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蟠桃的技術_蟠桃的管理方法

  蟠桃我們都知道是什麼,那你知道蟠桃如何種植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蟠桃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蟠桃的種植技術

  蟠桃匍匐栽培,必須要有一套嚴格的規範技術,完整的管理體系,科學的農藝助施。否則建園後四到五年,許多問題就不斷的顯現出來了。樹齡達五年後已進入成齡大樹,最大的問題就是埋土越冬,出現乾枝斷裂,結果枝組受損,遺留下大的創傷,給各類真菌性細菌病害創下侵染的有利條件,出現腐爛病,流膠病。輕則產量銳減,品質低下,經濟效益不高,重則植株死去,無經濟效益,逼迫刨樹毀園,這種現象大有例項,這是其一。另一種是:乾枝斷裂後受大的刺激,基部徒長枝榮運而生,出現枝條無序競爭,遮蔭蓋陽,嚴重影響其它的枝組透風透光,結果部位外移上躥,嚴重摧殘幹枝趨於下部空虛,枝條虛弱,出現有枝開花,枝上無果局面,產量極端低下,失去建園的意義。

  建園

  1.園地選擇:桃類樹種都有耐旱怕澇特性,根呼吸氧氣要求條件高。建園要選擇在地下水位較低,排灌方便,土壤滲透性良好的沙土地,酸鹼性適中的地建園。

  2.園地規劃:桃園要根據地形,小區面積合理規劃。合理安排好道路,主支渠,這是建園的重要任務。要根據地形、土地條件,地面差來確定小區。在同一小區內儘可能做到前後左右的高低大致平整,有利於排灌。

  品種選擇與配置

  1.品種選擇:桃樹品種很多,中國就有800餘個品種,加之從國外引進的不少品種,預計有桃1000個品種。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地栽培的品種。並根據人力物力選擇早、中、晚熟品種搭配建園最為理想。

  2.品種配置:建桃園要突出品種特色,在優不在多。早優品種應占主導地位,要考慮成熟期排開,避免成熟期過於集中,才不至於造成人力物力緊張,價值波動。最佳配置是:早熟品種應該多一點,佔全園30%到40%,中熟品種佔到20-30%,晚熟品種佔第三位。具體操作還得以當地市場作定論。

  3.授粉樹配置:桃樹自花授粉結果能力較差,必須配置好的授粉品種,才能確保座果良好,這是其一。其二是桃樹開花較早,花期低溫晚霜也影響正常授粉。因此建園不得少於3至4各品種混合定植,還要選擇花期相遇品種。主要品種確定後,授粉品種按合理、等距相間配置,可按2:1或3:1,最多達4:1。

  定植

  1.定植期

  一般4月中旬是定植桃樹的最好季節。定植後就立即進入萌芽期。但定植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最好在前一年秋冬準備妥善,以免春忙工作粗放,達不到定植的要求。

  2.定植前期工作

  挖定植穴:這是建園的最大工程:匍匐桃樹行距4mX4m的方形定植法。用測線先測出定植點,根據行距在小區四周定點,規定行的位置,然後順行拉住測線兩個頭,固定在定植行間,從地的一頭確定好第一株定植點,每隔4m定一點,全部定點完畢後按點挖坑。挖坑時以點為中心畫好圈,把表土底土分別放在坑兩邊,坑大小根據土質來定,一般要求方圓60cmX60cm,土質差可適當加大。

  施基肥填坑:坑挖好後施入有機肥,每坑土雜肥施30-40公斤。在把表土回填入坑,土至半坑時把土與肥摻和均勻後再次取土填滿。也可用作物秸稈,雜草,每坑放秸稈半坑,踏實後放入表土,一邊加土一邊踏緊,直到坑滿為止。全填好後,從南到北順坑中心開溝灌水,讓坑沉實,等待栽培。春季栽苗,前一年入冬前做好這項工作最好。

  3.定植

  苗木選擇:定植桃苗時要選擇根系好,毛根多,根莖無創的粗壯苗,創傷過大的要修剪掉。株高60-80cm,基部直徑1.2cm為標準苗。過弱過小,不能作為定植苗,栽苗後出現長勢不良,或缺苗的現象。為此定植前一定要選好苗、壯苗。

