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表的用法

  視力表是身體檢查中最常見的,工作、升學、當兵等都需要用來檢測視力,是判斷眼球是否屈光不正的依據。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快來看看吧!

  視力表怎麼用

  常見的使用的視力表是國際標準視力表,視力表上分佈有大小不同,開口不同的“E”,由12行這種“E”組成,而這種視力表裡面的E就是眼睛要辨認的字標,也是表示能夠看清這一行字標而所具有的視力。每行字表旁邊都有對應的數字字標。對數視力表,也被稱為五分制對數視力表,也是以“E”為視標的。

  在檢查視力的時候,也就是使用視力表的時候,被檢查的人首先要與1.0或者是5.0的一行平行,其檢測的距離為5米,這個距離是固定的。當在室內的距離不夠5米的時候,則應該是在2.5米處,放上一面平光鏡來反射視力表。

  在檢測視力的時候,需要將一隻眼睛遮住,用另一隻眼睛進行辨認“E”字母的缺口的方向,一直到看不清為止,將這一結果記錄下來。需要注意的是,在遮蓋住一隻眼睛的時候,不要壓迫到眼球,以免影響視力的檢測。而且檢查視力的環境需要是光線充足,光線柔和,才不會影響到視力的檢測結果。

  在測試的時候,身體要保持垂直,眼睛要與視力表1.0或者是5.0的一行平行,不能歪著腦袋看,以便更準確的檢測視力。檢測的順序是由上而下進行檢測辨認。

  一般是將1.0或者是5.0 的視力稱為標準視力,當然也有比這更好的視力,但是如果在檢測中發現,被檢測者不能看到0.1的這一行的E字母的話,需要向前移動,直到能夠看清為止,其視力則是“0.1×距離/5=視力”,如果有些特殊人士在半米內仍然是看不清的話,應該對被檢查者進行測手動、光感等。將檢測的結果記錄下。

  其它的視力表也是依據對其進行辨認而檢測出視力的,用視力表檢測視力一般是可以幫助屈光不正者的診斷的。

  視力多少正常

  一般情況下,正常裸視力都能達到1.0,也就是5.0。具有屈光不正的人***近視、遠視、散光***,裸眼視力會低於正常,但通過配戴眼鏡之後,可以矯正到正常視力1.0***5.0***。如果通過眼鏡矯正視力仍然低於正常,則需要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看看眼睛是否具有其他疾病。

  如果眼睛的矯正視力低於正常,眼睛檢查也發現一切正常,則很可能是有弱視。弱視需要在6歲之前治療才比較有效,如果是成年人,弱視就沒有什麼治療方法了。

  對於單純的屈光不正的眼睛,如果應用近視矯正手術***包括準分子鐳射手術和眼內晶體手術***,術後的視力應該是可以達到正常視力的。如果伴有弱視,則術後視力仍然難以達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