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論文

  教育是制約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高的關鍵因素。結合我國大學教育的特點,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使其自身遵守交通規章、保障交通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意識,同時具有一定的宣傳教育能力,成為高素質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社會力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民族高校安全教育現狀及對策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大學,這個被眾多學子期盼已久並渴盼踏入的象牙塔,它的安全問題也變得日益突出。而作為西南地區一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院校,安全問題更是不容忽視,民族團結和平等,更是我們學校一直以來的宗旨和目標。

  我們看到了許多關於大學生校園安全的新聞,眾多由大學生實施的殺人案件總是讓人“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大學,似乎已經不能為我們提供最安全的保障。我們把最美好的希冀寄託給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可有的人不僅不愛人甚至不自愛,給大學這個光輝的殿堂籠上層層黑霧;也有一些人使得大學生在生命最具活力的時候隕落,給他們的家人帶來無盡的傷害。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愈來愈突出。隨著高校招生就業制度、收費制度、學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一些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問題。如果這些心理障礙不能得到及時發現、及時的緩解和治療,如果受到強烈的刺激,那麼後果將非常嚴重。同時,因年輕單純好奇,易受不健康文化的誘惑,特別是“黃、賭、毒”的危害。

  大學校園周邊環境日趨複雜。校園周邊,歌舞廳、遊戲廳、卡拉OK 廳、錄影廳、網咖等大量存在。一些學生出入這些場所,引發事端,影響到校園秩序,對在校大學生的人身安全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尤其是網咖,很多自制力差的大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聊天,花

  費大量時間、金錢,由此引發的治安問題也層出不窮。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有待加強。高校保衛隊伍建設和改革滯後,跟不上高校發展的需要。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強力推進,後勤社會化改革也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然而高校保衛工作卻沒有很大的變化。保衛人員對突發事件的認識、準備不足,在有突發事件時處理方法方式欠妥。另外,部分高校領導對校園安全保衛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對安全保衛方面的硬體投入不夠。

  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較差。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平均年齡多在20 歲左右,而獨生子女已成為大學生的主體,他們在父母的呵護和老師的關心下成長,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對於社會的複雜還不能完全預知。一旦父母和老師不在身邊,自己獨立面對社會時,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安全問題缺乏必要的認識,從而留下種種安全的隱患,一旦發生問題,處置不當,使得危害加重。

  面對種種挑戰,加強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舉措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們要逐步建立安全責任體系,應該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其次,我們應該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通過逐級落實責任制和落實崗位責任

  人相結合的方式,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逐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

  然後應該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建立以學生宿舍長、班長為

  基層資訊員,以學校分管學生安全工作的校領導——學生工作處以及各院系分管學生工作的黨總支副書記——輔導員以及班主任——班長——宿舍長——宿舍成員為主線的資訊暢通體制,及時蒐集內部性、預警性情報,掌握工作主動權。儘可能使學校的每個角落、每段時間發生的事件都能及時反饋到有關組織和人員,使事件得到及時的處理。

  更應該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體系,進行安全防範意識教育。加強法制教育,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促使學生學法、知法,最終達到守法。要加強網路安全教育。通過網上課堂、專題講座、留言版等形式,加強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加強網路監督工作,防止不良資訊對學生的侵害和影響;建立一支專業、精幹的管理隊伍,做好網上教育、引導工作;校領導以及學校主管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為網路教育順利開展提供人力和物質保障。

  學生的安全是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非常重視的問題,而僅有學校的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廣大同學應有校園主人翁意識,與學校一道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加強安全工作建設和管理,為自己健康成長和成才創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環境。

  範文二:大學生安全教育

  安全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是個體尋求發展的必要前提。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內容,大學生由於其自身生理、心理特點以及生活環境的特殊性,當他們面對危險因素時採取何種應對措施就顯得極為重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多層次、多形式辦學格局已經形成,後勤社會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市場經濟的觸角迅速地深入校園,校園已由過去封閉型的“世外桃源”變為開放型的“小社會”,治安形勢更顯複雜和嚴峻。而安全問題不僅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今後畢業走向社會經常遇到的問題。所以,必須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分析

  1. 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制度不全。大學生安全教育還沒有納入課程教育,也沒有經常化、制度化。

