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讀書筆記12篇
《理想國》在討論到城邦的建設的時候,首先說的就是人的正義問題,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我們如何去理解正義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個城邦的正義,如果我們理解了城邦的正義那麼也就理解了個人的正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理想國讀書筆記,共12篇,希望大家喜歡。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1
今年的上課老師讓讀柏拉圖《理想國》,對於這樣的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的名著,似乎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是不怎麼樣的,因為在我們今天的理解中我們看到書中的一些對話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實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視角,我們忽視了我們應該關注的東西,我們只是知道在我們今天看來這樣的東西或許是不怎麼樣的,在我的老師組織的課堂的討論上邊,很多人都在從這樣的理解上誤解柏拉圖的著作思想,所以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或許在我們閱讀的首先應該更加的關注柏拉圖的寫作才背景和他自己的很多的背景,這樣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們必須在理解著作的首先知道了作者的自己的背景,或許我們的瞭解會更加的寬容一點,我們或許在我們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來面對自己的閱讀的困難。
我們知道,柏拉圖的《理想國》寫作於古希臘的時代,這樣的時代的背景讓我們知道柏拉圖的思想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當然我這樣說的目的不是說他的思想不可以啟迪我們今天的人們,相反的是,柏拉圖的著作啟發了後世的很多的思想家去開發他們自己的思想的領地,柏拉圖的《理想國》在古希臘的文字的理解中是“政治學”的意思,這和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學》是一個名字,在某一種程度上也是說的一個內容,在後來人們的翻譯的過程中西方人將希臘文翻譯為拉丁文時是翻譯為了今天的英文“The Republic”拉丁文詞根,所以英文的翻譯自然就是“The Republic”,我們的國人在翻譯英文的時候翻譯為了"共和國","國家篇"或者是我們今天在理解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一種關於自己的制度的建設的一種期待,你是否理解這樣的目的,就是說我們在閱讀或者理解那樣的文字的知識的時候我們無法迴避的想到我們自己的環境和我們自己的制度是否可以適合於我們自己的生存,於是我們翻譯的理想國也就在這樣的瞭解中定了下來,其實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柏拉圖的是一個十分的現實的政治的東西,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理想的環境中想象的東西,可是我們曲解了柏拉圖的理解,從題目的翻譯上我們就可以看的出來,所以我們更多的是相信理想國是空想的,卻不知道那是一個經過當時現實的思考而做出的一個高於我們的實際的制度建制的一個政治的東西。
關於柏拉圖,蘇各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一個出生在雅典的貴族的後裔,在當時雅典和斯巴達交戰的時候出生,那個時候雅典的民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已經去世,其實當時的人從荷馬世界降落到了民主的世界中,同時,人們開始思考一些東西,在柏拉圖成長後,那個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戰爭的結果驗證了斯巴達人在聖廟中乞求的預言,雅典戰敗了,於是,外受到斯巴達人的壓迫,內受到自己的統治者的壓迫,人民的生活可以想象,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柏拉圖開始在進行了自己的考察結束後開始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也就展現在我們自己的面前。
關於正義的一種理解,或者是一種另類的想法
《理想國》在討論到城邦的建設的時候,首先說的就是人的正義問題,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我們如何去理解正義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個城邦的正義,如果我們理解了城邦的正義那麼也就理解了個人的正義,所以,理解就是一個從大到小的過程,但是在我們的課堂的討論中有的人的言論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在我們一個直白的理解中,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正義是最重要的,就是說,有個人才有國家的一切,在一個認同個人主義的時代中,在自由主義的思想的指導下,這樣的想法是沒有什麼不對的,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我們需要從我在上一次的筆記中說的,我們要知道柏拉圖寫作的背景和寫作的意圖,所以從一個城邦的建設意圖出發,城邦的正義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城邦的正義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時候,個人正義往往應該讓位給城邦的正義的,所以,我們在理解柏拉圖所說的“先寫大字,再寫小字”的言論是從城邦的理念出發的,因為他認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個時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況下,個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麼在哲學王的統治下或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如果我們僅僅是從個人正義的角度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的話,那樣的話,我們的理解難免要走向偏激,或者說我們那樣的理解是一個狹窄的理解,那樣的話就很容易誤解柏拉圖的意思,所以,嚴格的區分的理解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是我們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中正確的理解柏拉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同樣的原因我們在分清了這樣的正義的劃分後,我們就要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觀念了,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明顯的提出正義的概念是“個人做自己分內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或許和古羅馬的烏爾比安說的法律的追求:使人各得其所。