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師四不為心得體會範文6篇
“四個不為”問題,是作風建設路上的“攔路虎”、阻礙改革發展的“絆腳石”,必須予以清除。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淺談教師四不為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淺談教師四不為心得體會範文1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可見,擁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對教師站穩講臺是多麼的重要啊!過去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一桶水”已遠遠不能激起受到資訊浪潮衝擊的學生的興趣。一位好的老師不但要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須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真正的掌握教材、才能在課堂上真正的吸引學生,成為一個有魅力的教師。
新課程方案中明確提出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命題,並且指出了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三種途徑——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多年來,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業務部門、學校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可謂煞費苦心,甚至不惜重金,但是,就目前來看,教師專業發展的狀況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專業水準仍無法適應課改的要求,也不能適應學生的變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沒有抓住教師成長的關鍵,過度注重專業培養,忽視了精神培育所致。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也有一個成長過程,也必須經歷心理的、精神的、靈魂的培育和專業的培養,才有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所以,我認為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成“促進教師成長”更為貼切。
淺談教師四不為心得體會範文2
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管理。然而,教育的核心卻不是管理。為了保證自習課的紀律,班主任安排小密探,或者,如果條件好的話,乾脆在教室裡裝一個攝像頭,班主任在辦公室裡遙控。紀律問題一定解決。這是有效的管理,但不是好的教育。
在幾十年的急功近利之後,大家突然意識到迴歸自然的重要性。綠色,環保,健康。蔬菜要有機,家禽要散養。其實教育也是一樣的,管到後來,還是得放。
管是為了不管,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在,秩序井然;教師不在,一盤散沙。這一定是管理方式出了問題。其背後,是管理理念的偏差。而管理理念的偏差,是教育意識的不足所致。
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父母在教育上多半是不作為的。那時候剛解決溫飽問題,還關注不到教育,再說孩子也多,不像現在這麼珍惜。可是很多人成長得很好,長大後照樣大有作為。
教育者不作為至少比亂作為要好。今天我們這個民族創新能力的缺失,一大批應試教師的“有作為”是脫不掉干係的。如果老師們消極一點,孩子們的世界可能要更寬廣些。
不作為也可能導致孩子們的發展方向不可預知。因此,一開始適當地有作為也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記住,有作為的目的是不作為。哪一天,孩子自己成長了,發展了,渾然不覺是老師的幫助,以為是自己的努力,這才是老子推崇的最高管理境界,也就是無為。
教師要時刻意識到自己的身份,明確自己的定位,不可越俎代庖。
說的太好了,我們的學生現在厭學部分要歸咎於老師的全方位管理,什麼都替他規定好,上課大多還是被動接受知識,體會不到思考的快樂,他們怎麼會喜歡讀書呢?現在的課改提倡學生獨立思考,但中考高考這根指揮棒逼著大家走應試教育的路。學生在校埋頭讀書,回到家大多不做家務事,因為被老師父母逼著讀書做作業。導致他們的讀書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全面下降。道理大家都懂,何時能解放我們的孩子,讓他們自由發展?
淺談教師四不為心得體會範文3
縣教育系統認真踐行“三嚴三實”,努力建設科學民主的領導班子管理體系,通過完善“四項機制”,治理“為官不為”現象,促進全縣教育事業穩步發展。
一是完善能上能下的幹部進出機制。樹立“無功就是過,功不能抵過”的觀點,著力整治當前存在的教育管理失之於軟、失之於寬,部分學校常規管理差、校園建設缺乏緊迫感、不能體現地方特色等問題;近日,對“為官不為”的兩個校長予以免職。
二是完善獎優懲劣的考核機制。要求各學校單位進一步細化考核細則,將績效與出勤、六認真檢查、教育教學教研成績結合,與評先選秀、晉升晉級緊密結合,打破績效工資“大鍋飯”現象。充分發揮其槓桿作用,提振幹部教師精神面貌,促進幹部教師幹事創業信心明顯回升。
三是完善科學高效的督查機制。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各股室負責人等進一步深入學校督查。常規督查、專項督查相結合,無論課堂紀律到上班紀律,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解決。尤其加大對學校財務管理力度,促進學校財務管理更加規範。
四是完善上下協調的聯動機制。特別是在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要求各單位、學校嚴格執行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幹部教師要以“忠誠、乾淨、擔當”好乾部、好教師為標準,自覺履職,主動作為;對反應遲緩、辦事拖沓、敷衍塞責的領導幹部堅決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