  2. 缺乏系統的教育。安全教育大多是保衛部門或學工部門針對某一時期的發案特點或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具體案例而臨時進行宣傳教育,沒有系統的教育方案。侷限於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礎的方面,而對於安全教育的其他內容如文化安全、資訊保安、科技安全、網路安全等則涉及太少或根本沒有安排。

  3. 對學生安全防範能力培養不夠。針對各種可能遇到和發生的安全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法還不夠,學生不清楚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和防衛。

  4.大學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徑狹窄。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術、遇火災逃生等都需要教師或專業人員的現場指導、演習等,安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但是,目前大學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內容中,多是學生通過報刊、電視、網路等手段自己學習的,很少是通過教師或專業人員傳授的。

  5. 教育者素質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有待改進。目前從事安全教育的教師往往沒有經過正規學習和專業訓練,難以開展深入的安全教育,也缺乏必要的學習交流,安全教育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二、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對於維護校園公共安全、保證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保護大學生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就是保護國家的人才資源。學生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提高,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自身在遇到危險時成功自救,把危險和損失降到最低化,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對可能發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覺維護校園公共安全,防患於未然。

  2.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教育,能夠完善在校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防災抗變的能力。大學生在校學習文化、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學習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掌握必備的安全防範技能,不僅可以減少自身在校期間的安全風險,還可以依靠法律法規的力量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3.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能否經受得住挫折是現代人才素質的一個考驗,當他們獨立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社會紛繁複雜的現象,往往會表現出無知與無奈;不知道運用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比如職業傷害和職業危害、勞動保護、勞動爭議仲裁等。加強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安全防範意識,學習並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的技能,提高安全防範能力,從而實現職業生涯中的安全與健康,終身受益。

  三、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1. 法律知識教育

  法律知識教育是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對大學生開展法律知識教育,應從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入手,例如:《憲法》、《教育法》、《國家安全法》、等。要充分發揮高校公共基礎課、法學專業課以及相關法制教育專題講座、論壇等作用,堅持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學校應通過各種法律實踐活動來推進法律知識教育,應與公檢法執法機關建立共建關係,通過舉辦講座、法律知識競賽、

  模擬法庭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對大學生進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強學生守法自律意識,減少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2. 校紀校規教育

  校紀校規教育是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接受的教育,但對大學生來說,目前依然存在著突出的問題,這一方面與有的學校管理不嚴、要求不高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生沒有認識到紀律的嚴肅性,沒有養成遵守紀律的自覺性。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通過校規校紀及法律知識的學習,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這對大學生在學校的安全成長乃至走向社會都是大有裨益的。

  3. 心理健康教育

  由於社會壓力大、生活節奏加快,尤其是學習壓力、經濟壓力、就業壓力以及家庭環境和個人經歷等諸多原因,使一些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因此,學校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把安全教育與心理諮詢有機結合起來,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做好安全防範教育,使學生安全教育邁上新的臺階。

  四、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途徑和措施

  1.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安全教育齊抓共管的氛圍

  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依靠學生管理部門、學生工作者、學校黨、團組織等各個部門,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2. 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管理和教學計劃之中

  校級安全教育課領導機構要由各高校主管安全工作的書記、校長擔任主要領導,保衛、教務、學工處、團委等部門共同參與組成,下設教研室,具體負責安全教育課的實施工作。。

  3. 建立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執行機制

  為使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僅僅依靠保衛部門或者輔導員的工作是不夠的,必須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執行機制。。

  4. 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大學生安全意識

  五、結語

  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緊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更需要學校各部門的通力合作、齊抓共管,提高對大學生安全事故的預見能力,把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不斷增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範能力,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識和能力的高素質合格人才,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達到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生活空間不斷拓寬。在校期間,他們除了進行正常的學習、生活外,還需要走出學校參加各種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勢必會導致各種安全問題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適應當前社會治安形勢和高校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需要,通過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防範意識,維護校園治安秩序。

  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學校為了維護學校的正常秩序,維護大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與自我保護技能,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大學生進行國家法律法規、學校安全規章和紀律、安全知識與防範技能的教育活動。

