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導遊詞範文分享

  導遊詞怎麼寫?不妨看看小編準備的新疆導遊詞吧。新疆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祕絕妙的自然景觀、珍奇稀有的古蹟遺蹤、富饒豐盛的物產資源會讓人們驚歎不已。

  新疆導遊詞概況

  歡迎大家來到新疆。新疆有著佔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裡,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几天的遊覽中,新疆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祕絕妙的自然景觀、珍奇稀有的古蹟遺蹤、富饒豐盛的物產資源會讓您驚歎不已。

  地理概況

  遊客們,新疆神奇在哪裡?首先還是讓我來介紹一下它的地理概貌。新疆的地形地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三山夾兩盆”。天山山脈橫貫新疆,南與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合抱塔里木盆地,北與阿爾泰山脈合抱準噶爾盆地。俗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間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疆的準噶爾盆地,中間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兩大沙漠周圍,分佈著大大小小的綠洲。綠洲和山地草

  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其實,更形象一點來看,新疆的地貌就像一個字,那就是疆字的右半部“畺”,其中“三橫”表示三山,自北而南分別是阿爾泰山、天山和崑崙山一阿爾金山,夾在三橫中的“兩田”表示兩大盆地,北面是準噶爾盆地,南面是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總面積為16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區面積的總和。

  歷史文化

  遼闊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新疆古稱“西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居民。由於地域遼闊,交通發達,歷史上曾是眾多民族馳騁角逐之地。遠古在南疆活動的主要是羌人,相傳還有與周人有著遠親關係的赤鳥人。到了秦漢之際,新疆已形成許多“國”,史稱“西域三十六國”。歷史上對溝通新疆和內地關係貢獻最大的要數漢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此後又派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率軍出擊匈奴,並逐步使西域歸屬了漢朝。

  張騫出使西域後的1500多年時間裡,無數商人、官吏、使臣、僧侶沿著張騫的足跡東來西往,形成了一條溝通中國與中亞、南亞以及歐洲的商業通道。伴隨著古道上的駝鈴聲,古代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珍貴的藥材以及火藥煉製術、造紙術、印刷術傳到了西方,歐洲和亞洲各國的特產以及佛教、景教、伊斯蘭教及其文化藝術也流入了中國。流通在這條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貴、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華麗的中國絲綢,因此這條古老的交通線就被譽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像一條友誼的紐帶,把古老的黃河流域文化、恆河流域文化、古希臘文化和波斯文化聯結在一起,成了一條舉世聞名的最古老的“外貿交流、文化傳播之路”。

  漢代以後,絲路交通維續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區,天山南麓的許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時期開鑿的。盛唐時期,也是新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特別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敗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過蔥嶺,推進到了中亞,新疆成了我國關內的腹地。此時國強不怕外侮,邊關大開,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來,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貿易交往空前繁榮。宋元明時期,新疆時分時合,直至清乾隆年間,西域始稱新疆。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後平定北疆準噶爾部和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亂,使長期分裂的新疆復歸統一。

  旅遊資源

  各位遊客,在初步瞭解了新疆的地理和歷史後,我們再來談談新疆的旅遊資源。新疆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按其特色分類,可有以下五種遊法:

  一是“絲路古道遊”。絲綢之路因特有的文化遺產而名揚四海,成為新疆旅遊業的一張王牌。在新疆境內,絲綢之路被分為南、中、北三條道路。三條道路中最具魅力的當數吐魯番、樓蘭、庫車、喀什等地,它們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交通樞紐。

  二是“沙漠探險遊”。新疆擁有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33萬平方公里,因此沙漠旅遊成了新疆的特色旅遊專案。沙漠旅遊的升溫與沙漠探險及其人文色彩不無關係。居住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牙通古斯人,至今過著原始淳樸、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們的純淨笑容和柳條夯成的簡易居室,給乾旱的沙漠帶來了人性的美麗光芒。所有這一切,都構成了沙漠旅遊的文化內涵,也使我們有了造訪和體驗的理由。

  三是“草原遊牧遊”。新疆的天然草原約為8000萬公頃合12億畝,其中可利用的為5000餘萬公頃,佔全國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6.8%,僅次於內蒙古自治區,居全國第二位。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為新疆發展草原旅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大草原上生長著早熟禾、紫孤茅、看麥娘、鵝冠草,曠野萬里,碧草連天。草原之旅,還可欣賞馬術表演、叼羊表演、江格爾表演等,可參加騎駱駝比賽,讓人充分領略草原文化的魅力和風采。

  四是“原始生態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已建立了16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2450多平方公里。計劃建立的尚有12個,其數目之多,面積之廣,居全國之冠。素有“塞外江南”美譽的伊犁,現有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其數量約佔新疆自然保護區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喀納斯湖最有代表性,其中鍾林組織的新疆浪漫六日遊馬背4日是最著名的品牌。“奇絕仙境”果子溝以野果多而得名,溝內峰巒疊峙,鬆樺蔥鬱,果樹叢生,被稱為“伊犁第一景”。位於鞏留縣城外的恰西風景區被譽為“人間天堂”,那裡山青水碧,鳥語花香。

