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勵志寫作素材

  我們要堅守自己的信念,播下希望的種子。下面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堅守信念,可能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但知易行難,真正做到的人並不多。有這樣一個比喻:將人的個體比喻成計算機的硬體,每個人從生理角度上而言雖有差異,但也並不大,科學家與普通人的大腦之間的區別比家狗和獵狗大腦之間的區別還要小。其實,決定一個人成敗榮辱的關鍵在於“軟體”,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信念。一個人有了信念,並且去堅守,能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就一定會看到希望、迎來曙光。

  有這樣一則故事: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險隊在艱難地跋涉,他們沒有水了。於是,隊長從腰間取出一個水壺,兩手舉起來,驚喜地喊道:“我這裡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壺從隊員們的手中依次傳遞,原來那種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撐他們踉蹌著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終於,他們死裡逃生,走出茫茫無垠的沙漠。大家喜極而泣之時,久久凝視著那個給了他們信念支撐的水壺。隊長小心翼翼地擰開水壺蓋,緩緩流出的卻是一縷縷沙子。他誠摯地說:“只要心裡有堅定的信念,乾枯的沙子有時也可以變成清冽的泉水。”

  確實如此,信念就好比指引方向的羅盤,在人生的遠航中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在漫無邊際的旅程中,重要的不是一個人飛得有多高、有多遠,關鍵在於有明確的方向。

  信念有時徘徊於堅持與動搖之中,彷徨於前進與退縮之中,有時甚至會出現堅持比放棄還難的無奈。正如上面的故事中所提及的,所有隊員都迷失了生存的信念,堅持下去仍然看不到希望,又不甘心放棄求生的慾望,當出現外因干預後,隊員們重拾信念,一步一步地前行,終於走出茫茫的沙漠。我們試想,在最關鍵的時候,如果沒有這樣的外力推動,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也許一出悲劇就會上演,也許不會有這麼感人的生命奇蹟發生。

  那麼,堅守信念,特別是處於進退兩難、左右搖擺之時,如何繼續堅守自己的信念呢?  

  我想從另一則預言故事中可以找到答案:一群青蛙討論,我們要爬到對面那座大山上去看看上面的風景,於是所有青蛙一起出發。當爬到半路時,一些青蛙動搖了,“我們為什麼要如此艱辛爬到山上去看風景,風景不都是一樣嗎”?慢慢地有一些青蛙退出了前行的隊伍,到最後只有一隻青蛙爬到了山頂。青蛙們為這隻青蛙歡呼雀躍,問它怎樣才能堅持到最後,它卻並不作答。原來這隻青蛙是聾子,它只知道大家一起爬山,沒有受到外界的干擾。

  原來,保持內心的寧靜,不受外界干擾,堅持做應該做的事,就可以做到堅守信念,實現自己的目標。諸葛亮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切忌急功近利,要腳踏實地地去做人做事,自然就會少一些困惑,多一份堅定,也就在追求人生目標這個過程當中享受到沿途風景,給內心帶來真正歡愉。

  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成功後的榮光,而在於追求的本身,在於信念的樹立與堅持的過程。堅守信念,猶如在內心撒下一顆種子,只要在合適的條件下,種子自會生根發芽破土而出,總會有收穫果實的希望。有時需要外力輔助才可取得成果,但最終還要靠自己去完成,因為任何人也不可能把信念深植於你的心中。所以,我們要堅守自己的信念,播下希望的種子。

  ***二***

  1939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這片寧靜的土地。李氏一家冒著隨時可能被殺的危險,躲著不時而來的流彈,爬過一道道封鎖線,步行十幾天,一路風餐露宿,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裡。

  禍不單行,這時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拼命地溫習功課。他知道父親是給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以取得好成績,讓生病的父親能獲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李嘉誠的父親身上,希望他能儘快把病養好,讓全家能度過這一難關。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了。作為長子,李嘉誠從此不得不眼含熱淚,無奈地結束他的學業出來打工,以維持一家人的 生活。父親死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李嘉誠到這裡之後,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一個到達公司和最後一個離開公司。

  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夥子了。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當今世界很多傑出的企業家都從事過推銷工作。推銷是一門十分複雜而且不容易學會的工作。李嘉誠酷愛讀書。每天白天工作之後,晚上他還要買些舊書來自學,學完的舊書再拿到舊書店去賣,再用賣掉的錢買新的舊書。這樣既學到了知識,又節省了很多錢。最初,李嘉誠向客戶推銷產品之前,心情總是十分緊張。於是他就在出門前或者路上把要說的話想好,反覆練習,從而成功地克服了緊張的心理。漸漸地,李嘉誠發現自己不僅推銷有術,而且大有潛力。他那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適合於做推銷員。他總是能憑著直覺看出客戶是什麼型別的人物,並且能馬上了解客戶的心理和性格,從而定好相應的推銷策略。

