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3篇
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艱鉅而又複雜的系統工程。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建立一會穩定、持久、高效的工作機制。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僅供參考。
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篇一:
為全面調查瞭解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加快文明城市建設步伐,推動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再上新水平,根據市委的安排,市文明辦從10月下旬開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文明城市建設戰略課題調研。這次調研共涉及4個區縣、日照經濟開發區、山海天旅遊度假區以及22個市直單位。調研組深入基層和社群,分別召開了文明單位負責人座談會、社群負責人座談會、縣鄉負責人座談會,並通過實地調研、外出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對我市文明城市建設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
建立地級市以來,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歷了一個從認識到實踐不斷深化的發展過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我們逐步形成了思想上的共識,清晰的工作思路,正確的方針原則,有效的工作措施。一是各級領導幹部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認識不斷深化。在建立工作實踐中,各級越來越深刻認識到,精神文明建設是“三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造福人民群眾的重要舉措,對經濟建設起著重要的智力支援、輿論引導和道德支撐作用。“文化也是生產力”、“環境質量影響和決定城市綜合實力”等現代觀念逐漸形成。二是各級各部門把精神文明工作擺上了重要位置。市委市政府以及基層各級組織,堅持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加快實現富民強市奮鬥目標的大事來抓,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和領導幹部崗位責任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並千方百計從人力、財力、物力上予以保證,使建立工作健康順利發展。
三是積極探索建立工作的規律。堅持以文明城市建立工作為“龍頭”,統領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反覆進行宣傳發動和教育引導,加強新聞輿論宣傳,調動了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使各方力量得到有機整合,較好地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促進了建立工作各項任務的落實。四是把握正確的建立原則。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重在建設,以人為本。按照“源於標準,高於標準”的要求,著眼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以讓人民群眾滿意為目標,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建立工作思路和辦法。五是形成了堅強有力、行之有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多年來,各級各部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通過堅持不懈的精神文明實踐和探索,逐步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在建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文明城市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
調查中我們瞭解到,我市自1998年提出“做文明市民、為港城增輝、創文明城市”這一主題,標誌著全市文明城市建設開始起步。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今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第二批省級建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我市文明程度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主要表現在:
***一***市民素質明顯提高。多年來,我市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不懈開展公民道德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市民文明素質的提高。公共場所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亂貼亂畫、亂闖紅燈、候車不排隊等不文明現象明顯減少。湧現出了許多先進典型。從80年代的全國勞模、環衛工人莊茂林,到90年代的精神文明標兵、捨己救人的王連全,以侯大山、閻允榮為代表的全省見義勇為先進群體,在海上勇救江蘇落水船員的嵐山童海集團1007、1008船組,到近幾年湧現出的以全省見義勇為模範孫靖傑為代表的一批道德模範,以王立軍、劉漢棟為代表的“新時代的農民工”,忍受病痛堅守崗位的優秀組工幹部、省優秀共產黨員孫培傑、以莒縣10名農民志願者、被列入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榜的好排長楊軍為代表的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和個人,無不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教材和先進楷模,激發了港城人民建設文明日照的熱情和動力。
二***文明建立日趨活躍。在城市,圍繞優化細胞,我們在全市廣泛開展了“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文明家庭”、“職工職業道德雙十佳”、“十佳優秀母親”等評選活動,通過個人和家庭文明建設輻射帶動社會整體文明。在社群,不斷深化“四進社群”活動,加快文明社群、綠色社群、平安社群、科普示範社群建設。目前,全市共建立成國家級“綠色社群”1個,省級“綠色社群”9個,省級“文明社群”9個,省級“科普示範社群”3個。在機關,廣泛開展各級文明機關、文明單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評選活動。我市共建立成1個全國文明單位,67個省級文明單位,22個省級文明機關,266個市級文明單位,81個市級文明機關。在行業,深入開展文明行業、文明交通子行業、優質服務競賽、文明示範學校、文明風景旅遊區、文明計程車、文明導遊員等各具特色的建立活動。“優質服務視窗”、“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示範崗”爭創活動已經成為視窗行業的品牌建立活動。在企業,廣泛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文明誠信企業”、“文明誠信個體工商戶”等評選活動,培養市民誠信觀念和規則意識,營造以守信為榮、以失信為恥的輿論環境。目前我市有1條街、4家商店分別被評為山東省“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示範街、示範店。
***三***人文環境更加優化。一是文化氛圍日益濃厚。近年來我市文化活動活躍,“港城之夏”廣場文藝展演、“全市舞臺藝術大賽”、“情繫熱土·走進新農村”大型文藝巡演等已經成為我市知名文化品牌。先後舉辦了第十屆電影金鳳凰獎頒獎系列活動、世界帆船錦標賽系列文化活動、聚焦水上運動之都攝影比賽、“傾國傾城”城市推介晚會等一系列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活動,大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二是行業服務更加規範。目前,全市大多數行業和視窗廣泛開展了優質服務競賽活動,並且形成了富有個性、特色鮮明的文明品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市行政服務中心的“面對面、心貼心”、日照供電公司的“誠信彩虹”和日照移動公司的“移網情深”三個服務品牌被評為省級服務名牌。市公路局的“日照公路與時代同步,與文明同行”服務品牌已經上升為全省公路系統文明服務品牌。三是政務環境更加透明。通過實施“陽光工程”,實行政府資訊公開、新聞釋出會、重大社會公共事項決策聽證等制度,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斷增強。通過實行“放權提速”,實施“政府上網工程”,實行“視窗式辦公”、“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提高了政府效能。
***四***城鄉共建初見成效。多年來,我市堅持以城帶鄉、城鄉聯動,使農村文明建設與城市文明同步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升。通過堅持不懈對農民開展理想信念和文明素質教育,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文明信使用者、五星級文明戶等文明建立活動和道德評議活動等形式,引導農民告別不文明行為,提高文明素質。目前,全市90%的農戶參與了“五星級文明戶”建立活動,1個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18個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8個鎮被評為省級文明鎮。