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性的小文章

  具有哲理性,能讓讀者懂得魔偶寫道理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鵝卵石

  在一次上時間管理的課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裡的“鵝卵石”。當教授把石塊放完後問他的學生道:“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是”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真的嗎?”教授笑著問。然後再從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再問學生:“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這回他的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 最後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細聲回答道:“也許沒滿。” “很好!”教授說完後,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進罐子裡。倒完後,於是再問班上的學生:“現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 “沒有滿,”全班同學這下學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說。“好極了!”教授再一次稱讚這些“孺子可教也”的學生們。 稱讚完了後,教授從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

  當這些事都做完之後,教授正色問他班上的同學:“我們從上面這些事情得到什麼重要的功課?” 班上一陣沉默,然後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逼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這位學生回答完後心中很得意地想:“這門課到底講的是時間管理啊!” 教授聽到這樣的回答後,點了點頭,微笑道:“答案不錯,但並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資訊。” 說到這裡,這位教授故意頓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了一遍說:“我想告訴各位最重要的資訊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裡去,你也許以後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各位有沒有想過,什麼是你生命中的“鵝卵石?” ――是和我們心愛的人常相廝守?是我們的信仰?教育?夢想?值得奮鬥的目標?做年輕人的好榜樣?為下一代留一些值得的回憶?也許在今晚上床之前,或一個人安靜的時候,我們都該想想“什麼是我生命中的鵝卵石”這個問題。現時的教育,往往只是教我們怎麼把書讀好、進好學校,但很少教我們怎麼去做一個快樂的人、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換句話說,我們都很會怎麼用小碎石加沙和水去填滿罐子。 但是很少人懂得應該先把“鵝卵石”放進罐子裡的重要性。

  :一個人可以活兩次

  生命,對每個人都是鐵面無私的。那麼,一個人可以活兩次,不是很可笑嗎?

  其實不是。

  我不妨舉兩個例子。生長在17世紀的英國人威仁爵士,他原來是格里漢學院與牛津大學的天文學教授。但他在48歲那年,突然異想天開,他要改變自己的職業,開始過另一種陌生的生活,從事一個新的創造性事業。於是他把自己的後半輩子獻給了城市建設。他在後半生的40年中,一共建造了53座教堂與座堂,單單以倫敦的保羅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稱譽他的人都說,威仁爵士活了兩次。

  中國唐代詩人溫庭筠年輕時浪蕩不羈,出入於歌樓妓館,“能逐弦吹之聲,為側豔之詞”,為當時士大夫所不齒。他人到中年之後,一改舊習,先後任方城尉與國子監助教,治理地方,頗有政績;為人師表,作風嚴謹。連他昔日的朋友都說溫庭筠完全變了一個人。

  這兩個例子至少可以說明,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威仁改變職業,在人生道路上取得另一項成就;溫庭筠再塑人生,從風流才子變成了誨人不倦的老師。對他們來說,不是等於活了兩次嗎?

  在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活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

  美國博士史威原來研究宗教,是神學院博士,他後來改學音樂,成為音樂院博士,又成了當時最傑出的風琴師之一。他中年之後,捨棄舒適的物質生活,去毒蛇猛獸出沒的蠻荒野林之中考察。經過多年研究,終於成為一個優秀的醫學博士。

  由此可見,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實,我們不妨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就之後,改變一下自己的愛好,把其他方面的潛能表現出來,讓生命之舟駛向另一個成功的彼岸。這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來說,尤其有其必要。

  有一位先哲曾經說過:“當一扇門向你關閉之際,另一扇門將向你開啟。”這句名言啟示我們,在適當的時機進行“跳槽”,有利於我們進行一種新的創造。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出現了異彩紛呈,登峰造極的繁榮。到了宋朝,儘管也出現了許多天才橫溢的詩人,但終究不能超越唐詩,於是出現了大量填詞的作者,宋代的文人讓詞成為宋代文學的驕傲。這是一代人的選擇,同樣,元朝的雜劇與明清時代的小說,也是後人的理智選擇。不僅文學是如此,人生道路的選擇也是如此。當我們從事某一方面的發展,而無法取得成功之際,完全不必要走進死衚衕而不轉彎。英國文學家哈代曾告誡人們:“從這一個方向看,這是一個可怕的陷阱,但從另一個方向看,你將會迎來光明。”也就是說,經過對主觀條件與客觀條件的從容冷靜的思考,可以變換你的人生追求的目標。

