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專題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新教育專題培訓是提高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和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新教育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6日,我校開展了新教育實驗專題培訓,特邀請了田碩果老師、楊榮老師、和宋新菊老師來我校就“新教育”對我們進行培訓。

  楊榮老師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晨誦課《星星和花》,教導孩子們“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好。”更是向我們分享了精彩的班級敘事“葵花班的故事”,我們一度沉浸在楊榮老師帶給我們的美麗班級文化中。緊接著,宋新菊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圖文並茂的精彩的繪本課《小真的長頭髮》,讓學生在想象中上完了一節繪本課。在臨下課時,有兩個學生更是不捨的緊緊擁抱宋新菊老師,深切的地宋老師表達了他們的不捨之情。我也深深的感受到原來繪本課可以這麼精彩,原來純粹的師生之情竟然這麼讓人動容。

  培訓的最後,田碩果老師就“締造一間完美教室”對我們進行了專題培訓。奧巴馬曾經說過,“我們的未來正在教室裡孕育”。是啊,教室是學校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的地方,在這裡,要讓孩子們能感受到文化的氛圍。我們更要重視在教室裡的每一分鐘的生活,因為我們面對的永遠是比自己更年輕的生命。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要麼離開,要麼深愛。從來就沒有也永遠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深愛自己的學生,不求回報的付出,才是教師真正要做到的事。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給了我很深的感觸,新核心理念的提出,是想從根本上改變過去那樣傳統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讓教育迴歸生活本身,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治療的願望與計劃。在長期應試教育的主導下,素質教育舉步艱難的今天,新教育的橫空出世,讓我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希望。現在的教育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任務,在繁多的作業下,在家長所灌輸的成才論下,他們的學習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比賽,更像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更多的人成了犧牲品......也使孩子們失去了本該屬於他們的那份童真與快樂。許多孩子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衝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的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針對的就是這些脫離人性摧殘童心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新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在實施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變得更加清晰、立體。當然,新教育中對於服務於學生的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需要不斷轉變思想,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及學習新的知識架構。基於這些,教師就需要不斷充電,不斷地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專業素質,做到與時俱進。就這一點而言,要想在短時間內有新的突破,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對於教育者來說,必須對教育事業保持熱忱,即使過程中會有煩躁,會有不耐煩,但既然選擇了就要無怨無悔,先不睡要奉獻自己,至少要全身心的投入。就新教育而言,新教育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知道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其實想想也是孩子在成長。我們怎麼可以用陳舊的思想來進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師與學生都在成長。

  

  21日和22日兩天時間,我很有幸在我們**中學的報告廳裡參加了為期兩天的新教育培訓,感覺收穫頗豐!21日上午我們聽的是武侯實驗中學初中教師蔣長玲女士給我們講的新教育教學的教學經歷和心得,她的分享內容讓我感覺收穫最大!下午,我們聽的是兩個人的報告,第一位是河南省焦作孟州市育新小學的語文教師黨玲芬關於一節晨誦課的課堂展示以及課後對於如何上晨誦課的解讀;第二位則是洛陽市高新區第二實驗學校校長武豔豔關於自己學校兩年時間如何進行新教育實驗的報告《路,這樣走出》。8月22日上午,我們聆聽的是焦作實驗區宋新菊老師的《小梅花生活趣多多》即小梅花班完美教室的故事。下午我們聽了一位新教育實驗校長對於新教育的解讀。

  說實話,在這次培訓之前,我只是聽說過“新教育”這個名字,但是對於究竟什麼是新教育真的幾乎是一無所知。通過這次培訓,我明白了新教育的定義就是:以教師專業成長為起點,以營造書香校園等十大行為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行動。正如那位校長所說,“只要上路,就會遇見經典。”所以,在聽了這兩天各位一線教師、校長對於新教育活動的解讀之後,我們今後要學習各位新教育實驗活動的先行者的優秀做法,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也要滲透新教育的理念,進行新教育活動的各項優秀而卓有成效的實踐。

  當然,兩天的培訓,我思考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在這裡我就不再對於每位參與這次培訓的老師的報告進行一一點評和贅述了。我就只對我印象最深、感觸最多、學到最多的地方進行分析。在蔣長玲老師講到自己曾經的行走方式為“人治”的時候,我非常贊同她的感覺。就是所謂“人治”就是說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平時的工作事必躬親、嘔心瀝血,而學生們在這樣的教學和管理模式下則是缺少創造精神、主人意識,結果還會導致師生關係很僵。因為學生和老師之間就只能是“教育與被教育”、“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而後來她通過參加培訓交流會,並且加入了“李鎮西名師工作室”,並且參加了新網師選修《班主任管理》和《新教育漫談》等課程,以及參加了研修班的旁聽生等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活動,接觸並且踐行了新教育實驗活動,最終取得了非常可喜的變化和成績!

