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演講稿的經典範文

  教師的愛是對學生無私的愛,是教師道德的核心,是熊熊燃燒的火炬,點燃了學生的夢想,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師德師風演講稿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師德師風演講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好教師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是美麗的語言嗎?是廣博的知識嗎?還是豐富的教學經驗?

  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不僅要有優美流暢的語言,豐富的知識和教學經驗,還要有愛心。

  教師的愛是對學生無私的愛,是教師道德的核心,是熊熊燃燒的火炬,點燃了學生的夢想,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

  魯迅有句名言“教育是根植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就會用伯樂的眼睛去發現學生的亮點,對學生充滿自信和愛,就會有卓越和創新的精神。國家勞動模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林崇德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

  教師對學生的愛,實質上是一種只付出不求回報的愛,是無私的愛,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愛,是一種善良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聖和純潔的。

  這種神聖的愛是老師培育桃李的情感基礎。一旦學生意識到這種真正的友誼,他們會親近老師,尊重老師,相信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教化工作也實現了其基本功能。

  愛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愛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如果每個兒童的喜悅和痛苦都能觸動你的心,讓你關心和擔心,你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你的職業吧,你能在其中找到創造的喜悅。

  因為有了愛,才會有創造的快樂,因為有了創造的快樂,所以教育學生更充滿了愛的情懷。真正的教育是無盡的愛與創造的良性迴圈。

  老師的愛和尊重的燭光照亮學生的心靈之窗,學生的美麗人生的開始掌握在老師的手裡。老師只有用愛,才可以和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可以克服人性的屬性,創造完美。只有愛,才能教會學生愛身邊的一切。

  如果我的學生是一隻蜜蜂,我願意採蜜花;如果我的學生是花,我會做好保護花的綠葉;如果我的學生是幼苗,我會是一個稱職的園丁。

  當我看著孩子渴望的眼睛,就像在明亮的星空中,在閃爍的星空中,我將會發現真善美。老師們,為了太陽下最光榮的事業,讓我們手拉手不要猶豫,風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師德師風演講稿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予人玫瑰,餘香滿懷”。它的原句出自是英國的一句諺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小時候,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師。在我眼中,老師是知識的使者,愛的化身。因為敬佩,所以想去模仿,我常常喜歡在自家陽臺支個小黑板當小老師,沒有學生,就對陽臺盆裡的花花草草,模仿著老師的語氣,上課,最後,微風吹過來,我問“學生”明不明白時,花花草草們都在點頭,我還誇它們真聰明呢,卻不知道原來我的理想隱約間就閃現在這裡,那時侯,只是單純的想著我也要成為那樣的人,成為天使的化身。去關愛每一個孩子。去愛這個世界。

  今天,我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一名人民教師。從教已三年,這時,我才深深地體會到,當一名教師,不容易;當一名好教師,更不容易。這意味著你將無私地付出很多,很多。

  記得我走上講臺的第一個月,帶學生去軍訓,一天一個小男孩發燒,打針後雖退了燒,但醫生囑咐說,要小心半夜又會燒起來,於是當晚我鬧鐘定在了三點,當晚三點我靜靜起身到小男孩的床邊探燒,男孩朦朧間張開了眼叫了一聲媽!雖然兩年後我不再教這個班了,但是小男孩在臨畢業的週記中仍然提起我,其中有句話就象閃電般照進我的心裡。“你對我的好我都記在心上,永遠不會忘記像媽媽一樣的您,請允許我叫您一聲媽媽!”我才領悟到,一個小小的舉動對學生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就是這句話更是堅定了我的教師生涯的信念:“予人玫瑰,餘香滿懷”。這是一種愛的師德師風的情懷。因為愛,所以我們的給予成了一種幸福!。

  從成為光榮人民教師那天起,我就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犧牲掉個人的休息時間,用真心構築課堂,用愛心點亮希望。因為我知道,老師的聲喉也許不如歌星嘹亮,但老師的聲音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為了學生一個也不能少,我在炎熱的夏天三進三出,勸說因為家境貧寒而輟學的學生返校讀書,我知道,這個時候,我根本不需要思考,因為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日為師,終生為母!我所做的一切全是源自內心教師的品質。那就是我的信念:“予人玫瑰,餘香滿懷”。

  我知道,作為一名教師,奔波、忙碌、拉家帶口過著平常的日子,可能和大家擦肩而過的時候,大家都不一定能注意到,然而,這個世界上,卻正是因為有著溫潤如玉的性格,淵博寬厚,抱定赤子之心;靜能學校寒窗苦守,動能對學生思想點石成金的教師,人類才有了希望之光。知識才得以傳承。