  栽苗:栽苗前把選好的桃苗按定植圖放在坑頭,用溼土埋住根部,把坑的上部做成饅頭型,把苗放入,並兩人配合,一人扶樹苗一人填土,扶苗人把嫁接芽方位調向正北方,並前後左右株行對正看直。當土把苗的根部埋穩時,扶苗人用兩手抓住苗,輕輕上下左右提動,一邊搖晃一邊用兩腳踏緊苗周圍土。讓根系與土壤均勻附貼,再次扶土踏實,直到穴平。注意切不要埋住嫁接芽口,埋住的把苗向上提出到合適的部位,這是桃樹栽植成活及幼樹期的關鍵環節,埋住嫁介面,越冬易出現頸腐病,使成活後的幼樹頸脖外圈皮層腐爛,開春生長期慢慢死去。

  4.定植後的田間管理

  ***1***灌水:桃園定植後立即灌水,第一水必須灌透。地面合墒後下地檢查,苗斜倒的進行扶正固直,下沉後顯得較深的苗要提到合理的位置,跟部外露的要取土培好。桃芽開始萌動及時澆二水,,水流到立即停水。***2***覆膜保墒促苗生長:覆膜前要進行樹盤中耕,並把桃苗四周土耙細扶平,撿去雜物,用兩幅長1.2-1.5m地膜順溝鋪在苗兩邊。四周膜邊用土壓實。特別是樹幹中兩膜接縫處要相互疊壓到一起,嚴防破損地膜,提高保溫保溼效果,促進桃苗快速生長。

  ***3***定幹:桃苗萌芽前及時定幹,可減少枝幹水分流失,促進苗木發芽生長。定幹下剪要根據苗來確定,剪口下留芽一定是飽滿健壯芽,這是定幹去留的主要原則。定幹高度,從基部到第一芽不得超過50cm,這是要掌握的第二個原則,定幹標準就在這兩個原則之間選擇下剪。

 

  蟠桃的整形與修剪方法

  整形與修剪是匍匐桃樹栽培技術的配套核心重點,關係到栽培成功與否,前、中、後效益體現,調節乾枝去留方位和透光度的均衡趨於合理化,是匍匐栽培軸心工作。枝分佈在主幹上合理格局,是通過整形修剪才能最終展現的,這是其一。其二是關係到匍匐栽培的豐產性,穩定性,果實品質優劣多方面因果關係,是桃園建設成功和失敗技術焦點。

  整形

  桃苗定幹後,在整形帶內選留5到6個芽,部位分佈合理壯芽留下,其餘全部抹除。以後一段時間只讓留下的芽生長,其餘芽嚴格控制,隨見隨抹出。

  選留骨幹枝:留下的芽枝條到70-80cm達半木質化,選留永久性骨幹枝,每株選苗三到四枝,在主幹正南背上方選留一中心延長枝,最好選留強枝。從上到下依次選留第二骨幹枝。第一骨幹枝,這兩骨幹枝著生的位置最好選留在主幹背上部。或東西兩側水平方向。靠正南方向下枝不能留成骨幹枝。各枝距中心幹依次約20cm-30cm左右,最理想的就是第一枝要弱於第二枝,第二枝要弱於主幹。

  放枝:定植當年枝條生長到8月中旬,基本達到木質化,把選好的兩側骨幹枝順主幹東西兩側向兩個不同方向慢慢牽引降勁固定地面成為梢端高,跟部低斜。中心幹朝南傾斜放下固定。三枝在地面高度基本一致,並有大致相同的張開角度。三大枝固定後,餘下的枝條可相應放下在其間,並加以摘心。