或許是我們這樣的理解,在柏拉圖的意思中或許認為,人本來就是有區別的,等級的劃分並不一定意味著一定是一個級別的劃分,或許還有一個秩序的要求,這一點是我在課堂的討論中從同學的言論中得到的啟發,在博登海默的《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一書中說到的法律的理解的時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秩序的理解,秩序在法律的要求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柏拉圖要建立自己的城邦的時候,他不能不考慮到一個城邦對於秩序的要求,所以,柏拉圖的關於人應該各做個的事情是基於人本身的內在的素質,或許換個說法是每個人在他生來就有自己屬於自己的稟賦,所以他的稟賦決定了他所應該從事的事業,那是正義的。這是柏拉圖的正義,當然這些是柏拉圖從他的城邦的正義推倒出個人的正義,但是在我自己的理解中這樣的理解或許適合於當時的城邦的正義的,在我們今天的時代,關於正義的描述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對於這些,在我們今天討論的更多的或許是個人的正義了,所以對於這樣的問題對於今天的時代是個艱難,所以在這裡不做更多的論述。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2
柏拉圖的《理想國》既是西方政治哲學的開山之作,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經典著作之一,內涵豐富,包羅永珍,博大精深。但凡目下之人文、社科類學科莫不可追源溯流至此,書中涉及了政治學、哲學、倫理學、神學、美學、教育學等領域的諸多問題。故此,欲入西學之門尋奇攬勝,《理想國》堪稱首選路徑。該書中文譯本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郭斌和、張竹明之譯本為最佳,英文譯本以劍橋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之“The Republic”譯筆最為流暢,當為尚未熟諳古希臘文者之寶鑑。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蘇格拉底與格勞孔在比雷埃夫斯港給女神獻祭完畢,正準備返回雅典。玻勒馬霍斯和格勞孔的弟弟阿得曼託斯挽留了他們,來到玻勒馬霍斯家裡。第一卷中的有關“正義”問題的所有辯論都是在這裡進行的。首先,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的父親珂法珞斯交流了擁有財富的老年人的優裕生活,並從而引發了有關“正義”的討論。珂法珞斯認為正義就是“為人誠實”和“欠債還錢”。這一辯論未及深入,玻勒馬霍斯起而為其父辯護,但只是堅持“欠債還錢”就是正義,並進一步把“正義”發展為相當於咱們的雷鋒同志那樣的精神境界——對朋友要像春天般溫暖,對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其次,“憤青”色拉敘馬霍斯不滿於蘇、玻二人的“一唱一和、互相吹捧”,挑起了其與蘇格拉底之間的激烈論戰。色拉敘馬霍斯認為“正義無他,就是強者的利益”,而且強者是從來不會犯錯誤的。呵呵,這個詭辯士、憤青子已經頗有些“強權就是真理”的意味了。蘇格拉底通過分析所謂的“技藝”就是要使利益達之於客體,而非對於執行者本身有利來加以反駁。色拉敘馬霍斯對此也提出反對意見,認為牧羊人就不是為了羊群好,而是為了牧人自身獲利,並由此得出結論:"Justice is in fact what is good for the stronger, whereas injustice is what is profitable and good for oneself." 即公然叫囂——正義者,強者之利也;多行不義,方能得利。看來政治非道德論者古已有之,始作俑者非此“色憤青子”莫屬啊!文藝復興時期的馬基雅維利和中國法家的慎、申、商、韓之流真當拜色拉敘馬霍斯為他們的祖師爺了。最後,智慧的蘇格拉底終於說服了粗魯的色拉敘馬霍斯,使之勉強認可了過正義的生活要比過不正義的生活好,理由有三:第一,正義的人聰明善良,不正義的人邪惡無知;第二,不正義者內心煩亂不安,從而不能有效行動;第三,正義者要比不義者生活更加幸福。
我們要注意的是,從一開始蘇格拉底的被強行挽留,到論辯過程中辯論的話題也隨著發問者的牽引而不斷地轉換,直到第一卷的結尾也沒有告訴我們到底“正義”是什麼。這樣的結局,我們是不滿意的,然而蘇格拉底的高徒們就滿意嗎?到底什麼是正義,蘇格拉底有答案嗎?第二卷能否揭開謎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3
其實《理想國》是政治學的著作,這我在第一篇的讀書筆記中已經說了,所以他要解決的也是關於國家的建設的問題,我們知道的是,在人與人之間形成社會的時候起,國家的建設就已經引起了人的關注,特別是在以後的人們的論述中有很明顯的體現,***在這個讀書筆記結束後我將寫關於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的讀書筆記***所以關於國家的建設我們必須深刻的理解之後你才知道為什麼那些寫於書紙上的言論是那樣的重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群體了,他們已經擴大了,而治理的艱難也就體現了出來,這個時候,什麼樣的國家結構是合理的,什麼樣的國家的形式是合乎人的理性同時也合乎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就需要一個清晰的認識和釐定了,在柏拉圖的理解中我認為由於他自己的貴族的身份和他處於當時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領袖伯里克利去世而民主政治沒有很好的發展的時候,外受到斯巴達人的統治,內部也不怎麼協調的背景下,他考慮的是如何從一個完善的角度來更加有利於制度的建構,同時可以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時候保障城邦的正義,所以政體的選擇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入了這樣的考慮,是時代的情勢所要求的,當然其中有柏拉圖自己的哲學家的思考在裡邊。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討論的政體有五中,即王政政體,民主政體,暴君政體,寡頭政體、僭主政體。柏拉圖也分別給出了五種政體不同的內在的性質和本身存在的區別,我們或許知道,在這五種政體中在今天我們實行的主要的政體就是民主政體,誠然,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最好的應該是一種哲學王統治的王政,那樣的話,因為哲學王自己的素質優異於常人,所以在城邦的建設中就可以達到最好,而最壞的或許暴君的統治了,因為那是一種毫無秩序可言的政體,而在那樣的社會中一切的東西的發生和其他的什麼都來自於君主的意志,那麼就毫無一個預期可言,在那樣的時代中,國家的統治是十分的不穩定的,那麼在哲學王其次的就是民主政體,就是我們在今天廣泛實行的這種,當然我們要清楚的是在我們今天的民主政體的形式中和柏拉圖的理解是有區別的,但是它們在理念上和在目標上 是一致的,儘管他可能不怎麼好,但是就如同我的一位憲法學的老師在講憲法的時候說的那樣,現在的 制度***當然很大的程度上是指法律方面的***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最起碼的一點我們知道他不是最壞的.這樣的理解和這樣的思維或許是我們所欠缺的,所以我想說的是,在我們今天,從柏拉圖的城邦建設理念出發而產生的一系列的東西在我們今天的眼中或許是不怎麼樣的,但是從那個時代起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民主和自由的探索,在這樣的政治體制的理想追求中我們正在逐步的完善我們的生活.
