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清明節的作文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有祭祀祖先修墳掃墓的風俗習慣,可是我卻不一樣,我在家裡做清明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清明節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踏青、除塵的好時節,其名字也正是“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的意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於清明節的小詩。祭奠親朋,在這個傳統的日子裡年復一年。

  又是一年的清明,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奶奶的墓前為奶奶掃墓。在奶奶的墳前,獻上鮮花,希望奶奶能知道我們的思念,也希望能得到老人祝福。

  也有許多人們去烈士墓園祭奠瞻仰那些死去的烈士,以寄託對他們的敬仰和深深的懷念,以此勉勵自己的子女學習他們的精神。

  還有許多人拿著鐵鍬帶著小樹苗,到指定的地點義務植樹,希望為自己的生活添枝加綠,更希望能為子孫營造出綠色的生活環境。

  清明節其實並非簡單的掃墓,緬懷故人那麼簡單,還有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生命的寓意。清明的節日精神講究“生死並至”,就是說生與死同樣重要。活著的人緬懷故人時,紀念並感恩;親近自然,在春意盎然的欣欣向榮之中汲取生命的力量。

  清明節的風俗是豐富有趣有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插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

  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就是對逝去的親人最大的慰藉了!

  篇2

  清明節快到了,學校領導為了對同學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經商定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下午,初一年段全體同學和各班班主任及學校部分領導一起步行到下莊去掃烈士紀念碑。

  訊息一傳開來,各班都忙開了。扎花紙一買到,同學們都主動而又認真細緻地用自己的雙手扎出一朵朵豔麗的花朵,還對花圈進行了一番設計和裝飾。

  期待的日子到來,這一天下午,細雨濛濛,果然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同學們都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兩點半的時候,全體同學都來到了操場,排好隊伍,各班的班長手持班旗,一些同學託著花圈,一支雄壯的隊伍就向下莊進軍了。

  路上,濛濛的細雨不住地打飄在同學們臉上,大家仍排著整齊的隊伍向目的地前進。

  三五里路後,終於到達下莊烈士紀念碑前。一塊高大的石碑豎立著,上面刻著三位革命烈士的名字,依次是:張溫淳、張清水和張百鈞。校團委副書記發表講話後,黨委書記黃老師給全體同學講了三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蹟。原來張溫淳和張清水是親兄弟,他倆都是在菲律賓抗戰時被敵人抓去的,逼迫他們說出黨的機密,而他們面對著各種毒刑拷打,臨死不屈,最後英勇犧牲。張百鈞則是在從菲律賓回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時壯烈犧牲的。

  聽完黃書記的講解之後,全體同學在哀樂聲中默哀三分鐘,此時同學們的心都無比沉重,感到很悲傷。各班派出了代表在三位烈士紀念碑前獻上同學們親手做的花圈。這代表著對烈士們的一份心意,代表著對烈士們的敬仰,代表著對烈士們的沉痛悼念!

  在一片荒草叢中,豎立著一塊不顯眼的石碑,可這石碑卻閃爍著革命烈士的光芒!如果沒有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嗎?我們應當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出一切力量!

  篇3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有祭祀祖先修墳掃墓的風俗習慣,可是我卻不一樣,我在家裡做清明餅, 清明餅是一種令人風味的小吃,有家庭主婦們早早地割來嫩綠的田青,煮熟後並用石灰混合,以便去掉田青中的苦澀尾味,到時候和米粉中攪捏做成餅。清明餅呈三角形,所以又叫三折***角***餅。清明分青稞和白錁,青錁的餡多用芝麻紅塘,咬上一口又香又甜,白錁的餡多用鹹菜豆腐,舔的吃膩了再吃上只鹹的自然食慾大增。

  開始做青明餅了,我燒了一鍋水,把採來洗盡的艾草到入鍋中,在滾燙的鍋中,身披白絨的艾草翻滾跳躍著,沒多久,它就搖身一變換上了碧綠的新裝。撈出艾草,揉成小團,擠出水分,展碎後的同米粉混均,做成半乾半溼的麵糰。麵糰如青花瓷器的表面,艾草就是白色背景的綠色花紋。準備餡料,甜的是紅塘,鹹的是鹹菜筍肉末。最後一小部做青明餅了。

  我看著奶奶把麵糰被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手中隨意一按,即刻變成薄圓餅,中間放上餡,手再一捏一按,一個青明餅下放上一片葉子就成了。我也像奶奶做的過程一樣可是做好的薄園餅四方裂的裂,破的破,好不容易做好的一個青明餅結果是餅不像餅,而且有的地方破了一個小洞洞像被老鼠啃過的一樣,奶奶教給我把餡料弄下一點補到上面就行了,我照著我第一個做的,做了十幾個雖然很難看但是我覺的肯定很好吃,奶奶把青明餅蒸了幾十分鐘,剛剛出鍋,我就迫不及待地衝了上去,揭開一看,鍋內一片蔥翠欲滴。油光光的冒著熱氣,真讓人口饞,吃上一口味道美極了。

  今年的青明節我過的十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