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率最高的幾個行業

  創業也是會失敗的,很多人把開小店作為通向財富的跳板,然而很多人因為在起跳時沒有選好地方,最終被創業的跳板狠狠地砸到了。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

  

  創業失敗率最高TOP1.酒吧

  敗點:客源是個很大的問題。

  一般酒吧最初的客源都是靠“朋友帶朋友”,要是你交際圈有限,酒吧又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就很難形成固定的客源,通常沒幾個月也就冷冷清清地倒閉了。

  創業失敗率最高TOP2.餐飲小吃

  敗點:十個人搞餐飲,基本上有八個人是以失敗告終的。

  這個行業工作的環境一般比較油膩,營業時間長,需要老闆夠吃苦耐勞,不但要早起親自負責採購,晚歸打烊,還要常常駐守在店裡體味著煙熏火燎,所以一般年輕人通常都是堅持不了多久。

  而且衛生狀況管理很嚴格,競爭也大,要求有特色並對店鋪選址要求也高,所以失敗率極高。

  創業失敗率最高TOP3.太有個性的小店

  敗點:這種小店,最初要是做好宣傳,基本上吸引到目光是不成問題的。但關鍵是“成也個性敗也個性”,太有個性也是件麻煩事,畢竟受眾群有限,客人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個,怎麼能成呢?

  創業失敗率最高TOP4.服裝小店

  敗點:買衣服這行,競爭不是一般的強,想維持都不容易,想闖出點名堂更是難之又難。選址、裝修和進貨都很重要。店鋪的地理位置需要有相應的消費人群,裝修的檔次要符合服裝的風格,而進貨更是考驗店主的眼光,要不然即使位置再好,裝修再高檔也是無濟於事。

  創業失敗率最高TOP5.化妝品店

  敗點:投入大***大量產品鋪貨***,裝修要求高,行業品牌競爭更大,進貨多,投資往往10萬以上,並且一般化妝品有2~3年的保質期限制,因而一旦積貨,很可能就讓你血本無歸。

  創業失敗率最高TOP6.美容美髮美甲店

  敗點:雖然說賺女人的錢容易,這類小店的投入成本也不會太高,但不容易之處就在於這行競爭很大,店鋪位置很重要,找到幾個好的師傅留住客人更是不容易,還要時不時地想點有噱頭的促銷點子。

  創業失敗率最高TOP7.小網店

  敗點:一般的小網店比較適合做兼職,供你小打小鬧,耗時間,即使虧也虧不到哪兒去。所以最容易開,也很容易失敗。真正想要把網店做好的,需要懂技術推廣,如在店鋪佈置、客服設定、貨品質量、價格、宣傳促銷等方面都需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多面手”。

  創業失敗只有一個原因:思維懶惰

  思維懶惰,就是不願意把一件事情想透徹

  進行邏輯縝密的思考前需要做充分的準備,掌握足夠的基礎資訊***包括額外學習知識來構建必須的理論基礎***,梳理出清晰的脈絡,不斷推敲每個層次之間的邏輯關係然後得出結論。很多人會在這個過程中輕易採信未經證實的資訊,並忽略有矛盾的邏輯關係,最後導致結論錯誤。把事情想透徹,就是抓住事情的本質。

  思維懶惰,就是不願對問題設立防範機制

  當問題發生後,不僅要解決問題,還要追究問題發生的原因,現行的制度、方法和邏輯哪裡出現漏洞,根源是什麼。並設立相應的防範機制,避免同樣的問題發生,或者可能導致的其他問題的發生。設立防範機制,就是設立流程。

  思維懶惰,就是思維慣性

  當別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挑戰時,是否不假思索就反駁?或者你已經學會了謙卑的姿態,習慣性地接受/忽略?對反對意見或挑戰的分析,推薦新增陳安之微信微信caz9192從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成功教練不僅需要套用在自己的邏輯框架下分析,還應嘗試打破自己的邏輯框架,嘗試用對方的邏輯框架來思考,分析其邏輯的合理和矛盾之處。重構邏輯框架***俗稱毀三觀***的過程十分複雜,你要嘗試去理解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但它會讓你的邏輯框架更明確,更牢固。打破慣性思維,就是思維的自我檢修。

  思維懶惰,就是放棄獨立思考

  對“權威資訊”不加甄別地採納,放任自己的思維被引導,這是最危險的情況。原本不應在本文中涉及針對某方的批判,但不得不提出,中國的教育方式在徹底摧毀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它固然在教給我們技能,但同時在弱化我們學習其他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迷茫。

  思維懶惰,就是沒有格局觀

  人們常說的要做正確的事、不要做好事,就是強調要有格局觀。格局是從眼前的事情跳出來,把時間和空間的座標軸拉長,從歷史的角度、全域性的範圍來分析問題,特定的做法從長遠角度,對整個局勢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沒有格局觀的人,通常會用自己那點可憐的道德***無論是職業道德還是社會道德***來做偽裝。

  思維懶惰,就是對知識漏洞的容忍

  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自欺欺人地矇混過去,這種狀態有另一個說法叫喪失好奇心,或者不好學。

