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手抄報大字

  食品安全是當今世界上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使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全球公眾健康優先考慮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食品安全手抄報大字,希望大家喜歡。

  1:食品安全的保護措施

  1買食品儘量到有信譽的正規商店、超市和管理健全的農貿市場去購買,注意觀察其是否取得《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等資質。

  2儘可能購買正規企業生產的、有信譽的食品,不買注水肉、有農藥殘留的果蔬,要買放心肉、放心菜。

  3不買腐敗黴爛、變質的或接近腐敗黴爛、變質、生蟲的肉類、魚類、瓜果和蔬菜,不買過於便宜的糧、油、飲料及其他食品。

  4不買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類、畜類和水產類食品。不買死的黃鱔、河蟹、烏魚和貝類。

  5不買畸形的魚、蛋、瓜、果,綠骨豬肉、米豬肉,或色澤、外形等與正常食品有明顯不同、看起來有“噁心感”、“恐懼感”的食品。

  6不買、不吃有毒有害食品,如河豚魚、毒蘑菇、沒有精練的棉籽油,已知被有毒農藥浸泡的糧食、花生及用舊化肥袋裝盛的食品。

  7不隨意購買來源可疑的反季節的瓜果、蔬菜。

  8檢視食品的包裝、標籤,看有無註冊和條碼,最主要的是檢視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對於懷疑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食品,寧可暫時不買。待弄清真相後再決定對策。不買不食無生產廠家名稱、無廠家地址、無生產日期、保質期“三無”的食品。

  9不買不食未在產品包裝上標註“QS”質量安全標誌的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食醋、肉製品、乳製品、飲料、調味品糖、味精、方便麵、餅乾、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5類食品;不購買和食用已過保質期的食品,不購買和食用雖未超過保質期但因保管不善已經變質的食品。

  10買回的食品應按要求進行清洗、烹調和保管。

  圖一

  圖二

  圖三

  2:食品安全常識

  “千萬不能吃剩菜、剩飯”的說法對嗎?

  菜餚最好當天吃完,剩菜剩飯放久了或儲存不當都會產生有毒物質。因為許多病菌在低溫下照樣繁殖。吃了剩菜剩飯易導致胃腸道疾病,輕則頭暈、心慌,重則嘔吐、腹瀉,有的還會因此而引發別的疾病。

  其中,吃剩的蔬菜是最不能隔夜的,因為過夜後經一夜鹽漬,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加熱後毒性增強。另外,澱粉類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年糕等食物最多儲存4小時,在沒有變味的情況下食用也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

  如果一定要儲存剩菜,那也應注意儲存方法。剩下的湯菜、燉菜和炒菜等,必須先燒開,裝在有蓋的容器中,變涼後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吃時還要燒開熱透。剩下的拌菜,醬、滷肉類應立即放人冰箱冷藏或冷凍,下次吃時一定要回鍋加熱,或者改制,如改為湯菜、燉菜等。

  處理剩飯時,應將剩飯鬆散開,放在通風、陰涼和乾淨的地方,避免汙染。等剩飯溫度降至室溫時,放入冰箱冷藏。剩米飯必須徹底加熱後再食用。剩飯的儲存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相隔時間儘量縮短在5—6小時以內。不要吃熱水或菜湯泡的剩飯,不能把剩飯倒在新飯中,以免加熱不徹底。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