未完全展開,胸部、腹部和頸下部兩側羽毛尚未披滿,全身各羽區的羽毛開始突破羽鞘;第8~9天,當雛鳥剛會站立時即可離巢。此時,雛鳥體重可達19.4~22.89、初級飛羽長僅17ram左右、尾羽長lOmm;全身羽鞘尚未脫盡;在雛鳥剛出殼的幾天中,雌鳥常伏在巢中抱雛。喂雛活動以出殼後第2天或2天半開始,由雌、雄親鳥共同擔任,但以雌鳥為主。雙親參加育雛,第1天雛鳥不會吃食,第2天能聽到聲音,頭開始向上抬起張開喙。餵食頻率最高多在9~10時,早、晚餵食次數少。親鳥外出離巢覓食半徑不超過250m左右。這比營巢及其他時間取食範圍都小。

  雛鳥的食物成分和棲息環境有關。在草原取食最多的是鱗翅目蛾、蝶幼蟲及甲蟲、蠐螬、蝽蟓、地老虎等;其次是直翅目蚱蜢;採食最少的是蜘蛛,在池塘附近以豆娘和蚊為多。

  雛鳥晚成,在巢內發育的天數為12-14天。雛鳥1日齡重僅39左右,發育到9日齡達219左右,平均每天以29左右的速度發育,以後的體重有降低的趨勢。12日齡為169左右,這時雛鳥已經出巢,在巢邊作跳躍式活動,既不能飛翔,也沒有獨立覓食能力,常在巢區附近接受親鳥的餵養。3-4天后,由親鳥帶領到較遠的地方繼續養育和試飛,大約在離巢後10天左右,幼鳥方能獨立生活。

  4 飼養

  4.1 鳥籠和鳥具

  4.1.1鳥籠雲雀雖體形較百靈小,但善於高飛和活動,應讓它有儘可能寬敞的地方活動。因此,根據成鳥個體的差異選用百靈籠。選籠時,高大些,籠頂拱式,上配銅鉤。從整體上看,樸素大方,簡單適用,顏色以竹黃或淺褐色為上選。從質地上看竹製籠多,個別為硬木質,外形看有拱頂式矮式筒籠、拱項式高式筒籠、平頂式矮式筒籠,其中平頂式矮式筒籠使用者最多。

  平頂式矮式筒籠高21-30cm、籠底直徑30-38cm、條粗0.2~0.3cm、條間距1.2-1.5cm。這種籠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

  拱頂式筒籠樣式繁多,大、小不一。常見的高50cm左右,籠底直徑約30cm,這種鳥籠空間大,活動自由,但攜帶不便,外出時,用竹製或木製扁擔擔著或綁縛於自行車後架兩側。

  雲雀是地棲性鳥,嗚叫時多在空中或佇立在小丘的突出岩石上,不上樹棲息。因此,籠內不設棲木***棲槓、棲棒、棲架***。按鳥齡、體大小,在籠底的中央設定1根木製的平臺,高矮依籠體而定,直徑5.0-6.0cm,臺平不可過滑,粘上粗沙或銼成麻紋狀,供雲雀站在平臺上揚首嗚叫和停息。籠底用薄木板封住,內鋪1.5-2.5cm厚的乾淨河沙,供鳥沙浴或食沙粒,同時還能保護趾爪。離籠底6-8cm處的籠旁開1個圓孔,將水罐***金屬製***固定懸掛在圓孔籠外壁上。鳥頭可從圓孔伸出籠外飲水,以避免雲雀在河沙上撲扇抖動而將籠底的細沙濺落在水中。食罐掛在籠內。

  4.1.2籠罩又叫籠衣,是根據鳥籠大小和形狀用藍色、黑色或深灰色純棉質布縫製的布套,要做得合適,不緊不鬆,罩在鳥籠外面,遮住光線,可以提供安靜環境,防止鳥驚撞和防意外,如貓撲、鼠咬、蚊叮等,還可防寒、防風,能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平時鳥籠罩上籠罩,白天揭開一部分,遛鳥時全部揭開。

  4.1.3食具食罐選罐口大、容積淺的;金屬製水罐,罐口有一外簷,以防水外溢。

  4.2選鳥

  4.2.1幼鳥全身絨羽長齊後正羽已開始長出,眼已睜開,接近養鳥者,誘食時張喙吞食。這樣的幼雛易馴養,成活率高,注意養雄不養雌。選擇幼雄雛飼養,因其鳴聲多變。幼雄雛頭大,額寬,喙型粗壯、裂深、尖端稍鉤;眼大;眉紋白;食慾旺盛、食量大;兩翼斑紋大而清晰;後肢粗,趾大,兩後肢間距大。已經換過1次羽的鳥,因為已經接近成鳥,除具有以上特徵外,還要注意鳥的前胸,黑帶斑應明顯突出,全身羽毛鮮豔,斑紋清楚,後趾爪長而直。

