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如何自己創業

  30歲,對於每一個程式設計師來說都是尷尬的年齡,彷彿舞臺上不知不覺間已經謝幕,而自己仍在獨舞;創業,對於每一個程式設計師來說都是曾經或者正在憧憬的夢想,可是夢想與成功之間難以逾越的距離卻也讓多少人望而卻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周鴻禕談程式設計師創業

  很多人都向往著有一天自己創業,程式設計師更是如此。如果你想創業,那麼該怎樣創業、需要有哪些準備、自己還有什麼不足等等這些問題你考慮過嗎?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周鴻禕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給程式設計師上的創業課。

  程式設計師創業的特別之處

  關於程式設計師創業,我之所以願意談我的觀點,是因為我是程式設計師出身,也是從小公司做起來的,我自認為對待很多程式設計師個人包括共享軟體作者和一些小網站還是很好的。我希望和他們分享一些經驗和體會。

  首先,我想說的是聰明人不一定能成功,很多程式設計師很聰明,但我一看就知道他們不會成功。因為我看到了一些問題,而且現在太多程式設計師存在很多誤解。因此,我希望把我的觀點告訴程式設計師。或許有一些程式設計師能夠清醒,某個人可能因為我的某一句話有了感覺,對他以後的成長產生了幫助,這就足夠了。

  要知道,程式設計師總是以為自己優秀所以就能成功,其實不是。中國的程式設計師大部分是盲目的:看看一些論壇就能夠感覺到,要麼有一群人自我感覺極端的良好,以專家自居,要麼就是一群藍領埋怨公司和社會環境不行,待遇不好。

  應該說,中國程式設計師創業的成功率也是很低的。放眼望去,中國網際網路成功的人士有幾個是真正寫過十年軟體的。事實上,現狀和我們所能聽到的媒體宣傳的故事很不一樣。

  很多程式設計師的最高理想就是寫一個共享軟體,一年可以掙幾百萬。但我希望談的不是告訴程式設計師如何掙錢,掙錢很容易,而是要告訴程式設計師如何去創業。比如雖然FlashGet的作者收入很高,衣食無憂,但從創業的角度看,它並沒有以商業公司的方式創業成功。

  程式設計師在創業方面的欠缺

  首先,我看到中國程式設計師的合作心態非常缺乏,我認為這是中國程式設計師最大的問題,當然這是有很多原因的。

  大家經常說這句話:態度決定一切。但事實上好程式設計師基本上都比較傲氣,因為程式設計師往往會覺得自己在做世界上一件十分偉大的事情,這就是驅動機器,修改一行代 碼,機器就能夠工作,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行為。這很容易會讓程式設計師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可以Control Everything。程式設計師的自信在程式設計上是非常需要的,但不是適合一切場合。如果我們不說這些,可能很多程式設計師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仍然認為 自己是King of the World。

  事實上,程式設計師的能力只是控制了一個機器。但創業僅僅具備了和機器打交道這一種能力是絕 對不夠的,他還需要和合作夥伴、競爭對手、投資人、員工甚至整個社會環境打交道。很多程式設計師因為已經習慣了和機器打交道,不善於也不願意其它的工作。很多程式設計師會內心認為“營銷不是很簡單嘛,市場很簡單啊,管理也很簡單啊,”我認為這種心態是非常害人的。

  程式設計師還是一個很固執的人群,他覺得自己是機器的統帥,因此不會靈活,不會妥協。我當時也喜歡寫程式,但我知道如果自己沉迷於寫程式,肯定沒戲,所以是逼著自己改變角色。

  優秀的程式設計師不要自負

  這兩天,我收到幾封程式設計師的來信。有一封信中大意說“我是個如此優秀的程式設計師,為什麼我就不能成功呢,請你指點。這裡有我的blog地址,看完你就 會了解我了。”我想說的是:如果真的希望別人幫忙,就要把情況真實的說出來,而不是上來就說自己很優秀,這種語言就會讓別人覺得很不舒服,不是很好的交流 方式。我還真那個blog,但看完之後,覺得這個程式設計師就是一個空想狂。