  範文三:高校對網路安全教育認識的滯後性

  在一些西方國家,高校早已將“網路道德教育”作為教育課程。如美國杜克大學就為學生開設了《倫理學和國際網際網路絡》,將“網路道德教育”納入教育課程。我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也開闢專題講述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建設。但是,我國教材中的網路安全教育內容遠不及快速發展的網路技術,跟不上大學生使用網路的步伐。現行的網路安全教育多是在網路安全事件發生以後,根據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及社會影響,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教育,這種傳統的網路安全教育方式,雖然形象生動,學生也易於接受,但是由於這種教育模式的時效性相對滯後,當網路安全事件發生侵害時,危害已形成,沒有形成預防的目的。所以僅在案例上的事後討論來起到教育的作用,已難以適應日趨嚴峻的網路安全問題。

  在校的大學生群體有著他們特定的生活環境、年齡結構及文化背景,決定了大學生在學習生活的網路使用中必然會面對許多安全方面的困擾。安全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國家安全、防盜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健康、交通安全和網路安全等幾個方面。網路的不斷髮展,網路騙術無孔不入,手段層出不窮,網路安全威脅不斷更新,都決定了網路安全教育遠不是靠一堂課、一次講座就能達到教育目的的。高校在進行校園安全教育活動中應有“安全重於泰山,穩定壓倒一切”的大局意識,應把網路安全教育當成日常學生工作的一部分,提高教育者對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的認識,才能把網路安全教育內容的更新工作做到及時有效。就目前來說,許多高校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顯然是滯後的。應該看到,網路安全教育雖然是安全教育中的一部分,但根據其自身特點,又具有其特殊性,首先,網路安全教育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紀校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其次,網路安全威脅全部來自網路,網路的虛擬性決定了此類威脅的隱蔽性,加大了安全隱患的排查難度和監管難度。第三,網路的發展是科技進步的體現,網路的發展速度直接反應了科技進步的速度,網路安全教育的內容也是最需要不斷增強和快速發展的。所以,網路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教育應中的地位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

  網路安全教育涉及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網路規章制度、網路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有利於大學生樹立網路安全意識、強化網路法律意識、提高網路自控自律能力,網路安全知識和防範技能是大學生網路安全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安全意識和網路安全責任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網路安全教育中針對大學生進行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問題矯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可見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構成和重要組成部分。

  現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並沒有把網路安全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在兩課的教學中,有關網路安全教育的僅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以一個章節的篇幅陳述了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建設。這與高校的網路安全問題現狀是極為不對稱的。現在網路在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扮演著重要角色,網路已經覆蓋了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學生在生活各個方面利用網路便利的同時,網路安全威脅也潛在於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學習資料、科研成果、虛擬財產、真實資訊、網銀等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無一不受到網路安全的威脅①。從網路安全教育的現實看來,兩課中關於網路安全的內容無疑成了高校網路安全教育的短板。

  另外,高校網路安全教育的缺失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但是,網路安全教育也是我國高校安全教育的薄弱環節。我國高校在開展網路安全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認識不到位、機制不健全、教育內容缺乏實踐性等問題。雖然近幾年部分高校加強了對網路安全教育的認識,但是宣傳和管理的力度依舊不夠,師生網路安全意識淡薄,法律和責任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沒有認識到網路安全教育的缺失會給高校的穩定和人才的培養帶來巨大的損失。提高高校對網路安全教育的認識,把網路安全教育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從實踐出發,健全機制、充實內容、完善體系,加強管理,將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是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內容上,網路安全教育的內容與日常安全教育內容有所不同,日常的安全教育內容主要針對校園內防火、防盜等現實安全教育,而網路安全教育除了現實中的網路德育、網路法規的教育外,還包括網際網路上的網路安全知識實踐。由於網路的虛擬性和快速發展等特點,網路安全教育是一個需要不斷及時完善的教育,對於高校的教育者而言是一個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網路更新速度快,大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意識方面的要求就隨之提高,高校就必須不斷的充實網路安全教育內容、不斷強化網路安全操作技能和不斷提高對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的培養①。這就註定了網路安全教育需要比其他安全教育更多的關注和投入。網路的發展不容世人迴避,大學生網路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必須引起高校足夠的重視,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和自我約束的能力,減少網路安全隱患。高校的網路安全教育需要制度保障。

  高校應根據網路的特點和國家相關網路安全法規的精神,從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和完善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網路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制定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案,將網路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切實提高網路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