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讀書手抄報標題
讀書是獲取資訊,增長智慧和培養個性品德的重要途徑。學習不限於讀書,但讀書是學習的基礎,要獲取知識,就離不開讀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我愛讀書手抄報標題,希望大家喜歡。
我愛讀書的好處
書,是瞭望世界的視窗。書,是知識的源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獲得知識,就必須多讀書。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必須不斷讀書,不斷充實自己。書的內容可以五花八門,不拘一格。因為我始終相信,不管看什麼書,只要開卷就有益。我床邊的書常常有幾摞,隨手可取,內容五花八門。有適合工作需要的書,比如《新華文摘》、《我是職業祕書》、《社會工作概論》等;有文學書籍,這幾年一些當下流行的文學作品,尤其喜歡反映官場現實的小說;也有熱播的電視劇的書,我感覺文字的渲染效果遠比演員的表演更有感染力。還有一些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書也是我經常涉足的領域。這六週的學習時間,我又強化了讀書筆記的記錄。書越讀越多,越讀越有興趣。我感覺多讀書至少有以下四點好處:
一是多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古人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我原來只是把“加強學習”當作一句口號來喊,隨著看書多一些後,才真正發現讀書的意義。明白了我們常說的“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一句空話。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就會產生不同的處理方式。同樣的工作,有的人能思路清晰、有條不紊處理得很好,有的人就不得要領,亂幹一氣,結果忙了半天沒有實效。我以為,這也是不學習、思想膚淺、理解能力低的表現。只有多讀書,通古今,曉四方,提高理解能力,才能正確分析問題,才能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問題。
二是多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自信從容。我經常會把把空閒時間留給書本,比如利用送孩子去培訓班之後的時間看書。最好是找個安靜的書屋,可以喝點茶,手捧一本喜歡的書,坐在靠窗邊的椅子上,安安靜靜地品味書中的滋味。這時候,我的內心是充實的而滿足的。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信心。讀書可以使人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深知;讀書可以使人更加理性,不為喧囂繁雜的世事所幹擾,不為一時一事的得失而喜憂。通過在筆墨書香中體驗共鳴和感動,解脫自己內心的焦慮、恐懼、寂寞、悲哀,使胸中的積鬱釋然超脫,達到淡泊寧靜、自信從容的心理和諧狀態。
三是多讀書可以修身養性,溫文爾雅。其實,我喜歡讀書也不是天生的。曾經跟一位大學教授聊天時候的一句話在我心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說“一個人讀多少書是寫在臉上的”。當時,我對照檢查了一下,感覺我臉上肯定是寫著沒有多少文墨、很膚淺的樣子。我多麼希望自己讓人看起來是氣質高雅,富有書卷氣的樣子啊。我們知道: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多讀書就可以讓人感覺知書答禮,頗有風度。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同樣年齡段的人,大學教授和一般職工總是讓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來。主要是氣質的不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四是多讀書可以文采飛揚,富有靈感。我們都是機關工作者。能說會寫是對我們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多讀書。不讀書,寫作時就可能無從下筆或言之無物,語言空洞乏味,沒有魅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駕馭文字的能力強了,想要表達的思想就能流暢的表達出來。我有深切的體會:當我寫一篇文章的時候如果是非常有感覺一氣呵成的文字,別人讀起來也非常流暢。如果是沒有感覺東拼西湊硬擠出來的文字,別人讀起來也會感覺生澀不流暢。所以,我判斷一篇文章好壞的標準就是能不能讓我讀下去。多讀書,還能使人在寫作的時候,多運用一些書中的好詞好句和生活哲理,讓人覺得富有文采,美感,增加文章的可讀性。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這樣評論讀書:“最有益的消遣方式是讀書,千千萬萬的人都能從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找到精神慰藉***jie***。
圖一
圖二
圖三
有關我愛讀書的名人故事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