  4.2.2成鳥 區別野生鳥和熟鳥,選擇熟鳥容易飼養。剛入籠的野生鳥難飼養,不安定,甚至拒食,亂竄亂撞,要精心給予服籠與馴養。

  熟鳥不怕人,在籠內活潑自如,既使受驚,也不拼命撞籠,進食、嗚叫自然;野生鳥驚恐畏人、撞籠,不嗚叫,不進食或少進食,少活動;熟鳥的羽毛不及生鳥的羽毛油亮光澤,常有不同程度的磨損,跗踱粉白,爪黃白。另外,雀友喜選擇鳥齡較大的雲雀,因鳥齡大的雲雀叫口好。跗跪和趾鱗片多而厚、皮色發白、無油光者為準。

  4.3幼鳥的飼養與護理

  4.3.1飼料主要是綠豆粉和蛋黃。10日齡內比例為1:1,lO-15日齡比例為1.2:0.8,雛鳥的日齡不斷增長,綠豆粉的比例應相應地增加。

  4.3.2餵食將綠豆粉與蛋黃分別蒸熟,二者按比例拌勻,加少量清水***以手抓綠豆粉不沾手為度***,揉捏成長條,誘鳥張喙,把長條食沾水迅速塞進口內。1個月齡的雛鳥己能獨立活動。此時,可將綠豆粉和蛋黃拌成幹糊狀,讓雛鳥任意啄食,並在飼料中新增嫩菜葉及小米,可適量喂些瘦肉或黃粉蟲幼蟲、蚱蜢等活食。

  4.3.3護理雲雀是晚成鳥,幼雛的保溫與體溫的調節力差。因此,當幼雲雀的體溫調節機制未全建成之前必需採取保溫措施。同時,防止犬、貓的襲擊以及鼠類咬傷。

  4.4成鳥的飼養與管理

  4.4.1飼料 以小米為主;其次是蛋黃、昆蟲、瘦肉等:①雞蛋炒小米把5009小米放入鍋內,用慢火炒至微黃,取出後晾涼。然後取雞蛋2-4枚,打碎去蛋清,放入盆內;取酵母片8-10片,研成細粉放進蛋黃中,充分攪拌均勻;最後倒入小米拌勻,攤開晾乾後揉散。②蒸雞蛋小米將5009小米用清水淘洗一遍,瀝去水分,放進2-4枚生雞蛋黃,再放進酵母片8-10片、鈣片4-6片研成細粉,攪拌均勻後上鍋蒸熟,起鍋後趁熱揉散、晾乾。蒸熟晾涼後放入酵母片和鈣片。③雞蛋搓小米在5009小米中直接放入2-4枚生雞蛋,再放入酵母片和鈣片粉,攪勻,攤開,晾乾,搓散。另外,還應在飼料中加進炒熟去皮研細的花生米粉,每天適當喂些葉菜類青綠飼料。

  至於籠養雲雀的輔助性飼料非常廣泛,如蝗蟲、油葫蘆、幼蟬、螻蛄、尺蠖、松毛蟲及黃粉蟲幼蟲等。

  4.4.2 日光浴雲雀習慣在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中生活。因此,對日照時間和強度要求高,通過日光浴可使鳥體加快血液迴圈,增強食慾。陽光還能刺激腦垂體,增強性激素和甲狀腺素的分泌,促進對鈣、磷等元素的吸收,促進鳥體的生長髮育,而且還有殺菌消毒的作用。籠養雲雀特別是冬季和陰雨季節,要多晒太陽,以滿足它生長、發育及預防疾病的需要。

  4.4.3沙浴雲雀喜沙浴。因此,在籠養時必須提供沙浴條件。它們常會啄取沙礫來摩擦面板、梳理羽毛和降低體溫,在沙浴過程中也能驅除體外寄生蟲。另外,由於肌胃的需要還可啄食。一般新放上乾淨的河沙鳥就會馬上進行沙浴,而且1天數次。籠底河沙定期更換,2-3天換1次,沙內放些硫磺粉,可防止鳥蝨。

  4.4.4遛鳥在日常管理中應經常遛鳥。遛鳥雲雀能吸到更多的新鮮空氣。遛鳥時可將鳥籠來回晃動,能使鳥的後肢趾爪和肌肉得到鍛鍊。而且勤遛的雲雀見識廣,膽大不怕聲響,不怕陌生事物。對養鳥愛好者,每天清晨的遛鳥活動也有益於健康。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