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接觸性皮炎怎麼治療方法

  接觸性皮炎是面板過敏反應的一種,常表現為水腫、紅斑、水皰、血皰等症狀,那要怎麼治療好呢?下面就由小編來告訴你臉部接觸性皮炎的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臉部接觸性皮炎的治療方法

  一旦患者得了接觸性皮炎,最重要的是先找病因,回憶近期內所接觸物品。如果已經知道過敏源,那麼要及時避免對該物的繼續接觸。

  當面板接觸到過敏源而感到不適後,可用大量清水對區域性過敏面板進行清洗。同時,應避免抓撓,禁止使用熱水、肥皂及其他刺激性化學藥物對區域性過敏面板進行再度刺激。

  患者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根據醫生的建議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對程度較輕的患者,如長丘疹、小水泡、面板紅腫等,則使用收斂抗過敏的外用藥物進行治療。若患者病情嚴重,有水皰、血皰、滲液較多者,則採用溼敷加系統用藥等方式進行治療,為患者止癢,消腫,減輕痛感。如果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致病接觸源,可以到醫院進行過敏源檢測,並參考測試結果,及時避免再次接觸致病源,防止再次病發。

  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當注意保持飲食清淡,不宜食用海魚、蝦、蟹、牛、羊肉等腥、辣食物,更不能飲酒。在洗澡時,要注意已有過敏反應的區域性面板不能接觸到肥皂、沐浴露等化學性清洗劑。

  接觸性皮炎的預防之道,在於過敏體質者儘量減少某些易致敏物品的使用,如清潔劑、染髮劑、某些護膚品、化妝品、香料等,少接觸動物皮毛,室內不種花草等。對於已知的過敏源,如金屬首飾、花粉、皮革、塑料等,儘量避免接觸。平時,在選購生活產品時,不要貪圖便宜購買劣質產品,以防面板對劣質產品中的刺激性化學物質產生不良反應。總之,接觸性皮炎重在預防,一旦去除致敏物,病情可很快痊癒。

  中醫如何治療接觸性皮炎

  一、熱毒夾溼型:

  臨床表現:病情較重,肌膚紅腫,水皰,糜爛,滲液,瘙癢無度,搔之碎疹隨手而起,疹子密集,形似麻疹,觸之礙手,以肘、腕、面部為甚,紅斑上起水皰,大小不一,破潰後有滲出,繼而結痂,伴頭痛,身熱,大便祕結,心悸,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溼。

  方藥:化斑解毒湯加減。玄蔘12克,知母12克,黃連6克,生石膏30克,牛蒡子12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升麻10克,連翹12克,竹葉9克,甘草6克。

  加減變化:面部以及眼瞼、包皮等組織鬆弛部位明顯水腫者,加苡仁、赤小豆、防己、冬瓜皮。瘙癢甚者,加地膚子、白鮮皮、刺蒺藜。皮損嚴重,見水皰、大皰或糜爛滲出者,加馬齒莧、地榆、冬瓜皮、豬苓。

  二、風熱壅盛型:

  臨床表現:手腕、指縫、手背、前臂肌膚劇烈瘙癢,皮膚髮紅腫脹,可見密集紅色丘疹,不起水皰,疹子隨搔抓而起。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疏風止癢。

  方藥:消風散加減。木通12克,蒼朮12克,苦蔘9克,知母9克,荊芥9克,防風9克,當歸9克,牛蒡子15克,蟬衣6克,石膏30克,生地12克,甘草6克。

  加減變化:皮損有水腫者,加防己、茯苓、澤瀉。皮損鮮紅,瘙癢甚者,加地膚子、白鮮皮、苦蔘。上焦風熱重者,加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

  單方:馬齒莧25克,黃芪30克,煎水服。或用鮮馬齒莧250克,水煎分2次服,也可用鮮汁加冰外搽。

  接觸性皮炎患者的注意事項

  1、確診為接觸性皮炎的患者,應及時採取相應的防治,以免其損害的反反覆覆。接觸性皮炎的病發,與其自身所具有的過敏性體質有關,臨床上,不少患者因接觸過敏原而引發此病。具有該體質的患者,應及時找出其過敏的源頭,並及時剔除或遠離這樣誘因。

  2、所謂病從口入,確診為接觸性皮炎的患者,應加強飲食等方面的調節,以免其損害因飲食不當而加重。病發期間,患者們應少吃辛辣及油炸的食物,以免其損害因此而加重。日常生活中,患者們應多吃新鮮的蔬菜或水果,加快其新陳代謝的同時,提高其自身免疫。

  3、病發期間,患者們應加強患處面板的保護,以免其損害因外界刺激而加重。發生接觸性皮炎的患者,切勿接觸刺激性較強的物質,以免其損害的反覆發作。病發期間,患者們切勿搔抓或摩擦患處,以免加重此病的同時,加大其治療難度。

  此外,接觸性鼻炎患者飲食宜清淡,忌厚味辛辣之品,避免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魚蝦、濃茶、咖啡、酒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