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蝙蝠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蝙蝠俠吧,可實際山蝙蝠俠和蝙蝠是沒有太大關係的。那麼,你們對蝙蝠瞭解麼,下面,讓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蝙蝠的特徵和是怎麼樣的。

  蝙蝠的概述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泛指所有屬於翼手目的許多種哺乳動物,前肢已變化為翼,夜間在空中飛翔,吃蚊、蛾等昆蟲,也有少數食果或吸食其他動物的血,靠本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

  蝙蝠一共有900多種,大多數食昆蟲。

  蝙蝠的特徵

  蝙蝠從種數講,僅次於齧齒類,除南北極及一些邊遠的海洋小島嶼外,世界上到處都有蝙蝠,在熱帶和亞熱帶蝠最多。幾乎所有的蝙蝠都是白天憩息,夜間覓食。蝙蝠的顏色、皮毛質地及面型千差萬別。蝙蝠的翼是在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是由其修長的爪子之間相連的面板翼膜構成。蝙蝠的吻部像齧齒類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很大,而且活動非常靈活。蝙蝠的頸短,胸及肩部寬大,胸肉發達,而髖及腿部細長。除翼膜外,蝙蝠全身覆蓋著毛,背部呈濃淡不同的灰色、棕黃色、褐色或黑色,而腹側顏色較淺。

  蝙蝠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900多種。它們中的多數還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狐蝠和果蝠完全食素。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故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於控制害蟲。某些蝙蝠亦食果實、花粉、花蜜;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的血液為食。這些蝙蝠有時會傳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佈。在熱帶地區,蝙蝠的數量極為豐富,它們會在人們的房屋和公共建築物內整合大群。

  蝙蝠的體型大小差異極大。最大的狐蝠翼展達1.5米,而基蒂氏豬鼻蝙蝠的翼展僅有15釐米。蝙蝠的顏色、皮毛質地及臉相也千差萬別。蝙蝠的翼是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極度伸長,有一片飛膜從前臂、上臂向下與體側相連直至下肢的踝部。拇指末端有爪。

  多數蝙蝠於兩腿之間亦有一片兩層的膜,由深色裸露的面板構成。蝙蝠的吻部似齧齒類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通常非常大,且活動靈活。許多蝙蝠也有鼻葉,由面板和結締組織構成,圍繞著鼻孔或在鼻孔上方拍動。據認為鼻葉影響發聲及回聲定位。

  蝙蝠的種類

  蝙蝠類動物全世界共有900多種,我國約有81種,是哺乳類中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它們可以大體上分成大蝙蝠和小蝙蝠兩大類,大蝙蝠類分佈於東半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體形較大,身體結構也較原始,包括狐蝠科1科。小蝙蝠類分佈於東、西半球的熱帶、溫帶地區,體型較小,身體結構更為特化,包括菊頭蝠科、蹄蝠科、葉口蝠科、吸血蝠科、蝙蝠科等十餘科。

  

  狐蝠是種類,體型較一般蝙蝠大,兩翼展開長達90釐米以上。由於頭型似狐,口吻長而伸出,故稱狐蝠。第1和第2指都有爪,日間成群倒掛在大樹枝上,夜間成群出動,覓食野果、花蕊,對果園危害極大。每胎1仔。冬季隱藏於洞穴中冬眠。在中國雲南分佈有萊氏狐蝠Pteropus lylei,在臺灣則有臺灣狐蝠Pteropusdasymallus。

  狐蝠的外貌特徵

  狐蝠科成員以大眼睛、短尾或無尾、耳朵結構簡單、口鼻部較長為特徵。一般體型較大,但有些種類很小,體長5~40釐米,最小的體重15克如食花粉、花蜜者,大者達900克。狐蝠屬;尾甚短,或缺如。股間膜不發達,僅沿後肢留存很狹的一條邊緣;第指具爪,且呈一定程度的遊離狀個別種類例外;耳殼簡單,卵圓形,耳緣聯成圓圈,無耳屏和對耳屏;眼發達,視覺良好;頭骨吻部較長,顎部後緣超出臼齒,臼齒齒冠平坦,中央具橫溝,適於軟質食物;舌很發達,食花粉、花蜜的種類尤其突出,可伸出口外很遠。狐蝠科成員的總體外形多比較接近,但體型差距很大,其中一些最大型的成員如狐蝠屬Pteropus的大型種類體長超過40釐米,翼展可超過1.5米,體重超過1公斤;而小型的無花果果蝠屬Syconycteris的成員體長僅5~7釐米,翼展不到15釐米,體重不及20克。二者雖然大小差別甚大,但無花果果蝠看上去頗似小型的狐蝠。

  狐蝠的地理分佈

  分佈於舊大陸熱帶、亞熱帶地區,總數超過160種,以東南亞和非洲種類最多。狐蝠科也有少數相貌比較特殊的成員,如非洲的垂頭果蝠Hypsignathus monstrosus口鼻部膨大看似錘子,分佈於西太平洋諸島的背囊果蝠Notopteris macdonaldi有不同與其他果蝠的較長的尾。中國境內分佈5屬7種,見於華南區,包括臺灣和海南省。其種類中較珍貴的琉球狐蝠分佈於中國琉球群島和九州南部等地,以及我國的臺灣。臺灣的亞種P. d.formosus為臺灣特有,且為臺灣產翼手類中唯一的食果蝠。分佈記錄包括臺灣的花蓮、臺東、高雄、蘭嶼和綠島,據報道,現僅見於綠島、花蓮及宜蘭。

  狐蝠的生活習性

  狐蝠科成員均為植食性,其中大型的種類多以果實為食,小型種類主要食花蜜 。狐蝠夜行性。遠距離飛行覓食,有時可達15公里。主要靠嗅覺發現食物。僅棕果蝠等少數屬有超聲定位功能。

樹棲,清晨及黃昏為其活動高峰時間。

大型者多聚居,小型者多獨棲。終年繁殖,或集中在9~11月間,翌年2月產仔。最多每年1胎,每胎1~2仔。飼養條件下可活20年。