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太蓬山旅遊攻略
太蓬山古稱綏山,因山狀若海中蓬萊而得名,“何處飛來海上山,兩蓬高峙白雲間”,曾為川北佛教聖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
開放時間:8:00-18:00
建議遊玩時間:1小時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可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境內的太蓬山
交通:在營山汽車客運站坐專線大巴即到。 也可乘坐的士!在營山汽車客運站坐專線大巴即到。也可乘坐的士!
南充太蓬山旅遊景點介紹
透明巖
這裡山勢奇峭,風光獨特,歷代許多墨客騷人都曾在此留題作賦。在透明巖北端石壁也就是處有唐代知事任惠琳隸書的“透明巖”三個石刻大字。
透明巖有兩大特點
一是它有一個巨大的穿岩石穴,徑直穿過山腹,長約數十米,兩端透明,一眼望穿,洞自西透東,西邊為一深壑,東面出口約1.5米下即系絕壁,在此視野開闊,可遠及百里外的城郭田疇和俯視山前晶瑩明澈的消水河,但早晚卻又不同,一派清幽之感,“透明巖”也因此而得名。在洞口的石壁上刻有一副對聯“有門無門是為佛門,是洞非洞自成仙洞”,寓意釋道都可在此兼修。洞高三公尺左右,洞內廣闊,洞前有兩個雙龍池,山泉經巖隙注入池內,變幻為黃黑二水,涇渭分明,終年不涸。由於洞穴相連,前後貫通,又名穿巖洞。相傳周成王時葛由等十二人在此飛昇,留下了“飛仙橋”的勝蹟。
二是環巖四壁全為各種石刻,主要有摩巖造像、佛教經典、碑記、詩詞、遊記等。其中,唐宋時期的摩巖造像有56龕,又有長約600米,面積200米的歷代摩崖石刻63幅,其中唐代8幅,五代1幅,宋代35幅,元代2幅,明代7幅,清代8幅,民國2幅。題刻的僅幾釐米。在眾多的石刻題記中,以楷書最多,字徑最大的1.2米,最小的僅幾釐米。在眾多的石刻題記中,最能引起史學家和遊人興趣的當屬唐代石刻《安祿山題龕》。[1]
千年佛教聖地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昭宗年間,即建有“太蓬寺”三重大殿。2006年完工開光開放的景福寺大雄寶殿,十里之外舉目可見,與太蓬山遺存的五座千年古剎遙相呼應。
大雄寶殿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川北地區最雄偉的大雄寶殿之一。寺廟內經幡獵獵,罄聲隆隆。每年廟會期間,善男信女潮水般地湧上太蓬山參禪拜佛、祈福祈壽,鐘聲、鞭炮聲十里可聞。
太蓬山佛教興於唐盛於明,景福寺自古就有“十國之列館,九品之上國”之稱。農曆二月、六月、九月十九為朝山會期,朝山觀景者數以萬計,絡繹不絕。據載,景福寺創自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始建名普濟寺。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在普濟寺遺址興建景福寺。據載,宋徽宗生母陳才人是蓬州人,曾來景福寺祈嗣降香,後生下皇子趙佶即徽宗。所以人們都認為太蓬山的菩薩很靈,有求必應。千多年來,景福寺迭經兵燹,屢毀屢建。據營山舊志,宋朝皇帝賜名“景福禪院”。明穆宗二年公元1568年,太虛大師卓錫於此,重建景福寺正殿三重、廂房、客寮、禪堂、香積羅列左右,佔地數十畝,寺宇軒昂,佛像莊嚴,神態畢肖。解放前,景福寺住持屬成都昭覺寺法派。可惜1958年,寺廟被山火吞噬。直到1978年後,景福寺才得以重建,真可謂是歷經磨難,飽經滄桑。如今的景福寺經聲陣陣,香火鼎盛,這座千年古剎更是給太蓬山增添了古老而神祕的色彩。[2]
極目遠眺,太蓬十二峰歷歷在目。從東門沿石梯小道拾級而上,“紫氣東來”四個大字迎面而立。於此可聞松濤,可攬鬆影,迴廊曲徑,洞府迭出。千佛巖為唐代中期鐫刻的密宗摩崖造像,雕刻技藝精湛,佛像排列整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達數百尊之多;透明巖,孔穴相連,故又稱“穿巖洞”,又因隋代爾朱真人在此棲身,修道煉丹,又謂“棲身巖”。秀士巖,乃李特微時讀書處,俗名“天子讀書檯”,巖下有石床、石桌凳,環境悠然。經透明巖向東行,傳說是12真人成仙之處。透明巖以西數裡,有一舍猁塔,為太蓬寺方丈慧性智公墓地,建於清咸豐四年,七級六方的石塔上刻有27幅浮雕,有手持吉祥果的沙彌,有打“蓮花落”的藝人,有飛禽走獸,千姿百態,引人入勝。太蓬山現存唐至民國石刻題記39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