文化陣地不斷健全。以“文明一條街”為重點的農村連片建立、城鄉文明共建活動連續開展多年,目前,全市共建設“文明一條街”2981條,街頭公園379個,文化大院2659個,“農家書屋”500家,村村建立起了公開欄、閱報欄和宣傳欄,有線電視進村入戶率分別達到83%和43%,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共結成431個城鄉文明共建對子,今年以來投入幫扶資金約2100餘萬元。村容村貌不斷改善。市文明委以清理“三大堆”、治理“髒亂差”,開展“三化”***綠化、美化、亮化***、“五改”***改水、改廁、改灶、改圈、改排水溝***為主要內容,在全市開展村鎮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村容村貌發生了明顯改觀。全市柏油路通村率達98.5%,村鎮自來水人口普及率達到79.92%,路燈安裝率達65%,鄉村級以上道路95%得到綠化。建立品牌不斷完善。各區縣在多年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注重總結經驗,挖掘推廣,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品牌,如東港區“街心公園”建設、嵐山區文明健康新家園工程、莒縣文明直通車、五蓮縣文明生態村鎮建設等,提升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層次和水平。
***五***城市面貌有較大改觀。建委、城管、工商、衛生、交通、公安等部門多年來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文明建立活動,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營造了整潔有序、文明和諧的城市環境。目前,全市城市化率達43.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20.4平方米,城區人均道路擁有面積21.7平方米,市區每萬人擁有公交車13.9標臺。近年來,全市累計投入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資金9100多萬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榮獲2007年首屆“世界清潔能源獎”,成為中國唯一獲獎的城市。城管行政執法局用“人性化”的手段解決管理中的難題,“人性化執法”、“雞尾酒療法”的做法成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市公安局堅持重心下移,一線布警,“五張網”防控體系的經驗做法得到了中央有關部門的肯定,全市刑事發案率、犯罪率、破案率和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等指標一直優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是全省社會治安較好的市之一。
二、當前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雖然我市城市文明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我市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相比,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差距:
1、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發展不平衡。一是個別部門單位的領導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建立意識不強,存在“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和“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二是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往往出現上面熱下面冷的現象。三是有的單位習慣於老套路、老辦法,存在重部署、輕落實,重突擊、輕持之以恆的情況,影響了活動效果。四是城鄉差別明顯。農村幹部群眾思想觀念仍然比較陳舊,落後的生活方式沒有徹底改變,文化設施匱乏,利用率低,封建迷信、宗族勢力等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2、市民素質有待提高。我市是一個由數以萬計的農民變市民的新興城市,建市時間短,缺少歷史積澱,大部分市民是從“村民”過渡到“居民”的,城市意識不高,文明素質和人文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由於常態化市民教育機制不健全,市民的公共意識比較差,亂倒垃圾、亂貼亂畫、亂搭亂建等不文明現象得不到有效根治。抓市民文明素質教育合力不足,特別是外來流動人口還沒有完全納入教育的範圍。這些都說明市民文明素質教育還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大課題。
3、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目前我市仍處於沿海欠發達地區,根據今年省文明辦對我市文明城市測評情況的反饋,我市共有8項指標未達標,其中與經濟有關的指標占5項,分別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低於本省同類城市平均水平;每十萬人擁有專利授權數低於省內同類城市平均水平;研發***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1.0%;單位GDP能耗高於省年度控制目標;節能減排未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等,反映出我市經濟基礎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增強經濟實力。
4、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社會事業發展明顯滯後於經濟發展,文化建設、衛生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發展還不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需求,群眾“上學難”、“就醫難”、“就業難”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別是由於長期忽視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歷史“欠賬”嚴重,我市市區範圍內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科技館等文化基礎設施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大大影響了文明城市建設步伐。
5、城管體系尚需完善。規範化綜合執法體系未全面建立起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食品衛生監管等分屬不同的部門,個別部門的職能許可權交叉,管轄界限劃分不清晰,缺少有效的協調機制,造成了許多管理上“空擋”。與屬地化管理相配套的經費投入機制不健全,一些城鄉、區域、條塊等結合部位仍然處在管理的“盲區”。
6、社群基礎工作相對薄弱。由於歷史等種種原因,我市的社群建設起步較晚,程序較慢,管理不規範。一是許多社群的管理機構、人員、制度不健全,每個社群居委會一般只有3-5人的工作隊伍,疲於應付。二是社群醫療、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跟不上,許多社群的文化活動場所存在少、舊、散現象,不能滿足社群居民的文化需求。三是社群管理服務機制尚未理順,如,東港區的社群自2005年起開始起步,目前全區有54個社群,其中純城市社群26個。除部分由居委會改牌外,其餘是由面向社會招考的人員組成,“空降”到社群,與物業管理是“兩層皮”,還存在協調配合方面的問題。
7、公共服務功能不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市區內盲道缺少,垃圾箱、公用電話、郵箱、報欄、售報亭、座椅等公共設施數量較少,並且存在缺失、破舊現象。目前,我市還沒有城市主題雕塑。城市軟環境不完善,少數行政執法部門、經濟管理部門、公用事業單位中存在不規範行使行政權、執法權和管理權,行政審批多,辦事難,互相推諉、吃拿卡要等現象。
8、對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一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沒有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還只是意識形態部門的責任,缺乏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新手段,缺乏進入經濟活動的新路子,服務功能發揮不夠。二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相對單一,與人們的思想動向、精神需求結合不夠緊密。三是一些不健康甚至頹廢腐朽的思想文化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已經成為傳播思想文化的新陣地和開展輿論鬥爭的新舞臺,網民數量龐大且呈不斷上升趨勢,上網者素質參差不齊,管理防範的難度越來越大。
三、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優勢和潛力
雖然我市建市時間短,起步較晚,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差距,但綜合分析我市自然、歷史、人文等發展因素,我市精神文明建設還具備很大優勢和潛力。
1、天然的生態環境優勢。我市擁有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旅遊資源,城市環境質量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空氣質量、近岸海域水質保持在國家一類標準,是全國唯一擁有3S全面優勢的海濱旅遊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綠化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系列稱號彰顯了我市的環境生態優勢。在文明城市測評中,我市生態環境指標如市政建設、公共交通、環境質量、綠化及廢棄物處理等都達到了標準要求,有些指標還超出了規定標準。
