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及答案

  面試作為一種測評工具在天津公務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考生想要在面試環節上取得好成績模擬試題練習必不可少,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天津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幫助你提分。

  天津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一

  【背景介紹】

  央廣網深圳7月23日訊息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剛開通不到一個月的深圳地鐵11號線,這幾天成了全國網友關注的焦點。關注的理由源於11號線每趟車配置了6節普通艙,另有2節商務艙,商務艙價格是普通艙的三倍。有媒體報道說普通艙摩肩接踵,商務艙卻寥寥數人,冰火兩重天。隨後又有媒體指出商務艙空置是假象,高峰時段商務艙一般也是滿員的。

  【題目模擬】

  近日,深圳地鐵11號線設定商務艙的新聞引起廣泛爭議,為了提高地鐵舒適度,設定兩節商務艙,商務艙價格是普通艙價格的3倍,候車出站均有專用車道。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答案】

  深圳地鐵為了提高乘坐舒適度,設定商務艙引發廣泛爭議,商務艙到底觸碰了誰的乳酪,乳酪是否可以這樣分配,需要我們理性分析與思考。

  地鐵作為城市公共交通,準時、效率高、便捷等優勢使得地鐵在緩解交通壓力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幾年,各個城市地鐵建設如火如荼,與此而來的是,地鐵的舒適度在下降,車廂裡“沙丁魚罐頭”式的人貼人場面在高峰期不足為奇,地鐵文明也令人堪憂。在這個背景下,深圳地鐵設定商務艙,通過價格槓桿的作用,調節乘客的乘坐需求,確實能夠提高乘車的舒適度,讓乘客有更好的乘車體驗;也為有經濟負擔能力的乘客提供了多樣選擇,符合市場化原則。

  但是,反對群眾的理由主要是考慮到地鐵的公益屬性。誠然,地鐵的主要目的是緩解地面交通壓力,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地鐵與公交車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甚至說是全部,所以說,地鐵的公益屬性遠遠大於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地鐵效仿火車設定商務艙確實有些兒本末倒置。

  由深圳地鐵設定商務艙引發的爭議,即城市公共交通如何在公益性與市場化中尋求平衡,是考驗管理者的智慧的體現,需要政府從制度設計的前期調研、聯絡客觀實際等多方角度去衡量,在保證公益屬性的同時尊重市場規律,讓我國地鐵的商務艙像日本地鐵的女性專用艙一樣得到認可。

  天津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二

  【題目模擬】

  最近一段時間,社會上對於放開二胎政策的討論再次轉熱。除了對於未來勞動力供給的擔憂,也跟沉重的養老壓力相關。對每個人都遲早冉冉乎將至的“老”,正引來難“養”之惑。老齡化命題已經橫亙在中國社會發展的路徑之中,不容輕視。五中全會更是在堅持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基礎上,明確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引來社會熱議。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據世衛組織《2013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中國人均壽命達76歲,排在中高收入國家的74歲之上。而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2億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正是國人整體“長壽”的祕訣,當然,由此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老齡化問題。如此巨大的養老壓力,莫說歷朝歷代難以想象,就是放在當今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讓政府頭疼不已。

  與龐大的老年群體相比,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並不樂觀。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年底每千名老人將擁有30張床位,這意味著養老機構只能為3%的老人提供服務。大部分的養老依然託付於忙碌著生計的子女,甚至依靠尚有勞動力的老伴老友。雖然社會保障網漸織漸密,不少地方也出臺諸多借重民間力量、鼓勵家庭養老等措施,但這還遠遠不夠。養老服務何時能解“夕陽焦慮”?

  養老的挑戰不僅僅在於物質力量層面。老人倒地的扶與不扶,竟成國人“困境”;養老院進了社群,竟引居民抗議。從社會道德角度來看,孝親既是情感表達與教養體現,也是對意志品質甚至協調能力的修煉。孝道,不僅僅是家庭倫理,而且擴充套件為社會倫理、政治倫理。

  當代國人不但趕上從農耕社會、工業社會到資訊社會的騏驥一躍,還進入了有史以來老年人壽命最高、人數最多、比例最高的時代。人均壽命提高、獨生子女成年、人口流動性激增這“三碰頭”的社會背景,但老齡化的社會難題不可能再靠一家一戶自行解決。據測算,2030年起,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就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獨生子女長大成人,父母漸漸老去,人口老齡化,無論是對個人、家庭,還是社會、國家,都提出了嚴峻挑戰。

  周朝有儀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說的是,隨著年事增高,老人受尊敬的範圍便由家及國。在飲菊花酒、食重陽糕之際,我們登高遠望,更能體會國家設定“老人節”的深意所在,也更能理解老齡化這道社會命題的價值所在。如何把尊老敬老的傳統一貫至今,如何拓展改善養老事業,不僅僅關乎道德與倫理,還有賴於經濟與社會的良性發展。

  天津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三

  【命題模擬】

  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統一部署,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實施後,該市不再實行70週歲以上滬籍老年人免費交通制度。對於上海取消老人免費乘公交,你怎麼看?

  【參考解析】

  對於上海取消免費交通制度而改行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的做法,更符合老人的實際需要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共交通的壓力,值得肯定。

  從長年的實踐來看,敬老卡免費乘公交存在以下弊端:

  其一,限制了老年人的出行方式。因為只能乘坐公交和軌道交通免費,將老年人集中吸引到本已擁擠的公共交通上來。

  其二,限制了老人們的救濟意願。該政策對於那些腿腳不便、出行意願不強或有更高出行要求的老年人而言,形同虛設,從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不公平。

  其三,加大了公共交通管理成本。媒體多有報道,為了不讓免費公交浪費,一些老人坐著公交閒逛,還有人將免費卡交與他人使用,由此造成的讓座糾紛、查證糾紛大增,無形中虛耗了公交資源,增加了公共交通管理的難度,影響社會和諧。

  我國已經邁入老年化社會,如若繼續實行免費乘車,老年人免費乘車客運量仍呈上升趨勢。上海給老人發綜合津貼、取消七十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公交,其實是將給老人的福利貨幣化、顯性化。將老年津貼從單一的、限制性的乘車補貼中脫離出來,實現多元化的人文關懷,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願望。對於出門較少的老人,拿到現錢是一種利好。“不乘公交白不乘”的機會不存在了,某些“佔便宜”心理也沒了。至於按時坐公交去晨練或買菜的老人,不會因為坐公交車要花錢,就改變生活方式。可見綜合津貼制度既不減敬老傳統的本色,也彰顯了與時俱進的時代色彩。

  當然,鑑於“敬老卡免費乘公交”的多年習慣,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一條約定俗成的老年福利,現在上海取消這個優惠,一些老年人難免想不通,也招致一些網友的批評和質疑。要想將此項政策落到實處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首先,做好宣傳工作,在具體軌交站點、公交站點張貼“公告”或“友情提示”,予以廣泛告知,使該政策的變化家喻戶曉,全面理解,克服“單方面地取消老年人福利”不良觀感,避免因不理解、不知道而產生的爭執。

  其次,在公交樞紐多條公交候車廊內試點設定敬老候車專座,以及在相關公交線路大力推行敬老服務等措施,使政策轉換平穩過渡。

  最後,提升社會養老化服務水平最為關鍵。按時、足額發放老年綜合津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讓老年群體自在地、暢快地享受到政策溫暖與社會關懷。當老年人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一張簡單的公交免費卡便可以成為歷史,而不必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