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考的勵志散文

  哪些勵志散文是寫高考的?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奇蹟,是為了信念犧牲一切

  TO all those who said that I can't,I have proved once more,yes I can.

  終於,我可以平靜下來,在這樣一個清晨,好好地回憶,細細的品味,那屬於我的高三奇蹟。

  想借用班主任的評語,對高三的上學期大致描述:“你懂得胸懷天下卻做不到臥薪嚐膽,立志異常堅定卻難逃現實誘惑,看得見遠處的山卻看不見腳下的路。有時把執迷不悟叫執著,有時把自我滿足當自信,有時自以為是能夠拯救別人拯救世界的萬能上帝,到頭來成了自身都難保的過河泥菩薩。有時是真正弱點百出還不以為意的“偽高手”,有時是地道地荒廢機會還自鳴得意的可憐人。”看到這些評語,這些批評,我心裡有恐慌,卻更迷茫——我究竟該怎樣做……

  千瘡百孔的習慣讓我的成績從高二期末的年級第一跌到了四五十名的位子,不過那時的我依舊自信滿滿,覺得自己可以東山再起。

  這就是高三的前一多半時間,在迷茫與掙扎中看著成績下滑,看著北大遠去……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招生,現在想想,那真是一次夢幻般的影響我很久的經歷!

  憑藉高二的成績我走進了北大自主招生的筆試考場,上午的數學共四個題,交卷時我只做了一點點。若是擱在平時,下午的測試我一定會邊做題變懊惱,接著一敗塗地。可是這次,不知是哪裡來的力量,我暫時忘卻了上午的數學卷,一點一點答題,一秒一秒把握。走出考場,我知道自己希望不大,卻著實為自己下午的沉著感到欣慰。壓線通過筆試,正是對我心態的獎勵,從那時起,無論上一科考的怎樣,我都能堅強的努力到最後一秒,這或許遠比通過考試要重要吧。

  接著的面試,我再次走在未名湖畔,呼吸著那讓我陶醉的氣息,陽光靜靜地灑在身上……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那未名湖中的滑雪者,博雅塔下的讀書人,給了黑暗中的我多麼強烈的希望。

  戲劇性的是最終我只獲得五分的加分,老天開起玩笑怎麼這麼有意思,寒假的十天,我扔掉了所有的計劃,不知所措的呆著,就是呆著什麼都不做。做了那麼多,花費了那麼多時間,只有五分,值嗎?我永遠不會忘記許多人聽到這“五分”的神態,那是一種聽到冷笑話的表情,我只有以笑應對。可我不服,或許,這五分就有用呢;或許,就真的有用呢……

  再開學,立刻到了“質檢二”。理綜的出現讓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化學的優勢發揮不出,物理的劣勢暴露無遺。200名,我忘不了老師氣沖沖地拿著成績單到宿舍指給我看:“還沒這麼差過吧!自己好好想想……”剎那間,我感覺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咬咬牙,下定決心。我扔掉了手機卡,把MP4借給了同學,在枕頭下放了三樣東西:暑假買的《清華北大不是夢》,在北大自主招生領取的《築夢北大》,以及北大的一組明信片。趴在床上,難以入夢。一筆一劃地將職燁的《花開不敗》抄了一遍,希望自己可以像那個為了復旦犧牲一切的小女孩一樣……

  每天走在路上,眼前總是黑壓壓的一片,看不到一絲陽光,晚睡早起的生活導致了身體的問題,腦子裡總是跟漿糊似的,還不時地乾嘔。但我不能鬆懈,該吃藥吃藥,吃了藥還得玩命啊……每天在宿舍“加班”,覺得夜好靜啊,只聽到自己的心跳。那是一段忘記了開心的日子,也是我最懷念的一段時光。

  抱著破釜沉舟的勇氣我堅持了一個月,結果卻是在“一模”時由低谷跌落深淵。570分,283名,按往屆的成績看,這剛夠一本。距高考還有54天,我真的想放棄了……有氣無力的看著試卷,可怕的是我沒有那種“收拾舊山河”的勇氣與激情了。

  多謝我的朋友,用一張紙,一段話喚起了我內心的希望:“把每天當成終結前的最後禮物,把每道題都當成訓練能力的必備武器”“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遙馬亡”也“必須為了必須,到耀眼的地方去!”。是啊,還沒結束呢,真的,還有可能大逆轉。

  那是一個見證我內心成長的下午,一個人坐在窗戶旁,發聲地再一次讀了那個堅強的復旦女生留給我們的財富——《花開不敗》。日記本上我有力的寫著:我可以一落千丈,我偏要一鳴驚人。一天超越六個人,殺進北大。現在看到這些話,仍是很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怎麼就那麼相信奇蹟!正如柴靜所言吧,失敗不是悲劇,放棄才是!