今天的時代是一個民主發展很好的時代,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中,思想的發展和自由的理想的 傳播,將導致人的生活發生很的變化,我們知道,柏拉圖告訴我們的或許不僅僅是一種政治體制的追求,更多的 是對人的關懷,這個在今天的時代中是需要體現的,我們今天以人為本或許是一種這樣的追求了,但是,對於人的 尊重和理解由來已久,這是西方的東西,或許可以這樣說,我們今天的很多的東西無不是來自西方,政治體制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而我們封為經典的馬克思就是西方人,所以我們無法迴避和西方的思想的碰撞,但是我們還是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的,從對於柏拉圖的 閱讀中我知道了追求那種理想制度的艱難,但是今天我們的時代卻連一個最低的限度的東西都沒有達到,或許這個是我們接受的問題,錢中書先生在<圍城>中說:中國人就是厲害啊,外國的東西,來一件毀一件.或許是一時的憤激之語,但是也不無道理的,所以我們知道,在今天的時代中國家的建制或許是很重要的,改革的必然在我們今天國家的背景中就是如同在柏拉圖的時代------你知道我的意思並不是一種簡單的類推-------民主政治的追逐需要我們的努力,因為我們還沒有那樣的理解和那樣的體驗,從清王朝倒臺到今天,你看道了什麼?或許我已經扯遠了,但是,理解卻是必要的?那你理解嗎?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4
在我們今天的時代中,對於任何的東西我們習慣於問的問題是:這個有什麼用?真的,我在自己的讀書的時候也常常問:這個有什麼用?因為在我們的今天的時代中,有沒有用或許是痕量一些東西的標準,有用的將是受到人們的歡迎的,相反沒有什麼用的東西,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很緊缺而資源十分不足的國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歡迎的,所以問有沒有用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是我們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在他的發展的過程中所必須認真面對的.這個時代要求我們要真誠的問是否有用,我們的價值的標準是有用還是沒有用,而我對於這個的理解就是這樣的 ,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以為我們的整個社會環境在實用的技術的包圍中沒有理由不對有沒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答覆,所以,在我們的理解中,有用與否和我自己的觀點是不相關的,我沒有理由抨擊那樣的追問,因為你以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的時代的東西提出質疑的,特別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許有什麼別 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所以我們學會了在自己的思想中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出路!
<理想國>有什麼用?柏拉圖作為西方的一個國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父,我們問他:你寫的書有什麼用?我們的問題放在別的地方或許是荒唐的 ,但是我的問題決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當你拿這本書和很多的人交流的時候,他是會問你的,但是我自己是不會回答這樣的 問題的,因為我的學識沒有達到那樣的地步,但是我 卻可以說出我自己的理解.就是這樣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這樣的問題只會帶來人們的嘲笑,因為這根本不是個問題!而我想說的是,在我們今天的時代中,柏拉圖的思想給我們的只能是一種理念的培養,你如果說那這個對我們的實際有什麼樣的作用的時候,我沒有答案,我不會回答.因為我們的理解的基礎是不同的.一個國家有他自己的理念,一個社會有他自己的指導思想,一個人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內涵,所以柏拉圖的書給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給我們可以較為好的理解西方的關於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現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展現他們關於法律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對我們是十分的重要的,你知道,我們的法律來自西方,我們的治理國家的理念同樣來自西方------你不要忘了,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種宗教的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中成長,而他畢生生活的環境也是西方的社會-------所以我們要理解今天的東西,今天的西方,或者說如果我們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國家的話,那麼柏拉圖的思考是無法迴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導致我們今天依法治國搞的並不怎麼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宗教的 理解,我們缺乏那樣的思考,我們缺乏那樣的理解,我們在有沒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麼,這樣的東西是十分的沒有必要的,於是自然很多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來理解.
或許你會問我,理念是什麼?你知道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監獄從秦始皇開始,焚書坑儒的故事一直在教育著後世的統治者,告戒著讀書人的歷史,讀書人的思想和讀書人的感動,所以,讀書人的自由需要讀書人的理解,統治者的認同在讀書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為獨立與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知道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時期的文字監獄,恐怖中透出的是讀書人的辛酸,但是讀書人的理解和讀書人的理念,從這樣的例子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理念的作用,從統治者對於讀書人言論自由的恐懼我們可以看出理念的力量,於是,我們知道了這樣的東西,或許你從這個可以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思考國家的建立,從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國家體系中的地位,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理念的培養的重要,對於我們今天這樣的一個浮躁的時代和這個不以知識為教育理念的時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為模式的時代中,或許理念的作用也會凸顯他的張力.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5
讀書是艱難的,我這樣和我的老師和同學說,因為我們知道在很多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面對比我們在書中見到的更加讓我們無法理解的東西----在我們的現實中間,所以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將我們所讀的書和我們的現實區分開來,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就必須知道我們該怎麼樣去理解我們的書和我們的人生,或許在很多的時候我們會失去很多的東西,因為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還是沒有辦法脫離這樣的理解,就是說我們只是能在書的表面來看待很多的東西,但是當我們再次迴歸到書的時候,我們往往就將我們的書丟到了一邊,或許在我的這個讀書的感想中,我這樣理解, 柏拉圖《理想國》並不是我們在一個很短的時間總可以讀的懂的,但是我們還是去讀了,或許我們的努力是對的,但是很多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了很多的並不是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的事情,就是在這個書讀完之後我們還是和沒有讀以前一樣的,我們將書已經忘記,我不是一個書的萬能者,但是我還是希望既然我們來讀書,最好做什麼事情就做好一點,或許那樣是好的 ,我這樣來理解,但是當我在讀完之後再次想去和我的很多的人去討論的時候 ,大家開始關注的是老師所說的另外的一本書,另外的一個理解,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去讀,或者說我們的讀書是一個短暫的遊客的過往,那麼我們得到什麼了嗎?或許用現在的人們很現實的觀點來問這樣的問題,或許會說,我們還需要什麼?但是答案或許如我們的讀書一樣很艱難!
