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龜飼養環境

  烏龜的個頭,頭中等大;吻端向內側下斜切;喙緣的角質鞘較薄弱;下顎左右齒骨間的交角小於90度。那麼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帶你看看怎麼飼養小烏龜。不過下面的內容僅供參考!

  

  養龜用的容器:

  小時候養烏龜用的是臉盆,盆裡裝上沙子都是用水反覆沖洗過的沙子,塑造成一個斜坡的形狀,水的高度要確保烏龜在水深的地方能全部沒在水下,在水淺的地方烏龜可以把腦袋露出水面,我通常放的水比較少,烏龜可以在“高地”上晒太陽。現在養烏龜的裝置都比較先進了,有的還配備一個緩坡,烏龜可以沿著緩坡爬到“岸上”晒太陽。總之不管是自己製作裝置還是買現成的,都應該能讓小烏龜既可以游泳也可以離開水。

  溫度的控制:

  烏龜是冬眠動物,如果溫度低過10度,它會行動遲緩,有時候幾天都不動一下,你都以為它死了。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在室內養烏龜,室內有暖氣的話烏龜很少會冬眠,加上家庭餵養的烏龜營養都能跟上,在冬天他們都還能保持活力。有人給烏龜加上了控溫裝置,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必要,不過既然裝上了加熱器,溫度設定到20度左右最好,這是烏龜最喜歡的溫度範圍,它的生長速度也比較快。

  烏龜的繁殖

  人工繁殖烏龜時,在交配期之前,先挑選出性已成熟的烏龜,精心飼養,供應足夠的養料,尤其應多喂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飼料,以利於烏龜產生優良的生殖細胞;其次,在烏龜的交配期,將性已成熟且體質健壯的雌雄烏龜按1:1的比例合併飼養,讓其自然交配。在烏龜的產卵期,要注意保持飼養池的安靜以及水池外空地上沙土的適宜溼度,以便於雌烏龜順利產卵。最後應隨時收集龜卵,進行人工孵化,以便獲得較高的繁殖率,提高經濟效益。

  烏龜卯的人工孵化

  .烏龜卵殼灰白色,呈橢圓形,長2.7一3.8釐米、寬1.3一2釐米。在自然條件下,經50一80天孵化,稚龜即破殼而出。但是龜卵的自然孵化易受溫度、光照等外界條件的影響和蛇、鼠及螞蟻等天敵的危害,使得孵化期長,孵化率和存活率都較低。為提高烏龜的孵化率,可以採用人工孵化的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1採卵:雄龜喜歡在草叢、樹根下聚集,並掘土成穴產卵,故可根據穴位土質的鬆軟或留下的足跡爪痕等找到烏龜的產卵穴,採得龜卵。因烏龜多在黃昏或黎明前產卵,為避免烈日暴晒造成龜卵損壞,採卵時間最好是早晨。

  2選卵:人工孵化應選取已受精的新鮮優質卵。卵是否已受精的標誌是,受精卵的卵殼光滑不粘土;而未受精卵則大小不一,殼易碎或有凹陷,並粘有泥沙。檢查卵是否新鮮優質,可以將卵對著陽光觀察,如卵內部紅潤者是好卵,卵內部混濁或有腥臭味者則為壞卵。另外,也不宜選用畸形卵。

  3龜卵的人工孵化:孵化器可選用木盆、臉盆、孵化盤70釐米x50釐米x15釐米的淺木箱等。先在孵化器的底部鋪上一層5釐米左右的細沙,為利於胚胎髮育,將龜卵"動物極"指卵較大的一端向上置於細沙上,然後在卵上蓋一層約3釐米厚的細沙,再覆上一潮溼毛巾,最後將孵化器置通風處。溫度和溼度是孵化成敗的關鍵,溫度和溼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龜卵的胚胎髮育。人工孵化時控制溫度在28一320C之間,每天灑水1一2次,保持適當溼度,同時還要注意防止天敵危害龜卵。這樣經過50一60天孵化,便可孵出稚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