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政治工作總結

  在工作結束之後做一些總結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編網路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本學期我承擔了高一6個班的政治課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的工作做一個回顧和總結,以利於開展以後的工作。 在這一學期我始終堅持以知識與能力為基本教學原則,認真瞭解學生的特點、學習習慣、思維水平,搞好教材的研讀,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通過紮實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準確、牢固地 掌握基礎知識,達到應有的學科能力和應試水平,在各種型別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平時力求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一、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注重研究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教研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每一節課,並能經常聽各位新老教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講臺,以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中學政治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學科知識。還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二、加強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課堂知識的簡單羅列和堆砌,以及單純地以機械記憶為特徵的教學模式,本人積極探索減輕學生記憶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能接受的角度和立場設 計教法,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用學生思維,調動眼、耳、口、手等器官,讓他們隨課堂流程做到眼看、耳聽、嘴說、手寫。對 一些記憶煩瑣的內容,先讓學生找到關鍵詞,然後找關聯詞,認清段落層次後,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還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思考,參與討論,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課堂學習的實效性、有效性。

  三、正確處理好基礎知識與能力培養的辨證關係。在教學中,本人嚴格要求學生在記住基礎知識的同時,必須要結合同步訓練題,抓好基礎知識的深入掌握與落實查漏補缺。本人深知學科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經常苦口婆心地勸導學生要認真、獨立完成每節課的優化訓練,課前檢查預習情況,課中通過檢測反饋學情,定期抽查聽寫基礎和重點知識並及時批閱,督促學生溫故而知新。

  四、注重學習,加強積累,切實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近幾年來,教材本身進行了較大的改革,高考命題的模式與測量標準不斷髮生著極大的變化。所以作為教師要配合對新教材的把握,跟上教材與測試發展的步伐,要自我激勵,自我加壓,勤於學習,勤於積累,不斷充實與更新知識結構,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為此本人經常性地閱讀《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中學政史地》、《中學政治歷史教學》雜誌等,在這些刊物中汲取別人教學中對教材的分析與挖掘,教法的設計,知識的訓練,以及對各種考試的研究,學習中作了大量的業務進修筆記,成為教學的輔助資料。

  五、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本人每節課都力求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講臺,以和藹的面孔,舒緩的語氣,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感染學生。同時注意以德為本,用先進人物的高尚人格和 品德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在課下主動接近學生,關注他們的思想行為動向,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近感,拉近師生距離。培養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後進生,利用課間經常與不同層次的學生交談,教育優等生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教育中等生端正學習態度尋找學習規律與科學方法;鼓勵後進生積極面對人生,學有所獲。通過現實生活中典型事例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六、講究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政治是一門理論學科,新的課改對政治科的課本進行了改編之後,增加了課本內容的生活化使政治這門學科更貼近了生活,但相對的知識的邏輯性就有沒有了,這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要教好政治,就要讓學生喜愛政治,讓他們對政治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社會時事,讓他們更多地瞭解社會, 更喜歡學習生活化的政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對政治理論,政治原理的理解能力,特別是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鼓勵他們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二***

  本學期的高一政治備課組根據學校工作計劃,以課程改革為導向,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圍繞有效課堂、基地建設、備課組備課等重點,本著“務實、高效”的原則,狠抓教學常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現將本學期工作成績總結如下:

  1.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備課組克服參與基地建設管理分擔精力、新教師對教材把握的等不足,不忘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充分利用暑假參與新課程培訓課程、學科基地活動周等機會,提升對新課程理念的進一步理解。同時利用每週四集體備課時間,向教學經驗的老師討教課堂教學問題。著力研究教學教法、學生實情、教材特點等內容,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種以學生為本的觀念,促使本備課組兩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學習要求,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兩位年輕老師分別進行了2堂磨課活動,嘗試將學校的“30+20”有機溶於課堂。同時利用各種機會參與各類報告和公開課,聽課次數達20節以上。

  2.研究並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一學期來,兩位老師分別採用了“案例法、問題探究法”等方法開展課堂教學,並充分利用每週集體備課時間討論交流各自的教學例項、教學反思,總結相應的經驗教訓,以更好地指導下一堂課的教學。同時積極向學校提出的“30+20”的“學+導+練”的教學方式,並根據政治學科自身特點,主要以“35+15”為常規模式,做的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揚教學民主。教學儘量採取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例子等來闡述理論觀點,或舉出一些生活的例項用政治的觀點來分析,這樣使學生學習起來覺得學有所用,又學有興趣。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課後的生活也要關心,也要重視。要讓學生提出一些疑難性的問題共同探討。一方面拉近師生的距離;另一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覺得學習政治很有“味道”。

  3.積極參與學科基地建設工作。為了更好地擴大我校作為嘉興市高中政治學科基地的輻射影響力,兩位年輕老師,在學科基地領導的引領下,科學分工、密切合作,積極參與學科基地的管理和建設工作。參與了學科基地叢書《新課程 新高考》的審編與校對工作。參與了學科基地簡報《求索》2010.1-2期的審編與校對工作。同時積極做好學科基地的宣傳和檔案上傳工作。半年來,學科基地工作得到市各位中學政治教師的好評,並有幸榮獲2010年浙江省百佳教育網的光榮稱號。

  4.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內外輔導教學活動。本備課組積極落實學校要求,制定“週末導學案”,為推行課堂教學改革作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準備。為更好地落實“30+20”的課堂教學改革,精心編制練習,著力體現課改理念。並加以整理,形成題庫。,設計的練習題,體現新課程教學要求,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單元練習檢測題,既鞏固課內知識,又注重知識運用,突出思維能力的訓練,還注意到學生的興趣。另外,還積極參與學校的“課堂演講”、“學疑本”探索工作。

  當然備課組工作還有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學疑本”的建設工作不到位,受制於教學經驗的不足,“30+20”有時候貫徹不合理或不到位。沒能參與教研論文的撰寫也是一個缺憾。

  希望在來年的學期工作中,積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既抓好教學常規,站穩講臺,又搞好科研管理,為基地建設奉獻力量,並堅持多做題、進一步提升教學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