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歷史知識競賽題
為了讓知識競賽活動更加活躍而採取搶答形勢,利用搶答器讓比賽更加激烈。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1、“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這是一位戰鬥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東北抗聯女英雄給兒子留下的遺書裡的一段話,她的名字叫____。 A劉胡蘭 B江姐C.趙一曼
2、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建立偽滿洲國政權。
A 哈爾濱B 長春C瀋陽
3、東北抗日聯軍民族英雄壯烈犧牲後,日本人割開他的腹部,發現胃裡盡是枯草、樹葉、棉絮之類,沒有一粒糧食。
A李兆麟 B周保中 C楊靖宇
4、1938年,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消滅日軍一萬餘人的重大戰役是。
A.淞滬會戰 B.平型關戰役 C.臺兒莊戰役
5、淞滬會戰失利後,日軍威脅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國民政府決定把首都從南京遷往
A 武漢B 成都 C重慶
6、為保衛上海、南京,國民政府組織的抗戰是
A淞滬抗戰 B徐州會戰 C臺兒莊戰役
二
1、1940年下半年,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一二○師和晉察冀軍區等共105個團20餘萬兵力,對華北地區河北山西的日偽軍發動著名的百團大戰,採取破襲戰法,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
A 林彪 B 聶榮臻 C彭德懷
2、.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國的投降書上簽字。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____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A.9月2日 B.9月3日 C.8月15日
3.在1937年淞滬會戰中, 率領800餘士兵死守上海四行倉庫四天四夜,擊退日軍六次進攻.
A.謝晉元 B.顧祝同 C孫元良
4、我國的寶島臺灣,在 被日本佔領。
A 1895年甲午戰爭之後 B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
C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
5、1938年五六月間,毛澤東發表____的演講,針對部分人的“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才能取得最後勝利,強調爭取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實行人民戰爭。
A.《論持久戰》 B.《矛盾論》 C.《實踐論》
6、1945年,為了促使日本儘快投降,美國在日本的和投擲了兩顆原子彈。
7、有一部影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這部電影的名字是
8、1936年12月12日,和發動了西安事變,逮捕了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三
1、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燬了 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製造藉口向中國軍隊進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日本侵華事件。
A、瀋陽 B、長春 C、大連
2、1932年1月28日,日軍向上海市閘北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 軍首先奮起對日作戰,為捍衛民族尊嚴付出了重大犧牲。
A、二十九路 B、十九路 C、二十六路
3、1933年5月31日,國民黨政府與日本簽訂了 ,協定實際上承認了日本對中國東北三省和熱河省的佔領。
A、《塘沽協定》 B、《秦土協定》 C、《何梅協定》
4、1933年夏,日本在鄭州東三馬路建立領事館,領事 。
A、志賀秀二 B、山口勇男 C、佐佐木高義
5、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的名義草擬了 ,即著名的《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A、《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B、《為抗日救國爭自由宣言》
C、《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6、1935年12月19日,扶輪中學、中正學校、明新中學等學校學生建立了 ,發表宣言,聲援北平一二九運動,通電全國要求政府抗日。
A、鄭州戰時青年團 B、鄭州婦女工作委員會
C、鄭州市學生聯合會
四
7、1935年12月28日,鄭州中學師生兩千人冒雪在 集會,聲討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行和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規模之大,震驚全國。
A、中華聖工會 B、隴海禮堂 C、隴海體育場
8、1936年7月, 在許昌主持成立了中共河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隸屬中共中央北方局領導。
A、劉子久 B、吳芝圃 C、沈東平
9、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 ,對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最後事變獲得和平解決,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A、福建事變 B、兩廣事變 C 、西安事變
10、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以演習為名突然向當地中國軍隊 發動進攻。抗日戰爭爆發。
A、第17軍 B、第28軍 C、第29軍
11、抗日戰爭的爆發,使 成為主要矛盾,中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
A、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的矛盾
B、中國人民同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矛盾
C、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
1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是 。
A、葉挺 B、朱德 C、彭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