  按照正常的情節,我應該成績回升。可現實終究是現實,“一點五模”年級233名,據復讀生說,這樣的成績沒戲了。沒戲了吧……

  那天上完第一節晚自習後出去跑步,發瘋一樣。回來看到了發下來的化學卷子。看著接近滿分的卷子,我對自己笑了笑。接著發現卷子的最後有化學老師的一句話“你還是那個優秀的你!”還有人相信我,老師沒有放棄我。一瞬間,我感到莫名的感動。趴在課桌上任眼淚肆意,那是在最黑暗的時候看到的光芒,哭過後的我輕鬆了不少。不管前面是什麼,我都要以最飽滿的熱情,最昂揚的鬥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堅韌的毅力,全力以赴!輸輸輸,輸到贏為止!

  影響很深的是一天在宿舍,隔壁班的一個哥們來聊天。言談中,我不自覺地流露出沮喪,他送我這樣的一句話:高一高二,你一直是在前面,沒受過打擊。我是一直被打擊,從未被打倒!

  一天天重複的日子,通向了“二模”,衝到了年級70名的我卻怎樣也高興不起來了。馬上要自由複習了,物理60分……向物理老師求助,經驗豐富的他告訴我這一階段物理不太可能有大進步了。老師說的沒錯,但是不是沒有可能啊!我不服,我知道我有多好,走著瞧!

  距高考還有19天的時候,我將戰場搬到了自習室。那裡都是學競賽未成的戰士,我和他們一樣,無路可退了!每天都在想著那些分數,語文120,數學140英語140理綜275加上5分,夠了,到北大了……白日做夢可以,不過要夢得有價值,夢是可以帶來動力的!我在桌子上立了一張紙“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像一匹餓狼,不顧一切地發瘋一樣衝向北大。

  “二點五模”時到了年級30名,正如我“一天超越6人的誓言”。誰讓你給了我一點希望,我會不留餘力!

  最後的十天,宿舍只剩我一個人了他人已經保送或者留級。那位保送清華的“神人”臨走時說:你們會考的很好。“我會的”,我心想。

  把三年的東西全縷一遍,心如止水,最後的戰役,蓄勢待發。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考場上有我的兩名好朋友時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大獲全勝,不可逆轉》。

  臨走前的晚上,班主任到我宿舍微笑著拍張我肩膀說:“你的成績呈一個V字,希望高考時你會再回頂峰!”

  一切,定格在捧起通知書的時候!672分,加五分,北大我來了!親吻著手裡的寶貝,突然想起我的物理,110分!

  這時候我才明白,原來這一年是這麼的奇妙。奇蹟,就是為了信念犧牲一切!

  再回首,我們是不是也發現,犧牲的其實並不是一切,誰說這犧牲不是一種贏得呢,贏得的太多太多,我們每個人都有可以創造奇蹟的歲月。

  :加油! 高考

  幼時喜歡看武俠,我常常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大俠,歷盡磨難最後天下無敵。更或者,我是希望能以一個俠客的態度--淡定、豁達、執著去對待生活,用一種武者不屈不撓的精神去對待成長道路上的困難以及挫折。

  花季的青春,當我還幻想著像電影《功夫》中的周星馳一樣,從哪位世外高手那裡偶得一本《如來神掌》,然後一招天下無敵時,不知不覺將要來臨的高三,給了我一個“俠客是怎樣煉成”的機會。又或者說,高三如同我夢想了千百遍的世外高人,用他的智慧在我的成長中設定一個個挑戰,讓我在挑戰後,明白如何去成為一名俠客。但這個無數次出現在我夢想中的高人,我依稀明白雖然他不是我們人生最強大的敵人,但他的強悍外表,足以讓只懷有一腔俠客熱血的年輕人狠狠地栽一個跟頭。然而,讓我最初無法理解的是,遇到這個“敵人”的人們,經歷後常常會用最敦實厚重的文字,最虔誠懷念的心去紀念這段歲月,去緬懷他們與高三這位高人的交情,以及和他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青春懵懂,歲月流轉,當我站在高三路口的時候,當我明白即將與高人相遇、即將成為我渴望的俠客之時,我有點欣喜:我即將從他那裡獲得我最想要的“俠客速成祕訣”。可從最初遇見的那一刻起,我就失去了懷揣夢想的無畏,因為彼時分數這玩意兒正深深地折磨著我,尤其是我那不堪入目的數學成績每每都能使我黯然神傷。失敗自然是常有的。遇上後才發現高三真像是個性格怪癖的老頭子,明明以為自己付出就應該有收穫,卻常常被他的挑戰打得一塌糊塗,這讓我無暇再去顧及夢想,只能手足無措地承認我一次次的失敗。

  記得在初入高三的午後,我沉浸於那些習題裡冥思苦想。喝下一杯杯涼開水,卻絲毫不能緩解我焦躁不安的心。空氣裡瀰漫著淡淡的中性筆芯散發的香味,鼻子很敏感,但大腦卻一片混沌。我只是本能地搔頭撓耳,揉著太陽穴,坐立不安,左搖右晃。