2、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我市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被評為新絲綢之路明珠城市,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和魯南經濟帶的重要一員,在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建市以來,經過多年的投資建設,我市城市規劃、道路、公交、供水、排水、排汙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交通便捷,素有“兩港通四海、一橋系亞歐”之美譽。伴隨著億噸大港的崛起,臨港工業快速興起,已經形成了鋼鐵、糧油、製造、化工、木材、物流、旅遊等產業,為城市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都致力於加快發展城市經濟,儘快改變經濟落後的局面,我市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在全省都排在前列。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增強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629.58億元,比上年增長16.8%,是2002年的2.2倍,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7.1%;人均GDP達到23180元***按2007年平均匯率折算為3067美元***,突破3000美元,是2002年的2.6倍。
4、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我市文化資源豐富,歷史底蘊深厚,擁有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最寶貴財富。以龍山文化、莒文化為代表的古文化,以農民畫、黑陶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劉勰、丁肇中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聞名的生態文化,以“中國水上運動之都”城市品牌為主題的水運文化,以及茶文化、會展文化等,都是我市建設文化品牌、發展文化產業的寶貴資源和內在支撐。
5、新興城市的巨大潛力。由於建市時間短,歷史包袱少,可以在新的起點上,進行更加完善的城市規劃和建設,避免老城市先建設、後治理的弊端;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也激發了市民的城市認同感和自豪感,廣大市民的城市意識、開放創新意識日益強烈;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髮展,我市國際交往日益增多,與國外5個城市締結友城關係,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對外影響力越來越高,彰顯了新興濱海城市的巨大潛力。
四、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思路目標
總體思路:堅持以黨的“”精神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創文明城市、建和諧日照”為主題,以現代化戰略為導向,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為目標,加快城市文明建設程序,致力於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保護好重要的歷史文化古蹟,建設好一批體現先進文化的文化設施,延續城市文脈,豐富城市文化;致力於提高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加強學習型城市建設和誠信建設,塑造高素質的公務員形象、市民形象、視窗形象和社群形象,營造宜人的生產生活環境和投資環境;致力於完善城市管理方式,突出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營造文明有序的城市環境;致力於提升城市美譽度,鍥而不捨地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努力建立省級文明城市,力爭3—5年內建立成全國建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進而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把握的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是推進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有效載體和途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著眼於民生,把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實現人民群眾生活幸福和全面發展作為建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規劃發展原則。在城市規劃編制過程中,應注重規劃文明,要按照美的規律來安排城市文明的各種物質要素,以構成城市文明的整體美,給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文明視覺汙染”。
3、協調發展原則。必須堅持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既要著力改變目前政府投資偏重於經濟建設的格局,積極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領域傾斜,同時又要特別注意關心弱勢群體,讓城市各個階層的人各個層次的需求都享受到文明的關心。
4、軟硬結合原則。要建設富於時代氣息、獨特風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同時,要建設一批能夠凸顯現日照濱海文化特點的硬體設施,賦予建築更多的文化效能,讓建築與人對話,使城市軟環境和硬環境和諧一體,相得益彰。
5、生態文明原則。把城市文明建設提升到生態文明的高度,立足生態建市,依託我市優越的自然生態條件,發展迴圈經濟,精心打造一個生態優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適宜居住、創業的城市環境。
6、重點突破原則。文明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要集中力量突破城市重點、亮點、難點工程,以點帶面,整體推進,進而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五、關於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
針對我市目前城市文明發展現狀,今後應以增強日照經濟實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加強城市文化建設、規範社群建設管理為重點,努力實現城市文明建設的新跨越。具體對策和建議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在更新思想觀念上下功夫。
當前,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就是要打破舊的思維模式,把推動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放在首位,著眼於創新發展,從更深層次上分析研究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新思路,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和超前性。首先要從破除“官本位”意識抓起,切實以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和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為契機,不走形式,不走過場,下大力氣破除部門利益至上等落後保守思想,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把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和精力引導到用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開闊的胸襟投入到幹事創業中來。其次要始終堅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和經濟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主動適應時代需要,改變過去那種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配角”“陪襯”,“物質文明抓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的錯誤觀點,樹立三個文明一起抓的觀念,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同樹立形象、改善投資環境、加快發展結合起來,找準角度,選準載體,設計好切入點,把建立活動融入經濟建設的各個環節中去。第三,要站在更高的位置重新審視自己。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沉溺於昨天的成就與輝煌,不能僅滿足於已有的先進成果。要有博大的胸懷和戰略眼光,向先進城市和地區學習,汲取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鮮經驗和好做法,堅持走精神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樣,才能永葆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的生機與活力。