  嚴格控制徒長枝,分枝削減量,培養結果枝組。

  桃樹特性是:喜光,生長量大,分枝力強,母枝削減量大。幼樹在一年內可長1.5-2.0米。一個生長期可發二到三次分枝。每發一次分枝,分枝點以上母枝顯著變細,這就說明枝的削減量非常之大。有上述多種特性所致,決定了桃樹在一個生長季要進行幾次整形修剪,才能達到預計目的。嚴格控制徒長枝:匍匐形控制了部分頂端優勢,為基部和背上部創造了有利生長機會,要嚴格加以控制。只要見背上直立芽就得及早抹除或剪去,決不要心痛手軟,不然會使骨幹枝大大減弱下去,徒長枝枝繁葉茂,遮擋陽光,其餘骨幹枝分枝結果枝組就難見天日,造成營養不良,枝條生長不飽滿,花芽瘦弱,來年開花結果非常困難。下部透風透光不良,枝條細弱瘦小,來年開春生長期枝條逐漸幹縮枯死,上部受光好的枝頭繼續延伸,出現上擠下空,結果部位上移外躥,出現結果平面化,產量極為低下。越冬埋土時,徒長枝組織內部結構不充實而鬆脆易被壓裂,一個生長季增殖的物質就白白消失掉了,。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壓裂的枝留下大的創口,成為病源的突破口,真菌性、細菌性病害有了侵染的機會,造成流膠病、腐爛病大量發生。

  嚴格控制母枝的削減量:桃樹的每分一次枝母枝有明顯變細特點,各級枝組的分枝要嚴格控制削減量,特別是骨幹枝上的各序分枝尤為重大。一定要選用中等枝和較弱的枝頭作為分枝培養。並要適度控制生長勢。若是留下強枝,要進行拿枝,扭放等措施來緩解其生長勢。確保主枝,副枝的叢屬關係,各就其位,各守其職,絕對不能出現欺主局面。這是整形與修剪原則。

  培養好各型別枝組:主枝側枝、分枝和結果枝,是構成匍匐形扇面的群體,也是負載果實的分佈體。骨幹枝上的各級分枝按一左一右進行逐步培養。基部側枝按50cm-60cm,中部40cm-50cm,上部30cm-40cm選留。側枝上的再次分枝仍然要控制削減量;併合理佈局好大中型結果枝組。

  修剪

  幼樹期間主要是整形和部分修剪工作,而進入產果期正好相反,修剪又是工作

  2.夏季剪修:

  1.抹芽與除萌:抹芽是陳除樹體上不需要的芽。幼樹期樹主要抹除整形帶以下的主幹上的芽;結果期樹是抹除內膛的競爭枝芽、徒長枝芽。除萌是指抹除砧木上萌發的芽。主要存在於幻樹期和更新換頭樹上。

  2.摘心:摘公是把新梢生長點連同頂端的數片葉摘除,使枝條暫時停止延伸生長,節省養分,促進枝條木質化和花芽分化,形成結果枝。滴心時期為6~7月份、物件為徒長性果枝和長果枝。

  3.扭梢:將直立生長的枝條扭轉180度,改變其生長方向,以控制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扭梢多用於旺長枝條和膛內直立枝、徒長枝、競爭枝,以改造成結果枝。扭梢時間為當枝條長到25~30釐米,達到半木質化時為宜。扭梢部位在枝條基部5~10釐米處。

  4.新梢短截:於生長季短截新梢,可改善冠內通風透光條件,促發新梢形成分枝,緩和枝條生長勢,促進花芽分化。短截時間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較好,即當新梢長到15~20釐米時,留10釐米短截。過早短截,萌發的新梢仍很旺,達不到短截的目的;短截立晚,則新梢木質化程度較差,不易成花。短截時,要堅持“疏密、截稀、留斜生”的原則。5.拉枝:拉枝有緩和樹勢***枝勢***、防止結果部位外移及防枝幹下部光禿的作用。對1~3年生樹,拉枝宜在6~7月份進行,以維持枝條前期的生長勢;對3年生以上的樹宜在4~5月份進行,以緩和枝勢。拉枝角度以達到60~70度,且有利於枝條上、下部抽生枝條為宜。

  蟠桃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桃樹病蟲多而雜,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蟲害防治

  1.紅蜘蛛:主要吸取葉片液汁,使葉片出現失綠小斑點,逐漸擴大連片,最後全葉片焦黃後脫落,嚴重影響樹勢和產量,品質極低下。

  2.防治方法:

  春季越冬桃樹出土後,發芽之前,用5度石硫合劑進行全園噴霧殺滅越冬蟲卵。

  萌芽以後成蟲出現時,用0.2至0.3度石硫合劑噴殺消滅成蟲效果好。

  桃花開謝後,可用蟲卵兼治的殺蟲脒500倍液或用超低量殺蟲脒油劑噴殺。也可用4%三氯殺蟎醇1000倍液對各種蟲害有很好的作用。

  桃樹蚜蟲

  危害桃樹幼嫩子葉,使桃樹生長受到很大妨礙,而傳染病毒病菌。

  防治方法:

