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心得總結

  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職業的專業性。接下來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吧。

  篇1

  學習了現代教育技術這門課程,讓我對現代科技又有了進一步的深入瞭解,在這之前我只是很多次的聽說ppt,看到別人做的ppt很是羨慕,因為要是上好一節優質的課程運用ppt對幼兒教師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直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去做,想問別人又怕太麻煩,還好老師手把手的言傳身教讓我學會了這一技能。

  微博和部落格我原先以為就是和qq一樣聊天的,現在我才明白一直以來都說幼兒教師要做好家長工作,這樣的交流工具正是最好的方式啊!這門課程的內容對我來說完全是現學現用的。教育資訊化的迅猛發展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進步。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融入到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及運用。 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教學的推動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現代教學媒體具有多樣性、新穎性、藝術性和趣味性等特點,有利於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神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其記憶力,培養其觀察、思考、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變了過去傳統教學的教材單一、教學方式枯燥等現象,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直觀性、平面化和動感不足等缺點,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方便學生利用自學能力自由地追求和吸取自己想學的知識,使學生不斷產生對新知識學習的興趣,增強對新問題探究的信心,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

  2、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常規思維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

  3、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現代教育技術豐富了教學資源,促進了資源共享。教師在備課時結合教學內容,有選擇地從網路上下載相關的資料、圖片、聲音、動畫、影片等,再結合課堂教學的需求進行有效篩選,同時還可以通過***、聊天室等方式方便、快捷地與同行進行溝通、資料共享、教學方法探討和經驗交流等

  4、促進師生相互交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在工作中我可以利用ppt來製作課件,部落格及微博與家長、同事、朋友交流,共享美好生活。

  篇2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越來越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等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發展的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是資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現代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資訊科技教育培訓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現代技術接觸的機會。

  通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穫是:

  1.通過培訓,結合了教師應掌握的大部分內容***powerpoint多媒體展示,教學設計,個人部落格的建立,文書處理軟體,******。這種任務驅動式學習,更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沒有大而空的理論闡述。師生平等,使我更易於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並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計算機知識的缺陷。

  2、通過培訓使我收穫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

  培訓之前對於什麼是計算機、什麼是資訊科技以及計算機教師和資訊科技教師的認識相當模糊,通過培訓發現原來計算機只不過是處理資訊的一個工具而已。授課的關鍵在於幫助並培養學生良好的採集、加工、處理資訊的意識、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資訊科技課,資訊科技教師對此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3、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員們能夠就學習方法、內容、資源等進行積極交流、認真切磋、熱情幫助。

  培訓後的打算:

  1、將本次培訓所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力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為鞏固並擴大培訓成果,我將做好校本培訓工作,讓更多的教師掌握資訊科技,並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訓成果,積極開展學科教學活動,探討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篇3

  11月的12日至21日,我有幸參加了畢節市第三期資訊科技骨幹教師的培訓。在這短短10天的日子裡,對我來說受益非淺,不論在理論學習方 面,還是在實踐操作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讓我對資訊科技有了更新認識和學習興趣。下面我就把這次培訓,所學的點點滴滴與大家分享。

  1、通過 本次的培訓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資訊科技這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資訊科技為基礎,但卻並不同於資訊科技。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 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託,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資訊科技是指一切能夠擴充套件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 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2、通過培訓對資訊科技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後思想,我們積極採 用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整合並初顯成效,可以說終於嚐到了資訊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但是,資訊化教學發展到目前為 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髮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資訊 化的優點。從而使資訊科技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3、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 ***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 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4、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線教育系統各要素的 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資訊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 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 息素養。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