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的優美文章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同,所以每個人對生活的感悟都不同。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失去之後才能懂得珍惜

  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沒有經歷失去的人是永遠不會懂得珍惜的。

  然而“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常常被人們用於貶義的說法。尤其是換一個詞成了“失去之後才知道珍惜”,常常用來挖苦“感情木訥”的男女。這種故事我們看得多了,某某對他/她說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應該一開始就珍惜的,到了現在的地步才明白,已經晚了。”更尖刻的說辭是,“你活該,誰讓你當初不懂得珍惜了。”我卻以為這句話不該這麼用,這麼用這就話的人不知道什麼是認識和感情發展的真實過程。

  “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它是對人的認知和感情發展規律的一種描述,是一個規律。沒有經歷失去過的人永遠不知道真正的珍惜。所以我們聽到這句話後不需要自責,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什麼是珍惜,這是不符合認知規律的。

  怎樣才能懂得珍惜,懂得珍惜的前提是必須有對比,可以是當前和以往的對比,可以是自己和他人的對比,可以是這裡和那裡的對比...,,通過對比我們發現有一個是更優於另一個的。知道了哪個更好之後就有了一個最初的感情基調,如果你知道你處於更好的一方,你會很有優越感,但是即便是優越感也不一定懂得珍惜,你也許會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所以直到你失去了它,以前認為的是一種理所應當的美夢被打破了後,你才會反思,“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這時你才會慢慢地步入懂得珍惜的大殿裡。

  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朋友的熱情洋溢和肝膽相照,愛人之間的互相纏綿和取悅...這些很多人一開始都會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所以儘管他一開始就處在富裕美滿的家庭,一開始就有無話不談的知己,一開始就得到了令人羨豔的愛情,他們也許會認為這是上天的寵愛,是自己的運氣,自己是獨特的,卻未必懂得珍惜。對於這種一開始就處於優越的人們,等到失去了優越時,更容易懂得珍惜。

  即使把這個道理說得這麼明白,如果不經歷失去也不能懂得珍惜。

  經歷失去是懂得珍惜的必經之路。有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是不是真正的懂,只是知道。我們很早就知道“百善孝為先”,我們很早就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很早就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很早就知道“真善美”,我們很早就知道“有家人朋友和愛人”,我們很早就知道“善惡、光明與黑暗”。但是我們很懂這些嗎,有的人一輩子都不見得搞明白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光明正義。

  所以從知道到懂得,是一種從知識到內化的過程。知識或概念可以從書本上得來,但是內化必須靠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不可能教會人們內化,我的這篇文章也不能讓你懂得珍惜。要想懂得珍惜必須靠實踐,就是要去經歷失去。

  那些還沒有經歷實踐的小朋友,就會錯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其實說得是“失去之後才知道珍惜”。經歷過實踐的人會微微一笑,等他們自己去領悟。

  人的一生不是很長,要實踐的東西卻很多。這篇文章雖然不能幫助後來者去懂得,沒有什麼書面上的東西可以替代實踐。然而他的有益之處在於辨別了一個概念: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指明瞭一個方向:要不斷地付諸實踐。

  希望這是有用的。很多東西我們並不是很懂,僅僅是知道。不要故作很懂的樣子,以免貽笑大方。貽笑大方倒是不要緊,要緊的是欺騙了自己,自己都以為自己很懂了,最後才明白原來離懂還差十萬八千里。所以做選擇前要分清自己是不是很懂自己正在做什麼,以免追悔莫及。

  任何事物都有與之對應的概念,任何概念都有離分區別的標準***即表徵一個概念不同於另一個概念***。做自然科學研究和做人文科學研究的人都會懂得這個道理,沒有確定好概念,沒有梳理好標準之前,不能做進一步推理。處於自然科學領域,我偏偏要舉一個人文科學的例子。

  不知你能不能區別愛情和友情,大家可能頭腦中模模糊糊知道他們是不同的,具體的區分卻可能一是說不出來。愛情和友情,作為兩個詞是兩個概念,他們確定了我們要討論的物件;顯然他們必須是兩個不同的物件,不然沒必要用兩個概念來概括,然而既然是不同的事物,區別他們的不同就要有標準;標準就是,前者是一種自私的感情,具有唯一性,後者是一種博愛,具有分享性。就愛的本身兩者很難說有什麼不同,都是愛。然而人們都想獨自佔有異性,都不希望愛人被第三者沾染;對於朋友,我們卻很自然的希望把自己的一個好朋友介紹個另一個好朋友,不斷擴大朋友圈的容量。再說一句,我認為親情是一種先天友情,它說明了人與人之間建立感情的可能性。

