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雁蕩山遊記作文

  雁蕩山,一個富有韻味的名字,讓人不禁想起飄飄茫茫的雲海,奇秀無比的山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遊雁蕩山

  這個暑假,我和媽媽遊覽了瑰麗的雁蕩山。

  雁蕩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山”。雁蕩山危峰亂疊,山外有山,谷中有谷,無峰不奇,無石不怪。被稱為“天下第一大異景”的雁蕩山風光奇麗,嬌豔瑰麗,越發耐人尋味,這裡每一個山峰都寓意著一種差異氣魄威風凜凜之美。  清晨,我們來到了“大龍湫”。進入大龍湫的大門,起首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聳立著的岑嶺,中間尚有一條長長的縫隙。你瞧,這多像張著嘴巴的鱷魚,鱷魚的嘴巴朝天,真風趣。順著山路往裡走,就會望見一座高峻的山峰。咦,這兒怎麼有一尊佛像?何處尚有一尊。哇,許多幾何啊!原本,這座山峰叫做千佛峰,我趕緊跑已往和它們逐一合影。

  那不是適才的鱷魚嘴嗎?怎麼換個角度看就不見了,必然是鱷魚跑到水下去了,還托起了一位美男。她側著臉,正是古代的美男昭君,我被她的身姿迷住了。這時我望見一座大山峰和一座小山峰,那座大山峰正是一隻肥肥胖胖的狗熊,小山峰雖然是一個蜂蜜罐子,狗熊正在往上爬,籌備偷吃蜂蜜,初中生,哈哈,一隻多可愛多貪吃的狗熊啊。

  遠眺望去,一條飛瀉下來的瀑布鑲嵌在兩座山峰之間。走近一看,就像一串珍珠鏈子,打在安靜的潭面上,是那麼如詩如畫。譚面上的水是那麼碧藍,那麼清亮,那麼風涼。

  真是“一夜黃梅雨後時,峰青雲白更多姿,千條飛瀑萬條澗,此時雁蕩第一奇。”

  遊雁蕩山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表哥一家一起去爬“溫州第一山——雁蕩山。

  到表哥老家時已是下午了,吃了一點點心便開始登山了。

  我們大家個個神氣十足,自信滿滿。首先,兩位體力較弱的媽媽下場了。又爬了一小段,兩個驕傲自大的爸爸,乾脆也不爬了。只留下我和表哥倆人,我們倆對視一眼,便開始爬了。我心想:我一定能爬到山頂,刻刻自己的膽小,我就成功了。

  我們一邊走一邊採些野果,充充飢,看見雲霧繚繞的山,心裡很溫暖,好像什麼東西都不怕似的,再看看身後的花草,好像在安慰我,心裡踏實多了。

  有一段路非常難爬,我心裡別提有多不想走,“有什麼難爬的”,表哥走來說,“小意思!”聽完,我便手腳並用。一隻手放在凹進去高一點的地方,另一隻手放在下面一點,雙手一使勁,兩隻腳也一蹬,便上去了,看到“瘦猴子”爬得那麼快,手不禁有點鬆了,整個人向後仰了仰,差點掉下去。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爬完了這段路。到平坦的地方,我彷彿自己“長大”了,變獨立了,不再依靠別人扶我上去爬了,我成功了。

  終於,在太陽還沒落山之前,我們到達了山頂,我心裡非常不踏實,因為晚上野狼會出沒,我對坐在旁邊欣賞風景的表哥說:“我們下去吧!”聲音有點顫抖,但從表哥的眼神裡,我看出“這麼膽小,再讓我看一下!”我又靜靜地坐在旁邊。

  不一會兒,太陽完全落了下去,他拉起我的手,就聽到有幾聲狼嚎,我提心吊膽,用手在草旁不時地弄兩下,打草驚蛇。涼風“嗖、嗖”地吹著小腿肚子,好像無數根針在刺我,狼嚎越來越大,讓人毛骨悚然,好似有怪物在身後追趕,路上最可怕的是,地上竟躺著一隻死老鼠,我不但戰勝了恐懼,還勇敢地跨了過去!

  回到家,大人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老爸抱起我,問道:“寶貝,怕不怕?”我回答道:“誰說呢?我非但不恐懼,還勇敢咧!”我成功了,我變勇敢了,變獨立了,這次探險我的收穫真大!

  雁蕩山遊記

  雁蕩山,一個富有韻味的名字,讓人不禁想起飄飄茫茫的雲海,奇秀無比的山水。這個假期,我們全家人和大叔叔一家在這金秋十月來到了溫州雁蕩山。

  一走進雁蕩山,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龍湫景區——雁蕩山標誌性景點之一。穿過馬鞍嶺進入大龍湫景區,景區以錦溪為軸線,沿途是觀察億年前白堊紀火山噴溢、流紋岩、球泡流紋岩的典型地。沿溪而上有流紋岩構成的剪刀峰,山中的剪刀峰變化多端,從不同方向看去,移步換景,一會兒變成桅杆,一會兒變成船帆,一會兒又變成一把巨大的剪刀,彷彿要把天空裁剪成一件亮藍色的衣服。走到山峰的右側,又出現了一隻啄木鳥,尖尖的嘴巴正在啄木頭呢!

  繼續往前走,一陣陣濤聲傳入我耳中,跑過去一看,啊,千絲萬絛的水珠從190多米高的懸崖奔騰而下,像千萬顆珍珠拋撒下來,又像千萬匹白馬奔騰而下,落下來時又像一片片落花飛快飄落,真是讓人震撼。

  在進入雁蕩山的山腳下時,我曾看到一條橫在幾百米高空山崖峭壁上的一條長長的吊索橋,風一吹過,那橋好像也在隨風起舞。我心驚膽戰地想,待會我們不會還要去走那個吊索橋吧?

  從大龍湫出來,我們就到了吊索橋所在的景點——雁蕩山的另作

  一處奇景“方洞”。

  一進景點,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倒掛金鐘”——這是石頭形成的一座鐘,把從崖邊經過的人們籠罩在底下。緊接著映入眼簾的就是“關公大刀”。所謂的“關公大刀”也是天然石壁形成的刀型,酷似《三國演義》裡面關公英勇殺敵的兵器,真的是像極了。

  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了令我心驚膽戰的吊索橋跟前。我緊拽著媽媽說:“我們還是不要上去了吧。”媽媽說:“沒關係,這是一座鋼索橋,我拉著你的手走,別怕!”走上橋後,透過鏤空的橋體欄杆向山下望去,下方三百米的地面上,一處處稻田和一座座房屋把地面分成縱縱橫橫不規則的網格,一切都變小了,我們彷彿也置身雲端,真的是險中有奇景。見慣了紅瓦綠樹,再看看這裡的房子跟我們家鄉的大不一樣。它們都是黑瓦白房,很有特色。

  走過吊索橋,“方洞”終於映入我的眼簾,原來,這個天然形成的大洞就像在山體上開了一個窗,在洞口可以看到後山的俊美景象,時不時有風吹過,就像一幅掛在山間的活山水圖,好奇妙啊!

  同去的大叔叔在行程結束後,不禁作詩一首,紀念我們這次的雁蕩之行:“十月溫州憶舊遊,雁蕩奇秀映春秋。楠溪江水崢如畫,甌江豪情東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