  在平淡的生活中,在波瀾不驚的日子裡,是教師的大愛讓學校成為充滿希望的田野。

  予人玫瑰,餘香滿懷,更是教師愛心、智慧、良心與責任的體現,它讓這個世界充滿陽光。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它無形,卻是世界上最美的雕塑;它無聲,卻是世界上最動聽的歌謠;它無字,卻是世界上最美的詩篇。它讓平淡的日子多了些許的溫馨,讓暗淡的心靈多了向美的渴盼。有愛的世界就是天堂!有教師關愛的世界,就有了希望!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師德師風演講稿

  就讓我從參加的一次活動說起吧。今年四月,我去蘇州參加全國中語會蘇魯豫皖教學研究中心年會,有幸聽了一位來自山東的語文老師的一堂課。當時課堂設在一家劇場的舞臺,臺下是參加會議或觀摩的老師,臺上是上課的老師和學生。為保證音響效果,這位老師手持一隻話筒。

  與其他幾位講課教師不同的是,她從不去翻看課本、備課筆記,在講臺前、課桌間自由走動,時而配樂朗讀,時而即興板書,時而激發學生想象,時而啟發思考,從容地與學生交流,像節目主持人那樣嫻熟自如,師生配合得那樣和諧、完美,給包括我在內的每一位聽課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想了很多很多。

  當邁向新世紀的鐘聲敲響之際,我做為一名立身於重點中學的語文教師,深感無限的自豪,又覺責任的重大。我校提出的“素質教育、科教興國、爭創全國示範性重點高中”這一串烙滿時代教育印記的鮮明口號,迴響在我們耳際,震撼著我們的靈魂。

  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要讓貧瘠的土地上長出絢麗的鮮花,結出累累的碩果,要讓學生成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創造者,我們首先必須做到的是:立足於講臺,開拓教室的空間,用新鮮的活水澆灌求知的心靈,用靈動的智慧的音符去彈奏學生的“心靈之樂”。

  45分鐘的課堂教學,是我們塑造靈魂、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前沿陣地,也是我們發揮才智、譜寫青春事業華章樂彩的立體大舞臺。為什麼我們有時滿腔熱忱地走進課堂,但有的學生聽課卻是提不起精神,懨懨思睡?為什麼我們有時花大力氣備課、教課,盡力去完成教學任務,而效果依然不理想?

  為什麼我們把自以為好的東西塞給學生,毫無保留,學生的能力卻依然平平?這其中固然可以找到多種原因,但我覺得重要的一點,恐怕是我們所教的內容,所採用的方法,還沒能和學生心中的弦對準音調,沒有能在學生心中彈奏。

  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教課就要教到學生的心上。如果我們不研究學生對語文課的要求,不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麼能在學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跡呢?

  前人說得好: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必須從傳統的注入式、填鴨式的框框裡跳出來,不要擔心講解有什麼遺漏,摒棄面面俱到的做法,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來取捨、剪輯教學內容,就會感到春風拂面,別有洞天。

  比如景物描寫,是許多散文的共同點,如果篇篇必講,泛泛而談,從初中到高中老是重複一個聲調,學生怎麼會不膩煩呢。如果我們指出景物描寫的個性:有的勾勒,有的工筆;有的動靜交融,有的疏密有致;有的如水彩,恬淡明麗;有的如油畫,濃墨重彩,光感質地清晰。學生就會感到興奮,感到新鮮,感到求知的愉悅。

  讓創造性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散發魅力,是優化教學模式的突破口。我們要突破文路、教路、學生學路一條線的傳統課堂模式,不斷注入活水,使教學常教常新。有些課文按順序展開,我們不妨來個倒教順理,中間開花,一下子將文章的精華提煉出來。有些文章篇幅太長,我們不妨迅速切入中心,輻射全文,做到綱舉目張,又何必慢吞細嚥,浪費時間呢?

  讓學生走進藝術的殿堂,將美育的因子滲透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樂學、樂美,得知識受陶冶,是未來課堂教學的一個嶄新命題。語文教學用的是生動優美的語言文字,讀的是豐富多彩的美文佳作,在藝術滲透、多媒體運用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用藝術開拓語文課堂的空間:以圖畫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氛圍,以表演體驗情節,用對聯串綴文意,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操,讓美的藝術伴隨著學生的成長。

  “教,是為了不教”,這是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必須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是一個需要開拓的、充滿生機的時代。為了讓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未來社會的新型人才,為了使我們的70年老校在世紀之交煥發嶄新的生機,讓我們在三尺講臺、一方黑板上繪製動人的五線譜,為學生彈奏美妙悅耳、經久不息的音樂吧!