  但所幸的是,在被他弄得暈頭轉向之後、在無數次不知所措後、在失敗的淚水多過成功的喜悅後,我逐漸摸出一些門道,雖然還是他牽引著我,我卻慢慢能從容地走自己的路。什麼時候看書、什麼時候練習、什麼時候背單詞,也逐漸有條不紊起來。

  常常記起那些雨露稀微的早晨,我揹著大大的書包在天色朦朧的校園瘋狂地奔跑,享受著只有我才明白的暢快。那些失敗的畫面、沮喪的畫面、痛哭的畫面,一一閃現,又一一消失不見。然後,我會整理自己的頭髮,微微地抬起頭,提提肩膀上有些沉重的書包,快步向教室走去。因為高三教會了我,要有俠客般的勇氣去接受一切,並在最後一招扭轉那些迎面而來的打擊。

  也還記得當我的聲音響起在寂靜的走廊裡,然後周圍慢慢聲音嘈雜起來,無數個“我”手捧著課本,旁若無人般朗讀著。在擦身而過的那一瞬,抬頭對著對方那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青春的臉龐一笑,然後又沉浸在自己的課本里。這時,我感覺每一個經歷高三的同學,都掌握了成為俠客的要領,一遍遍熟悉著。而原本天天都出來“教”我幾招的高手,似乎也變成站不遠處的某一角落看著我領略後的專注,似乎掃過耳邊的微風是他在笑著感慨,雜著由衷的祝福及讚歎。

  最後,當我跨過18歲,擁有了一個可以瘋狂的暑假,而我卻像經歷過場場大戰、硝煙的俠客,在全世界為我鼓掌時選擇淡淡地離去,我靜靜地整理這一路17歲的青蔥歲月。像那些人一樣用最樸實而飽含感情的文字去記錄這一段俠客初成記,無論是沮喪得找不到方向,還是偶爾狂飆般前進。

  高三,對於每一個面臨他的人來說,是一種幸運。如果沒有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如果沒有這一位隱藏在身後指點的高人,如果沒有一種俠客般堅強、執著、拼搏的精神,我不會了解原來成長不光是成長後的興奮與激動,而是這一路成長的心。

  :夢想翱翔,才能翱翔

  距高考還有107天,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培養自己的自信心,不管面對的是什麼困難,都要勇於克服,不能當逃兵。既要有夢想,還要敢於追夢!夢想翱翔,才能翱翔!

  1914年7月4日,在美國西雅圖市舉行的國慶節慶祝活動現場,出現了一架飛機,在空中做著各種精彩的表演。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掌聲和吶喊——20世紀初期,飛機還是一個絕少有人接觸的新鮮事物。

  飛機降落後,飛行員馬羅尼便被潮水般的人群圍住了。人們不但羨慕他的勇敢,更是對飛機這個怪物能夠翱翔於高空充滿了好奇。

  這時,馬羅尼笑著問周圍的群眾:“有誰願意和我一起飛上天去試一試嗎?”連問三遍,無人應聲——對飛機這種新鮮事物,人們好奇的同時,也對它生有無窮的恐懼:這東西飛在空中,上不著天下不挨地,誰知道它會不會摔下來?

  這時,一個青年人霍地站出來,大聲對馬羅尼說:“先生,我想我可以同你一起飛上天!”

  飛機在馬羅尼的操縱下,穩穩地飛上了天空,然後在空中做著各種精彩的動作。那個青年人儘管平生第一次飛上天,心裡有些害怕,可還是好奇地問這問那,不住地觀察馬羅尼駕機的每一個動作。20分鐘過後,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飛機穩穩地降落下來,青年人面帶微笑走出機艙,他大聲向周圍的人們呼喊:“真的不錯,可以上去試一試!”

  觀眾包括飛行員馬羅尼都為年輕人的勇氣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個年輕人從此對飛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久,他就萌生了製造飛機的念頭。在好友的幫助下,他用當地廉價的木材製造新型的輕便飛機。1916年,這個青年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浮筒式小木飛機。在人們驚訝的目光中,青年人親自駕著自己研製的飛機進行飛行試驗,一舉成功!此後,這個青年人在西雅圖郊區正式成立了“太平洋航空產品公司”,1917年改名為“波音公司”。這個敢於挑戰藍天的青年人就是“波音”公司的創始人——威廉·愛德華特·波音。90多年來,波音公司始終致力於新產品、新技術的探索和開發,從民用飛機、軍用飛機到太空梭、運載火箭、全球通訊衛星網路、國際空間站,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赫赫有名的B-17、B-29轟炸機,以及東西方冷戰時期著名的B-47和B-52戰略轟炸機,美國空軍中比較出名的KC-135空中加油機以及E-3預警機均是波音公司的產品,就連美國總統乘坐的專機“空軍一號”也是由該公司出產的波音707以及波音747改裝而成的。

  不管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只要敢於“站出來”、敢於“站起來”,那麼就會有創造奇蹟的諸多“可能”!夢想翱翔、敢於翱翔的人,才能最終在萬里長空縱橫馳騁、自由翱翔。

  高三學子們,振翅高飛吧!請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