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的安全教育平臺介紹

  一個地方的安全教育內容與本地的地理狀況肯定密不可分,濱州市也不例外,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濱州市安全教育與濱州市的自然條件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濱州市安全教育平臺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提出的“加強學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任務要求,201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委託中國教育學會開展“中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設定與評價標準”的課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研製完成我國中小學、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及評價標準。為了推動各地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逐步實現學校安全教育科學化、常態化和資訊化,全面提升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整體水平,2013年,教育部基礎一司委託中國教育學會開展安全教育的相關實驗和試點工作,選擇適當地區建立“學校安全教育平臺”。濱州安全教育平臺即為其中一項。

  濱州市自然條件

  地質 濱州市處於華北新生代沉降區東南部的濟陽拗陷中。新生代的下覆基岩是古生代的沉積地層和前震旦紀變質岩系,由數條北東東向斷裂分割成幾個小的斷塊,基本無中生代地層,新生代地層直接覆蓋於古生代地層之上,斷塊凹陷形成新生代凹陷盆地,沉積了全套巨厚的新生代地層,該地層為海相、湖相和沖積相碎屑的互層沉積,含大量有機物,有利於石油生成。除鄒平南部山區外,全市表層大部為第四紀沉積覆蓋,小清河以南處於魯中山區北麓沖積平原的中尾部,是洪積和沖積平原的疊交地帶,其洪積沖積地層厚度一般在100~200米。小清河以北屬黃河沖積沉積,厚度多在200~400米之間,其中小清河與黃河之間最厚,達400米。長期以來,濟陽拗陷區屬沉降地帶,地殼一直處在一面下陷,一面為河流沖積物填充的狀態,尤其是黃河的多泥沙河流的沖積作用佔優勢,沖積速度大於地殼沉降速度,形成了廣大的沖積平原。

  地貌 濱州市地勢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漸次過度到大海。以小清河為界,全境呈現南北兩種不同型別的地貌特徵。小清河以南的鄒平南部長白山脈屬泰沂山區北麓的低山丘陵區,地勢高峻,其主峰摩訶頂海拔826.8米,是全市最高點,其餘均為山前傾斜平原,地勢平緩,間有緩崗與窪地,海拔高程一般在8~800米。小清河以北為黃河沖積平原,海拔高程一般在1~20米,總體上地勢低平,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和決口氾濫,造成沉積物交錯分佈,加上河流沖刷、海潮內浸、自然侵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形成了低崗、緩坡、淺窪相間,微地貌差異明顯的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徵。

  濱州市的氣象災害

  2015年,全市氣象災害主要是夏季乾旱和雨澇,其次是冰雹大風,此外還有春季氣溫多變、秋季連陰雨等災害。

  ***1***春季氣溫多變。春季氣溫變化較大,3月下旬全市平均氣溫較常年異常偏高4.8℃;4月上旬平均氣溫較常年異常偏低3.5℃。氣溫降低對拔節後的小麥有所不利。4月13日,部分地區出現了雨夾雪天氣,14日地表溫度降至0℃以下。前暖後冷的倒春寒天氣對果樹生長不利,對鄒平水杏幼果生長造成了一定影響。

  ***2***乾旱。自6月1日,濱州市降水過程和降水量均較常年明顯偏少,到7月15日,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56.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5.7%;6月10日至7月15日,全市平均降雨量30.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76.9%。6月全市平均降水量39.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7.5%;進入7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5.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1.1%,各縣區均較常年異常偏少,偏少84.1%至97.1%,致使旱情發展迅速。全市受災人口88.5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4.26萬公頃,其中成災面積5.16萬公頃,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48億元。

  ***3***暴雨洪澇。8月2日午後開始,全市自北向南出現了一次強降水過程,北部大南部小,到4日6時全市平均降水量147.3毫米,最大降水量為322.3毫米。由於降水量大,且農田水分已飽和,全市農田大面積積水;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多為土坯結構,抗災能力差,部分農房出現損壞和倒塌。全市受災人口112.8萬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903人,受災面積11.75萬公頃,其中成災面積3.29萬公頃,倒塌房屋326間,損壞房屋842間,一般損壞房屋789間,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69億元,其中農業經濟損失2.53億元,家庭財產損失1569.8萬元。

  ***4***冰雹大風。8月22日夜間到23日早上,受低渦影響,無棣縣出現了一次雷雨大風天氣過程,埕口鎮遭受雷雨大風冰雹襲擊,最大風力7級,冰雹持續下了10分鐘,最大直徑2釐米。大片玉米、大豆枝葉被冰雹打折,部分地塊的玉米已成桿狀。全縣受災人口344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95公頃,成災面積97.8公頃,絕收面積50公頃,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