***二***加強教育引導,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質上下功夫。市民文明素質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提升市民的綜合素質,關鍵是政府要加強教育引導,形成市民注重自我提高、追求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建立能夠激發市民自覺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有效機制。一是要緊密結合人們的思想動向、精神需求的變化和社會生活多樣化的要求,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凝聚精神力量。通過報刊、電視、網路和舉辦培訓班、講座、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輿論氛圍,用先進理論武裝人們的頭腦。另外,針對外來思想文化、價值觀念、政治經濟模式對人們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和衝擊,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搞好教育引導,用先進文化和理念佔領思想文化陣地。二是要精心設計、搭建群眾參與建立活動的載體和平臺,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活動、道德實踐活動和文明建立活動,深化文明素質工程,堅持從細小的、具體的事情抓起,營造人人養成文明習慣、處處實踐文明行為的社會風尚。三是要挖掘選樹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鼓勵比學趕幫,在廣大群眾中興起學習先進、爭創先進的熱潮,形成崇尚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四是要堅持日常性工作與集中性活動相結合,組織開展一些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社會關切度高、市民群眾滿意、受益的主題活動,使廣大群眾在參與中接受教育,在實踐中提高文明素質,在共建中實現共享。
***三***加強文化建設,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城市文化建設是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某種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論輸贏。隨著日照城市化腳步的逐漸加快,隨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代的到來,如何建設高品位的城市文化已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一是要完善文化設施。針對我市文化設施建設的“瓶頸”制約,建議市、區兩級把文化設施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交市委或區委會研究,按照“總體規劃,突出重點,先急後緩,分步實施”的原則,在逐年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通過多元化投融資,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採取多種措施,有計劃、分步驟地建設一批多功能的文化、娛樂、旅遊服務設施。建議加快市綜合文化中心建設,力爭用3—5年時間,將綜合文化中心打造成集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美術館、影劇院、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書刊批銷、會展、古玩畫廊、歌舞廳、茶藝館等文化商業設施於一體的設計一流、功能齊全、設施先進、服務優良的市級群眾文化活動基地。要加強社群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到2010年,基本實現每個鄉鎮有綜合文化站、每個村有文化大院、每個社群有文化中心的目標。二是要發展文化產業。適應時代要求,抓住發展機遇,把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突破口,迅速發展壯大。要制定文化產業規劃,對今後一個時期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及佈局進行全面規劃;要整合文化資源,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植主導產業,培育產業集團,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要組織好精神產品的生產,努力創作一批思想內涵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佳作;要把群眾喜愛的“港城之夏”廣場文藝展演、“全市舞臺藝術大賽”等品牌文化活動繼續推向深入,借鑑“雲南印象”、“印象劉三姐”等文化品牌經驗,打造體現日照海洋文化特色的“大海情”歌舞劇等文化活動品牌。三是要塑造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獨具特質的精神品格。要通過組織調查、群眾討論、專家論證、社會發動,把群眾觀點、想法和意見等集中起來,提煉日照城市精神,並大力宣傳,使城市精神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融入每個市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範中。四是要建設城市主題雕塑。城市雕塑是一個城市的面孔,它反映著一個城市獨特的個性人文氣質。要把城市雕塑納入城市整體規劃,並向全國公開招聘專業人才,廣泛徵求市民、專家意見;要圍繞“港口生態城市”“水上運動之都”、“山海旅遊勝地”等城市主題,突出城市活力,彰顯城市魅力。可在萬平口生態公園設立“水娃戲豚”大型雕塑;要樹立精品意識,嚴格把關,寧缺毋濫,力爭把每一件作品都打造成社會叫好、百姓叫座的精品,使其成為城市的亮點。
***四***建立長效機制,在文明建立長效管理上下功夫。城市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構建高效有序的文明建立長效機制,用法規制度規範建立,用科學管理強化建立。一是健全齊抓共建、運轉協調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文明委組織協調,黨政部門各負其責,人大、政協視察指導,群團組織密切配合,新聞媒體引導推進,城鄉聯動,軍警民共建,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的文明建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二是健全投入保障機制。把精神文明建設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對市重大專案和重大活動所需經費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意見給予保證。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精神文明建設籌資機制,鼓勵社會各界對精神文明建設提供資金和物質支援。三是健全激勵機制。建立文明建立獎懲機制,把精神文明建設實績納入幹部選拔任用和工作績效考核,對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及時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對因工作原因未完成責任目標的單位,年終精神文明建設績效考核評定為不合格。四是健全監督機制。高度重視並切實辦理落實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提案和建議意見。開展“市民議事廳”、市民文明巡訪、“聽證會”、熱線監督、新聞監督、網上資訊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問政於民、聽政於民、議政於民,暢通民意渠道,接受群眾監督。五是健全屬地化的文明建立機制。強化各區縣、街道、社群在文明建立中的組織、協調工作,加快推進文明單位、文明社群、文明村鎮建立的屬地化管理。加強社群建設,夯實城市基層基礎工作。六是健全以城帶鄉、城鄉文明共建機制。整合城鄉各個方面資源,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揮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機關的資源優勢和示範帶動作用,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建立城鄉共建的長效機制,推動城鄉文明協調發展。
***五***理順部門職能,在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上下功夫。積極適應城市體制和政府機構改革的要求,從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制度規範等方面,科學劃分部門與部門、部門與區域、區域與區域之間的責任、事權與財權,形成“分工明確、各方有責、條塊結合、協調一致”的目標管理體系。一是統籌兼顧,建管並重。要確立建管並重的觀念,通過有效的管理鞏固城市建設成果。要深入研究小城市發展的整體佈局,結合城市規劃建設目標,將市容管理納入城市發展的規劃體系之中,使城市管理融合到城市規劃、建設全過程。要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加快城市功能性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的協調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健全法規,創新機制。要逐步建立系統、規範、具備較強可操作性的城市管理法制體系,理順部門與部門、條條與塊塊之間的關係,明確界定管理責任,消除“空白點”,減少“交叉點”,消除管理責任上不落實的現象,形成管理的合力。