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保衛戰觀後感
《宜昌保衛戰》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及1943年“石牌大戰”兩大震驚世界的抗戰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1938-1943年五年間發生在宜昌的抗戰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9月19日,抗戰史詩大劇《宜昌保衛戰》將登陸央視電視劇頻道隆重首播。這部承載著宜昌人民多年厚望的影視作品的成功問世與播出,不僅可以揭開一段塵封已久的珍貴的抗戰往事,同時也預示著又一部文化精品的誕生。
看點一:故事情節虛實結合人物命運跌宕起伏
《宜昌保衛戰》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及1943年“石牌大戰”兩大震驚世界的抗戰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1938-1943年五年間發生在宜昌的抗戰故事。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人物命運跌宕起伏。
在這部劇中,幾乎連連長這樣的人物,都是歷史真實存在的,只有主人公胡宜生是虛構的。用一個虛構的人物串起了所有真實的人物,正是這部劇的奇特之處。
看點二:四大板塊故事格局完美演繹“門戶”內涵
1938—1943年五年間,圍繞宜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四件大事:1938年宜昌大撤退舉世聞名、1940年棗宜會戰及張自忠悲壯殉國、1941年陳誠反攻宜昌功敗垂成、1943年石牌大戰舉世震驚……人們將其歸納為“四保宜昌”。
電視劇《宜昌保衛戰》,正是以1938年著名的宜昌大撤退為故事發端,落幅於1943年成功的石牌保衛戰。中間鑲嵌進1940年著名的棗宜會戰,1941年宜昌軍民收復宜昌的反擊作戰;前者有抗戰名將張自忠殺身成仁;後者有日軍第13師團中將師團長內山英太郎幾近“玉碎”。
全劇以四大板塊結構故事,以層層遞進、重重壓抑,最後反戈一擊、勢成逆轉的戲劇結構,使得劇情波瀾壯闊、驚心動魄,完美演繹了“民心不失,門戶不倒”的本劇主題思想與深刻內涵。
看點三:精英團隊重磅再造實力影星共奏華章
《宜昌保衛戰》由著名製片人孟凡耀擔綱製作,著名導演齊星執導。為了真實再現艱苦卓絕的宜昌抗戰,劇中主要場景均實景拍攝。如在宜昌長江邊搭建了宜昌大碼頭;為了表現石牌大戰劇情,主景地就搭建在三峽石牌要塞原址。
鑑於該劇題材巨集大、歷史厚重、人物眾多,劇組特意邀請了徐佳、童蕾、呂良偉、陳小春、侯勇、施京明、蔣愷等明星加盟,演員陣容十分強大。
篇二
已退休的新民生公司宜昌分公司經理鄭新,在看完兩集連播的《宜昌保衛戰》後不勝感慨。他告訴記者,這部電視劇勾起了他的一些回憶,也讓他想起了自己和民生公司之間的淵源。
鄭新的父親是老民生人,大學畢業後加入了民生公司,在船上擔任管事。當時,第六戰區在恩施,當地不通公路,從重慶運送來的武器彈藥糧食給養必須從巴東轉運,全靠肩挑背扛,運往前線的物資也只能送到三鬥坪。曾參與後期抗戰的父親經歷了多次日軍飛機轟炸,死裡逃生。
父親出於對民生公司的感情,1991年將在政府部門工作的鄭新調到了民生公司。“雖說1984年新建的民生公司和以前老民生公司沒有任何關係,但愛國和奉獻的民生精神卻得以傳承。正因為如此,客戶非常信任他們,業務一直蒸蒸日上,這也是非常難得的。”鄭新說。
長期從事宜昌大撤退研究的宜昌史志辦前主任、文史專家朱復勝先生昨晚一直守在電視機前,看完了兩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電視劇從一開始就再現了抗戰初期宜昌大撤退可歌可泣的壯舉,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先生尤其值得大書特書。電視劇中還向觀眾側面介紹了當年宜昌大撤退的“三段航行法”,體現了民生公司人的智慧。他相信後續的故事會更精彩。
篇三
至今,胡穆蘭還清晰地記得自己於2015年6月2日參與拍攝《宜昌保衛戰》時的每一個細節:那天,她早上六點準時集合出發去當陽關陵廟,到達拍攝地點後,劇組工作人員給她講戲,她被告之將在劇中扮演一位國民黨軍官太太。然後,她被領到服裝間換了一身舊式花旗袍和一雙黑皮鞋,化妝師再將她的髮髻低挽,化了個比較老氣的妝。
但拍攝中的艱辛卻是胡穆蘭始料未及的。“我扮演的角色沒有臺詞,只是在鏡頭前一晃而過,本以為是件挺簡單的事情。可拍起來才知道很不容易,一個幾秒鐘的鏡頭足足耗了四個多小時。”她回憶說:“那天上午拍攝的是一個日本軍官和他妹妹相認的場景,兩位主要演員在相認後要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在他們哭的時候,我們這些群演需要從旁邊經過。導演非常嚴格,主要演員的情緒不到位,重來;群演的神情和走路姿態不過關,重來;群演拍攝時走的點不對,重來;主要演員和群演配合的不夠好,重來……就這麼反反覆覆,一個鏡頭拍了不知道多少遍,從早上8點一直到中午12點多才過關。”
事後,她問了劇組相關人員,整整一個上午的辛苦拍攝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可能只有短短几秒鐘,甚至,還可能被刪掉。可即便如此,她依然覺得參與這部電視劇的拍攝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既過了把戲癮,體會到演職人員在風光背後付出的辛勞,更瞭解到家鄉宜昌的厚重歷史、大美人文。她表示,一定會帶著兒子一集不落地把《宜昌保衛戰》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