  我非常喜歡她分享的李鎮西老師的金玉良言:

  1.自己培養自己,用一生的時間,尋找那個讓自己吃驚的我。

  2.只要給我一個班,就無法阻擋我的崛起。

  3.要善於發現身邊的每一個教育契機。

  4.要善於把難題當課題,把問題孩子當課題。

  5.能不能再往前一步呢?

  6.離開舒適區,才能得到質變式的進步。

  7.遠離單調的重複,才能不斷走向詩意與遠方。

  我很欣賞她管理班級所用的“民主與智慧”,並且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和“自主德育”的做法。她利用課間和孩子們扯八卦,以此來多瞭解孩子們,多理解他們,做他們的玩伴和益友,並且和孩子們共生活、共成長。這樣做,直接拉近了她和孩子們的關係,讓孩子們更加信任和喜歡她。這樣她的工作就更容易順利地開展。這些都是值得我今後學習和效仿的地方。

  她平時還在班級推行“小組模式”、“班委輪換”制,並且讓孩子們通過日常活動自己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班規,因為是孩子們自己制定出來的班規,他們會更加心甘情願地去遵守,而不是被動而不情願地去遵守。這些也是非常值得我們今後去學習的做法。她還通過班長值日、學生輪流做班長等等的做法實現了學生對於班級的自主管理,從而真正解放了班主任,讓班主任有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一些學生們不能完成的事情,而不是每天像個消防員那樣的去“救火”和奔波!而為了拉近與孩子們的關係,她平時都喊孩子們“乖乖”,這點做法也讓我印象深刻。以後我也會盡量多喊孩子們“乖乖”,從而喚起他們內心那個真正的“乖乖”。

  對於班級的管理,她還進行了以下幾個做法:把符號系統設計出來;把班級特色裝點出來;把生命特質活出來。她還在平時的日子裡在班裡搞各種活動: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合唱節、素質操、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學校的日子不全是分數的拓位和升學的壓力。還有快樂的故事和溫暖的回憶。同時老師也分享著孩子們的快樂,帶班也不再是疲於應付,變得特別輕鬆了。

  焦作孟州市育新小學的語文教師黨玲芬女士也讓我明白了應該如何上好一節晨誦課。武豔豔校長的報告讓我感覺到她作為一個校長,是一個多麼睿智和有文化的優秀女士!非常欽佩她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她說“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她對於新教育實驗的解讀和對於生活的解讀都讓我學到了很多!

  而焦作實驗區宋新菊老師的報告也讓我從中學到了如何締造完美教室的很多好的做法。

  通過短短兩天的學習,幾位老師的教育敘事讓我受到了震撼,朱永新教授和李鎮西校長的觀念讓我得到了洗禮。本次學習讓我在新教育的路上繼續努力,我堅信: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

  兩天的新教育培訓讓我醍醐灌頂般,真正懂得了新教育真諦。新教育不是“時髦”“特色”更不是“品牌”,而是一種樸實無華的教育,一種浸潤孩子心靈的教育,一種折射著教師情懷的教育理想,充滿了對人性溫情、關懷的教育。我被兩天來報告中那一個個充滿愛心的故事感染著,深深為那些充滿智慧的教學行為而折服,此時的我才體會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作為一個教師的幸福其實是無所不在的,雖然我們的工作壓力大,但教師的幸福感也很強。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莫過於孩子,孩子們有最純真的心靈,最誠實的態度,最善良的願望,他們集真善美於一身。而我們教師,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有幸能天天和最美好的孩子們在一起學習生活。這就是一種幸福。幸福是一種體驗,讓孩子們享受教育的幸福,讓我們在幸福的教育中成就自我,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讓老師變成有故事的老師,學校變成有故事的學校,這樣的教育就是點燃教師理想與激情的教育,是喚醒孩子夢想與創造的教育,是讓生活充滿詩情畫意的教育。每一次的學習都深感自己知識的淺薄,只會一味的多說多講,沒有更多的思考更有利於孩子學習的方法。從教22年來,就像蔣老師說的那樣激情不再、思想落伍、方法守舊。而新教育的每月一事、卓越課程等……給教育注入了生命,讓每個孩子都有個美麗、浪漫的童年、少年。

  曾經看過一本書記得一句話,既然我們整天都在用一個沒有效果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改變孩子,為什麼不改變自己,不換一換自己的教育方法呢?

  每一次學習都是對自己心靈的衝擊,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我堅信只要我有一顆上進的心,奇蹟總會出現。只要堅持,就有奇蹟。只要行進,就會收穫幸福!

