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的植樹節作文

  1

  我的課餘生活就像一個七彩的調色盤,絢麗多彩。如:清明節時進行團隊合作拓展訓練,並瞭解清明節的來歷;端午節賣豆漿,用賣豆漿的錢去敬老院慰問老人;植樹節到高爾山參加植樹活動。

  其中,植樹活動最讓我難忘。

  在今年的三月十二日,我度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植樹節——和小朋友們去高爾山植樹。樹木可以抵擋風沙,綠化環境。來到高爾山,我們每三人一個小組,一人負責扶正樹苗,兩人負責給樹苗培土,再一起把土踩實,最後澆水。這件事聽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就拿植樹必備工具鐵鍬來說吧,它可是個大傢伙,光拿它就很費勁兒了,更別說用它給樹苗培土了。儘管困難重重,但是我們還是齊心協力地將一棵棵小樹苗栽入土中,希望它們茁壯成長,早日長成參天大樹。不知不覺,兩個小時已經過去了,雖然我們大汗淋漓,氣喘吁吁的,但是我覺得這汗水流得值得。

  我的課餘生活非常豐富多彩,但我認為: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是自己創造的,只要努力,你的課餘生活也能豐富多彩。

  2

  我國植樹節,始於民國四年***1915年***,當時農商部規定在清明日。由於各地氣溫殊異,四月五日左右的清明節,北方較寒,尚可植樹;而南方已草木萌動,樹木一經移栽,有礙生長,故須另擇日期。民國十七年***1928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中有人提議,孫中山先生是領導****幾千年封建王朝,創立民國的偉大元勳,功懸日月,名垂千古,以他的逝世紀念日三月十二日為植樹節,無論意義與時令均甚合宜。這一提議遂獲得通過。並確定蘭花為首都市花。

  1930年3月12日,這一天在南京的國民政府要員齊集南京東郊中山陵,參加第一次“國父逝世紀念植樹儀式”,以後亦每年舉行。但由於當時政府倡而不力,始終未能推廣開來。

  解放後,由於人民政府大力提倡,綠化造林取得了很大成績。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更進一步確定,將3月12日定為全民植樹節。現在每到這一天,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黨政軍民,工農商學,紛紛出動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形成了既轟轟烈烈,又紮紮實實的群眾自覺活動。全國許多城市還選了市樹、市花。南京選雪松為市樹、梅花為市花。3月12日植樹節,已深入人心。

  3

  今天,晴空萬里,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吃過中飯,丁老師叫我和她一起去植樹。哦,我想起來了, 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

  丁老師手裡拿著一棵綠油油的小樹苗,我拿著鏟子,邁著歡快的腳步來到了剡山小學的鼎龍花園裡。我迫不及待地在空地上挖出一個圓圓的小坑,這就是小樹苗的新家了。小樹苗小心翼翼地移入樹坑裡,好像怕一不小心把小樹苗碰傷。丁老師用雙手輕輕扶著它,我連忙用鏟子為小樹苗培上柔軟的細土,再用腳輕輕地踩實了。丁老師給它澆了許多的水,怕它不夠喝似的。我好像聽到了小樹苗在美滋滋喝著水的聲音,你聽滋滋滋 滋滋滋……我和丁老師給小樹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希望樹”希望它和我們一起茁壯成長。

  一陣微風吹過,小樹在向我們點頭歡笑,好像在說:“謝謝你們。”我說:“不用謝,希望你和我們一起茁壯成長,早日長成參天的大樹。”

  今天,我過了一個快樂的,有意義的植樹節。

  4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到了,陽春三月,麗日晴空,春姑娘邁著輕輕地腳步來到人間。大地萬物復甦,小草從土裡鑽出來了,這是春天的眉毛。花壇裡開出一簇簇的鮮花,這是春天的眼睛。班主任馬老師帶我們來到市外的公路邊植樹。

  我們抬著樹苗,扛著鐵鍬,拎著水桶,興高采烈的來到公路旁。我們分好小組,我和李浩辰、劉慶龍是一個小組。李浩辰和劉慶龍一起使出吃奶的勁兒,用鐵鍬剷出了一個坑,再把樹放進坑裡,又用鐵鍬埋好土,踩結實了。

  我拎著水桶去找水,走了十分鐘,終於看見一條小溪。我從溪水裡撈起滿滿一桶清清的水,然後拎著水桶跑回樹下澆水。劉慶龍也跑來幫我,我們來回拎了好幾桶水,老師當場表揚了我倆。我們雖然很累,但是很高興,因為我們為綠化祖國做出了貢獻。

  願天下所有人都種一棵小樹,看著他們長大,那多麼有趣!讓我們都來植樹,人人都有綠色意識,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地球的未來一定是綠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