  釐清好概念,有了標準,我們來做一道題。請問:分手的戀人還能做朋友嗎?大家先自己在心裡想好自己的答案。

  現在我用以上的概念和標準,科學的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兩個戀人,一開始的感情是愛情,具有唯一性;而朋友之間是友情,具有分享性。現在有一個事變,那就是分手,如果考慮兩人之間是沒有了愛情才導致的分手,那他們可以成為朋友;如果是因為地理、金錢、謊言、地位等等因素分手,而其中一方還愛著另一個,就不能成為朋友,因為那個人不可能把唯一的愛情去分享。

  這樣看來成就一件事很難,而破壞一件事卻很容易。顯然如果這件事的涉事者是兩個人,比如上段討論的事情。成就一段愛情需要兩個人都同意,都有愛情,破壞它只要一方搖頭就成了;分手的戀人,只要一個人不同意,朋友也做不成。這樣看來一件事的涉事者越多成就起來就越難,破壞起來就越簡單。其實也不盡然,上面的兩個例子是一類,還有另一類往往涉及很多的人,那麼人們往往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比如國家大事。

  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但是隻要一辨,就明瞭了。不要把不同事物的區別停留在感覺的層面上,要建立好概念和標準,這樣才能做好學問,做好事情,做好人。

  你可以不同意我以上對愛情和友情的區別,但是你一定會同意我處理他們的方法,即釐清概念,確定卻別標準,所以你可以有自己的標準。

  寫一篇文章,討論一個問題,常常會帶出很多問題,要進一步解釋這個問題,這樣下去會沒完沒了。在這篇文章中已經發生了幾次這樣的事情了。我本想只討論“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正如標題所寫,後面卻又引出了愛情友情的區別、成就一件事和破壞一件事的難易。好吧,現在我只好強行結尾了。

  希望這篇文章是有益的。

  篇2:擁抱陽光,微笑生活

  ***原創***

  作者美如畫2016年11月24日於滇紅鳳慶營盤

  導讀:只要生著,必然忙個不停歇,要麼鬥智鬥勇,要麼汗流浹背,要麼精疲力竭,有的是壓力,多的是苦楚。就因為生活的艱難,思想的苦悶,有點陽光,多點溫暖,必然成為渴望。在紛繁複雜的世間生存,誰不想多一些開心,多一份快樂,誰不想

  陽光,微笑,每個人都無限嚮往,就如蜜蜂嚮往花朵一樣。

  陽光,微笑,每個人都無限需要,就如每天需要飲水一樣。

  陽光,微笑,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必備品,沒有陽光,一路潮溼陰暗,沒有微笑,一路死氣沉沉,毫無活力。陽光是人生路上的能量源,微笑是人生路上的調味品。擁抱陽光,必然朝氣蓬勃,擁有微笑,必然喜氣四溢。

  陽光,微笑,是塵世生存的必然法則,沒有陽光,誰願意走近你,沒有微笑,誰喜歡與你攀談。

  大千世界,哪有生命不需要陽光,哪有生命不喜歡微笑。

  陽光是溫暖的,從裡到外的溫暖;微笑是甜蜜的,從心到口的甜蜜。

  你擁有陽光,別人都來沾,因為他***她***亦需要溫暖;你擁有微笑,別人都來沾,因為他***她***需要甜蜜。

  陽光是世間的奢侈品,不然,怎會流傳:“世態陰涼”。微笑是世間的保健品,不然,怎會說:“笑一笑,十年少”。

  人生路上,生活必然艱難,什麼磕磕碰碰,什麼路途坎坷,什麼天有不測風雲,什麼生老病死······整天為了生活奔波忙碌,起早貪黑,披荊斬棘,沒有正能量,怎能前行。只要生著,必然忙個不停歇,要麼鬥智鬥勇,要麼汗流浹背,要麼精疲力竭,有的是壓力,多的是苦楚。就因為生活的艱難,思想的苦悶,有點陽光,多點溫暖,必然成為渴望。在紛繁複雜的世間生存,誰不想多一些開心,多一份快樂,誰不想多一縷陽光,多一份溫暖。

  人生路上,天空的太陽必然每天升起,但心中的太陽,不一定晴空萬里。不時前途渺茫,憂愁滿腸,不時生活艱難,滿臉沮喪······生存必須堅強,時時鬥志昂揚,把心胸打掃敞亮,讓那烏雲飄散,還一片明淨心境,讓溫馨來充盈,讓幸福來充填。

