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防溺水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生命至高無上,學生安全第一!讓我們珍愛生命,預防溺水,一起學習防止溺水的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預防溺水事故發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欣賞
>防溺水的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我省防溺水優秀主題班會教案和宣傳片作品:《珍愛生命——防汛、防溺水主題班會》。深深地體會到了“安全重於泰山,生命高於一切”這一句話的含義。
為我們講述:我國每年意外傷害而死亡的兒童有近五萬名,意外溺水是兒童意外死亡的首要死因。看著因溺水發生慘劇後的死者家人,他們是多麼崩潰、無奈,每天都以淚洗面,難過、心痛、自責、後悔充斥著他們的心。他們又是多麼可憐,失去了自己所愛的家人。班會還向我們介紹了:自救方法、游泳所要嚴格遵守的“四不”、發生溺水事件的客觀及主觀原因、如何預防游泳時所發生的意外、如何救助溺水者、如何開展急救等。班會還推唱了《預防溺水歌》。最後班會以倡議書的形式點明:珍愛生命,預防溺水,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還是對他人、學校負責,更是對家人負責。我們的一言一語、所作所為,無不牽動著家人的心。
觀後我深深地體會到“珍愛生命,預防溺水”這一句話。看到每年因意外傷害而死亡的兒童數量多達五萬,我不禁失色,但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的主觀與客觀地離去,這對家人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我們可曾想過,當家人看到我們的屍體時,他們會是怎樣的?在我讀小學時,我的兩位同學分別以客觀、主觀的溺水死亡離開了我們,他們的父母每天以淚洗面,哭號著。並且他們都是獨生子,這又給父母帶來了更大的打擊。只要我們把“安全”謹記在心,就可以更好地避免這一令人心痛的畫面。游泳固然好,但忽略了安全,那就相當與“自殺”。
“安全重於泰山,生命高於一切”。珍愛生命,預防溺水,從你我做起!
如何防溺水
1.不要私自在海邊、河邊、湖邊、江邊、水庫邊、水溝邊、池塘邊玩耍、追趕,以防滑入水中,有句俗語:有事無事江邊走,難免有打溼腳的時候。
2.嚴禁學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別是中小學生必須有大人的陪同並帶好救生圈。
3.嚴禁中小學生私自外出釣魚,因為釣魚蹲在水邊,水邊的泥土、沙石長期被水浸泡,而變很鬆散,有些水邊長年累月被水浸泡還長了一層苔蘚,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傷的危險。
4.到公園划船,或乘坐船時必須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亂跑,或在船舷邊洗手、洗腳,尤其是乘坐小船時不要搖晃,也不要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5.在坐船時,一旦遇到特殊情況,一定要保持鎮靜,聽從船上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能輕率跳水。如果出現有人溺水,更不要冒然下水營救。
6.遇到大風大雨、大浪或霧太大的天氣,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
7 .如果不慎滑落水中,應吸足氣,拍打著水,大聲地呼喊,岸上的人應馬上呼喊大人救援,並找附近的有長樹枝、竹子、草藤什麼的,便於拋向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沒有大人來救援,岸上的人應一邊呼喊一邊馬上脫掉衣服、皮帶並把它們接起來拋向落水的人。
8.不要在水中長時間憋氣,容易憋氣死亡。
9.如果不幸溺水,當有人來救助的時候應該身體放鬆、讓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10.當自己特別心愛的東西,掉入水中時不要急著去撈,而應找大人來幫忙。
當然,游泳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體育鍛煉專案之一。然而,不做好準備、缺少安全防範意識,遇到意外時慌張、不能沉著自救,極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
為了確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選擇好的游泳場所,對場所的環境,如該水庫、浴場是否衛生,水下是否平坦,有無暗礁、暗流、雜草,水域的深淺等情況要了解清楚。
2、必須要有組織並在老師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如果集體組織外出游泳,下水前後都要清點人數、並指定救生員做安全保護。
3、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準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後再下水游泳;鑲有假牙的同學,應將假牙取下,以防嗆水時假牙落入食管或氣管。
4、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更不要酒後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噁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時,現場急救刻不容緩,心肺復甦最為重要。將溺水者救上岸後,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嘔吐物和泥沙等雜物,保持呼吸通暢;應將其舌頭拉出,以免後翻堵塞呼吸道;將溺水者的腹部墊高,使胸及頭部下垂,或抱其雙腿將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動或跳動"倒水"動作。恢復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敗的關鍵,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可採取口對口或口對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送往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