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好月圓人團圓,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的元宵節過得怎麼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元宵節在中國古代對青年男女來說是一個很浪漫的節日。

  在中國古代,由於受封建禮教的約束,“閨女”直到出嫁是足不出戶的,唐朝的首都長安,實施宵禁。但是在元宵節前後三天,卻取消宵禁的限制,以方便人民賞燈,稱為“放夜”。在這難得的三夜內,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不出外賞燈。這幾天,姑娘們也可以成群結隊的走上街頭賞燈、猜謎。青年男女也可以趁此機會給自己物色伴侶。

  在臺灣,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裡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

  由於此晚男女無拘,可以同遊共樂,也就留下了許多的愛情佳話。如:辛棄疾的詞《青玉暗》“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這些都是元宵節晚上的場景。

  所以說,與七夕節悽美的情人節不同,它是中國另一個具有熱鬧氣氛的“情人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精選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慶典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普天同慶。當時掛燈於門上,除了節日期間照明之外,多是為了增添節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至元宵節這天人們不光吃元宵,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xx餘年的民俗,所以俗稱“燈節”。

  燃燈之俗始於漢代,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建立道教,把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這天要燃燈祭祀“太乙神”。此俗歷代相沿,到隋朝時,每年還要舉行盛大燈會,招待各國使節

  元宵節成為燈節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於先天二年***7xx年***正月十五重開宵禁,命點千盞花燈,張燈三夜,成為一時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間,放燈時間又增至五夜。起於十四,止於十八。更為興盛。故有“宋時湯圓隋時燈”之說。而且在宋代出現了燈謎,即將謎語系於燈上,使人們在賞燈之際伴以猜謎,更添情趣。“燈謎”一詞即源於此。明永樂七年,宮廷下詔“元宵節自十一日始,賜節假十日。”成為歷代最長的燈節,也形成了全民性的節日。到了清代,燈節假日改為四天,但盛況不減。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一直熱鬧到“十八落燈”整個新春佳節才算落下帷幕。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推薦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晚上,我和爸爸、姥姥一起去觀賞元宵花會。

  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整條街道被兩側的霓虹燈照耀的跟白天一樣,街道兩側的行人,鋪面的幌子看得都非常清楚。今天街道兩旁的行人格外多,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他們都在看花會表演: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打腰鼓的,還有飛鑔的……好多好多,看得我眼花繚亂。你看那踩高蹺的,走著走著,突然有兩個人摔倒了,他們坐在地上爬不起來,只見有一個同伴圍著他們轉來轉去,手裡還做著一些動作,那樣子別提有多滑稽了。我和姥姥繼續向前走,這時映入眼簾的是一支腰鼓隊,好多老奶奶在一起打腰鼓,那聲音、動作真齊。我們隨著人流走,不一會就走到了大橋下,完成了這條街道的觀賞。我對姥姥說:“晚八點整在河西公園會放煙花。”正說著,爸爸也追上了我和姥姥,不一會我們三人便來到了大橋的西側,注視著河西公園方向,果然,八點整的時候,在河西公園的方向,升起了第一個煙花,只聽“呯”的一聲,上升的煙花炸開了,先形成一個很大的光球,接著又變成了一個個零零散散的小星星散落下來;接著又上升了一個,綻開之後變成了黃色的流星,慢慢地從天上滑下來,留下一道道閃亮的痕跡,真像春天的柔柳一樣,真美;你看,那邊上升起來一個小小的禮花,炸開後,變成了一個蝴蝶結,淡淡的粉紅色,中間是淺紅色的結,真好看;那邊還有一個鐘錶,綠色的邊,藍色的指標,看起來就像真的一樣;咦?這不是一支箭嗎?竟然穿過一個大圓盤,真不可思議;那邊還有一個個小燈籠飛向遠方。看!有一個飛得最遠了,飛到了橋的那邊,就不見了。

  又一會兒,我們聽到一個從對講機裡傳來的聲音:“禮花鳴放結束”,我們同時回頭一看,這聲音是從身後的警察叔叔那裡傳來的,爸爸對我說:“結束了,我們該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高興地說道:“今天的禮花真好看。”這時,姥姥告訴我,明年還會有的,就這樣我們愉快地完成了這次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