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養生健康注意事項有哪些

  現如今男性的身體健康每況愈下,養生保健變得尤為重要,那麼養生的同時應該注意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男性養生健康注意點

  1.拒絕痛風

  40歲之前被診斷出痛風的人,佔全部病人的1/3。越來越多高中男生都來看痛風。

  臺灣台大醫院家庭醫生科主治醫師黃國晉說,男生為了慶祝節日或活動,暴飲暴食甚至喝酒,極易誘發該病。

  防痛風,要拒絕多吃動物內臟,酗酒等。

  酒只要一進肚,在體內代謝過程中,就會產生尿酸,讓血中尿酸升高;酒精也會妨礙尿酸排出。

  更要避免暴飲暴食,尿酸值忽高忽低,會加速尿酸鈉鹽的沉積,引發痛風。

  2.男人最怕心血管疾病

  動脈硬化在拉丁文裡的意思是“男人最壞的敵人”。

  的確,由於女性有雌激素保護,她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時間比男性約晚10年。

  而且,膽固醇慢慢沉積在心臟或大腦的血管中,一旦堵塞就會發生心臟病或中風。

  男人們應更努力降低自己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20歲後每5年查一次膽固醇,若異常首先要戒菸,其次每天增加至少半小時活動量,並且多吃果蔬。

  3.肝癌是男性十大癌症首位,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

  肝癌沒有症狀,很難自我察覺,只能靠篩檢。

  有責任的男性應儘早檢查自己是否攜帶肝炎病毒,如確診,務必要定期檢查肝功能指數、做腹部超聲檢查等。

  如果你是大肚男,小心,脂肪肝也可能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趕快減重、運動方為上策。

  4.繞開肺癌

  肺癌是臺灣男性癌症第二大死因。

  當有咳嗽、咳痰帶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時再去看醫生,近八成人已經是肺癌晚期。

  不抽菸可以把肺癌的發生風險降低90%,還會降低妻子患肺癌的機率。

  5.保衛前列腺

  在臺灣,前列腺癌雖位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五名、死亡率第七名,但爬升甚快,去年死亡人數936人,超越子宮頸癌。臺灣男人對前列癌瞭解甚少,一半以上的病人發現時都是晚期。

  和其他許多癌症一樣,前列腺癌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專家建議,多吃紅色蔬果,如西紅柿、紅肉葡萄柚和西瓜等,其中富含的茄紅素可以降低前列腺癌風險。豆漿和豆腐等豆製品可抑制滋養腫瘤生長的雄性激素分泌。

  多喝茶,因為茶含有兒茶素,也能保護前列腺。

  6.遠離抑鬱症

  人們往往以為女性更易自殺,其實男性自殺死亡率是女性的2.2倍。

  抑鬱是男性健康的第七大殺手,抑鬱症不只是心情不好,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抑鬱症影響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失眠、沒食慾和渾身無力,由此也會增加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鬆德院區精神科醫師劉宗憲建議,只要出現失眠、提不起勁等就應該警覺,積極求醫。

  7.擺脫糖尿病

  血糖太高會傷腎臟。

  臺灣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潘文涵調查發現,19歲以上的糖友中,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病。

  血糖過高會傷害心臟、眼睛、神經和腎臟,拖垮男人。

  肥胖加上腰圍大是糖尿病的溫床,因此運動加健康飲食,是預防之道。

  男性養生健康注意事項

  NO.1 肚子餓時不可硬挺

  不要隨便推遲進食時間,否則可能引起胃腸性收縮,出現腹痛、嚴重低血糖、手腳痠軟發抖、頭昏眼花,甚至昏迷、休克。經常飢餓不進食,易引起潰瘍病、胃炎、消化不良等症。

  NO.2 起居上不可硬熬

  每當晚上感到頭昏思睡時也不要硬撐,不可強用濃咖啡、濃茶去刺激神經,以免發生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等。

  NO.3 口渴時不可硬忍

  水是人體最需要的物質,中年人必須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每天飲水6~8杯為宜。渴是人體缺水的訊號,表示體內細胞處於脫水狀態,如果置之不理,硬熬下去則會影響健康。

  NO.4 身體疲勞時不可硬撐

  疲勞是身體需要恢復體力和精力的正常反應,同時,也是人們所具有的一種自動控制訊號和警告。如果不按警告立即採取措施,那麼人體就會積勞成疾,百病纏身。所以,當中年人自我感覺有周身乏力、肌肉痠痛、頭昏眼花、思維遲鈍、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狀時,就不要再“硬熬”下去。應立即注意勞逸結合,不宜熬夜,不宜做突擊性的工作;思想要放鬆,胸懷要寬廣,心情要舒暢,不要因一些瑣事而煩惱,不要過多計較個人得失,應儘快採取保健措施,消除身心疲勞。

  NO.5 如廁時不可硬憋

  大便硬憋,可造成習慣性便祕、痔瘡、肛裂、脫肛,除此之外還可誘發直腸結腸癌。憋尿引起下腹脹痛難忍,甚至引起尿路感染和腎炎的發生,對健康均十分有害。因此,要養成定期大便和有了尿意就應立即小便的良好習慣。

  NO.6 身體患病時不可硬扛

  中年人的大腦、心臟、肝腎等重要器官生理功能都在不知不覺中衰退,細胞的免疫力、再生能力和機體的內分泌功能也在下降。中年人對頭痛發熱、咳嗽、乏力、腰痠、腿痛、便血等不適症狀不重視,聽之任之,強忍下去,終將拖延耽誤,釀成重症。因此,當身體患病時,應早些到醫院診治,儘快恢復身體健康,切忌病體硬熬而導致重病染身。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