要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強化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和考核,及時糾正城市管理執法中的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執法不嚴、以罰代管等行為,確保城管執法力度。三是堵疏結合,標本兼治。要通過加強城市管理,營造優美的生活環境和文明氛圍,使廣大市民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告別不文明習慣。要通過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違章行為,使市民的行為習慣在約束中得以規範、鞏固和強化。
***六***強化服務功能,在優化城市軟環境上下功夫。城市的服務功能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優化城市軟環境已經成為吸引人才、資本,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關於收費、管理、服務、查處的檔案、制度和政策,使軟環境建設逐步走上規範化道路。二是要開展文明建立活動。在各行各業開展“擦亮小視窗搞好大服務”、“精細管理,細微服務”、“文明優質服務競賽”等活動,繼續開展“文明機關”、“文明示範學校”、“文明示範視窗”、“文明導遊員”、“文明交通子行業”、“文明計程車”、“文明誠信企業”、“百城萬店無假貨”等文明建立活動等,打造更多的行業文明品牌,提升行業文明服務水平。三是要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和行風建設。在黨政機關開展作風建設,提高機關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在各行業、部門加強行風建設,每年進行統籌安排,與業務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市糾風辦等部門加強行風監督評議,查處危害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違紀現象,切實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
***七***堅持開拓創新,在凸顯城市亮點上下功夫。根據城市的特點、市民的要求、文明的程度,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爭取在突出城市特色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鮮明的城市品牌。一是生態文明的適宜人居城市。保護我市“藍天、碧海、金沙灘”的自然生態優勢,大力宣傳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一系列體現生態的城市名片,積極爭創聯合國最適宜人居環境獎。二是獨具魅力的水上運動之都。抓住十一屆全運會賽艇、帆船帆板等比賽專案和第二屆中國水上運動會在日照舉辦的有利時機,注意搞好宣傳,打好品牌,使“水上運動之都”成為日照閃亮的城市名片。三是古老又年輕的濱海文化名城。注意挖掘莒文化、龍山文化、堯王文化、太公文化、太陽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水運文化等寶貴的文化資源,展示日照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積澱和開放創新的現代文化,突出文化特色品牌。
***八***堅持以人為本,在著力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實踐證明,文明城市建設是推進民生工程的有效載體和途徑,是一項具體實在的民心工程。要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把文明城市建設工作落腳到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上來。要始終堅持“為群眾服務、讓群眾得益、使群眾滿意”的建立宗旨,切實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訊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目標,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從群眾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做起,從群眾參與熱情高的事情抓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問題改起,努力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進一步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切實優化市民的居住環境、交通環境、就業環境和生活環境,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設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和新成效,得到真正的實惠,生活品質得到全面提升。
關於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從戰略全域性出發,制定描繪了我國文化發展的巨集偉藍圖,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組工文化是廣大組工幹部在長期的工作、生活及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新形勢,如何深入推進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為此我們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 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的認識
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積澱組工文化底蘊,打造組工文化特有形象品牌,豐富組工幹部自身文化內涵,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全面推進組織部門自身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1、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當今世界競爭是經濟、科技、人才的競爭,也是執政黨的執政能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執政文化的競爭。先進才有未來,一個政黨的影響力取決於其所代表的文化的先進;凝聚才有力量,一個組織的生命力取決於其所體現的文化的凝聚力。組工文化是黨的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組工文化是黨內文化的具體和延伸,因此,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必然要求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
2、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是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的重要舉措。科學發展觀對當前組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有通過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融入組工幹部內心,不斷提升能力素質,拓展工作思路,才能使組織工作更好地適應新形勢,在服務科學發展中實現自身的科學發展。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可以認真總結組織工作的歷史經驗和創新實踐,進一步優化配置各類資源,形成科學的組織工作理論體系、價值目標、方法措施和體制機制,從而全面提升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
二、 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的構想
近幾年,我縣在組工文化建設中獲取了一些寶貴的經驗積累和實踐啟示,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共性問題長期難以破解,比如對組工文化建設的方向和抓手還不夠明確;所建立的機制方面還不夠完善;各種主題實踐活動所取得的成效不明顯等問題。我們通過對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深入學習,將結合本縣實際,總結經驗,大膽探索,全力構建具有靖宇地域特色的新時期組工文化體系。
1、立足紅色資源,使新時期組工文化“有神”。以弘揚“楊靖宇”精神為核心,使新時期組工文化在發展中“有神”。靖宇縣是以偉大的民族英雄、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人民軍隊的傑出將領楊靖宇將軍而命名,楊靖宇將軍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個共產黨員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無限忠誠,充分實現了自我價值,同時也無憾地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楊靖宇的堅守信念、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捨身獻身、艱苦奮鬥和民族團結等精神,不僅是全縣幹部、更是組工幹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通過開展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引導組工幹部大力弘揚“楊靖宇”精神,開展以老組工談體會講傳統、在職組工幹部談認識強素質、黨員群眾談建議促發展為主題的“核心價值觀大討論”活動,使組工幹部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將公道正派內化於心,自覺做到為人處世講“謙和”,部門內部講“融合”,服務基層講“親和”,提升組工幹部的精氣神,推動組織工作上臺階。