閱讀柏拉圖《理想國》我想給我最大的感想或許還是告訴我作為人要尊重自己或者別人的選擇,因為在書的結尾因為人自己的對於神的不同的選擇造成的彼此的不同的命運而告訴人們,自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或許在人與神的二元分化中我們理解的簡單了,但是事實上的理解是我們該怎麼辦?麥金太爾說:人生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人的一生中充滿了選擇!是的,法律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但是在我們自己的理解中我們卻不尊重法律,我們沒有理解法律所要求的是什麼?是的,我想有的人會說,你說了那麼多的東西,但是那都是廢話,有什麼用呢?因為人在自己的理解中還是要生活的 ,現實或許比什麼都重要的,你說的能給我們衣食和溫飽嗎?或許這個問題是個問題,或許這個問題不是個問題,因為我說的前提並不是就否定了我們去理會現實的生活,我們說的是一種自己的對於自己的選擇的尊重,你或許會說他沒有什麼現實的意義,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有一個基本的理解的話,那麼一個大學生就不會被活活的打死在街頭,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就不會將自己同學了四年的同學活活的打死在自己的宿舍中........或許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我將要寫的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的讀書筆記中,我還會說到這樣的問題,因為在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一書中作者提到了:如果你不理解思想的力量,那麼看看笛卡兒或者康德在他們之後的百年中世界中發生的故事吧,你會看到的,那時我們會感嘆于思想的魅力,而不是其他!或許霍姆斯是對的,因為在我們的理解中,選擇的目的是尊重,也是理解,一個西方的哲學家***名字我忘了***說:你只有信仰上帝,你才會理解上帝!同樣的理解就是:你只有信仰法律,你才會理解法律!我在自己的大學的總結《你學道了什麼---給孤獨的法律》一文中就用到了這樣的話,因為自己理解這樣的艱難.或許你要作出了選擇的時候,你還沒有信仰,那個時候,你怎麼理解?
理想國讀書筆記1500字1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裡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裡,是怎樣跑的。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穫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裡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裡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發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彷彿自己能恍然若悟的機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強烈的憧憬與嚮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裡,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於自己甚至對於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在。柏拉圖最後說“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儘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耀著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麼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助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現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於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恆不變的“範型”,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理想國》裡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展開、發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陽明,也許他們觀點什麼的相關的真的很少,也許唯一的關聯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裡,在我們從小被教導或明或暗的教導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也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陽明大家很多人也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滿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王陽明是餘秋雨的書裡提到了這位老鄉,這位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專門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後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後來也大概瞭解了一下王陽明,明白了其偉大,儘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去欣賞他的偉大。
理想國讀書筆記1500字2
先哲有言:“真理愈辯愈明”。我對此話雖存質疑,並對辯論本身所固有的偏執尚存戒心,但柏拉圖的《理想國》卻是我們所必讀的一本書。
我懷著畏懼的心理捧著《理想國》,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澀的文字,終於把《理想國》讀完了,但此時我對辯論所固有的偏執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間或是《理想國》中那精彩的辯論與一般的辯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蘇格拉底之論幾乎不存在偏執的問題,難道這是助產術所產生的效果?
讀經典的書猶若製作和品茗我們雲南的“功夫茶”,不經過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國》就是這樣的書。
經過三五遍的“泡”,我寫下了這一點讀書筆記,膚淺一讀而形成的井蛙之見,自然還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發上來,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品茗《理想國》。
一、作者與作品
先附上一則柏拉圖小傳:柏拉圖,男,出生於希臘,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柏拉圖從師於蘇格拉底,一生至於鑽研哲學,並遊歷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創辦了“柏拉圖學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他一生忙於研究、教學和著述工作,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理想國》是他的代表作,此書成書於他不惑之年,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緻,內容深刻豐富,達到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在讀書時我選用了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這個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語言簡單明瞭,雖不華麗,但意境表達到位。
同時,書中是蘇格拉底與辨友的辯論。蘇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紹,但有一點必須說明,蘇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通過柏拉圖之筆得以傳承,僅存19篇,《理想國》一書觀點是蘇格拉底或柏拉圖思想尚待考證,亦無從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本書應是兩者思想的融合,是蘇格拉底之語,又是柏拉圖之筆,但更多的人則傾向於是柏拉圖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於其中。下面就得品鑑這本“震古鑠今”之書的魅力了。
二、“論財產與老有所福”淺析及現實意義
書的開篇是論“財產與老有所福”。這一節概述了柏拉圖對財產的態度,特別的闡述了老人與財產的關係。正如最後那句話:“錢財固然能給人帶來許多好處,但對於一個有理智的人來說,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圖集中的論證了老人除了財產以外,還要擁有一個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時每個人獲取財產的手段要是正義的。
正如中國那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樣,柏拉圖認為一個人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卻充滿了邪惡,邪惡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寧的,因為人老了就會反思自己一生所為,並對上天堂和下地獄產生想法,於是生前做了壞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寧,“人老了,應該多一份寧靜與自由感。”因為一切慾望都消退了。說到老人問題,與中國恰恰相反,中國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長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卻相反的擁有迂腐之年的孤獨,瞭解了這一點,書中的“年老不是問題,真正會出現問題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個樂觀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會因為年歲的增長而增加壓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紀在輕,他活著也是負擔。”這段話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關鍵的是在於你的態度