  師德師風演講稿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盞不滅的燈,指引著我們勇敢地前進。下面,我就這次演講的機會向大家展示一下我心中的那盞燈,它就是——《用心工作,快樂生活》。

  泰戈爾在詩中寫道:“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帶著對綠葉精神的追求,帶著對教師的崇拜及對教育事業的憧憬與熱愛,十年前,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踏上三尺講臺的第一天起,我便有一個執著的信念,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用心工作,快樂生活,盡我所能地把學生培養成人。

  在日常教學中,把事情做“易”、做“細”就需要用心。用心做事既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一種工作方法和工作哲學。譬如,每當我接到一個新的班級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力圖用最短的時間去熟悉學生,牢記學生的名字,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他時刻都在老師的關注之中,老師並沒有忽視他的存在,這樣就在無形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時,對學生還要以誠相待,以心相交,寬巨集大量,公平合理,不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對後進生也不用歧視的目光去看待,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我的親和力,從而喜歡接近我並願意接受我的教導,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知道,人生是酸甜苦辣的混合體,人的一生可以沒有很高的名望,也可以沒有很多的財富,但不可以沒有工作的樂趣,因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生活的快樂,快樂地工作才能更快樂地生活。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我們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它佔據了我們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如果我們不能對這份工作保持興趣,那我們就是在浪費生命。它不僅僅是我們謀生的手段,更是我們實現自我價值、人生價值、社會理想的途徑,是獲得快樂的源泉。所以我們要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這份工作,這樣可以使我們活得更充實,更有滿足感。比如,作為一名班主任的我,工作是煩瑣的,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從來沒有不犯錯誤的學生。對此,我不能大發雷霆,更不能逃避,而是臉帶微笑,以平和的心態耐心地去跟學生交流溝通,肯定他們做對的地方,而對他們存在的錯誤給予批評指正。只有這樣,犯錯的學生才會從心裡接受你的教導的。而看到學生的良好轉變,做教師的我們也會深感欣慰,從而獲得快樂!

  用心地工作,快樂地生活是我這麼多年來所一直堅守的信念。為了這個信念,我努力堅持著,經受著生活的考驗與挑戰,用陽光的心態去享受每一天,享受過程,即使跌倒了,也要懷著堅定的信念站立在天地之間。

  師德師風演講稿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初為人師時,不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以為自己就是一個“孩子王”。後來,當漸漸融入教師這個角色,才感到自己更需要的是一顆真心與摯愛。在孩子們熱切的目光中,我開始在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質,並且把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彈指一揮間,近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女孩已經成長為像模像樣的“老教師”。用朋友的話說,走在大街上,人們一看就知道是個教書的。我不知道她的話是讚揚還是諷刺。如果是讚揚,也許是經過多年為人師表的洗禮,自己獲得了一種教師特有的崇尚知識、甘為人梯的內在氣質;如果是諷刺,也許是因為身為教師固守著清貧的生活,自己缺少了那種珠光寶氣、名牌豔裝的豪華。但不管是讚揚還是諷刺,我卻銘記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座右銘,將“教師”這個榮譽高高舉起,不動搖,不自卑,立志做一根燃燒的紅蠟燭。

  今年八月,我離開工作八年的幼教崗位,投入到另一個嶄新的工作環境——××四中,四中是我夢想已久的學校,因為我喜歡挑戰,喜歡在新的領域充實自己。而四中正是我實踐夢想、挑戰自己的新天地。這裡有優美的環境、和諧的氛圍,是我們青年教師勤學苦練、開拓創新的好校園。記得法國作家雨果說過:比陸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懷。不是嗎?當我們心中充滿了對孩子們的愛,我們會覺得,我們的工作也會發出動人的光彩。雖然我所從事的計算機課程,屬傳統意義上的副科。但我知道,這其實更是一門傳播現代知識的必修課。試想,面對科技高速發展的現實,計算機普及使用的今天,作為現代人工作的基本技能,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連計算機都不會使用,那我們的教育能說是成功的嗎?因此,我知道這門副科的重要,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之重。剛到四中時,心裡曾忐忑不安,不知道能否將課上好。因此第一次上課前,我準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每一個細節都背下來。結果,第一節課上完,我發現我們的學生對計算機課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下課後,他們還對我說:“老師,再給我五分鐘,我們還想練,老師,可不可以全班都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我心裡十分高興——我成功了。第一次的成功令我信心大增,以後每一次上課,我都精心準備,特別是在如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下了較多功夫。在興趣小組活動中,當我看到一幅幅學生頗有成就的作品時,我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我覺得自己的努力有了結果,有了方向,我為自己的努力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