2、突出能力提升,使新時期組工文化“有為”。 以提高組工幹部的能力素質為切入點,使新時期組工文化在結合中“有為”。提高組工幹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努力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正確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轉化為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落實到工作中、體現到行動上。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使組工幹部對現代科技、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等知識進行廣泛涉獵,對微機操作、網際網路應用等基本技能做到熟練掌握,成為“全頻道”的複合型人才。對《幹部任用條例》、《公務員法》和中央關於幹部工作檔案的重點章節,特別是有關標準、程式、環節、原則等內容爛熟於心,運用自如,不斷增強全方面識別人才的能力。強化實踐鍛鍊,每年選派2-3名組工幹部到偏遠鄉鎮、基層和生產一線掛職鍛鍊,到先進地區學習考察,豐富閱歷、增長才幹,增強推進組織工作科學化的本領。
三、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的建議
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是一種探索中的實踐,是一種進取中的發展,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因此我們建設新時期的組工文化時要著眼長遠、創新方式、彰顯特色、凝鍊精髓、樹立典範,緊密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的深入開展,構建價值、能力、制度、行為和環境相融共促的新時期組工文化。
1、制定規劃謀長遠。組工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是隨著組織工作不斷髮展而逐步成熟,它根植於組織工作之中,但貴在不懈規劃建設。部機關要把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形成協調一致的工作局面;要探索建立組工文化建設的長效管理機制,逐步實行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和激勵辦法,推動組工文化建設順暢執行和持續發展;要本著“建設模範部門,打造過硬隊伍”的宗旨制定組工文化建設規劃,明確組工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年度計劃、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實現總體目標與區域性目標的有機統一;要堅持穩步推進,潛移默化,長期培育,把組工文化貫穿於組織工作的全過程,落實到組工隊伍建設各環節,達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目的。同時注重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的實效,防止形式主義,確保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各項工作目標順利實現。
2、創新方式求發展。創新方式方法是加強新時期組工文化永葆生機活力的重要手段。方式方法的創新,最根本的是思想觀念的創新,唯有思維的火花才能點亮創造的火炬,要進一步打破組織工作的陳舊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樹立創新、開放的理念,打破組織工作的封閉性,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履行好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的職能,把抓組工文化建設的主體拓展到文化宣傳等其他工作部門,形成“全面推進”的強大合力;要創新性發掘有效載體,通過有形的載體活動把新時期組工文化具體化,有針對性地開展崗位練兵、提創新建議等活動,同時進一步深化創先爭優活動,開展融趣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綜合活動,實現組工幹部“樂”與“為”的結合;要創新性地抓好活動中心建設,進一步夯實組工幹部學習、健身等活動基礎,促進新時期組工文化建設更快更好地發展。
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篇二:
為全面調查瞭解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推動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再上新水平,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安排,從8月下旬開始,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文明城市建設戰略課題調研。這次調研共涉及全縣24個縣級部門和11個鄉鎮。調研組深入基層,分別召開了文明單位負責人座談會、縣鄉負責人座談會,並通過實地調研、外出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對我縣文明城市建設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 當前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
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歷了一個從認識到實踐不斷深化的發展過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我們逐步形成了思想上的共識,清晰的工作思路,正確的方針原則,有效的工作措施。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縣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主要表現在:
***一*** 城鄉居民素質明顯提高。多年來,我縣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不懈開展公民道德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城鄉居民文明素質的提高。公共場所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亂貼亂畫、亂闖紅燈、候車不排隊等不文明現象明顯減少。湧現出了許多先進典型,無不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教材和先進楷模,激發了我縣人民建設文明汶川的熱情和動力。
***二*** 人文環境更加優化。一是文化氛圍日益濃厚,行業服務更加規範。目前,全縣大多數行業和視窗廣泛開展了優質服務競賽活動,並且形成了富有個性、特色鮮明的文明品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二是政務環境更加透明。通過實施“陽光工程”,實行政府資訊公開、新聞釋出會、重大社會公共事項決策聽證等制度,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斷增強。通過實行“放權提速”,實施“政府上網工程”,實行“視窗式辦公”、“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提高了政府效能。
***三*** 城鄉共建初見成效。多年來,我縣堅持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打造“一心兩廊四區”,使農村文明建設與城市文明同步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升。通過堅持不懈對農民開展理想信念和文明素質教育,開展文明建立活動,引導農民告別不文明行為,提高文明素質。
***四*** 城市面貌有較大改觀。建委、城管、工商、衛生、交通、公安等部門多年來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文明建立活動,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營造了整潔有序、文明和諧的城市環境。
二、 當前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雖然我縣城市文明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我縣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相比,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發展不平衡。一是個別部門單位的領導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建立意識不強,存在“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和“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二是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往往出現上面熱下面冷的現象。三是有的單位習慣於老套路、老辦法,存在重部署、輕落實,重突擊、輕持之以恆的情況,影響了活動效果。四是城鄉差別明顯。農村幹部群眾思想觀念仍然比較陳舊,落後的生活方式沒有徹底改變,文化設施匱乏,利用率低,封建迷信、宗族勢力等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二*** 對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一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沒有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還只是意識形態部門的責任,缺乏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新手段,缺乏進入經濟活動的新路子,服務功能發揮不夠。二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相對單一,與人們的思想動向、精神需求結合不夠緊密。三是一些不健康甚至頹廢腐朽的思想文化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已經成為傳播思想文化的新陣地和開展輿論鬥爭的新舞臺,網民數量龐大且呈不斷上升趨勢,上網者素質參差不齊,管理防範的難度越來越大。
