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河

  是哪個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世界上開鑿最早的人工河---大運河的開鑿

  大運河是一條人工開鑿的水運航道,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長1794公里,這條人工大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上,經過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北京五個省市,通達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我們的祖先為什麼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歷時上千年來開鑿這條人工長河呢?

  中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有許多大河,但除了額爾齊斯河與瀾滄江之外,全是由西向東橫向流動,沒有一條南北縱向的大河,這是由亞洲東部的西高東低的基本地勢所決定的。在這些河流之中,黃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搖籃,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它的中下游是古代經濟、文化、科學最發達、最昌明的區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為活躍的所在。黃河自西向東的流向,便於東西橫向聯絡,而不便於南北縱向的聯絡,縱向經濟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響,黃河以北不乏富饒之地,黃河以南的東南沿海更是物產豐富之地,但長期得不到開發,這種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我們的祖先明智地覺察到這個問題,從而產生開鑿南北縱向的人工河的願望。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封建統治者為鞏固政權,戰事頻繁,征伐不斷,為保證軍事行動所需之大量糧草的運輸,在水運上佔有主導地位的年代,溝通南北水運,開鑿運河無疑對軍事行動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見,大運河的開鑿,主要是為了當政者便於鞏固和發展自己的政權,而軍事行動和經濟開拓則是最直接的目的。同時,也有著追隨帝都的屬性。

  大運河的開鑿,經歷了一個由短到長,由區域性到整體,不斷完善,不斷擴大的上千年的過程。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築人工運河、灌溉農田和進行運輸的歷史。據記載,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進攻齊國,運兵運糧,徵調大批民夫,在長江與淮河之間開鑿一條運河,叫做“邗溝”。這就是後來大運河在江蘇境內的一段。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相繼修建了一些渠道。這些渠道雖然斷斷續續,卻使大運河的開鑿,在江南和中原地區初具規模了。隨著南北政治、經濟和文化日益發展,修鑿的區域性運河,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尤其江南地區在全國經濟生活中越來越佔重要地位,溝通南北水道已經成為社會經濟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大運河的通航,大大促進了南北科學文化的交流,如南宋時,造紙和印刷術的發展很快,通過運河輸送到全國大部分地區,廣泛地傳播了這種古代文明。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它比舉世聞名、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長21倍,比連線地中海和紅海的的蘇伊士運河長10倍,比被稱為世界“運河之王”的原蘇聯土庫曼運河長1100多公里。中國第一條人工河的開鑿,比巴拿馬運河早2245年,比蘇伊士運河早2364年,比土庫曼運河也早2443年。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人民勤勞、智慧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