  五是“民俗風情遊”。新疆的民族風情是奇異誘人的,13個主要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競技與遊戲活動。賽馬是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塔吉克等民族酷愛的體育活動;叼羊也是這些民族熱愛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姑娘追”是哈薩 克人特有的民間馬上活動,它既展示了青年男女們精湛的騎術和健壯的體魄,又抒發和傳遞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新疆各族人民在飲食上也各有特色,饢、抓飯、烤羊肉等更是成為新疆食品的精華和標誌,它們與新疆許多名勝古蹟一樣吸引著中外遊客。新疆的民族手工藝品也不下百餘種,其中寶石首飾、玉石雕飾、地毯、民族樂器、維吾爾族花帽、英吉沙小刀、仿古土陶等,最受遊客青睞。

  今日交通

  今天的新疆,交通十分便捷。航空方面,新疆目前是中國航線最長、航站最多的一個省區。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航空 運輸網,連線天山南北十餘座重要城鎮。快捷便利的航班,可以在幾小時之內完成古人數月乃至一年的艱苦旅程。鐵路方面,40年來新疆已建成三條鐵路。它們是:蘭新鐵路蘭州至烏魯木齊,1962年通車,全長1892公里;南疆鐵路吐魯番經庫爾勒至喀什,分兩段實施通車,全長1446.37公里;蘭新鐵路西段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全長460公里,1991年2月通車。公路方面,新疆已建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以烏魯木齊為起點的主幹公路達數十條之多。

  各位遊客,聽了我以上的介紹,想必您對新疆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吧。這僅僅是新疆的過去和現在。未來的新疆,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目標實施中,還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到那時大家再踏上這片廣衰的土地,和這裡的各族人民歡聚一堂, 一定會由衷唱響《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時代新曲。

  新疆那拉提草原導遊詞

  那拉提草原又名鞏乃斯草原,突厥語意為“白陽坡”,在新源那拉提鎮東部,距伊犁新源縣城約110.0公里,位於那拉提山北坡,是發育在第三紀古洪積層上的中山地草原。下面我們來看看新疆那拉提草原導遊詞,歡迎閱讀借鑑。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新疆,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那拉提景區的基本概況:那拉提景區位於伊犁河谷最東端,是整個伊犁河谷的東大門。冬暖夏涼,氣候溫潤,景區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已開發利用960平方公里,1999年實施開發,2004年被評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4月被上海吉尼斯世界總部授予“哈薩克人口最多的草原”,2011年1月14日被評為國家級5A級景區。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水量880毫米,夏季平均溫度在20攝氏度左右,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有“塞外小江南”之稱。

  那拉提景區地大物博,但用一句“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圍玉帶河縱橫”便可恰當的描述景區的地理概況。左手邊的這座山是阿吾熱勒山,全長280公里,右手邊的這座山是那拉提山,全長150公里,他們都是天山的支脈,也是一對姊妹山,兩座山向前延伸與我們正前方的安迪爾山相連,形成了三面環山的格局。三山聳立,積雪消融,就融匯成了我們左手邊的鞏乃斯河,鞏乃斯,是準格爾蒙古語,意為“向陽坡”,它也被當地的哈薩克牧民親切的稱為“阿納蘇”意思是母親河,因為她養育了新源縣30萬的人口,滋潤著1800平方公里的那拉提草原。鞏乃斯河全長為258公里,發源與艾肯達阪,將於喀什河,特克斯河相匯流入伊犁河,最後直奔哈薩克的巴爾喀什湖。我們大家知道“一江春水向東流”,而我們這條鞏乃斯河呢,他卻是向西流,因此他也是一條逆流河。河裡生活著高山冷水魚,魚身呈圓長狀,肉質鮮美,是景區的一道特色野味。

  前方就是景區第一站點塔吾薩尼,哈薩克語,意為“美麗的山溝”。在這裡您可以看到遠處白雪皚皚的山峰,茂密的森林,碧綠的山丘和平坦的草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可謂是一山四景,景景不同。我們的車會在這裡稍作停留,大家要抓緊時間拍照留念,下車後請大家沿著木棧道走,不要踩踏草坪,謝謝合作!塔吾薩尼至烏孫古墓

  那拉提草原是著名的北絲綢之路——天山道的咽喉要塞,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幾千年來上演了無數悲壯,哀婉的歷史故事。柔然,匈奴,突厥,回鶻,烏孫等各個民族,各色人種互相角逐,征戰,廝殺和馳騁,遷徙和定居,貿易與和平,共同演繹了新疆千年的傳奇。其中在我們草原上生活時間最長的就是烏孫,他們在伊犁河谷生活時間長達500年之久。公元前161年烏孫國成立,由於勢力範圍比較小,邊境經常受到匈奴的侵擾,烏孫向漢朝提出了政治聯盟,歷史上把這種政治聯盟稱為和親。中國曆有昭君出塞遠嫁匈奴單于,文成公主嫁到西藏。而在伊犁河域的烏孫國曾先後迎娶了細君與解憂兩位漢朝公主,她們的功績不亞於昭君出塞,文成入藏。

