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黑板報花邊

  一二九運動是中華民族危亡下爆發的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青年運動。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和意義。那麼關於一二九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一二九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一二九黑板報圖片:

>

  一二九黑板報圖片1

  一二九黑板報圖片2

  一二九黑板報圖片3

  一二九黑板報內容1:

  歷史意義

  1、全民族運動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併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幹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2、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迴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援,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3、紅軍長征和一二九運動的密切關係

  一二九運動發生在紅軍北上抗日到達了陝北之時。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幫助了一二九運動,同時,一二九運動也幫助了紅軍,這兩件事的結合,就幫助了全民抗戰的發動,幫助了中華民族,增進了全民族的利益。

  一二九黑板報內容2: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傳遍了國內外。中共北平市臨時工委、北平市學聯及時總結,對下一步行動進行部署。1935年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學校學生聯合罷課。國民黨當局對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極為恐慌,下令嚴禁學生的愛國行為,還派軍警封鎖一些重點學校。但愛國學生的抗日烈火是撲不滅的。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獲知國民黨當局不顧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仍然決定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1935年12月16日清晨,北平愛國學生1萬餘人陸續走上街頭,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發了。示威遊行隊伍共分為4個大隊,分別由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率領從不同方向前進,途中衝破軍警的封鎖阻攔,最後在天橋會合。上午11時許,北平愛國學生和廣大工人、農民、市民3萬餘人在天橋召開市民大會。會場旗幟飄揚,“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賣國賊!”“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口號聲此起彼伏,響徹天空。市民大會結束後,1萬多名愛國學生整隊向前門方向行進。學生們手挽著手,不斷高呼抗日救國口號,向街道兩旁的市民和行人散發傳單。市民們熱情支援學生的愛國行動,有的送來開水和食物,有的自動加入了遊行隊伍。

  遊行隊伍抵達前門時,遇到大批軍警和保安隊的阻截,愛國學生就在前門火車站廣場舉行第二次市民大會。大會決定繼續進內城示威遊行,並派代表與軍警交涉,要求開啟城門。當局為了分割示威遊行隊伍,答應讓一部分學生從前門進城,但大部分學生須從和平門和宣武門入城。下午4時,黃敬率北京大學、中國大學等校部分同學由前門入城後,城門馬上關閉了。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東北大學、北平大學等校同學沿著西河沿赴和平門和宣武門。但城門都已緊閉,同學們多次試圖撞開城門,均未成功。後來幾經交涉,軍警答應以清華、燕京大學的隊伍先撤走為條件,可以開啟城門讓其他學校的學生入城。此時已是晚上9點多鐘,當兩校隊伍離開後,城外四周的路燈全部熄滅,大批軍警揮刀舞棍從四面八方向學生撲過來,許多人遭到毒打。由前門入城的學生想去宣武門接應,當走到西單絨線衚衕西口時,遭到大批軍警撲打,數十名學生被砍傷,街道上血跡斑斑,慘不忍睹。在“一二·一六”大示威中,全市學生共有22人被捕,300餘人受傷,再一次暴露了反動當局的凶殘面目。

看過此黑板報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