  桃樹萌芽前噴5度石硫合劑或用4%-5%礦油乳劑殺滅越冬蟲卵。

  越冬卵盛孵期用40%樂果乳劑噴殺,生長期用25%溴氰菊酯500倍液效果好。

  病害防治

  腐爛病

  症狀:發病初期病部稍凹陷,外部可見米粒大流膠體,不久膠點增多,表皮發溼,皮層腐爛,病斑黃褐色,有酒糟味,不久爛及木質部。

  病因:此病為弱寄生菌。傷口、死皮組織多,樹勢衰弱,抗病力降低時最容易侵染髮生,桃樹受凍害是發病的重要因素。地形低窪,排水不良,栽培管理不當,肥水過多都易發生此種病害。

  防治方法:

  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性。結果初期合理調節肥水避免徒長,注意乾枝病蟲害,儘量減少傷口。幼樹埋土時地面要保持較乾燥,杜絕樹幹樹枝埋在過分潮溼土裡,並且要適當加厚土厚度以防凍害。

  桃園修剪後,徹底清除園內病枝及雜物殘體,集中園外燒燬,減少侵染病源。

  發現病疤及時治療,塗抹50倍砷平液於病部。

  流膠病:這是核果類果樹普遍性病害,主要是枝、幹、果發病受害,發病後危害嚴重,尤其是桃樹受害最重。

  症狀:流膠病發生在桃樹不同乾和枝上,病狀各不相同。病菌侵染當年新梢後,以皮孔內中心出現突起,多年乾枝時常出現1-2釐米“流水狀”隆起,病部可滲出褐色膠液,導致乾枝潰爛。

  流膠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發生,侵染時間長,氣溫在15度開始侵染,通過桃樹的傷口及側芽、果柄侵入。

  防治方法:凍害是引起流膠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桃樹越冬要精心埋好土,嚴防桃樹幹枝受到凍害。在生產中要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樹勢,減少傷口,發現傷口及時保護,儘量減少病害發生。發現病害及時刮除病斑後,用5度石硫合劑或1%的甲醛溶液消毒傷口,並塗抹保護。也可在刮除病斑後用食用鹼脫水洗涮傷口,再塗抹紫藥水加以保護效果很好。生長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半月噴殺一次,共噴4-5次效果良好[2]。

  汶源蟠桃流膠病

  病因:

  1.霜害、凍害、病蟲害、雹害及機械傷害造成傷口,引起流膠,果實流膠多為蝽象為害傷口所致。

  2.因栽培管理不當,如施肥不當、修剪過重、結果過多、栽植過深、土壤粘重、土壤酸鹼度等原因。引起樹體生理失調,而導致流膠病的發生。

  3.發病條件該病一般發生在4~10月間,雨季特別是長期乾旱後偶降暴雨,發生嚴重。樹齡大的桃樹流膠嚴重,幼齡樹發病輕。砂壤土園片流膠病很少發生,粘土、粘壤土的園片及澇地的園片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

  1.加強桃園管理,增強樹勢。增施有機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低窪積水地注意排水,可挖排水溝;進行全園深翻,改良土壤;粘土地可加入一定比例的沙土;酸鹼土壤應適當施用石灰或過磷酸鈣。避免桃園連作。

  2.合理修剪。修剪在休眠期進行,確定合理的負載量,減少枝幹傷口,並用保護劑塗抹傷口,保護劑有鋸油、油漆或銅製劑等。

  3.防治枝幹病蟲害,預防病蟲傷。主要蟲害為:蚜蟲、介殼蟲、食心蟲、天牛等。落葉後及時樹幹塗白,預防凍害及日灼傷。

  4.藥劑防治。早春發芽前,將流膠部位病組織:刮除,傷口塗45%的晶體石硫合劑30~50倍液保護。發病時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0%的甲基託布津600倍液,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防效或較好。

  5.花後和新梢生長期各噴一次比久溶液,濃度2000~3000ppm,以抑制生長,促進枝條成熟,預防流膠。

>>>下一頁更多精彩“蟠桃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