  有空就把心窗開啟吧,多看一看天空的太陽,多吸收一縷陽光,把心光點亮,讓內心獲得更多的熱量,多儲存一份溫暖,為生活多添些許動力。跌倒了,有力量再起來,受傷了,有能力讓傷口儘快癒合。勤把心窗開啟,把那烏煙和瘴氣排出,把那愁緒和邪氣除淨,讓心境保持透亮,每天笑口常開,開心生活。

  為了生活,為了生活得儘可能開心快樂,盡力讓心中的太陽隨同朝陽每天升起,照亮自己的心空,溫暖自己的身軀。若可以的話,可以把自己的光芒和溫暖分享給身邊的人,讓大家都溫暖,都開心,都快樂。培根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的憂愁。”生活在極地的企鵝一上岸就紛紛靠在一起,就是為了分享溫暖,你分享我的,我飛享你的,溫暖就成倍增加,大家都暖和起來,共同度過艱難、寒冷和痛苦。

  生活中,讓陽光滿滿,激情飛揚,自然就生活得溫暖,自然就多了微笑。微笑可以讓你開心,同時溢漫四方,感染周圍每個人,一點微笑瞬間演變成笑聲一片。微笑是一劑萬能良藥,能使你增加抗體,抵禦世間無處不在的病魔毒素。微笑是醫治心病的靈丹妙藥,亦是強身健體的保健品。內心被微笑佔領,愁緒自然就沒有存放的空間。微笑能使你坦然面對生活,甜甜蜜蜜過好每一天。養成敞開心扉微笑的習慣,杜絕皮笑心不笑,笑對生活,笑對人生,前途必然越來越順暢。

  一笑免百愁,一笑壓力走。每天微笑著生活,坦然面對壓力和無數的挑戰。笑,可以增加活力,增強打拼的戰鬥力。要始終堅信,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趟不過的河。在世間過活,怎會無事呢,有事才正常,有事應事,無事找事,坦然,淡然。生活中,笑著過總比哭著過好千百倍吧,整天哭喪著臉,陰陽怪氣,愁眉苦臉,死氣沉沉,又有啥意。人生本意是來世開心快樂,而不是來痛哭流涕。

  讓我們一起把心中的太陽點亮吧,哪怕是螢火般的亮光,為世間添一份光亮。每天擁抱陽光,讓心房暖洋洋,在生活的道路上笑口常開,一路打拼一路笑,直到生命的終結。

  讓我們把快樂分享把痛苦分擔,擁抱陽光身心爽,微笑生活一路唱。

  詞條陽光微笑溫暖分享螢火開心甜蜜人生生活太陽

  篇3:請遠離你身邊只會勤奮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的一些勤奮都是為了逃脫他人指責的一種作秀,明明集中精神兩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非要拖到半夜,明明拋到群裡很快能解決的事情非要興師動眾開個會。

  這樣的做法不是勤奮,而是想要偷懶卻又想被人誇讚勤奮。

  曾經有這樣一段話,不知沸騰了多少文藝青年的心:

  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揹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裡永遠遇不見的人。

  當你還在擠著地鐵趕著早班車去上班時,另一些你同齡的佼佼者早已過上了你夢想中的生活,走上了更高的人生階層。是因為他們比你工作更勤奮更拼命嗎?

  當然不是,是因為他們在拼命幹之外,還多了一個必要條件,深度思考。

  01

  拼命學習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嗎

  在我上學的時候,我們班上有一個女生,學習是出了名的勤奮和拼命,成績也是出了名的差,她也因此成為了全校的知名人物。

  碰巧當時跟她是一個寢室,這個女生日日早起,夜夜晚睡,永遠釘在課桌上讀書做題,永遠在“嗡嗡嗡”的背書。

  我們喊她出去逛街,她說:“沒時間啊,要月考了我要在家裡背書。”一次深夜,我迷迷糊糊地被寢室的響動吵醒,後來才知道,她因為學習刻苦到半夜,導致癲癇病發作,當時把班主任和校領導都驚動了。

  自古天道酬勤,但每次考試成績出來時,這麼拼命的她並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

  那麼她在忙什麼?這似乎很奇怪,她如此努力,每天只睡5個小時,題庫做了一本又一本,為什麼總是學不好呢,問題究竟是在什麼地方?

  有一次考完試,我看她在寫東西,她把錯的題,一字不差地抄到了本子上。我問她:“為什麼每道題都要抄呢?試卷上不是有麼?”