對於今天的中國而言,柏拉圖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在於:對所有人而言,我們不要僅會把一生用來忙忙碌碌的追求錢財,而更要會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對於老人而言,你應當處理好你和金錢的關係;又告誡每一個人,你應該對你的一切行為負責,到老來不要因為生平的錯誤而產生恐懼和自責,但這對中國人來說效果是不怎麼明顯的,因為中國人是徹徹底底的無神論者,由這一思中國也該是宗教精神迴歸的時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國人不會有多少反思與畏懼,相對而言,財產於老人的關係,中國人做得不錯,早就傳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現實中中國人又太經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當我們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寫“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問卷時,她們會毫不猶豫的寫下“金錢”,我們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來,中國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精神世界,中國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樣”。
三、理想國與理想政治
柏拉圖構建了自己的理想國家模式,並宣稱理想的國家應該是有著學家萊領導的,在這一章節中他具體的論述了理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其次談到了商人的貿易;最後闡述了戰士應當勇敢的保衛自己的國家;同時也談到了每個人應該掌握好自己行業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的人都應當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與國家的關係及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明:國家大於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應該服從於國家的需要。
這一章節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學意義,馬克思的國家觀也頗近似於柏拉圖,但時代不同,這種國家觀產生於城邦之間分散的時代,而今我們的國家過於膨大、強盛,對於個人的壓制太多,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尋找強大的國家下的解放人性,這就使得本章節對中國的現實具有了深刻的意義。
四、國家力量與法律、教育問題
上一章節僅僅是理想國的開始,這一章則繼承了上一章對理想國的論述。進一步的闡述了理想國家的幸福觀,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為極少數人打造幸福,正如書中寫到:“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接是受為我們稱幫的人的幸福觀,否則他們就不是什麼守衛者了?”我們應該勸導其他職業的人以國為榮,這樣一來,整個國家將得到有序且和諧的發展,並且整個國家各行業的人都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觀與國家幸福融為一體。
為了國家的發展,每個人應該加強本行業得技藝。有趣的是柏拉圖發現:貧窮和財富使人的技藝退化。“人因為財富而奢侈,卻因為貧困而懶惰”。同時就以衛士為例,說了軍事科學和素質方面的問題,並從政治學的角度說明了國家的本質,即:國家施工民的集合體。
理想國讀書筆記1500字3
一拿起《理想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但只要仔細品味就會發現箇中的道理。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於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於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並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己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理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理想國也就成為所謂的空中樓閣了。或許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現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但是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己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應該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應該是經歷恩師之死後,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才得以萌發政治家應該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理想政體而遊歷的12年中,遊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則為他的“哲學王”理想,提供了現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特別在數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在阿啟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著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定,經濟上比較發達,文化上比較進步。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啟泰的為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柏拉圖與阿啟泰的交往和友誼,,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理想政體執著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調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由哲學王統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責任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為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為是可取,但是在現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後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可以選舉產生得了嗎?現在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可以接受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鬥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真是一場思想的洗禮啊!
理想國讀書筆記1500字4
《理想國》是一本哲學思想與政治理想交織的煌煌鉅著。無怪乎一次辯論課上,我提到這本書一個學期的時間也讀不完的時候,沈友軍老師補充說這是一輩子也讀不透的大書。它通篇充斥著哲學的智慧,飽含著政治思想的精華,這體現了柏拉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王”。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於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於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並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己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理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理想國也就成為所謂的空中樓閣了。或許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現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但是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己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應該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應該是經歷恩師之死後,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
才得以萌發政治家應該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理想政體而遊歷的12年中,在遊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Archytus***,則為他的“哲學王”理想,提供了現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特別在數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在阿啟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著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定,經濟上比較發達,文化上比較進步。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啟泰的為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柏拉圖與阿啟泰的交往和友誼,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理想政體執著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調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由哲學王統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責任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為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為是可取,但是在現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後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可以選舉產生得了嗎?現在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可以接受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鬥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它引領了一股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國家的思想潮流,可謂功莫大焉!
