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交河故城導遊詞

各位遊客: 
    在參觀高昌故城後,我們再去交河故城。與高昌故城一樣,交河故城歷史上也是絲綢之路上的交通重鎮,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唐朝安西都護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漢代班超父子、唐代玄類法師及邊塞詩人岑參等都曾到過這裡,留下千古佳話和不朽詩章。“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昔日繁華的交河城,如今僅存城基及斷壁殘垣,但當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歷歷可辨,下面就讓我們前去考察吧! 


交河故城的得名→交河城的歷史

   遊客們,交河故城位於吐魯番市西10公里的雅爾湖鄉,處於雅爾乃孜溝中30米高的巨大黃土高臺上,東西環水,狀如柳葉,為一河心小洲。故城南北長約 1650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四周為高達30餘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乾涸的河床。故城建築主要在崖的南端,因此當地人也稱其為“崖兒城 ”,城的建築以崖為屏障,不築城牆,又因河水在臺地首相交,故有交河的城名。另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

    接著我來介紹一下交河的歷史。交河系車師人所建,建築年代早於秦漢,距今已有兩三千年。車師又稱為姑師,是最早生活在這裡的原始居民。公元前108年漢元帝元封三年,漢將趙破奴攻破姑師,分立車師前、後國,交河就是車師前國的國都。公元450年,車師前國被北涼所滅。車師前國滅亡後直至唐初,交河一直是歷代高昌王國轄下的交河郡治。唐太宗派兵滅高昌王國後,在此設交河縣,並於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交河故城設定了安西都護府,交河城成了西域軍事要塞。公元8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交河城曾一度為吐蕃人所據。後又成為回鶻高昌王國屬地,設交河州。公元13世紀下半葉,西北蒙古貴族發動戰爭,率領鐵騎12萬進攻交河,交河    城損失慘重。1383年,交河城在戰火中消亡。

    從時間上來看,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歷史要悠久得多,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紀建立的,而交河故城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從故城中發掘出的殘存陶片,即可證明車師人已從原始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逐步過渡到定居和農業生產的基本格局。

交河故城遺址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交河故城遺址。故城的建築佈局別開生面,獨具一格。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員外郎陳誠出使西域來到交河,登臨古城寫下的那首詩:“沙河三水自交流,天設危城水上頭,斷壁懸崖多險要,荒臺廢址幾春秋。”這首《崖兒城》詩,精練而生動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點。

   縱覽交河故城,全城只有南門、東門兩座城門。古城中央有一條連線南門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長350米,寬3米,城內建築以大街為中軸線可分為三個區,東區為官署區,西區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區,北部為佛教寺院區,下面我們沿著中心大道進入故城進行參觀。

    中心大道兩側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成一個個高原土垣的坊市,向我們展示了千百年前這裡作為車師前王國的國都曾經有過作坊眾多、商市繁華的盛景。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城內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構築而成,這種別出心裁的建築格式,是為了防禦外來侵略?還是為了抵擋炎夏的酷熱高溫?這給我們留下了千古之謎。

    我們先來參觀一下東區,只見東門高高矗立在高達十幾米的黃土崖岸上,城門遺址儲存完好,兩側巖壁上設定的門額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樓哨所遺址清晰可辨,幾口大型深井,星羅棋佈。東門南方,有一座地下庭院,氣字不凡,佔地約3000平方米,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門通道設有四重門柵。天井北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達60米,與南北交通幹道相連通。從這裡出土的文物中分析,此處很可能就是車師前國王宮和唐代安西都護府的衙署所在地。

再看西區,建築比較密集,從發現的陶窯遺存來看,可能曾是車師國的手工作坊區和居民住宅區。遊客們,在剛才的參觀中,您是否覺得城中縱橫連線的街巷把建築群分割為若干小區,頗似內地宋代以前城市的作坊和街巷?這種建築佈局足以說明,交河在唐代曾進行過一次有規劃的重修改建。如今遊客到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這樣歷史悠久、儲存完整的古城遺址,在國內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

 

佛教寺院→增林遺址

    位於交河子午大道北端的那幢佛教寺院,是全城規模最大的建築物,它與東面的官署區,西面的手工作坊區、居民住宅區呈“品”字結構,鼎足而立。現在我們已來到寺院遺址前,它南北長88米,東西寬59米,主體建築面積達5200平方米,由山門、大殿、僧房、庭院、鐘鼓樓、水井等組成。寺院佛殿中央是一方形柱塔,大殿東、西兩廂是僧房,寺院左前方,有一座10米土質高臺,站在臺上,整個城市景緻一覽無餘。各位猜一  下,這個土臺以前是做什麼用的呢?有人說是佛塔,有人說是鼓樓,也有人說是烽火臺,究竟哪種說法對,還有待考證。傳說,漢代名將班超和他的兒子班勇曾在這裡交河之水飽蘸濃墨寫下了他們戎馬生涯中的重要詩篇呢!

    大殿東北面,還有一組排列整齊壯觀的塔林遺址,總面積約200平方米,中央有一座長方形的大佛塔,高約5米,巍然屹立。塔林西北方不遠處是著名的地下佛塔寺院,寺院分地上、地下兩部分,上部已夷為平地,下部內有殘存壁畫,這些可貴的歷史遺存,為西域佛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遊客們,當你們登高俯視交河故城時,可以發現這座古城的建築幾乎全是從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築物有三層樓那麼高,古城也因此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儲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望著這呈柳葉形的古城的雄姿,吟詠起古人“黃昏飲馬傍交河”,“紫駝夜渡交河月”的詩句,不禁使人思緒聯翩,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