三、 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的原則
1. 以人為本原則。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著眼於民生,把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實現人民群眾生活幸福和全面發展作為建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 規劃發展原則。注重規劃文明,要按照美的規律來安排城市文明的各種物質要素,以構成城市文明的整體美,給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文明視覺汙染”。
3. 協調發展原則。必須堅持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既要著力改變目前政府投資偏重於經濟建設的格局,積極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領域傾斜,同時又要特別注意關心弱勢群體,讓城市各個階層的人各個層次的需求都享受到文明的關心。
四、 關於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
針對我縣目前發展現狀,今後應以增強我縣經濟實力、提升城鄉居民文明素質、加強城市文化建設、規範社群建設管理為重點,努力實現城市文明建設的新跨越,為構建和諧魅力新汶川再添新功。
***一*** 提高思想認識,在更新思想觀念上下功夫。要打破舊的思維模式,把推動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放在首位,著眼於創新發展,從更深層次上分析研究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新思路,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和超前性。
***二*** 加強教育引導,在提高城鄉居民文明素質上下功夫。城鄉居民文明素質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提升城鄉居民的綜合素質,關鍵是政府要加強教育引導,形成城鄉居民注重自我提高、追求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建立能夠激發城鄉居民自覺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有效機制。
***三*** 加強文化建設,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城市文化建設是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某種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論輸贏。按照“總體規劃,突出重點,先急後緩,分步實施”的原則,在逐年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通過多元化投融資,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採取多種措施,有計劃、分步驟地建設一批多功能的文化、娛樂、旅遊服務設施。
***四*** 建立長效機制,在文明建立長效管理上下功夫。城市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構建高效有序的文明建立長效機制,用法規制度規範建立,用科學管理強化建立。
***五*** 堅持以人為本,在著力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實踐證明,文明城市建設是推進民生工程的有效載體和途徑,是一項具體實在的民心工程。要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把文明城市建設工作落腳到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上來。要始終堅持“為群眾服務、讓群眾得益、使群眾滿意”的建立宗旨,切實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訊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目標,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臵,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從群眾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做起,努力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進一步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切實優化城鄉居民的居住環境、交通環境、就業環境和生活環境,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設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和新成效,得到真正的實惠,生活品質得到全面提升。
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篇三: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農村六大重點工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兗州的重要抓手。為推動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更高層次上創新發展,市政協於3月中旬至4月中旬,對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立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農村精神文明建立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年來,隨著我市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六大重點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文明意識有新的提升。我市現已湧現出“全國文明鎮村”2個,全國、省級和濟寧市級“建立文明鎮村先進單位”分別為1個、18個和32個。
***二***農村文明新風倡樹活動不斷推進。抓住建立“省級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機,深入開展了“文明新風進萬家”、“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孝順好兒女”、“月度新事”、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和道德模範評選等系列創佳活動,起到了示範帶動、引領新風的良好作用。
***三***農村精神文明建立載體日益完善。實施了資訊資源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基層圖書配送、文明戲曲下鄉和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等重點文化推廣專案。全市10個鎮***街***全部建起了綜合文化站;全市建成“農家書屋”300餘個,藏書120多萬冊;鎮村均建設了文體活動場所。
***四***農村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大力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村莊“髒亂差”的現象從根本上得到改觀;著力整治鎮駐地和幹道沿線環境,強化日常管理,全面綠化亮化;實施了“綠亮清”工程,積極推行“鄉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長效機制,大力推進農村造林綠化和環境美化,建設“生態鄉村”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二、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農民群眾缺乏科學文明向上的主流意識,鄉風文明建設亟待加強。一是價值取向偏失。有的農民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政治上缺少信仰,理想信念淡薄,集體觀念不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村民消費攀比的現象比較嚴重,紅白喜事送禮風盛行。此外,農村中信教奉經的人數逐步增加,宗親家族勢力有所蔓延。二是陳規陋習抬頭。重男輕女、測字卜卦、賭博酗酒等現象在農村較為普遍,調查表明,分別有30.5%、32.3%的村民認為社會風氣較突出的問題是封建迷信和賭博活動。農村中不講誠信、不孝敬老人、鄰里不和睦等現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村民個人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陋習較為普遍。
***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沒能得到充分滿足,農村公共文化資源沒有發揮應有效應。目前適應村民需求的文化產品和經常性文體活動還不夠豐富。據調查,當前農村宣傳文化陣地大多以黑板報、宣傳窗和閱報欄等傳統設施為主,文化活動室開放率不足30%,且圖書和音像資料匱乏;部分村的文體廣場設施少而陳舊,使用率低。對於開展的文化活動,55%以上的村民認為“可參加的活動少”、“內容不感興趣”和“場地設施不足”。