理想國讀書筆記3000字1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複雜。朱光潛曾說:“《理想國》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薦的惟一的西方哲學著作。”我認真拜讀了這本不朽之作,正如利奧?施特勞斯所說:“我閱讀柏拉圖時必定懷有一顆虔誠、恭敬之心。”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覆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於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於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針對第一種觀點,他用不能將武器還給一位瘋子朋友的例子反駁有債照還的正義說法,我們不能簡單的按照常理來辦事,應該考慮事情的結果是否會是不正義的,這種說法忽略了正義的真實本質,所以我們應在生活中多學習柏拉圖的思想方式,考慮問題不光從本身的立場出發,不能簡單照辦,還要考慮我們的物件和事情的後果。針對第三種觀點,柏拉圖指出掌權的統治者有時也會犯錯,制定出對自己不利而對被統治者有利的法規要被統治者執行,正義就變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圖提出“在任何政府裡,一個統治者,當他是統治者的時候,他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1」所以,作為統治者應該為人民謀福利而不僅僅是考慮自己的利益。
柏拉圖從國家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兩方面對正義進行了討論。他構建了一個正義的城邦,規定了一條總的原則: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柏拉圖認為,正義就是有自己的東西幹自己的事情。他認為國家由統治者、被統治者和輔助者三部分組成,國家應有四種品質,分別是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在一個國家中,人數最少的那個部分和這個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這些領導著和統治著他的人們所具有的知識才配稱作智慧,具有這種知識的人總是最少數。柏拉圖主張的勇敢是一種關於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確信念的完全保持的精神能力。節制是一種好秩序或對某些快樂與慾望的控制。關於節制,在這裡,有一點讓我有深刻啟示,他提到:“人的靈魂裡面有一個好的部分和壞的部分,而所謂‘自己的主人’就是說較壞部分受天性較好部分的控制。這無無疑是一句稱讚之詞。當一個人由於壞的教養或者和壞人交往而使其較好的同時也是較小的那個部分受到較壞的同時也是較大的那個統治時,他便要受到譴責而被稱為自己的努力和沒有節制的人了……”[2]這讓我有些感觸,我們時常提到要做自己的主人,而實際上我們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隸,而我們要突破自己主宰自己,就應該深刻懂得節制,學會控制自己,讓自己靈魂中較好的一部分控制較壞的從而主導自己,做到自身內秩序井然,成為自己的主人。在個人的正義方面,柏拉圖認為,人的心靈有三部分組成:理性、慾望、激情。柏拉圖主張個體靈魂的這三部分也應該是各行其是,保持和諧,這樣的人方為正義的個體。這種內在的分工與和諧,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一種內在的和諧有序。「3」當整個國家得到非常和諧的發展時,各個階級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那一份幸福,當一個國家最最像一個人的時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國家,而管理的最好的國家最像各部分痛癢相關的機體。
張竹明總結《理想國》的推理過程是一種逆向思維,***即:“國家的大治取決於少數精英人物的主導作用,他們的主導作用又取決於理性在他們心靈裡的主導作用;理性的主導作用又取決於它對善理念的把握;而善理念的把握又取決於辯證法的學習,歸根到底國家的大治取決於正確的教育。”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後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讚“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3」書中的教育思想精闢深刻,讓我受益頗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美最善的故事。”「4」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醜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遊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遊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遊戲中更好的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而這也讓我們思索,現在的教育是否帶給孩子給多的是強迫,我們的教育讓人迷茫和不知所措。柏拉圖認為對兒童的教育開發的越早越好,“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滲透也,你要把他生成什麼形式,就能生成什麼形式”「5」他提倡長者給兒童們講述一些規矩,如要盡孝道,注意髮式體態舉止等等。他認為,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卻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6」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越尊重兒童,關愛兒童,人們也已經建立起全新的兒童觀,這些關於兒童的看法中有一條是“幼兒的才能的發展存在逆減法則,開發得越早,就開發得越多”「7]這與柏拉圖提倡的對兒童的開發越早越好看法形同,也可見柏拉圖和《理想國》對早期教育的深遠影響。《理想國》中很重視教育物件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柏拉圖認為,我們首先要接受音樂和體育的教育,而且缺一不可,只有愛智和激情這兩部分張弛得宜配合適當才能達到和諧。他也提出必須重視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辯證法的學習。特別重視辯證法的學習。“如果提前是不知道的東西,結論和達到結論中間步驟也就是由不知道的東西組成的。這種情況下結果的一致又怎能變成真正的知識呢?”「8」所以這種學習是不夠的,還要學習辯證法,只有掌握了辯證法擁有了善理念的哲學家才有能力以善理念為原型,塑造人間的理想國並護衛著它。在《小學教育學》中有介紹,小學教育的具體特點包括了全面性,所謂全面性,是指對於每一個特定的個體而言,當代小學教育都應該促進他們在各個方面的充分發展。「9」所以,教育應該注重全面性,對人各方面的能力進行發掘和培養,才能和諧的發展。
理想國讀書筆記3000字2
