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扶桑的養殖方法是什麼

  扶桑是中國名花,在華南栽培很為普遍。花期長,幾乎終年不絕,花大色豔,開花量多。那麼,?

  扶桑的養殖方法

  扶桑系錦葵科木槿屬的常綠灌木。株高2―5米,直立多分枝,小枝圓柱形。葉互生,卵形或長卵形,有三主脈,葉緣有粗鋸齒或缺刻,形似桑,所以稱為扶桑。花單生於上部葉腋間,常下垂,花直徑達10釐米左右,萼鐘形,花冠漏斗狀,通常為玫瑰紅色,也有淡紅、淡黃等色。雄蕊柱有4―8釐米長,常露出花冠之外。重瓣變種雄蕊柱不露出花冠,花呈牡丹型,因此對重瓣品種稱作朱槿牡丹。蒴果卵形,長約2.5釐米。

  扶桑的栽培品種和變種很多,單瓣品種中,花有紫緋紅、粉紅、大紅等色;重瓣品種中,花有淡黃、黃色、橙黃、粉紅、淺紅;白色,以及粉邊紅心、紅瓣白條紋等色彩;還有的葉子上帶有紅白斑紋的花葉兼賞變種,名為錦扶桑。

  同屬植物約200種,在熱帶、亞熱帶都有分佈,而主要分佈在熱帶非洲。我國產24種,15個變種。在園林中常見的同屬植物有木槿、木芙蓉,作為盆栽觀賞的有拱手花籃。拱手花籃與扶桑的主要區別:拱手花籃的花萼筒狀,2―3裂,花瓣分裂,而扶桑的花萼鍾狀,5裂,花瓣不分裂。拱手花籃因多數枝條拱垂,花朵垂懸而得名。拱手花籃的花冠非常豔麗,紅色,花瓣深裂呈流蘇狀,而且向上反捲,輕浮若舞,婀娜多姿。其雄蕊柱細長而突出花冠,形似吊燈或風鈴,故又名吊燈花或風鈴扶桑花。它的花期象扶桑一樣,幾乎全年有花,主要花期3―11月。拱手花籃原產非洲東部,熱帶地區均有栽培,我國華南、西南地區可作露地栽培,佈置園林,長江流域以北均以盆栽觀賞。

  扶桑習性與繁殖

  扶桑原產於東印度和我國廣東、廣西、臺灣、福建以及雲南、四川等省。它喜溫暖,很不耐寒,冬季要求在8―10℃越冬,短期低溫也容易受凍。

  扶桑是十分喜好陽光的強陽性樹種,夏季不需要蔽萌,所以很適合庭院陽臺栽培。它也喜歡水分充足的溼潤環境,尤其是空氣中溼度高,生長迅速,葉片舒展,所以在生長期中應注意葉面噴水。它對於土壤要求不嚴;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中生長茂盛。

  扶桑主要用扦插繁殖。扦插的時期通常結合修剪在早春進行。在室內扦插則在3―4月,在室外扦插可在4月下旬以後。插條育根物,要選擇排水、通氣效能良好的材料,一般可採用純沙或蛭石。應用純沙要篩去粉沙,並用清水沖洗幾遍後再用沸水淋洗消毒。插條以半木質化的成活率最高,已經本質化的也可利用。插條可剪成長10釐米左右,切口在節的下部,要求平整光滑。插條保留頂端2片葉子,其餘均摘去。按4―5釐米的間隔插入育根物,深度約為插條總長的1/3。插後隨即澆透水,保持20℃左右,約1個月可以生根。扦插繁殖要求空氣溼度較高的環境,為此每天應在午前及傍晚各噴水1次。如扦插在盆裡,則可用塑料袋把盆罩起來,每1―2天噴1次水。在4月以前扦插的,可不必遮蔭,而5月以後扦插的,除增加噴水次數保持溼度外,中午前後應遮蔭。

  扶桑栽培與管理

  扶桑生長旺盛,花期長,需要充足的養料,所以求盆土十分肥沃。栽培扶桑的盆土配製,應按其生長階段給予不同的比例調製。扦插成活時先上3寸盆,可採用園土7份、糞土1份、沙1份的比例配製盆土。上盆後要放在半蔭處。經10―15天緩苗後,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根據氣候乾溼情況,每天澆水1―2次。經2個多月的生長,可以換入5寸盆。盆土要用8份園土、2份糞土配製,同時在換盆時,底要放些餅肥粉作基肥。

  當幼苗長到20釐米高度時,進行第一次摘心,促使下部腋芽萌發。在基部萌芽成枝過程中,選留生長強度相仿的,分佈均稱的新技3―4枝,抹去其餘的腋芽,使養分集中供所留枝條的生長。

  第二年春暖移往室外培養時,可換入8寸盆,盆土可採用6份園土,4份糞土,盆底用蹄片角屑和骨粉作基肥。同時每枝留10釐米左右進行短截,萌發後每枝選留2枝,其餘的小枝均抹去。

  第三年春季不必換盆,但需繼續進行短截修剪。修剪原則是去弱留強,去密留稀,使株叢既飽滿又勻稱,培養好優美的骨架。第四年春季以及以後每隔2年進行換盆,逐步換為10―12寸盆,盆土用園土6份與糞土4份的比例配製。換盆時抖落邊緣陳土,修去部分老根。

  扶桑生長期間的肥水管理:盛夏期每日早晚各澆1次水;春、秋季上午如盆土幹可補充少量的水,下午普遍澆1次水。生長期間還要注意葉面噴水,以提高空氣溼度,特別放置陽臺更應注意噴水。冬季則要根據越冬條件澆水,在溫室內越冬,每隔1―2天澆水1次,在普通室內越冬,則每隔5―7天澆水1次,水量不宜大。生長期追肥,一般以每15―20天1次液肥;植株幼小時,肥料宜淡,次數宜勤,成年植株肥料宣較濃,間隔時間可較長。入室越冬時,在盆土表面撒一薄層乾肥,肥料用粗粒餅粉、醬渣粉粒均可。

  扶桑病害不多,常發生的蟲害有嫩枝葉上的蚜蟲和枝幹上的介殼蟲。這兩種蟲害均可採用40%樂果1000倍液噴殺。發現少量介殼蟲時,可用硬毛刷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