  可以說,很多程式設計師實際上是優秀帶來了自負,這種自負使得其不要說創業,可能在在公司中工作也會遇到問題。所以,我甚至認為程式設計師在創業方面遇到的困難比其它型別的人員更大。如果程式設計師希望主導一個創業,可能首先就要逼自己不是一個程式設計師。

  程式設計師應持開放心態,尋求團隊合作

  程式設計師首先要學會和別人合作。提到這點,很多程式設計師都會說“我正在帶著其他程式設計師寫程式啊,我會合作啊。”但這種合作是片面的,我所談的不僅僅是程式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之間的合作,而是包括了程式設計師和其它各種角色之間的合作。程式設計師相親,他們的語言比較能夠容易理解。但作為一個程式設計師,你能不能商業人員、銷售人員很好的合作呢。

  我這些年還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程式設計師動不動就把目標定為比爾·蓋茨。其實,比爾蓋茨不應該成為程式設計師崇拜的目標物件,這會讓程式設計師迷失方向,因為微軟另外一個創始人保羅·艾倫才是真正的程式設計師。再看其它一些例子,Google的第20名 程式設計師都可以獲得五億美元。Adobe公司兩個創始人也是一個精通技術,一個對商業精通,這樣的搭配才能夠更好的成功。因此,對於很多程式設計師來說,一定要找準真正的榜樣,不要被外界的故事迷惑了頭腦。如果剖開一些故事的外表,你會發現國外很多成功的程式設計師,背後一定有一個很強大的商業感覺的人或者一個團隊。

  程式設計師的商業感覺其實並 不是很好。即便有商業感覺,其實這只是一個靈感,一個創意,但要要做成、做大還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市場、運營,這些對於程式設計師是不可想象的。程式設計師要明 白,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找到一個可以彌補自己缺陷的合作團隊才是出路。加入一個創業團隊,可能個人佔10%,但因為更容易成功,而且團隊可以做100分 的事情。而如果只是一個人做,很可能就失敗了。

  這方面,國外的程式設計師對自己的長短比較清楚。在矽谷,很多程式設計師技術上都很牛,但他們 都非常知道自己只是在技術這個領域水平比較高,出了這個領域,自己什麼都不是。正因為有了這種心態,他們特別懂得與人合作。我認為國外的程式設計師已經普遍意 識到了這點,他們很願意成為創業團隊中的一員而並非自己創業。

  因此,程式設計師需要調整心態,不要把自己當作精英人物,要承認自己在程式設計方面是優秀的,但永遠有人比自己更優秀,對於其它的領域,很可能自己很無知。要知道,其實程式設計師的選擇其實是最少的,因此抱有開放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程式設計師與創業要求還有哪些差距

  我認為現在的很多程式設計師經驗過於不足,他沒有認真踏實做過很多工作就奢談創業。如果一個程式設計師沒有在程式設計方面深入過,沒有積累,也就是半瓶子醋。這 樣的程式設計師我接觸過很多,他們自己也不清楚問題出在哪裡,讓人感覺又愛又恨。我認為程式設計師既然要憑藉自己的技術,那就一定要踏實,要能夠實現任何創意。

  但現在一些程式設計師自己沒有商業意識,卻又很自負,不相信別人,不理解的事情就不做。我遇到過很多程式設計師,他們對公司做什麼方向都質疑。他 們希望自己先想清楚,可是一想就浪費了很長時間。很多程式設計師就可悲在這裡,積累的不多,看不到方向,但他也不相信自己的公司和老闆,這是一個悖論,需要程 序員深刻反省。要知道,每個公司都有懂商業的人。

  就這樣,一些程式設計師極端自負,另外有一些程式設計師碰了很多釘子之後,感覺很自卑,於是便認為國內軟體業不行,最後出國或者打工,很少有程式設計師能對自己能做公正的評價。