經典的影響力,不在於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於振聾發聵的論斷,而在於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它提出一個命題,它給出一個假設,這些根本的有關最古老悠久的意識形態的疑問,使得後來的思想家有了發揮的空間,也為後世提供了無數社會體制的可能性。不管它是一位絕對權威,還是一個極端惡魔,對它的肯定抑或反對構成了我們在思想上賴以前進的基石。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學家與王的辯證關係也一直為後人稱道。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後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麼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裡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並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並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並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然而什麼是正義呢,面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正義應是……
克法洛斯認為:“欠債還債就是正義。”***相信讀過《查士丁尼法典》的都會很熟悉這一句話,因為這種說法與其第一條極為相似。***或者說,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對於這種正義觀,蘇格拉底認為,拿了人家的東西歸還,這不是正義。因為,我們不能把東西還給瘋子,而且“把整個真情實況告訴瘋子也是不正義的。”
特拉徐馬霍斯認為:“每一種統治者都制定對自己有利的法律。”“他們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對政府有利的對百姓就是正義的;誰不遵守,就有違法之罪,又有不正義之名。”特拉徐馬霍斯的這個定義類似於奧斯丁的論斷“法律就是主權者的命令”。顯然在這裡,正義被理解為一種對強者的屈服,為他們的利益服務成了其它人的義務。無論稱為“強者”或者是“統治者”,我認為這個詞的本意應當指那些在力量上存在優勢的人群。他們形成權力是依賴於強力。
以上兩種觀點,柏拉圖都藉助蘇格拉底之口提出了正面的批評。柏拉圖沒有很確切地提出正義的完整定義,而是通過一個個否定步步逼近真理。我發現,這些否定的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其歸謬法的終點在於缺失智慧或德性就構不成正義。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心中的正義包含智慧和德性這兩個要素。
我們可以知道諸如“正義是給每個人的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是強者的利益”、“正義是對利和害的一種功利計算”,這些觀點都是後世形成和發展的一系列重要的法理學命題,都曾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可見,柏拉圖的否定並未徹底地駁倒這些觀點,儘管書中蘇格拉底的一個個對手理屈辭窮。但柏拉圖自信論說圓滿的前提是以上這些正義觀都缺失智慧和德性的要素,而正義應當包含這兩者。這種“真理”的認識,顯然是某種意識形態的影響。而後世對這些被否定了的命題的再認識,也是一種觀念群變化了的結果。
二、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
蘇格拉底與阿里斯同的對話似乎就是一座城邦形成的過程。對糧食、住房、衣物的需要,決定了城邦離不開農夫、瓦匠、紡織工。隨著市場的產生,城邦又加入了商人、傭工。吃飽喝足後,為了不成為豬的城邦,還需要奢侈品與藝術品的提供者、醫生、法官等等。將這段對話簡單化,我們可以發現,柏拉圖是想這麼說:為了生活,我們需要各種產品,所以生產者是不可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由於人們不可能同時掌握多種技藝,因此一種人最好固定地幹一種事。當然,戰爭也是一種技藝,為了精於此藝,蘇格拉底又說“護衛者的工作是最重大的,她就需要有比被眾人更多的空閒,需要有更多的知識和最多的訓練。這種種安排,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允許“模仿一切”的人出現,柏拉圖明白的說法律不歡迎“扮什麼,像什麼”的人進入城邦。因為這樣,一種人只從事一種生產的狀態就會被擾亂。而且,從事生產的人不能從事護衛者的工作,這不但是由於成為護衛者需要接受精心教育,更因為“銅鐵當道,國破家亡”。
論述完城邦的正義後,柏拉圖開始通過分析法探討個人的正義。他認為人的靈魂裡存在三種品質,即理智、激情和慾望,三者分別是人們在學習、憤怒和滿足自然慾望時動用的身體的一部分。理智是“人們用以思考推理的,可以稱之為靈魂的理性部分”;慾望是“人們用以感覺愛、餓、渴等等物慾之騷動的,可以稱之為心靈的無理性或慾望部分,亦即那種滿足和快樂的夥伴”。激情是“我們藉以發怒的那個東西”。就如國家的正義——三個階層各司其職那樣,如果每一個人的三種品質在自身內各起各的作用,那麼這個人就是正義的。這三個品質彼此內在的和諧,理智起領導作用,激情和慾望受理智領導,這樣的人就具有節制的美德。柏拉圖強調,正義的真正內涵不是“外在”的各部分和諧一致,而是“內在”的和諧。一個正義的人應該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
通過對這幾章的閱讀,我發現柏拉圖的正義觀是圍繞德性和智慧展開的,並且智慧是指導人們實現德性的知識。可見,正義的核心是智慧,哲學在希臘文中的意思就是“愛智慧”,於是哲學與正義建立起了聯絡。
理想國讀書筆記3000字3
在柏拉圖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國》是最成系統的一部。在這部對話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詳細地討論了人性、政治、哲學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後來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以後的西方哲學,無論是繼承柏拉圖思想的,還是反對柏拉圖思想的,都不可能繞過柏拉圖的思想,尤其不能繞過《理想國》所表達的對人性和政治問題的深刻看法。
這部對話的開端,是對正義問題的討論。蘇格拉底在什麼是正義,什麼是不正義,正義的生活和不正義的生活哪一種才是幸福的等等問題上面和其他幾個對話者糾纏不清,不能夠完全說服他們。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關於正義的三個看法,分別是:
1,正義就是欠債還錢
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
3,正義就是有利於強者的好處
蘇格拉底並沒有徹底否認這些觀點,但是同時認為它們都不是完全正確的,然而,蘇格拉底卻不能夠直接給出一個正義的定義。而另一方面,無論正義究竟是什麼,還有一個問題在於,究竟正義的生活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蘇格拉底的反對者認為,不正義的人在生活中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好處,而正義的人卻往往吃虧,所以不正義的生活是幸福的,而正義的生活則是不幸的。蘇格拉底卻認為正義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但是他沒有給出讓那些對手信服的證明。