  她非常認真地說:“不行啊,試卷太多,一本錯題集複習起來方便。”並且一臉學習方法優良的表情,似乎站在的勤奮和道德的制高點。

  “那這些錯題的原因你研究過了嗎?”她疲憊地說:“我現在哪有時間研究這個,等我抄完再說吧。”

  我和另一個成績很好,但常常看起來非常輕鬆的同學探討過這個問題,他說:錯題我先分析為什麼錯,是概念不清、基礎沒掌握、思路錯誤還是馬虎。

  概念不清的重新研究概念,思路錯誤的回憶當時的思路,分析正確答案的思路是什麼,以後同類的題是否都是一樣的思路。只有特別有價值的才會抄下來。

  看到了吧,這就是拼命學習和深度思考的區別。

  拼命學習是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在事情的低效率環節中,深度思考是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在事情最高效的環節中。

  一位廣告前輩的職場箴言:有能力的人絕不加班,遠離那些不深度思考且拼命勤奮的人。當在上學的時候拼命學習而不深度思考的同學進了職場,那麼這類人,是與他共事的人的噩夢。

  我不認為一個為了工作放棄自己全部業餘生活,甚至放棄自己的家庭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他們恰恰是一個公司中最可怕的***。

  我曾經與一位即將邁入四十歲的資深文案者共事,他有老婆有孩子卻天天加班到深夜十一點半,離開公司的時候還要把筆記本抱回家。第二天早上又是9點都不到就出現在公司裡了,週末也會進入加班狀態。他的工作是最重要的,老婆孩子都不能打擾。

  這看起來簡直是感動公司的員工楷模啊。為了公司,為了工作,時時刻刻都在備戰狀態。

  果不其然,他很快就成為被老闆極力推崇的“老黃牛”,公司全部提倡學習他的加班加點行為。但問題在於,在職場中,99%的加班全都是源於被迫,迫於某種不成文制度、迫於某種加班氛圍,很多人一邊加班一邊熬夜一邊吐槽一邊浪費時間消耗青春,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職場現狀。

  我和這位資深文案共事過一段時間,開過好多次會。幾次之後,我便確認他就是一個“不深度思考且拼命勤奮的人”。

  所有的事情他都要親力親為,即使身兼好幾個專案仍然是這樣,務必事必躬親。明明一個會議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他卻非要加班加點,苦思冥想,拖好幾個工作日來做這件事,然而最後仍然不能妥善解決。

  我想你應該知道為什麼他每天都那麼晚下班了。他不僅自己每天加班,還讓我們這些與他共事的人沒一個敢下班,因為他為整個團隊營造了一個加班氛圍。

  這位同事,這麼拼命,難道他就能過上去阿拉斯加看鱈魚躍出水面,去梅里雪山看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的生活了嗎?

  似乎不能。他甚至連公司的中層都進入不了,因為他還要寫每一句文案,因為他還要事必躬親。

  一個公司裡最最可怕的就是這種“不深度思考且勤奮”的人。因為他們時時刻刻向公司的其他人傳遞著這樣一種價值觀:雖然我能力不夠強,但是我能用時間來彌補啊。

  這種價值觀一旦在公司裡彌散開來,那就完蛋了,整個公司將會成為一個效率低下,員工幸福感低下的雙低公司。

  一百多年前,廣大勞動者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八小時工作制,就這樣被這些“不深度思考卻勤奮的人”給毀了。

  02

  深度思考不僅體現在職場中,

  也體現在自我認知中

  從小到大,我的數學成績就不好,在與數字相關的工作領域中,我就不會脫穎而出,所以我不會去選擇當一名會計、精算師,那對我簡直是一場災難。但我的文字還不錯,所以我會去嘗試從事文字類的工作。

  我還記得我剛入廣告公司工作的時候,同樣的任務和工作量,我幾乎都能在下班前完成,幾乎沒有怎麼熬過夜。而很多和我一同進入公司的小夥伴們則夜夜熬夜變成“加班狗”,幾個月後這些“加班狗”轉行了,他們去了那些更適合他們的行業和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些人都是會深度思考的人,因為他們會考慮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而那些不會深度思考的人,則會咬牙硬撐,十年如一日的在一個崗位上。就如那位四十歲的資深文案。

  他們欠缺拼命和勤奮嗎?都不缺,他們缺的是深度思考。

  只有帶有深度思考的拼命幹,才能讓你達成你的生活願望。反之,則是在重複勞動,浪費生命。

  知識爆炸的時代,決定性的能力是抽象能力,就是從知識碎片中提出脈絡,自成體系,並應用於世界的認識與改造,是你對學習、職場、自我認知的深度思考能力。

  談到“深度思考”,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段話: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拼命幹很重要,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它是優秀結果的必要非充分條件。那麼如何讓它變得充分必要?

  我給出的答案是——拒絕思維懶惰,習慣於深度思考,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當你在學習、職場、自我認知方面掌握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可以遊刃有餘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到那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梅里雪山的金絲猴、西藏的山鷹……都將成為你生活中不會錯過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