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鱷龜

  鱷龜是長得跟鱷魚很相像的動物,據說存在著,想看看嗎,隨著學習吧小編來吧。

  大鱷龜

  鱷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有淡水動物王者之稱,分為兩大種類,俗稱大鱷與小鱷,大鱷又名真鱷龜***產自北美洲美國東南部***,小鱷又名擬鱷龜、有四個亞種,分別是北美,佛州,南美,中美。、

  常見的有北美和佛州,其中佛州價格較貴。鱷龜因體型大且攻擊性強,除了短吻鱷較少有天敵。曾由於人類的獵殺失去棲息地,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成易危物種。後因其觀賞價值高,適應性強,深受國內龜類愛好者青睞。

  外形特徵

  鱷龜長相酷似鱷魚,集龜和鱷魚於一體,故稱鱷龜。其頭部較**,不能完全縮入殼內,脖短而粗壯,領背長有褐色肉刺,眼細小,嘴巴上下頜較小,吻尖,尾巴尖而長,兩邊具稜,稜上長有肉突刺,尾背前邊三分之二處有一條鱗皮狀隆起稜背,並呈鋸齒口狀,背殼很薄,上皮以棕褐色為主,偶爾棕黃色,背部具有三條模糊稜,並有放射狀斑紋,後緣呈齒狀,腹部白色,偶有小黑斑點,幼時黑色,四肢粗壯,肌肉發達,爪子尖而有力,善於爬行。

  主要區別

  大鱷龜和小鱷龜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背部盾片突起,隨著年齡的增加,大鱷龜始終顯著。

  大鱷龜上頜似鷹嘴狀,鉤大,頭部、頸部、腹部有無數觸鬚,背甲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稜脊,褐色,每塊盾片均有突起物,腹甲棕色,具上緣盾,尾較長,口腔底部有一蠕蟲樣的附器,常靜伏水中,張著嘴,借附器誘食附近魚類。

  小鱷龜上頜似鉤狀,但鉤小,觸鬚僅有少量,背甲棕黃色或黑褐色,有3條縱行稜脊,肋盾略隆起,隨著時間推移稜脊逐漸磨耗。

  腹甲灰白色,無上緣盾,尾略短,最顯著的特徵是尾的背面有一鋸齒形脊,又稱尾棘。大鱷龜和小鱷龜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背部盾片突起,隨著年齡的增加,大鱷龜始終顯著,而小鱷龜稚、幼期明顯,成龜期就不那麼突出。

  生活環境

  2℃~38℃正常生活,1℃以上可正常越冬,12℃以下進入淺冬眠狀態,6℃時進入深度冬眠,15℃~17℃少量活動18℃以上正常攝食,20℃~33℃最佳活動、覓食,28℃~30℃最佳生長,34℃以上少動,伏在水底及泥沙中避暑。

  大鱷龜和小鱷龜基本**性相似。平時在水中不好鬥,而在陸上卻能猛衝猛咬。指、趾具蹼,水棲性,息棲在深河、湖泊、泥潭,偶爾接觸鹹水區域。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鱷龜對淺水和深水都有較好的適應性,但在稚龜階段因游泳能力不強,應給予淺水環境。鱷龜的食性雜,偏肉食性,主食魚、蝦、蛙、蠑螈、小蛇、鴨、水鳥,間食水生植物,掉下的水果。喜夜間活動、攝食。

  大鱷龜和小鱷龜的繁殖**性不完全一樣,交配期小鱷龜在美國為4~11月,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產卵期5~8月***高溫地區可提前和延長產卵時間***,一般每次產卵15~40枚,實際情況根據親龜的大小和發育程度而變化,在生殖季節解剖可見4千克體重的親龜懷卵量80枚,其中硬殼卵20枚。1年多次產卵。曾有記錄9千克的親龜年產卵110枚,全部**並孵出稚龜。

  大鱷龜在美國交配期為2~4月,產卵期4~6月,每次產卵10~52枚。在自然條件下,大鱷龜和小鱷龜卵的孵化期為9~18星期,天氣較冷及乾燥孵化期會較長。人工控溫可縮短鱷龜卵的孵化期,恆溫32℃經60天左右就可孵出鱷龜。

  田納西水族館於1998年開始飼養展示的一隻大鱷龜是被認為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大鱷龜,近80CM的背甲,249磅約113公斤重,世界最大最重的大鱷龜它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