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季羨林的成功讀書心得

  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季羨林***1911.8.2~2009.7.11***,山東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季羨林精通9國語言,即漢語、南斯拉夫語、印度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2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1929年,入山東省立濟南高中,其國文老師董秋芳是魯迅的朋友,還是著名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舊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今天,我拜讀了季羨林老先生的《成功》一文,對它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古往今來,“成功”這兩個字一直是人們不懈追求的目標,但有的人在追求它的道路上大有作為,而有的人卻一事無成,這是為什麼呢?季老先生在文中總結出了一個公式:天資十勤奮十機遇=成功,並且深入淺出地做出客觀的分析,從而進一步指出:只有勤奮才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過了半輩子,雖然並不以為自己很成功,但是也很知足,因為我的經歷告訴我,無論走到什麼體制的單位、無論為誰工作、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學到的東西是別人拿不走的,磨練出的經驗和閱歷是自己的,獲得的成功也是自己的,喜悅也是發自自己內心的,仔細回味很有成就感.

  對於成功的理解,我沒有探討過,只是喜歡簡單地把成功理解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做好每件事情就算是成功了.因為每個人給自己設定的成功的標準不一樣,有高有低,所以在我心裡,成功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今天季羨林先生的《成功》,使得我對成功的含義有更深的理解,這位有著大智慧的老人在啟發我們:如果我們深愛著自己的家人,期望家人一起分享通過奮鬥而成功帶來的愉悅;如果我們為人父母,想給孩子做個榜樣的話,請從現在開始主動選擇勤奮、選擇成功的心態,就一定會實現人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