  新教育專題培訓心得

  8月29日到**2日,我和幾個同事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跟隨攀枝花的學習團隊赴**進行了新教育的學習。“中國教育看**,**教育看**”,**被譽為全國新教育重鎮,教育為這座城市抹上了一層亮麗的精神底色。

  這次**新教育培訓活動,可以說讓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我有幸感受到了一所所學校獨具風格而又底蘊深厚的文化氛圍,有幸聆聽了一位位“大家”的精彩報告。那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教育故事讓我的心靈頗為觸動,我真切體會到了新教育的美好與神奇。不同的學校文化,不同的特色教育,卻具有相同的人文關懷和辦學理念:立德樹人,以人為本。**市教育局陳時春局長說“教育要著眼於孩子們的未來,著眼於孩子們的身心發展,所有的期待都值得期待”,新教育也倡導教育要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強調個性發展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這些都讓我切身感受到了教育“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的新教育理念。所有的改革都是對現狀的批判和超越,真正的新教育就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真正的素質教育是不怕考試的。新教育追求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當下生命體驗必須是幸福完整的,這是對“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的錯誤觀念的一種直接批判。新教育提出“兒童的最偉大之處即可能性”,這讓我意識到教育要更多地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不能把孩子未來的可能性變為當下的現實性。這幾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我回味悠長,給我已倦怠的心靈帶來了一次極大的精神洗禮,讓我萌生了“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職業願景。

  結合自己在新教育實驗中的體驗與思考,我從營造書香校園,締造完美教室,家校合作共育,三個角度具體談談自己這次培訓的體會:

  一、營造書香校園。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改變從閱讀開始。東洲國際學校通過研發豐富多樣的閱讀課程來為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學科閱讀,階梯閱讀,主題閱讀等課程的研發與開設,豐富了閱讀的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活中,系統閱讀課的開設是很缺失的。格林說,人生14歲以前所閱讀的東西遠遠比以後的學習重要得多。心理學也告訴我們:閱讀是通向內心安寧的一條通道,它除了能解決人的生存之外,還能給心靈以慰藉。作為語文老師,我也深知閱讀課的重要性,也經常告訴學生要多讀書,告訴家長要督促孩子多讀書。可是,我又總是以時間緊張為藉口,很少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和閱讀交流,所以學生的閱讀水平提不上去。如果給學生提供閱讀的時間,進行相應的名篇指導,交流評價,組織豐富的閱讀活動,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學生的閱讀能力肯定能提高,語文素養自然而然也能隨之提升。教師是引領兒童閱讀的北斗星,我們應該發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吸取與借鑑**市東洲國際學校的方法與經驗為兒童點亮璀璨的閱讀之路。

  二、完美教室的打造

  一個完美的教室,通過文化構建,提升教室靈魂,轉化為一種精神意向,讓一個班集體的使命、價值觀、願景得到集中整合和體現。我們所參觀的每所學校的每間教室都根據各班的特點進行教室的打造,在醒目的位置上看到他們貼著本班的班徽,班徽的寓意,班訓,班級口號,班主任寄語,班歌以及班詩。這些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班級”“教室”的教育意義。**市實驗小學的“七彩腳丫”中隊注重培養孩子們堅持夢想、寬容樂觀、勇敢誠信、擔當責任的品性。他們有自己的班級圖騰和班級旗幟,有自己的班級詩歌和班級願景。新教育提出完美教室除了要有自己的文化朝向外,還必須有豐富的課程生活,必須有家長的參與。“七彩腳丫”中隊就通過開設班級特色課程,邀請家長義工參與來煥發孩子生命的旅程,如一月的弟子規誦讀,每學期的書香課程,親子習作課程,故事爸媽進校園等等。這些都無不悄無聲息地培養了學生全方位的素質發展,讓他們真正與教師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七彩腳丫”中隊的周麗紅老師說:“教室就是一顆大樹,只要心中懷揣著一份堅定與執著,用心去澆灌等待;只要心中擁有一份激情與夢想,在漫長的歲月裡用心守護……終會開出一樹花。”在我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也要力求締造屬於自己與孩子們的完美教室,真正做到“育人無痕”,我也願意懷揣著教育夢想,靜靜等待那一份童心花開。

  二、家校合作共育。

  家庭是兒童永遠的學校,學校是童年最美好的樂園。**市能仁學校成立了家校共育委員會,成員由工作熱情,有一定文化素養,有豐富育兒經驗的家長,學校領導,社群幹部組成。家校合作共育還主要以家長志願者進課堂的形式來開展。如故事媽媽進校園活動,手工爸爸與夢想接力活動,家長進課堂介紹自己的職業……這些活動讓家長真正地參與到孩子們的學習活動中來,讓家校共育成為一種行動的自覺,一種美好的樂趣,一種人生的富足,一種幸福的享受。

  在****學習的這幾天,我深刻感受到了新教育實驗追尋的是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追尋的是讓每個生命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新教育****在路上,我想我們也將跟隨他們前進的腳步,去追夢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