  國內環境是否造成程式設計師浮躁的因素

  我以前沒有仔細考慮過這點。但我想,不管怎樣,程式設計師需要先從自身找問題,因為大環境就是這樣了。我承認一個現實:程式設計師生存狀態並不是很好,但程式設計師很多報怨其實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望值和自身的缺陷產生的反差。

  首先,產品沒有大小,只有市場的大小。很多人總是覺得這也小,那也看不上。認為公司做的產品很無聊,要做就要像某些人宣揚的那樣:做遊戲一定要 做3D引擎,好像只有這樣才夠牛。這其實就是一種浮躁。很多程式設計師寫軟體總是很多bug,基礎知識也不牢固,沒有參加幾個專案,沒有寫過十萬行程式碼,就奢 談做大專案,這有價值嗎?

  而且我還發現有些程式設計師特別憤青,罵環境,罵老闆,其實這隻能把自己的心態搞的很壞。很多人剛進公司時做的很差,雖然工資少,但他沒有想到給公司增加了很多bug,公司實際上是在給他出學費。論壇上大家都在討論哪裡活幹得少錢拿的多。甚至還有人列了一些黑名 單。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程式設計師自己將周圍環境搞的烏煙瘴氣了。

  有的程式設計師還非常喜歡指點江山,指點公司。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不可以,但 指責別的公司對個人沒有什麼好處,因為存在就是合理的。如果看不到,恰恰證明是自己看不到。我看到很多程式設計師也寫blog,技術交流的我認為非常好,但有 些人是寫評論。我是覺得程式設計師不要做評論家,中國不缺評論家,最缺的是實幹家。

  總之,程式設計師一般過於自我。總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就不可能真正瞭解世界是什麼。我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也努力的去客服。我的經驗就是看別人如何做的好,為什麼能夠做的好,什麼是我所不能理解。程式設計師要學會慢慢站在別人立場上看問題。

  最後給希望創業的程式設計師一點建議

  對程式設計師來說,現在要做的也很簡單,這就是需要大量的實踐,要慢慢培養對產品,對商業的感覺。我的建議說出來可能有些忠言逆耳。對絕大多數程式設計師來 說,自己一個人成功的機率是很小的,所以我認為加入一個創業的團隊可能更為合適。現在有很多初期創業的公司,也需要很多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加盟。如果有理想,可 以選擇加入一個團隊,也有相應的股份,這方面我可以充當一個橋樑。

  看看前百度程式設計師是如何創業的?找合夥人已經OUT了!

  “來吧,做我的CTO,給你股份,咱自己當老闆。”

  因為同學的一句話,前百度研發工程師YK辭職創業。一群毛頭小子,技術能力過硬,但畢竟資源不足,經驗欠缺,不到半年,專案無疾而終。網際網路創業盛行的現在,一個好的技術抵得過一支團隊,更別說出身BAT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這一樣一支技術實力超強的團隊,最終竟然也輸在了人上——過於強調技術,沒有頭腦足夠清醒的團隊成員及時制止。這也是為什麼要選背景不同、經驗不同的一群人一起創業了。曾經和YK聊過很久,專案失敗的背後是他對創業更多的思考,特別是對於那些擁有好工作的人來說,拋下一切投身創業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但如果只是給創業者打工,那還不如守著原有的工作,至少更體面、更有保障。

  就在我以為他會重新安安穩穩工作的時候,卻意外的在創業大街再次見到了他。細聊起來才知道,他並非辭職重新開始創業,而是用自己擅長的技術加入到新的創業團隊中,以外部合夥人的身份幫助兩個不同方向的專案解決技術開發問題。這次來到大街,是專門和一支團隊開技術碰頭會的。

  他的這個選擇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他居然理智的沒有辭職,情理之中的是他選擇了成為外部合夥人,用業餘時間一邊做顧問、一邊寫程式碼,實現了時間、能力價值的最大化。