  當你嚮往人生多活幾次之際,你有必要對捨棄與憧憬的一切,作一番重新估量。調節心理狀態,改變生活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努力學習。學習和吸收新的知識,認識新的事物。在學習中反省自己的言行,發展你的優勢,改去你的弱點,在這一過程中,你可以把自己的觸角伸向生活的各個層次,最後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之舟。

  但是,青年人如何選擇“跳槽”,從而選擇另一條道路,這很需要取謹慎的態度。

  我以為第一條是量力而行,在設計自己人生的藍圖時,首先是正確估量自己的潛在能量,把興趣、愛好與能力作平衡的選擇。不妄自菲薄,但也切忌夜郎自大,過高估計自己與過低估計困難,都會給輕易的選擇帶來盲目性。第二,不要以為“跳槽”是可以輕易成功的,如果你是一個缺乏恆心的意志薄弱者,那麼你做不好這件事,也未必能在那件事上取得成功。因此,恆心與堅忍不拔的意志是一切成功的基點。

  ***文/曹正文***

  :

  小心你自己

  ——求人不如求己,防人也要防己

  一

  小和尚裱畫。

  先調了漿糊,塗在畫的背面,在裱上一層白棉紙;又找到最講究的織錦緞,鑲在畫的四周,貼在牆上等幹。

  小和尚知道貼在牆上的時間越長,將來畫越平。所以他足足等了一個月,才把畫拿下來,放進檀木框子。

  畫掛上,小和尚左看看、右看看,得意極了。

  問題是,才一年,畫上居然出現了幾個黃色的斑點。

  “這是師父最愛的畫啊!”小和尚急死了。可是怎麼也想不出,自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我用了最好的漿糊、綿紙和織棉,那個檀木框就更不用說了……”小和尚向師父解釋。

  “先把畫從框子裡拿出來吧!”師父說。

  小和尚取下框後的護板,把畫拿出來,交給師父。

  “黃點是從畫前面進去的?還是從後面進去的?”師父指著問。

  “是後面!”小和尚叫了起來,“可是後面裱的綿紙是最好的!”

  “沒錯!”師父笑笑,“錯在三夾板!新的三夾板,掉顏色!你讓它直接靠在畫的背後,當然畫要遭殃!”

  二

  小和尚從樹林裡採來許多香菇,攤在地上爆晒。

  “晒乾之後,裝進袋子。”師父說。

  “知道了!”小和尚應著,覺得師父真操心。

  沒想到正裝袋,師父又來了:“不要全裝在一個大袋。多分幾個小袋子,封緊了!別透氣!”

  “知道了!”小和尚心想,“師父真是整人冤枉!”

  野生的香菇特別香,炒青菜時丟進幾朵,就有了說不出的好滋味,到院裡用齋的施主莫不稱讚。

  第一包香菇用完了,小和尚開啟第二包,大叫一聲,衝去向師父報告:“不好了!不好了!香菇里長滿了小蟲,不能吃了!”

  “別急!這包不能吃,別包說不定能吃!”師父樹,“把剩下的幾包也開啟看看!”

  小和尚緊張地開啟那些包,嘴角笑到了耳根。

  “這就是我要你分包密封的道理。”師父敲敲小和尚的頭,“你以為畫板是保護畫的,豈知板子也傷了畫,你總以為袋子是防外面蟲子咬香菇,,豈知香菇裡原來就可能有蟲。於是那保護它不受外界侵犯的,反過來,保護了外界,不受它的侵犯。”師父叮囑地說:“我們總怕別人會害自己,其實害自己的不一定是別人,是自己!我們應該常常清理自己的心蟲,別讓它偷偷啃食我們的心,或飛出去害別人。”

  求人不如求己,防人也要防己!防己害己,也防己害人!

  ***文/劉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