  西漢後期,烏孫王獵嬌靡派使者向漢朝天子提出願得尚公主為昆第,並以千匹良馬為聘禮。於是漢武帝選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遠嫁烏孫國,細君從小生活在深宮大院,才華橫溢,但由於她性格內向,體質纖弱,不適應烏孫的生活加之思鄉心切,在烏孫國生活了5年便香消玉殞。留給烏孫的只有女兒少夫

  和一首悽慘的《黃鵠歌》。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變遷,烏孫人也已經消失了,我們只能看到他們留下來的一座座烏孫古墓。大家看右前方有一座凸起的山丘,就是烏孫古墓了,這座古墓高6.5米,直徑46米,是一座土堆式的古墓,除了這種古墓型別外,烏孫古墓還有石堆墓、石棺墓等型別,大小不等。據考古挖掘,鞏乃斯河谷一帶的古墓出土過大量的古陶器、古錢幣、古銀飾、銅武士像等隨葬品。站在這裡我們既能欣賞人文景觀,瞭解歷史文化,又能欣賞美麗的那拉提風光,是拍照留影的好地方。

  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導遊詞範文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於北緯44°15′~46°50′,東經84°50′~91°20′。是中國第二大沙漠。瑪納斯河以東及烏倫古河以南地區,位於準噶爾盆地的中央,面積4.88萬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由4片沙漠組成,西部為索布古爾布格萊沙漠,東部為霍景涅裡辛沙漠,中部為德佐索騰艾裡鬆沙漠,其北為闊布北—阿克庫姆沙漠。準噶爾盆地屬溫帶乾旱荒漠。 年降水量70~150毫米,沙漠內部絕大部分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其面積佔整個沙漠面積97%,形成中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固定沙丘上植被覆蓋度40~50%,情書大全,半固定沙丘達15~25%,為優良的冬季牧場,沙漠內植物種類較豐富,可達百餘種。植物區系成分處於中亞向亞洲中部荒漠的過渡。沙漠的西部和中部以中亞荒漠植被區系的種類佔優勢,廣泛分佈以白梭梭、梭梭、苦艾蒿、白蒿、蛇麻黃、囊果苔草和多種短命植物等;沙漠西緣有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護區,為中國唯一以保護荒漠植被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面積上千公頃。

  墾區農牧場呈帶狀分佈在沙漠南緣。其中北塔山牧場,紅旗、一○七、土墩子、一○二、一○三、芳草湖、一○六、新湖等團場的耕地已延伸到沙漠內部。一○二團場、一○三團場是從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進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最近的通道。綠色沙漠通道以五家渠為起點,東線從一○二團場17連出綠洲,西線經一○三團場14連進入沙漠,長約60千米,終點到準噶爾盆地的“羅布泊”東道海子、白家海子。這條通道上,綠洲與沙漠犬牙交錯,形成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一邊是胡楊、梭梭、黃羊,古老的自然生態;一邊是機耕、電井、噴灌,現代的綠洲文明。一邊是沙丘綿延、萬籟俱寂,生命罕至;一邊是綠波萬頃,歡歌笑語,生機盎然。

  生命與死亡競爭,綠浪與黃沙交織,現代與原始並存,是觀光考察自然生態與人工生態的理想之地。有寸草不生、一望無際的沙海黃浪,有梭梭成林,紅柳盛開的綠島風光;有千變萬化的海市蜃樓幻景,有千奇百怪的風蝕地貌造型;有風和日麗、黃羊漫遊、蒼鷹低旋的靜謐畫面,有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昏天黑地的驚險場景。中午黃沙燙手,可以暖熟雞蛋;夜晚寒氣逼人像是進入冬天。沙漠探險,可從東道海子繼續北上,沿古駝道橫穿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腹地,直抵阿勒泰。茫茫大漠綠洲不僅有各種奇觀異景,而且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古“絲綢之路”文化遺蹟。北庭都護府遺址紅旗農場南、土墩子大清真寺、烽火臺、馬橋故城、西泉冶煉遺址、一○三團場新渠城子遺址、一○五團場頭道溝古城遺址等都在這條通道附近。

  住宿:此處基本上住宿地方很少,不過搭帳篷是個好的住宿方法,尤其是2人帳篷.

  交通:鑑於此地的狀況,如果自己開車最好是越野車.不過騎車也是一個好辦法

  美食:因為是沙漠,住的地方就很少,所以最好是帶上裝備食物,不過可以自己作飯開火還不錯,因為那地方有遍地遍佈的芒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