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旅遊古蹟導遊詞

  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地跨長江.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臺、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

  湖面迂迴曲折,迤邐伸展,彷彿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說。

  揚州瘦西湖全長4.3公里,遊覽面積30多公頃,有長堤、徐園、小金山、吹臺、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湖區利用橋、島、堤、岸的劃分,使狹長湖面形成層次分明、曲折多變的山水園林景觀。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兩岸,綴以熔南秀北雄於一爐的揚州古典園林群,形成移步換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長軸;名寺古剎和古城牆垣綿延相屬,名勝古蹟和歷史遺存散佈其間。風韻獨具的自然風光和含蘊豐厚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是鑲嵌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御碼頭

  乾隆十八年***1753***,清高宗南巡時,在天寧寺西園建行宮,宮前築0頭,是乾隆在此登舟遊湖之處,故稱"御碼頭",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此四次接駕。曹寅也曾在西園奉命刊刻《全唐詩》。建國後,碼頭青石平臺和坡道基本保持原貌,增立了"御碼頭"碑亭一座,現今是"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點。御碼頭修得如此壯觀是在乾隆年間。而不知當時曹大人是否有個外孫女就是從此碼頭乘船離開揚州進京的?

  冶春園

  地處御碼頭以西的豐樂下街。為清乾隆間"豐市層樓"一景所在地。內有兩組飛簷鬥角之草榭,東榭水繪閣,西端依水築朱欄曲廊連西榭香影廊。園內小徑高阜之上花木扶疏。景點有:餐英別墅、問月山房、引暉館、餘香花舍等,今設"乾隆水上游覽線"畫舫碼頭於此。清詩人王漁洋曾在此結社吟詩。

  位於冶春花園內的冶春花園茶樓,是由國家旅遊局投資,在清代揚州八大名園之一的冶春園的舊址上修建而成的集餐飲、遊覽、娛樂於一體的開放式園林,是揚州市政府的重點建設工程和對外視窗。目前,這裡各類大、中、小型餐廳可同時容納八百人用餐,傳統點心、冶春蒸餃自清代起延賣至今盛名不衰,輔以各式揚派茶點,使這裡成為揚州人早上"皮包水"***喝早茶、吃早點的傳統飲食文化習慣***的首選之地。花園內的夜市美食休閒廣場每天提供上百種地方風味小吃,特色鮮明的冶春茶點、正宗地道的淮揚佳餚。這裡已成為廣大中外賓領略揚州地方文化和民俗風情的旅遊勝地。

  卷石洞天

  位於新北門橋北側。原為清初古鄖園故址,毀於咸豐年間兵火。1988-1989重新擴建部分景點。此景以精巧的疊石取勝,充分表現了古時人們稱譽的"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的風格。運用高度的技巧將小石拼鑲成巨峰,其石塊大小,石頭紋理,組合巧妙,拼接之處有自然之勢,無斧鑿之痕,氣勢雄偉俊秀,宛自天開,洞曲峰迴,巖壑幽藏,峽谷險奇,清泉迴旋,加之樓、閣、亭、臺、廊、榭巧妙密佈於假山周圍,其間點綴樹木,構成美的和諧。景區由東部的水庭、中部的山庭與東北部的平庭等幾部分組成,有十個景點:石屏鶴舞、雙木夾鏡、泉源石壁、高山流水、麴院花影、鬆壑雲卷、飛泉鳴琴、八方致爽、紅樓夕照、瑤臺枕流。園之西與"西園曲水"一景通連。

  四橋煙雨

  位於瘦西湖東岸,與小金山隔湖相望。建於清康熙年間,乾隆南巡時,賜名"趣園"。園景久廢。1960年秋,於舊址建四橋煙雨樓,樓高二層,面西三楹,四面廊。登樓極目遠眺,諸橋形態各異。向南看,有春波橋、大虹橋,向北看有長春橋,向西看有玉版橋、蓮花橋,可貴的是諸橋近在咫尺,卻橋橋造型各異,風格趣味全然不同。若在細雨中登樓遠眺,諸橋同處雨霧之中,如蒙上一層輕紗,空朦變幻,各橋將被湖水分隔的景物相互銜接,又以不同的落點和構架將全湖景點自然劃分為各有千秋、風格不同的區間,形成了各具韻味的山水園林畫卷,難怪乾隆每次遊湖,均要登四橋煙雨樓憑窗望。