就在雙方爭執不清的時候,蘇格拉底想了一個辦法:把個人的正義問題“放大”成整個城邦的正義問題來討論,以便看得更清楚,正如他所說的,“假定我們的視力不好,人家要我們讀遠處寫著的小字,正在這時候有人發現別處用大字寫著同樣的字,那我們可就交了好運了,我們就可以先讀大字後讀小字,再看看它們是不是一樣”。這裡的小字比喻的是個人的正義問題,大字比喻的是城邦的正義問題。蘇格拉底的意思就是,先來討論城邦的正義問題,在弄明白什麼是城邦的正義之後,再來看看在個人身上是不是也存在同樣的正義。弄清楚了個人的正義究竟是什麼之後,也就能夠回答正義的生活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了。
那麼,什麼是城邦的正義?經過一連串的對話,蘇格拉底最終得出了他的結論:城邦的正義就是城邦的每一個人都按照他的稟賦、安於屬於他的位置,也就是,統治者安於統治者的地位,履行自己的責任;輔助者安於輔助者的地位,維持城邦秩序,保護城邦安全;被統治者安於被統治的地位,服從秩序。蘇格拉底還講了一個神話來說明這一點,這個神話是這樣講的: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是從大地母親那裡生長出來的,因此都是同胞,而大地母親在生育人類的時候,給不同的人加入了不同的金屬,給一些人加了金子,使得這些人具有最高的稟賦和才能,將來要當統治者;給一些人加了銀,使這些人具有次等的德性,將來要當保護城邦的輔助者;給絕大多數的其他人加了銅,這些人資質平平,只能當被統治者。但是身上具有金子的人有可能生出身上是銀或銅的後代,反之亦可,所以每一代人都要重新考察他的資質如何,來決定他在城邦中的地位。只要每個人的位置都被安排對了,而且每個人都安於這種安排,那麼這個城邦就會是最好的城邦。
這個神話被稱為“腓尼基神話”,因為據說最初是腓尼基人所流傳的。那麼,這個神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它反映出個人和城邦怎樣一種關係?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看蘇格拉底是怎樣得出城邦正義的結論的。
蘇格拉底從城邦的起源說起。他認為,城邦,或者說政治,起源於人的天性。人不同於動物和神的天性就在於,他是天生不自足的,需要其他人的合作和幫助才能生存。神當然是完全自足的,不需要什麼;動物雖有需要,但是個體的動物就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個人卻無法滿足自己的需要,另外,每個人天生具有不同的稟賦,比如有人擅長種莊稼,有人擅長建築房屋,有人擅長做衣服。這些具有不同稟賦的人,各自做各自擅長做的事情,再彼此交換自己的產品,人和人就在這樣一種合作的關係中建立起政治和城邦。但是人和動物以及神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神沒有什麼需求,而動物只有剛好能夠適合於它的生存的需求,但是人卻有超過他的基本需要的需求。人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甚至吃得精美和奢侈;不僅要穿衣保暖,還要穿美麗的衣服;不僅要有住處,還要有豪華的住處來滿足虛榮。所以,人和人所組成的城邦,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基本需要的層次,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就不是人的城邦而是“豬的城邦”了。既然有多餘的需要,就要有多餘的土地、資源和多餘的生產,那城邦就要擴張,不同的城邦之間就難免發生衝突。因此,一個城邦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須使得自己變得強大,從而確保自己的利益***good***。
那麼,如何才能夠使一個城邦變得強大呢?如何確保城邦的利益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涉及到了正義問題,因為它表現出個人和城邦的一種對應。城邦的利益正是對應於個人的幸福,它們都是“好”***good***,只不過城邦利益是公共的好***commongood***,而個人幸福是私人的好***privategood***。蘇格拉底認為,城邦想要確保自己的利益,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如何進行統治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應該統治,什麼樣的人應該被統治?蘇格拉底仍然從人的天性出發回答這個問題。按照稟賦,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技藝,統治也是一種技藝,並且是最高的技藝,它需要能夠良好地處理城邦內外關係的最高的智慧。具有這種智慧、這種技藝的人才有資格進行統治。因此,統治者應該是最優秀的人,最高的統治者應該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就是哲學家,其他人都是被統治者。這就是柏拉圖的“哲學家王”的邏輯,它是建立在對人性的深刻洞察的基礎上的,並不是一種烏托邦的空想。
當然,僅僅有統治者是不夠的,因為智慧往往是沒有力量***power***的,而城邦需要力量來維護自己的安全。所以,城邦還需要自己的軍隊。蘇格拉底稱之為護國者或者輔助者***護國者其實包括了統治者和輔助者,所以城邦的軍隊其實就是輔助者***。同樣,什麼樣的人應該是輔助者?這個問題,蘇格拉底還是從人的天性出發來回答的。輔助者因為要上戰場保衛城邦,因此他們最重要的德性應該是勇敢。勇敢的德效能夠通過教育來培養,主要是兩個方面的教育:音樂和體育。音樂教育人的心靈,使得心靈從小就喜歡美,長大以後就能夠主動靠近美好的德性;體育表面看來是教育人的身體,使得人強健,其實最終目的也是教育人的靈魂,培養靈魂中的激情,最終產生勇敢的德性。正是為了確保教育的有效性,柏拉圖才提出他著名的“驅逐詩人”的理論。因為古代的詩歌,主要是為了進行道德教育的,而柏拉圖認為從荷馬到悲喜劇詩人,其中很多作品是不適合進行美德的培養的,因為它們把神和英雄講得很壞。柏拉圖主張“刪詩”,其實是刪除那些不利於教育的詩,保留那些有利於培養城邦公民的良好品德的詩歌。總之,通過教育來培養出勇敢的德性,也就是,對於“應該害怕什麼不應該害怕什麼的堅定信念”,然後挑選出最勇敢的人組成輔助者的隊伍,這樣才能夠保衛城邦的安全。
- 理想國讀書筆記12篇
- 幼兒園無煙日倡議書
- 感恩爸爸的隨筆作文
- 澳洲留學的專業該如何選擇
- 感恩節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 萸肉的功效與作用
- 幼兒園教師說課教案
- 高中教師自我評價精選範文
- 男裝創業專案技巧
- 關於介紹潮汕的習俗端午節作文五篇
- 城南舊事主要內容_城南舊事主要講的內容是什麼***2***
- 元旦勵志簡訊大全
- 送給老師的畢業留言佳句
- 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 女人吃哪些花可以擁有體香
- 打高爾夫職業和業餘的分別有哪些區
- 打玻尿酸後注意事項
- 公司企業文化內容範文
- 學習《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心得範文
- 正確的蜂蜜美容法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