  其實,說到外部合夥人就不得不提智籌平臺。去年3月,正是看到了毛大慶宣佈離職但依舊擔任萬科外部合夥人的新聞後,智籌將“外部合夥”作為創業者&人才之間對接的一種新的合作關係。現在,創業者來智籌釋出任務,除了能與網際網路高階人才建立長期顧問、短期兼職、駐場辦公、遠端協作等合作關係之外,也能通過部分現金+可回購股份的方式,與人才建立外部合夥關係。外部合夥人是一個沒有行政職位,但依舊為企業、團隊做貢獻的人。

  對於創業團隊來說,外部合夥人解決了以下問題:

  1.快速成長,度過難關。

  按照原本的思路,YK服務的兩支團隊還陷在滿世界尋找CTO、找程式猿的泥沼中,但有了外部合夥人,更低的參與門檻吸引了更多人才願意加入,不僅解決了燃眉之急,更推動專案度過難關、快速前行。

  2.滿足了人才的多樣性。

  一個合夥人已經很難找了,更不用說基因不同、知識不同、經驗不同的一群人。外部合夥人大大降低了對人才的束縛,而這樣的一種合作模式,讓越來越多的人才願意加入到創業中來,組建這樣一支多樣化團隊更容易。

  3.更快找到,成本更低。

  外部合夥人是通過股權激勵撮合到一起的一群人,利用可回購股權讓人才把創業者的事當做自己的事,目標、利益一致,做事更用心、更高效。股權支付的方式又可以降低初創的資金壓力,創業者不用支付很高的現金,也能請到非常NB的人才來解決難題。

  外部合夥人極大的緩解了創業找人難的窘境,但當創業者真正去尋找外部合夥人的時候,往往又會擔心外部合夥人的時間、效率怎麼保證?水平怎麼衡量?什麼人才適合做外部合夥人?

  首先,時間自由是第一標準,至少是時間可控,能夠拿出足夠精力完成任務。否則,連時間都不能自由支配的外部合夥人也太不稱職了,CEO找你開會,你卻說你在公司加班,即耽誤了創業者的時間,又降低了自己的口碑。

  其次,獨擋一面的能力絕對必不可少。做得了合夥人的,都是某方面十分擅長的專業人才,那麼做的了外部合夥人的,需要更高的水平。從一開始我就強調,外部合夥人一定是高階人才,不然沒資格幫助創業者解決問題,甚至指導方向。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想做外部合夥人,一定得先有過硬的水平。

  第三個標準是認可股權模式。中國基金報曾發表評論稱,未來十年,如果你與股權無緣,可能無法實現財務自由。在如今樓市低迷、股市重挫的時候,股權投資卻異軍突起,特別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激勵下,全國創業氛圍濃厚,湧現了一大批優質有潛力的新興企業、網際網路企業。也許你不是土豪,沒有錢參與眾籌,而此時外部合夥人模式的出現,讓普通人也能參與,只不過是用能力和時間參與創業、解決任務,換取股權。

  智籌在幫助創業團隊對接外部合夥人合作的過程中,通過實踐總結出了最適合做外部合夥人的群體:自由職業者、大企業主管級以上在職人才、工作室、外包團隊等等。這些人能夠站在實戰的高度,不只提供經驗分享,更能夠有針對的解決具體問題,融入到專案和團隊中。

  對於很多創業小夥伴來講,找錢、找人是躲不開的兩座大山,有錢了當然可以請NB的人才加入,有人了事兒幹好了錢自然不愁,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永遠都在,找到一方的突破口自然事半功倍。這時,外部合夥人就是打破這一死迴圈的關鍵鑰匙,只是需要創業者用開放的心態接受、嘗試,畢竟改變原有習慣肯定難受,甚至懶得嘗試。但創業原本就是不破不立的事,只有打破舊有習慣,才能接受新鮮事物,才能有更多新的收穫。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參與創業的門檻降低,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將自己的智力換成股權,幫助推動創業的同時,也是對未來的投資。根據智籌平臺的資料顯示,當創業專案獲得融資後,人才所持的可回購股權將會以最少3倍的價值兌現,這對於很多人來講也是不小的吸引力。外部合夥人模式,降低初創資金成本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高階人才加入到創業中來,大大激發了創業活力,無論創業還是參與創業,用起來都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