但另一方面,農民接受教育培訓的願望又十分迫切。在被調查物件中,需要參加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農民佔到一半以上,希望接受道德法律科技知識教育的達到26%。由於缺乏硬體支撐和活動引導,農民群眾的主體性、主動性發揮不夠。
***三***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精神文明建立新課題急需儘快破題,紮實推進。在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方面,目前啟動實施的15個專案,涉及66個村10787戶農戶,面臨著村莊變社群、村民變居民的新變化,鄉村文明也隨之向社群文明的範疇轉型。儘管生活環境和活動場所明顯改善,但與之相適應的新型鄰里關係、家庭觀念、文明衛生行為養成和文體活動開展等,都需要加以教育和示範。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儘管通過大力度、全覆蓋推進,村莊環境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觀,但防止反彈、長期保持的根本途徑還是要培養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自覺行為,這就需要從宣傳教育、示範帶動、政策激勵等各個方面加以約束和培樹,用村風民風促進村容村貌的根本性轉變。
***四***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不均衡影響兗州形象,需要整體推進。由於村與村之間經濟實力、思想觀念和工作力度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推進。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村級集體經濟越是薄弱,硬條件和軟環境越不具備,爭創文明村、營造文明新風的氛圍越不濃厚。另一方面,由於村級班子和村幹部在文明建立重視程度、組織力度、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偏差,也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狀況。
分析以上問題的成因,主要在於基層組織普遍存在著經濟發展和文明建立“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在落實政策、推進工作中有棚架和脫節的問題,精神文明建設手段單一、方法陳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管理體制過於行政化,農民群眾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參與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
三、推進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建議
***一***要把提升農民素質作為推進鄉風文明的根本任務,營造講道德、樹文明、重學習的新風尚。一要用好巡迴宣講教育這個陣地,加強形勢政策教育。以組建宣講團巡迴到村授課、錄製音訊資料廣播宣講、編印宣講提綱向村戶發放等形式,結合當前農村實際,著重開展好“兩大主題教育”:以“學政策、知政策、用政策”為主題的農村形勢政策教育;以“看變化、比差距、謀發展”為主題的經濟社會發展前景教育。通過宣講,切實把中央對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講清楚,把市委、市政府對農村農民的利益講明白,用政策調動人心,用形勢鼓舞人心,用利益激勵人心。二要用好農村學校這個陣地,加強對農村青少年的道德文明教育。農村青少年學生既是講道德、樹新風的生力軍,更是向家家戶戶宣講倡導的有效渠道。要利用德育教育課程,編印通俗易懂的教材,針對當前農民價值取向錯位、道德失範、誠信缺失、是非觀念模糊等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道德觀教育、以“告別陋習,樹立新風”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和行為養成教育。要引導他們講給家長聽,要求家長做,從而促進廣大村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三是用好農民夜校這個陣地,抓好農民培訓教育。進一步完善市鎮村三級農村教育網路,把握農民需求,全面系統地開展各類科學常識、職業技術教育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著力引導農民群眾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新理念,真正把學習當作農村發展的基本需要和農民的自覺追求。
***二***要發揮好農民群眾在精神文明建立中的主體作用,不斷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村風民氣。一是在豐富文化活動、提高活動場所利用效能上,要發揮好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的作用。由於這類人員有較高的社會威望、政治覺悟和文化素質,且有較強的走出家門、融入集體的內在需求,因而讓他們參與到文體活動場所的日常管理中來,不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同時,有了日常維護和專人管理,村級各類文體活動資源就能夠很好的加以利用,就會吸引更多的村民自覺主動地摒棄日常陋習,參與健康文明的社會生活。二是在提高文明新風普及率上,要發揮好農村婦女的作用。農戶是農村社會的細胞,在目前新的農村社會形勢下,農村婦女群體留守在家,承擔著農業勞動和養老育幼的家庭主要任務。要了解、把握她們的實際需求和接受能力,通過開展文明家庭***院落***評選、文明知識宣講、文化產品進家等活動,進一步樹立農村婦女的鄉風民俗新理念、敬老養老新觀念,培養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和禮儀規範,帶動家庭人員互學、互比、互看,從而更全面地推動鄉風文明。三是在提高農村文體活動參與率上,要發揮好文化活動宣傳隊的作用。要堅持文化資源下移,打破體制束縛,嘗試機制創新,變政府“輸血”為自身“造血”,如市豫劇團經費與下鄉服務掛鉤,鼓勵組建演出小分隊開展“村村展演”活動。要堅持文化服務下移,把“三下鄉”等服務活動由點到面、由節日到日常、由集市到村莊,更加全面深入地開展起來。同時,要注重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挖掘一批具有傳統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和民俗表演專案,培養一批有鄉土特色的農民文體宣傳隊伍和文化能人,“農民演給農民看”,用更多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產品愉悅農民的精神,豐富農民的生活。
***三***要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和形式,鞏固擴大新農村建設的精神文明建立成果。一是利用典型引路的形式,營造新型農村社群文明新風尚。建立與新環境相適應的新習俗、新風尚,是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重要環節。由村莊轉變為社群的村級組織,一方面要走出去學習先進、開闊視野。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代表等,到金村、吳村等農村先進社群學習管理經驗,體驗新農村建設的新變化、新風氣、新時尚;另一方面,做好“城鄉社群結對”工作,積極聯絡並邀請城市社群居委會典型代表,到農村社群幫助制定村規民約和文明條例,宣講社群文明規範和文明習俗,讓農村社群居民更為直觀地認知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利用志願服務的形式,大力宣傳文明新風。將本村大學生村官、文明示範戶、科技示範戶、回鄉大學生、學校教師等人員吸納到鄉風文明志願者隊伍中來,在各村廣泛開展文化、科技、政策、環保、文明習俗等宣傳活動,拓展文明養成教育的覆蓋面。三是利用比先進、評落後的形式,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化。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村”建立、培養村民環保意識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同時,完善考評標準和內容,建立村與村、組與組、戶與戶之間的環境整治互評互查機制,推進獎化罰劣動態化、經常化,可考慮設立農戶衛生流動光榮牌、流動紅旗等制度。
***四***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立工作整體推進。一是完善農村精神文明建立量化考核機制。建議將農村精神文明建立工作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在每半年一次的科學發展觀摩中予以體現。要在對鎮村年度工作綜合評價中增加精神文明建設量化比重,特別是將村風民風改善作為一項重要指標並加大所佔權重。二是完善農村文明風尚評議機制。鼓勵農村開展以“改陋習、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的文明風尚評議活動。建議在各村公開徵選村風評議員,組成評議小組、村風糾查隊,建立村風評議會。通過組織開展不同層次的道德風尚評議活動,對村內的人和事進行“一月一評”和“一事一評”,查詢存在的不良習俗,評議身邊的不文明事例。同時,將評議結果與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好兒女”等創評活動掛鉤,推進評比工作的量化操作,促進村民行為的自覺規範。三是完善幫扶機制,形成農村精神文明城鄉共建的工作合力。堅持把鄉風文明建設納入新農村幫扶工作的考核內容,在包村工作中更多地體現對村級文明建設的支援、幫助和服務。積極發揮省市級文明單位的帶動效應,更加廣泛地開展城鄉結對共建。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把對農村精神文明建立的結對工作重點化、專案化,大力幫助農村美化村容村貌、改善文體設施、豐富精神文化食糧,促進城鄉文明的同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