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螳臂當車的故事

  螳臂當車,螳螂舉起前肢企圖阻擋車子前進。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出自《莊子·人間世》。下面一起來看看關於這個成語的故事吧!

  螳臂當車

  很多地方把關於“螳臂當車”的故事講成了一個童話,其實不然。螳臂當車的意思就是螳螂伸出兩隻前爪想要擋住飛馳的馬車。當然這是不可能擋得住的,所以這個詞經常被用來形容做事不客觀分析敵我,盲目行動、勢力單薄、不自量力的人或者行為。這個詞最初出自春秋時期衛國的一位賢人蘧伯玉之口。是當時他對魯國的名士顏闔說的。

  春秋時期,魯國的名士顏闔來到衛國。衛靈公聽說他學識淵博,就想聘請他擔任自己兒子蒯的老師。蒯為人凶殘驕奢,肆意殺人,衛國人對他十分懼怕。顏闔不知道自已能否教導這樣的人,於是就去向衛國的賢人蘧伯玉請教。

  蘧伯玉告訴顏闔說:“你想去教育蒯,這是很困難的。如果你真的要當他的老師,應該處處小心謹慎,儘量不去觸犯他,以免招來殺身之禍。”蘧伯玉給顏闔舉了個例子說了成語螳臂當車的意思,他說:“你知道螳螂嗎?有一次我乘車外出,看到路上有一隻螳螂奮力地舉起兩條前腿想阻擋車輪前進。它認識不到只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成功,結果自然被車輪軋死。螳螂就是因為不自量力才被車輪碾得粉身碎骨。如果你也不自量力,要去觸怒蒯的話,恐怕結局也會和螳螂一樣。”顏闔聽了蘧伯玉的分析後,覺得十分有理,於是決定不去教導蒯,儘快離開衛國。

  後來蒯因為胡亂滋事,被人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