  虹橋

  橋名源於紅欄,後轉意於橋如彩虹。古時四季均有修禊節,為帶有封建迷信的遊賞節日。而春禊正值陽曆三月三,春暖花開,封建色彩淡化成為群相聚樂的遊春賞景的節日。循晉王王羲之邀友引曲水以流觴,眾賓吟詩之風,此後這一節日深受文人雅士青睞,成為詩人聚會的盛大節日。乾隆年間兩淮鹽運使盧雅雨效法前賢,作詩廣為徵和,文人雅士,布衣平民依韻作和的有數千人。鄭板橋,紀曉嵐,袁枚都在其中。乾隆遊此,曾和乞丐對詩,傳為美談。登虹橋還可遠眺秀麗湖色,招引遊人,步入勝境。1972年揚州市政府對橋進行了改建,使之成為現在的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

  篇2

  位於江蘇省,崑山市的錦溪古鎮,東與上海近鄰,西與蘇州接壤,距上海虹橋機場60公里,距古鎮周莊8公里。

  古鎮錦溪,因鎮內一條彩若錦帶的小溪而得名,澤浸環市,街巷依水,古橋聯袂,素有“36座橋,72只窯”之美譽。

  錦溪自古為文人騷客薈萃之地,西漢名將馬援在此練兵;三國輔吳將軍張昭墓葬於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在此隱息;唐朝文學家陸龜蒙晚年的大部分時間在此居住;宋代詩人吳文英,狀元衛徑,元人馬致遠,以及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沈周等輩相繼在此步酬吟唱,為之留下了大量的詩歌文章。

  錦溪又為南宋皇妃的香肖玉殞之地。史載,南宋紹興末年,孝宗趙昚寵妃陳妃病歿,水葬錦溪五保湖上,錦溪因此亦被趙昚皇帝御旨改名長達800餘年。

  錦溪,2500餘年的成名史,諸多的人文勝蹟,無數獨具明清特色的古建築群,以及以“中國古磚瓦博物館”為代表的13家各具特色的民間收藏品博物館,無不為長三角旅行社團和國內外旅遊專家學者推崇備至,而成為了長三角乃至全國各地遊客喜歡的探幽、懷古、尋寶和休閒和旅遊觀光地。

  篇3

  周莊鎮位於蘇州城東南38公里,著名古畫家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則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周莊有著近九百年的歷史,有豐富的文化蘊涵。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居周莊。周莊也是元末明初江南鉅富沈萬三的故鄉;周莊也曾留下柳亞子、陳去病等人的足跡。

  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若要在中國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水鄉古鎮,毫無疑問,她就是“中國第一水鄉”周莊。難怪2001年APEC會議也特別青睞周莊,把她定為上海以外的舉辦地之一。

  若要選中國最熱門的水鄉古鎮,周莊想必名列前茅。周莊是水的世界,自然有它獨特的生活形態和風味。那絕不是一兩幢古建築、三四座老石橋,就能反映出來的。那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氣息。你可憑個人的觀察力去發覺它,也可毫不在意便感受到:沿水巷而建的石駁岸和穿竹石欄;鑲嵌在岸邊,變化多端的纜船石;商店出售的草鞋;河畔洗菜、淘米的婦女;圍坐一起繡花聊天的老婦;街角的裁縫店;享受日光浴的馬桶;甚至民居洗滌後的流水聲……。畢竟,它無處不在,而且常常成為攝影師最愛捕捉的鏡頭。很難想象這麼一個小鎮,旺季一天內的最高遊覽人次竟可以達一萬以上。難怪有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有一個周莊***。

  周莊舊名貞體裡。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13公頃捐給全福寺作為廟產。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將貞體裡該名為周莊。

  周莊鎮位於蘇州城東南38公里、崑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是個具有九百餘年曆史的水鄉古鎮,被澄湖、澱山湖和南湖所環抱。由於有河湖阻隔,使它避開了歷代兵焚戰亂,至今仍完整的儲存著原有的水鎮建築物及其獨特的格局,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為明清建築;如元末明初鉅富沈萬三後裔所建的沈廳、明初中山王徐達後裔所建的張廳,都是明清住宅的典範。

  周莊四面環水,為澤國,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居民傍河築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古橋,還有那份敦厚純樸的古鎮民風,呈現一派古樸、明靜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難怪周莊一直成為攝影師、作家、藝術家、甚至電視電影的取景最佳地點。

  周莊的魅力在於她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蹟,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有河有街必有橋。周莊古橋多,極具特色。著名的有雙橋、富安橋等。

  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崇尚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遊。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