  李嘉誠認為,在從事推銷工作的時候,必須充滿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銷的產品,盡最大努力,設法讓客戶感到你的產品是廉價而且優秀的。很快,李嘉誠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李嘉誠從來不喜歡高談闊論,他認為從事推銷工作,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勤勞,二是創新。由於出色的推銷成績,李嘉誠18歲就做了部門經理,兩年後又被提升為這家塑膠帶製造公司的總經理。

  走南闖北的推銷生涯,不僅初步形成了李嘉誠的商業頭腦,豐富了他的商業知識,而且也使李嘉誠結識了很多好朋友,教會了他各種各樣的社會知識。同時,在推銷過程中,也使他學會了寬厚待人、誠實處世的做人哲學,為他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

  他出生在法國北部城市魯昂市,從小便有著與眾不同的政治天賦,他在小學時就參加學校裡面組織的無數演講,許多老師說他天生好口才,加上相貌端莊,聰明伶俐,他一直擔任班級裡的班長職務。

  中學時,他已經是首屈一指的風雲人物了,學校裡組織的幾乎所有比賽,他都會欣然前往,全力以赴。

  高中二年級時,他有幸成為新年晚會的總編輯,負責整場晚會的文字準備與編輯工作,他將自己關在宿舍裡好多天,閉門造車的結果是他整理出來一大堆無用的文字,無論是主持人的臺詞還是晚會的串詞,都是漏洞百出。

  晚會的總導演法克先生,是教務處的副主席,法克先生認為編輯工作是整場晚會的支柱,如果編輯不到位,或者是根本就不會組織,整場晚會就無法順利完成。他以十分輕蔑的眼光瞅著面前這個一度不可一世的“混世魔王”,二話不說,要求學校教務處撤銷他的總編輯資格。

  他很快收到了通知,通知裡一句話簡潔明瞭:總編輯工作另覓他人。這對於一個剛剛十七歲的孩子來說,無異於五雷轟頂。

  他的眼淚肆無忌憚地攻擊著自己的臉頰,他找到了總導演與學校裡的一些官員們,要求他們收回成命,自己會從頭再來,下一次肯定會取得成功。

  沒有人理睬一個孩子的心情,一些好事的學子們將此事傳得沸沸揚揚,他們的潛臺詞就是:做人不要太自以為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這個孩子思考片刻後,將自己重新關在宿舍裡,這一次,他組織了兩位同學,一個有著良好的聲樂天賦,一個具有表演天才,兩天兩夜時間,他重新將整理好的文字放在總導演法克的書案上。

  法克正在為此事煩惱,因為晚會已經逼近,短時間內無法找到合適的文字編撰人員,他試著寫了幾頁,卻感覺不堪一擊。

  放在案頭的文字似一道閃電,打開了法克先生的心門,法克一邊看著,一邊手舞足蹈起來,臺詞出類拔萃,串詞惟妙惟肖,整個文字與整場舞臺相接融合順暢,遊刃有餘。

  法克的目光盯在組織者的名字上:弗朗索瓦·奧朗德。

  奧朗德在宿舍裡模擬了整場晚會的全部節目,與兩位同學一塊兒錘鍊語言,儘可能做到每句臺詞都逼真地反映現場的氣氛。他以一場經典的傳奇式的補救措施,驚豔全校,學校通訊社認定他註定是一個驚天動地的人才。

  奧朗德在一週後的校報上刊登了專欄文章《打敗昨天的自己》:人最大的對手不是敵人,而是自己,人無時無刻不在與昨天的自己鬥爭,你的目標是打敗昨天的你,不能讓昨天的你凌駕於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的脖子上面。

  奧朗德大學畢業後便踏入了政壇,開始只是個無名小卒,後來一路順風順水地由一個“潛力股”飆升為“績優股”,他擅長演講,且極富有“煽動性”,2001年至今,他一直擔任法國社會黨的領袖,2012年,他以社會黨推薦候選人的身份與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現任總統薩科齊一起角逐法國總統。

  在競選演講中,他提出了“號召全民力量,振興經濟”的口號,他提醒大家:學會反省自我,昨天的我不堪一擊,今天和明天的我一定是最優秀的,我們的國家同樣如此,雖然面臨經濟停滯,但只要全民同心,與昨天的國家鬥爭,明天的國家一定會充滿希望,朝陽就在我們的前方。

  5月6日下午,在第二輪選舉中,奧朗德擊敗了薩科齊,眾望所歸地成為法國新一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