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發低燒是怎麼回事

  低燒是指體溫在37.3℃~38℃。長期低燒是指持續發燒兩週以上,但是不包括間斷髮燒。現在很多人都出現過長期持續低燒的現象,那麼導致持續低燒的原因有哪些呢?

   低燒的原因:

  多種疾病會引起低燒。發燒是一種症狀,風溼、結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會引起持續低燒;長期心理緊張、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紊亂,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燒。身體的任何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持續低燒。低燒的原因是什麼,通過血、尿、便等常規檢查很難查出,有些因細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燒,要通過細菌培養才能發現。

  不明低燒不能濫用藥。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侵襲的反應之一。低熱病人服用退熱藥,並不利於疾病的治療。亂用退燒藥,還有導致白細胞下降、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危險。體溫38℃以上時,才應考慮使用退燒藥。

  持續低燒應儘早就醫,應及早進行全面檢查。一些惡性腫瘤早期或細菌感染早期的症狀也是低燒。
 

   低燒的分類:

  低燒可分為功能性低燒與器質性低燒。

  功能性低燒:

  其臨床特徵是體溫較正常升高0。3~0。5℃左右,一般不超過38℃。常見有:

  1 生理性低燒:見於女性經前或妊娠期低燒:

  2 季節性低燒:每於夏季出現微熱伴有乏力、食慾減退,入秋自然緩解,稱夏季微熱:

  3 環境性低燒:在高溫環境中工作者,約有10%出現低燒

  4 神經功能性低燒:

  臨床上以20─30歲的青年多見,患者體溫較正常人升高0.3℃─0.5℃。低燒時間數月至數年不等,一般情況較好,體重不減輕。此類患者約佔長期低燒患者總數的1/3左右,預後良好。

  器質性低燒:

  引起器質性低燒的疾病很多,常見病因如結核,膽道感染,慢性病灶感染,尿路感染、風溼、肝炎、腫瘤等。其他是甲亢、貧血、結締組織病、鏈球菌感染後狀態等

  長期低燒還見於病毒感染,主要見於嬰幼兒,多見於咽喉部感染,無全身表現。——般檢查均無明顯異常,也無呼吸道症狀,多為某次病毒感染高燒後,低燒較長時間不退。年長兒咽部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也可表現為長期低燒,可作咽分泌培養,如能找到細菌,即可確診。如為鏈球菌感染,還可取血檢查抗鏈球菌溶血素***簡稱抗“O”***,如滴定度高,說明有過鏈球菌感染。如抗“O”增高明顯,還應想到風溼熱的可能,應注意有無關節痛或腫脹,面板有無環形紅斑,心臟有無改變,這些都是診斷風溼熱的依據。女孩長期低燒應注意泌尿系感染,可以檢查尿得到確定。

  長期低燒也可能與感染無關,而是由其他病或其他原因所致。在血液病方面,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可見長期低燒。

  如果孩子還有貧血、出血、黃疸等表現,檢查一下耳血,即可找出是否與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