  解決以上所有問題的方法就涉及勤奮的第三層概念,它的界限比較模糊,既屬於體力,又屬於思維,叫專注。能夠專注的人不存在能力上的不足,甚至可以講,一個人能夠取得的成就取決於他的專注程度,因為專注所產生的能量簡直太強大了,舉個極端的例子,N個一分鐘累加的效應可能永遠都達不到一個專注的10分鐘創造的效應。專注是思維勤奮的一種狀態,同時也非常耗費體力。這裡順便提醒大家一句:那些整天泡在微博上的創業者,不要對他們有太高的期望。

  創業失敗的案例解讀:創業經驗和教訓

  【案例1】大而全

  案例要說的此人,是一個能力和綜合素質都很強的人,從基層業務員做到營銷總監職位,而且有很好的業績。所以,他以前經常對著我們說:他拿了多少個第一,很多業績都是史無前例……

  能力強的人,自信的人,不甘於現狀的人,遲早要自己另起爐灶。在為自己爭取權益失敗的時候,他毅然選擇了回家創業。我現在一直沒有搞明白,他為什麼一定要回老家創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只記得他大概的意思是,只有回家才能獲得更好的原材料和資源。我想,他或許是想得到更好的機會和平臺吧,畢竟他做營銷人已經五年。五年在一個城市原地不動,沒有發展,沒有太多的錢,這不是折磨嗎?

  可是,創業的結果是他遠沒有想到的。當時,他認為只要有配方、技術、廠房就夠了,後來才發現,在偏遠的地區,有好的東西也找不到人來實施;廠房也沒有珠三角這邊好找,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好廠房建起生產線之後,發現產品市場也打不開。

  他本想借助原有熟悉的網路來銷售產品,可是原來的網路並不見得與現在的產品相容;其次,他不在總監的位置上,人走茶也涼了。

  一切都顯得異常艱難,尤其是內心的孤獨和無助。因為主要是他一個人決策,其他人只是負責技術和管理工人。資金週轉、市場開發都要一個人扛,一旦長期看不到效果,自然會有些洩氣和鬱悶。

  有時候,找一個說說話,談談事情的人都找不到。這個時候,他才發現,人才的重要性,而且在那個地方根本找不到合適的人,而合適的人,也不會去那個地方,況且他也提供不了沿海地區的待遇啊。

  上個月底,他結束了第一次創業,又來到了廣州,據他說是為第二次創業做準備。看得出來,他還是對自己創業充滿了自信。

  在這個案例中,他犯了幾個“致命”的錯誤。

  第一、小企業,不要大而全。對於他的公司,核心的東西是配方、渠道,生產線完全不用自己建立,可以oem方式進行,以減低成本和風險。

  第二、選址在內地老家,並不是明智的選擇,運輸等成本很高,畢竟剛開始都是小批量的生產。

  第三、渠道,原有渠道並不相容,而且也是人走茶涼。

  第四、最核心人才,找不到合適的人,他老家確實沒有人才優勢。很難找到獨擋一面的人才,諸如生產、現場管理,營銷人才不用說了,他自己臨時可以頂住,但生產、現場管理他並不在行。

  【案例2】心比天高

  一個做保健品多年的職業經理人,賺到了第一桶金,此時恰好碰到一個保健品專案可以進行“包裝”,在獲得了一筆啟動資金後,就成立了一個公司。應該說,投資人也具有戰略眼光,為專案打造了一整套的商業模式,也進行了嚴格的可行性分析,但最後還是失敗了,而且敗的非常慘,投資人嚴重虧損,幾乎沒有任何回報,此專案最後完全退出市場,消失得無影無蹤。

  其中當然問題很多,但最大的問題是投資人聘請的總經理好高騖遠,看到專案前景“誘人”,但忽視了企業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不可能“一口吃出個胖子”來的道理,把專案的命脈置於一個招商的手段,進行全國啟動。但該產品的特性較為複雜,啟動起來談何容易,此後,專案完全陷入被動。

  現在回過頭來看,當然可以說出很多不是。可在當時的巨大壓力之下,已經有點亂了方寸,明知道一些推廣方式沒有絲毫效果,還是硬著頭皮上,完全有把死馬當活馬醫的味道。比如,明明一款零售價格1000多元的產品,還要選擇去一些性保健用品店鋪貨,按照拜訪數量和售出金額進行業績考核,如果完不成任務,交通費也不給報銷。試想,你都知道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業務人員一天下來就已經心中有底,不會去跑,隨便填幾份資料敷衍了事罷了。

  商業模式在企業巨大的生存壓力下,已經跟具體的操作脫節。由於他的產品在市場上是新品種,也是新品牌,消費者對價格如此貴的產品自然會有購買的障礙,而這種障礙不是中低消費的性保健品店能夠解決的;在產品拉動上,由於長時間的虧損,投資方已經看緊了“錢袋”,不再大量的投入,因此,要藉助線上的拉動,進而形成代理的網路,也就無疾而終了。

  對於國內市場的銷售,一直沒有找到有效的推廣方式,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會所、保健、桑拿,都去做,但都不死不活的,長期下去,投資人也失去了信心,自己也喪失了勇氣。而外貿市場,由於產品是中醫類,沒有具體的分子式可以證明療效的有效“證據”,也勞而無功。

  最後,不到兩年,此產品和花了很多錢做出來的一套商業模式,被束之高閣,產品也就黯然退市了。現在想起那位仁兄說的話:通過打造樣板市場和全國重點城市招商,三到五年之內,實現過億的銷售規模,最後包裝上市,開發國際市場……現在還會時不時碰到這樣的人,聽到這些熟悉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