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素描畫鉛筆畫圖片

  古裝的型別在歷史長河中不斷髮展、創新,造就一個全新的古裝。那你知道古裝的素描鉛筆畫是怎樣的嗎?一起來看看吧。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

  1

>

  2

>

  3

>

  4

>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古裝的介紹。

  元朝古裝服飾

  元代的服裝制度與遼金相似。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髮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男服服飾:冕服:天子袞冕服。皇太子袞冕服。公服:行禮時百官所穿的。常服:元代上層主要服裝。元朝留辮束髮元朝並沒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仍保持其生活習俗,但同時又受漢族的影響,服飾日趨華麗。元代服裝以長袍為主。官員和士庶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據古籍記載,天子的質孫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種,夏服有15種。這個時期的婦女也穿長袍,而漢族婦女則以襦裙為主。由於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影響,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辮髮和髡髮,其特徵是先用刀剃開兩道直線,腦後頭髮全部剃去,左右兩側留出辮髮或隨意散落披肩。

  清代古裝旗裝

  戲曲演出中的清代服飾。康熙年間已有清裝在戲曲舞臺上出現。如孔尚任的《桃花扇》,其最後一出《餘韻》,劇本註明:“副淨時服扮皁隸暗上”。“時服”就是清朝服裝。這齣戲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金斗班首先演出。但戲曲運用清裝是受到過許多限制的。乾隆年間曾禁止“演學本朝服色”的戲演出***見江西巡撫郝碩奏摺,《史料旬刊》第22期***。嘉慶年間也發生過副憲下令奪優人冠珊瑚頂的事件,認為優人褻瀆朝廷“名器”***焦循《劇說》***。所以,反映在乾隆末年《揚州畫舫錄》所記的“江湖行頭”以及道光年間平署《穿戴提綱》中,清裝都很少。清末出現了一批清代故事戲,清裝的增加仍然不多。除了上述的原因外,還由於戲曲的裝扮歷來不注重表現某朝某代的歷史細節的具體性。近百年來保留在傳統衣箱中的比較明顯的清裝,也就是馬褂、箭衣、緯帽等有數的幾種,並且作了不同程度的藝術加工。

  在戲曲舞臺上,清代故事戲一般並不全按清裝打扮。如《連環套》,黃天霸穿了清裝──箭衣、馬褂,而施世綸則戴方翅紗帽、穿紅蟒,基本上接近於明朝的打扮。就是穿了箭衣、馬褂的黃天霸,也並非完整的清朝打扮,他同時戴的大額子、白夫子盔就不是清裝。少數清裝進入戲曲衣箱之後,也不限於只扮清代人物。如《穿戴提綱》記載崑腔《昭君》:“二達子”作“時扮黃馬褂”。這裡的“達子”是指漢代的匈奴,可知馬褂已成為裝扮少數民族的通用的服飾之一了。用得最多的是楊家將一類戲中的遼邦人物。如京劇《金沙灘》中的韓昌、蕭天佑,上黨梆子《三關排宴》中的楊四郎***遼邦駙馬***,都著清裝,戴緯帽,穿箭衣、馬褂。除了少數民族外,有時漢族也穿部分清裝,如《長阪坡》中的劉備。這就如同戲曲吸收了宋代的直腳襆頭並不只用於宋人,吸收了明代的烏紗帽和補子圓領並不只用於明人一樣,它們都成了戲曲的程式化裝扮的造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